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自制摩擦力演示器
1
作者 李刚 《教学仪器与实验》 1996年第6期13-14,共2页
自制摩擦力演示器四川省仁寿县一中李刚高中物理力学中对摩擦力的研究,是借助二力平衡原理来分析摩擦力性质的。由于缺乏直观的演示仪器,造成学生对摩擦力性质理解困难,为此笔者制作了摩擦力演示器。现将有关内容介绍于下,供参考。... 自制摩擦力演示器四川省仁寿县一中李刚高中物理力学中对摩擦力的研究,是借助二力平衡原理来分析摩擦力性质的。由于缺乏直观的演示仪器,造成学生对摩擦力性质理解困难,为此笔者制作了摩擦力演示器。现将有关内容介绍于下,供参考。仪器构造图一、仪器构造如图所示: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摩擦块 最大静摩擦力 演示器 滑动摩擦力 相对运动趋势 弹簧挂钩 挂钩拉力 标尺 力平衡原理 摩擦力方向
下载PDF
实验管理应当注重“三勤”
2
作者 李刚 《教学仪器与实验》 1997年第1期16-17,共2页
实验管理应当注重“三勤”四川省仁寿县一中李刚所谓“三勤”,就是勤清查,勤保养保修,勤研究总结。“三勤”的实施,能充分反映中学实验管理的计划性、科学性、目标性,是管理工作质量的保证,是提高实验管理人员基本素质必不可少的... 实验管理应当注重“三勤”四川省仁寿县一中李刚所谓“三勤”,就是勤清查,勤保养保修,勤研究总结。“三勤”的实施,能充分反映中学实验管理的计划性、科学性、目标性,是管理工作质量的保证,是提高实验管理人员基本素质必不可少的基本途径。一、对技术档案和实物要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管理 技术档案 自制教具 仪器 电表量程 工作质量 动手能力 业务能力 素质培养 清查工作
下载PDF
制取甲烷气体的新方法
3
作者 任敏 《教学仪器与实验》 1992年第1期19-21,共3页
实验室制取甲烷及它的燃烧实验,是中学化学数师深感头痛和十分伤脑筋的实验。其主要问题是: 1.实验加热时试管易破裂,或在试管内留下根本无法清除的斑痕。有了斑痕的试管耐热性很差,再次加热时很容易破裂。做一次制甲烷实验,报废一支试... 实验室制取甲烷及它的燃烧实验,是中学化学数师深感头痛和十分伤脑筋的实验。其主要问题是: 1.实验加热时试管易破裂,或在试管内留下根本无法清除的斑痕。有了斑痕的试管耐热性很差,再次加热时很容易破裂。做一次制甲烷实验,报废一支试管,给实验室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烷气体 铜槽 中学化学 醋酸钠 气流量 乳胶管 尖嘴 乙烯气体 酸性高锰酸钾 脱羧
下载PDF
谈谈离子方程式的题型归类
4
作者 夏俊清 《中学生理科月刊(下半月高中版)》 2004年第11期44-45,共2页
溶液中进行的反应,实质是离子之间的反应.因此正确地写出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就显得特别重要.解这类试题的关键是把握书写离子方程的有关原则:(1)易溶于水和易电离的物质写成离子形成;(2)难溶于水的物质或难电离的物质以及单质、氧化物... 溶液中进行的反应,实质是离子之间的反应.因此正确地写出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就显得特别重要.解这类试题的关键是把握书写离子方程的有关原则:(1)易溶于水和易电离的物质写成离子形成;(2)难溶于水的物质或难电离的物质以及单质、氧化物、气体等仍用化学式表示;(3)遵循三个守恒:①原子个数守恒,②电荷数守恒,③得失电子守恒.下面谈谈离子方程式的有关题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方程式 题型 归类分析 化学 高中
下载PDF
两类经验总结及其价值判断
5
作者 陈智勇 《上海教育科研》 北大核心 1992年第5期39-41,共3页
一、经验的基本特征教学经验是教师在长期教学实践中形成的教学经历和体验的总和。虽然它对客观现实是第二性的,但它是教师教学实践的结果,教师在长期教学活动中运用它自觉、不自觉地指导自己的教学,因此,研究它确有理论和实际意义。教... 一、经验的基本特征教学经验是教师在长期教学实践中形成的教学经历和体验的总和。虽然它对客观现实是第二性的,但它是教师教学实践的结果,教师在长期教学活动中运用它自觉、不自觉地指导自己的教学,因此,研究它确有理论和实际意义。教学经验的基本特征如下: (1)实践性、教学经验的唯一来源只能是教学实践。教学实践是客观的、第一性的。经验则是教师的主观认识与教学实践活动中相互作用的结果。因此,它“就直接同社会实践的全部总和融合在一起,成为丰富科学发展理论最重要的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验总结 科学发展理论 科研型 认知图式 价值判断 定性问题 验型 检验理论 控制变量 教育实验
原文传递
一类题型的通解
6
作者 杨正树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 1995年第5期22-22,共1页
在高中化学计算题中有一类随反应物量的不同而影响产物类别的题型,如H<sub>2</sub>S+O<sub>2</sub>→,CO<sub>2</sub>+NaOH→,H<sub>3</sub>PO<sub>4</sub>+NaOH→,Al<... 在高中化学计算题中有一类随反应物量的不同而影响产物类别的题型,如H<sub>2</sub>S+O<sub>2</sub>→,CO<sub>2</sub>+NaOH→,H<sub>3</sub>PO<sub>4</sub>+NaOH→,Al<sup>3+</sup>+OH<sup>-</sup>→等,它们的特点相似,可运用一种通解来进行分析。下面以实例进行阐述,供大家参考。 例1.20℃时,将40毫升H<sub>2</sub>S和50毫升O<sub>2</sub>混合后点燃,反应后气体体积有多大(设温度和压强不变)? 分析:由于n<sub>H<sub>2</sub>s</sub>:n(o<sub>2</sub>)=4:5,可知产物既有SO<sub>2</sub>又有S,且反应物无剩余。据反应物物质的量的关系比并配平可得总反应式: 4H<sub>2</sub>S+5O<sub>2</sub>=S↓+3SO<sub>2</sub>+4H<sub>2</su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总反应式 高中化学 物质的量 反应物量 金属钠 计算题 气体体积 H3PO4 H2S 通解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