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南地区水稻高温热害时空特征及危险性
1
作者 陈东东 栗晓玮 +3 位作者 张璐阳 罗孳孳 张建平 陈翛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2024年第8期860-871,共12页
基于西南地区1980−2022年351个气象站点逐日气象资料,以水稻关键生育期(抽穗灌浆和灌浆成熟期)为研究时段,基于高温热害累计指数分析西南地区高温热害时空变化规律及其危险性,为当地水稻种植合理布局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980−2022... 基于西南地区1980−2022年351个气象站点逐日气象资料,以水稻关键生育期(抽穗灌浆和灌浆成熟期)为研究时段,基于高温热害累计指数分析西南地区高温热害时空变化规律及其危险性,为当地水稻种植合理布局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980−2022年西南地区水稻两个关键生育期高温热害发生站次比年际变化均呈显著增加趋势,每10a增加速率分别为6.4个百分点和4.1个百分点。从年代变化来看,水稻两个关键生育期在20世纪80年代高温热害发生相对较轻,发生总数站次比为16.3%和7.8%;近13a高温热害发生较重,总数站次比分别为38.1%和22.2%。水稻两个关键生育期发生高温热害最多年份均为2022年,发生站次比分别为51.6%和37.6%。西南地区抽穗灌浆期水稻高温热害年倾向率增幅较大,主要集中重庆中、西部,贵州东部以及四川盆地东北部和南部,仅零星站呈减少趋势。水稻灌浆成熟期高温热害年倾向率在四川盆地、重庆大部地区呈显著增加。水稻两个关键生育期高温热害发生日数、频率和危险性空间分布大体一致,均呈东北高、西南低的态势;高发区主要集中在重庆中西部和北部、四川盆地东北部、盆中和盆南地区。本研究实现了高温热害评估定量化,提高了空间分布的精细度,对当地水稻实际生产更有指导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高温累计危害指数 时空变化 危险性
下载PDF
四川盆地水稻高温热害影响评估 被引量:3
2
作者 陈东东 栗晓玮 王森 《江苏农业科学》 2020年第16期91-95,共5页
利用四川省40个农业气象观测站1990—2012年的农业气象观测资料和7月中旬至8月中旬逐日气象资料,选取早稻高温热害的主要影响因子,建立四川省稻抽穗扬花期和灌浆结实期高温热害影响评估模型,并利用1994—2012年农业气象观测站代表点的... 利用四川省40个农业气象观测站1990—2012年的农业气象观测资料和7月中旬至8月中旬逐日气象资料,选取早稻高温热害的主要影响因子,建立四川省稻抽穗扬花期和灌浆结实期高温热害影响评估模型,并利用1994—2012年农业气象观测站代表点的水稻千粒质量、四川灾害大典对灾害记录资料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最高气温、气温日较差和高温持续日数是四川省水稻高温热害的主要影响因子。在此基础上,结合主成分分析法构建高温热害评估计算模型,其准确率较高,可以用来定量评价四川省水稻高温热害发生程度。据此确定的高温热害评价指标:高温热害指数Y>0.35时,发生重度高温热害,水稻减产率>10%;在0.25<Y≤0.35时,发生中度高温热害,水稻减产5%~10%;0.1≤Y≤0.25时,发生轻度高温热害,水稻减产<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高温热害 主成分分析 评估模型
下载PDF
仁寿县水稻稻瘟病发生发展气象等级预报
3
作者 吕莲 陈东东 刘莉丽 《湖北农业科学》 2019年第S02期180-182,共3页
为了探究稻瘟病发生发展的气象条件,基于四川省仁寿县1981—2010年稻瘟病相关资料以及同期气象资料,利用新修订的促病气象指标(日平均气温20~30℃、日空气相对湿度≥85%、日照时数≤2 h、降水量≥1 mm),构造了水稻稻瘟病发生发展的气象... 为了探究稻瘟病发生发展的气象条件,基于四川省仁寿县1981—2010年稻瘟病相关资料以及同期气象资料,利用新修订的促病气象指标(日平均气温20~30℃、日空气相对湿度≥85%、日照时数≤2 h、降水量≥1 mm),构造了水稻稻瘟病发生发展的气象条件促病指数,在相关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稻瘟病发生发展的气象预报等级指标,通过历史回代检验,准确率达到85%。效果较好,可投入业务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稻瘟病 气象促病指数 气象等级
下载PDF
不同播期对附子根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陈鑫 罗兴 +4 位作者 兰康 何巧玲 黄晶 郭翔 王明田 《中药材》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297-1302,共6页
目的:明确不同播期对江油附子根系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以期筛选出道地附子适宜播期。方法:将大田试验与盆栽试验结合,以江油附子道地产区农户正常播期为对照(CK,11月中旬),设置早播(ZB,提前约15 d)和晚播(WB,推迟约15 d),共3个处理,... 目的:明确不同播期对江油附子根系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以期筛选出道地附子适宜播期。方法:将大田试验与盆栽试验结合,以江油附子道地产区农户正常播期为对照(CK,11月中旬),设置早播(ZB,提前约15 d)和晚播(WB,推迟约15 d),共3个处理,比较不同播期下植株须根及附子生长发育(盆栽)与附子产量情况(盆栽与大田)。结果:(1)试验当年4月上旬前ZB处理下须根长度、数量及重量显著高于CK和WB,CK显著高于WB,此后,CK和WB处理下须根长度、数量、重量及附子重量显著高于ZB,WB高于CK;(2)盆栽试验中WB干物率最高且单株附子总重、商品附子重均显著高于CK和ZB,WB单株商品附子鲜重及干重较CK分别增产11.02%、12.11%,较ZB分别增产42.21%、54.94%;(3)大田试验中WB干物率最高且单株附子总干重、商品附子干重显著高于CK和ZB,WB单株商品附子鲜重及干重较CK分别增产12.16%、15.35%,较ZB分别增产31.32%、34.20%;(4)单株附子鲜重与须根长度、须根数量及须根鲜重具有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结论:四川江油道地附子适当晚播,有利于附子发育及产量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附子 播期 根系发育 产量
下载PDF
温度胁迫对“热农1号”杧果花粉萌发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刘馨语 杜成勋 +6 位作者 资晶 肖艺琳 严晶 李春宏 陈东东 王松标 梁清志 《中国南方果树》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70-73,78,共5页
杧果花期倒春寒和干热风严重影响杧果的授粉及着果,为提高杧果花期农业气象服务质量,以“热农1号”杧果为试材,采用离体萌发法,盛花期采集花粉进行不同温度和持续时间处理,比较花粉萌发率和花粉管长度变化。结果表明,温度和处理时间对... 杧果花期倒春寒和干热风严重影响杧果的授粉及着果,为提高杧果花期农业气象服务质量,以“热农1号”杧果为试材,采用离体萌发法,盛花期采集花粉进行不同温度和持续时间处理,比较花粉萌发率和花粉管长度变化。结果表明,温度和处理时间对花粉活力都有显著影响,20~34℃花粉能够萌发,且花粉萌发率随温度升高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28℃时花粉萌发率达到峰值,为37.2%。在相同温度胁迫下,处理时间延长,花粉萌发率逐渐降低。不同温度相同处理时间的花粉管长度以28℃时最长,相同温度不同处理时间以5 h处理的花粉管长度最长。低温(22℃)胁迫下累积应激反应指数(CSRI)均小于高温(32℃)胁迫,说明“热农1号”对低温更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农1号” 杧果 离体 花粉萌发 花粉管生长 温度胁迫 CSRI
下载PDF
1961-2017年南疆地区沙尘天气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6
6
作者 王森 王雪姣 +3 位作者 陈东东 吉春容 江远安 刘纪疆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81-86,共6页
利用南疆地区49个地面气象站1961-2017年沙尘资料,通过Mann-Kendall突变检验法、 IDW插值法、多元回归分析和相对贡献率等方法,对南疆地区沙尘天气的月、季和年及年代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57a南疆地区沙尘天... 利用南疆地区49个地面气象站1961-2017年沙尘资料,通过Mann-Kendall突变检验法、 IDW插值法、多元回归分析和相对贡献率等方法,对南疆地区沙尘天气的月、季和年及年代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57a南疆地区沙尘天气呈极显著波动下降趋势,减速为-1.06d/a,其中浮尘日数减速最大(-8.6d/10a);沙尘变化特征表现为单峰式的先增后减;沙尘暴、扬沙和浮尘日数突变年为1989、1995和1994年;沙尘天气具有季节性、区域性差异,春夏秋冬分别为31.4、20.9、11.4和6.8d,季节变化表现为春季(-4.1d/10a)最大,年内月份均表现显著减少趋势;浮尘、沙尘暴和扬沙均呈现南多北少的纬向特征,主要发生在和田和巴州地区的南部,且绝大部分站点沙尘天气呈现显著减少趋势;风速、气温日较差与沙尘天气日数呈显著正相关,对沙尘天气的相对贡献率为51.2%和13.1%,水汽压、气温、最低气温、降水量呈显著负相关,贡献率为20.4%、9.5%、0.5%和0.2%,影响排序为风速>水汽压>气温日较差>气温>最低气温>降水量,风速对沙尘天气发生的影响占主导地位。综上所述,风速、下垫面的干湿状况、气温和冷空气活动等因素是南疆沙尘天气发生的主要因素。研究成果可为南疆地区绿洲合理扩张和沙土资源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尘天气 时空变化 影响因素 贡献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