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胡国栋主任医师中医辨证论治治疗缓慢型心律失常的经验 被引量:4
1
作者 刘晋利 胡国栋 《内蒙古中医药》 2014年第30期36-36,共1页
本文介绍胡国栋主任医师诊治缓慢型心律失常点滴经验:基本病机是本虚标实,心肾阳虚为本,痰浊、瘀血为标;活血通络药物可改善心脏循环及代谢;
关键词 缓慢型心律失常 中药治疗 名医经验 胡国栋
下载PDF
丹芪通络胶囊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40例血清脑钠肽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刘晋利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5年第14期45-46,共2页
目的:观察丹芪通络胶囊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血清脑钠肽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丹芪通络胶囊口服治疗,... 目的:观察丹芪通络胶囊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血清脑钠肽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丹芪通络胶囊口服治疗,观察两组患者血清脑钠肽水平。结果:治疗10d后随着发病时间的延长,两组BNP水平均逐渐降低,趋于正常。而采用丹芪通络胶囊的治疗组在发病后3d、5d、10d,BNP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芪通络胶囊能够减轻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心肌缺血的损伤,改善心功能,对心肌细胞具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芪通络胶囊 心肌梗死 血清脑钠肽
下载PDF
葆青颗粒治疗卵巢储备功能下降作用机制的网络药理学研究
3
作者 林光耀 叶涛 +3 位作者 张米佳 冯勋 甯海燕 王永周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2022年第2期266-271,共6页
目的利用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葆青颗粒治疗卵巢储备功能下降(DOR)的作用机制。方法首先使用TCMSP平台获得葆青颗粒所含活性成分,接着利用Genecard和OMIM数据库并结合本研究筛选条件得出DOR疾病靶点;R语言制作韦恩图得到药物与疾病的交集... 目的利用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葆青颗粒治疗卵巢储备功能下降(DOR)的作用机制。方法首先使用TCMSP平台获得葆青颗粒所含活性成分,接着利用Genecard和OMIM数据库并结合本研究筛选条件得出DOR疾病靶点;R语言制作韦恩图得到药物与疾病的交集靶点,并导入Cytoscape得到化合物-靶点-疾病为核心的互作图,然后将交集靶点导入至STRING数据库获得PPI图。最后再运用R语言对其进行GO和KEGG通路分析。结果葆青颗粒含有34种活性成分,231个靶点。葆青颗粒重要成分包括槲皮素、β-谷甾醇、豆甾醇、亚油酸乙酯、异岩藻甾醇和谷甾醇等。其中共有靶点130个,主要包括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AKT-1)、白介素6(interleukin 6,IL-6)、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等。GO和KEGG通路分析发现整联蛋白结合、生长因子受体结合、糖尿病并发症AGE-RAGE通路、流体剪切应力与老年性硬化、IL-17、HIF-1和TNF信号通路可能为葆青颗粒治疗DOR的作用机制。结论葆青颗粒中槲皮素、β-谷甾醇和豆甾醇等成分可能通过AKT-1、IL-6、TNF、VEGF和EGFR等靶点作用于AGERAGE、IL-17、HIF-1和TNF信号通路发挥治疗DOR的作用。故葆青颗粒治疗DOR的作用机制是多成分和多途径的复杂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葆青颗粒 卵巢储备功能下降 网络药理学
下载PDF
PCI术后消化道大出血,双抗治疗一波三折
4
作者 张云洪 《医师在线》 2019年第21期32-33,共2页
对于接受冠脉支架置入术(PCI)的患者,特别是置入药物洗脱支架的患者,术后要使用抗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双重抗血小板治疗。在停用抗血小板治疗时,应当充分考虑支架内血栓形成的潜在危险。虽然深知双抗治疗可能导致胃出血,但以下这例患者... 对于接受冠脉支架置入术(PCI)的患者,特别是置入药物洗脱支架的患者,术后要使用抗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双重抗血小板治疗。在停用抗血小板治疗时,应当充分考虑支架内血栓形成的潜在危险。虽然深知双抗治疗可能导致胃出血,但以下这例患者的情况,确实少见,其调整用药的过程可谓一波三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血小板治疗 PCI术后 消化道大出血 冠脉支架置入术 支架内血栓形成 药物洗脱支架 氯吡格雷 阿司匹林
下载PDF
稳心颗粒联合小剂量胺碘酮对心脏瓣膜病并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心室重构的影响 被引量:12
5
作者 刘国斌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6年第8期99-102,共4页
目的探讨稳心颗粒联合小剂量胺碘酮对心脏瓣膜病并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心室重构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5年12月内江市中医医院心内科收治的心脏瓣膜病并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10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53例。... 目的探讨稳心颗粒联合小剂量胺碘酮对心脏瓣膜病并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心室重构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5年12月内江市中医医院心内科收治的心脏瓣膜病并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10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53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均行机械瓣膜置换术和射频消融术,对照组患者术后给予小剂量胺碘酮进行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稳心颗粒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心室重构指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搏出量(LVSV)〕,并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LVEF、LVEDD和LVS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治疗组患者LVEF高于对照组,LVEDD和LVSV低于对照组(P<0.05);且两组患者治疗后3个月LVEF高于治疗前,LVEDD和LVSV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稳心颗粒联合小剂量胺碘酮治疗心脏瓣膜病并阵发性心房颤动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逆转或延缓心室重构,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瓣膜疾病 心房颤动 稳心颗粒 胺碘酮 心室重构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