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川省不同寄主立枯丝核菌的遗传分化和致病力研究 被引量:12
1
作者 冯典兴 郑爱萍 +2 位作者 王世全 向珣朝 李平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520-525,共6页
在四川省生态条件下,从不同水稻和玉米植株上分别分离到来源不同的立枯丝核致病菌15株和7株。致病力、菌 丝融合实验结果表明,菌株均属于AG-11A群,各菌株间致病力差异显著。对分离菌株进行RAPD分析,结果显示,相似系 数为0.92处菌株可... 在四川省生态条件下,从不同水稻和玉米植株上分别分离到来源不同的立枯丝核致病菌15株和7株。致病力、菌 丝融合实验结果表明,菌株均属于AG-11A群,各菌株间致病力差异显著。对分离菌株进行RAPD分析,结果显示,相似系 数为0.92处菌株可聚合为5类,聚类分组和寄主来源有一定的相关性,来自相同寄主菌株的亲缘关系较近,不同寄主对立 枯丝核菌的遗传分化有一定的影响,与病原菌的致病力差异没有直接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枯丝核菌 菌丝融合 致病力 RAPD
下载PDF
四川省水稻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的遗传分化与致病力 被引量:16
2
作者 肖勇 刘明伟 +6 位作者 李刚 周而勋 王玲霞 唐杰 谭芙蓉 郑爱萍 李平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87-92,共6页
通过对四川省东、南、西、北、中5个区域、55个县(市)水稻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样本进行分离、纯化和菌丝融合鉴定,发现分离得到的55株立枯丝核菌菌株除了D42菌株外,其余均属于AG-1IA群。还发现其中一些菌株同时能与多个群发... 通过对四川省东、南、西、北、中5个区域、55个县(市)水稻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样本进行分离、纯化和菌丝融合鉴定,发现分离得到的55株立枯丝核菌菌株除了D42菌株外,其余均属于AG-1IA群。还发现其中一些菌株同时能与多个群发生融合,具有桥梁菌群属性。通过离体叶片致病力鉴定发现,各菌株间致病力差异显著。进一步的RAPD聚类分析显示,在相似系数为0.941处,该55株菌株可聚为8类。这一结果表明,在四川特殊的生态区条件下,四川省水稻立枯丝核菌大多数菌株保持了良好的遗传一致性,但少数菌株发生了较大程度的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枯丝核菌 菌丝融合群 随机扩增多态性DNA 聚类分析 致病力
下载PDF
基因芯片技术在水稻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7
3
作者 王颖姮 邓其明 李平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6年第8期55-59,共5页
基因芯片是研究生物大分子功能的新技术,目前此技术已经广泛地应用到植物基因组研究中。本文对基因芯片技术在水稻的基因表达检测、特异性相关基因分离、生长发育研究、杂种优势预测、种子纯度检测以及转基因植株检测与鉴定等方面的应... 基因芯片是研究生物大分子功能的新技术,目前此技术已经广泛地应用到植物基因组研究中。本文对基因芯片技术在水稻的基因表达检测、特异性相关基因分离、生长发育研究、杂种优势预测、种子纯度检测以及转基因植株检测与鉴定等方面的应用情况进行了详细的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芯片 水稻 基因表达 基因检测与分离
下载PDF
四种不同QTL作图方法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李杰勤 张启军 +6 位作者 叶少平 赵兵 梁永书 彭勇 吴发强 王世全 李平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1473-1477,共5页
应用区间作图法(IM)、复合区间作图法(CIM)、基于混合线性模型的复合区间作图法(MCIM)和多重区间作图法(MIM)对水稻杂交组合(培矮64s×日本晴)F2群体株高性状进行了QTL作图分析。结果表明,(1)在同一显著水平下(α=0.0023),4种方法... 应用区间作图法(IM)、复合区间作图法(CIM)、基于混合线性模型的复合区间作图法(MCIM)和多重区间作图法(MIM)对水稻杂交组合(培矮64s×日本晴)F2群体株高性状进行了QTL作图分析。结果表明,(1)在同一显著水平下(α=0.0023),4种方法共发现10个QTLs,其中IM法7个,CIM法10个,MCIM法3个,MIM法1个。CIM法的发现能力最强。(2)CIM法发现了IM法发现的全部QTLs,和左端标记的距离也基本一致。(3)4种方法检测到了同一QTL,且共同检测到QTL的贡献率最大。(4)4种方法估计的QTL的平均加性效应ā和显性效应-d无显著性差异,同一QTL在显性效应的方向上表现一致。(5)建议使用多种作图方法共同作图,并优先标定共同发现的QT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TL作图 IM法 CIM法 MCIM法 MIM法
下载PDF
抗稻瘟病拮抗菌D-2的鉴定及其活性代谢物的研究 被引量:10
5
作者 宋永燕 李平 +3 位作者 郑爱萍 王玲霞 李姝晋 李杰勤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52-358,共7页
经土壤链霉菌的分离、筛选得到抗稻瘟病的强拮抗菌D-2。对峙培养表明,D-2菌株在PDA平板上对稻瘟病菌、油菜菌核病菌、小麦赤霉病菌和黄瓜枯萎病菌的抑菌率分别为92.2%、78.9%、53.3%和52.2%。根据形态特征、培养特征、细胞壁化学组分分... 经土壤链霉菌的分离、筛选得到抗稻瘟病的强拮抗菌D-2。对峙培养表明,D-2菌株在PDA平板上对稻瘟病菌、油菜菌核病菌、小麦赤霉病菌和黄瓜枯萎病菌的抑菌率分别为92.2%、78.9%、53.3%和52.2%。根据形态特征、培养特征、细胞壁化学组分分析和生理生化分析,D-2菌株被定名为烬灰吸水链霉菌(Streptomyces cinereohyg roscopicus)。D-2菌株发酵液经乙酸乙酯萃取、浓缩得橙黄色活性粗提物,活性物质在酸性环境下稳定性较差,在中性或偏碱性环境下80℃处理1 h、可见光(4 000 lx)处理12 h、紫外线(2 400 lx)处理4 h活性均保持不变。通过硅胶柱层析和硅胶薄层层析得到了主要的纯活性组分。选择不同的溶剂和乳化剂交叉配制成9种生物农药进行田间小区试验,结果表明:以甲醇作溶剂,吐温80作乳化剂防效最好,达65.6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瘟病 抗生素 烬灰吸水链霉菌 防效 形态特征 培养特征
下载PDF
黄瓜枯萎病新型抑制蛋白L37的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郑爱萍 闫敏 +3 位作者 李平 谭芙蓉 郑秀丽 李壮 《园艺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102-1104,共3页
从土壤中分离到对黄瓜枯萎病病原菌有抑制作用的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发酵产物经DEAE-纤维素、Sephadex G-100柱层析,分离到15 kD抑菌蛋白L37,SDS-PAGE显示纯度达到电泳纯,N-末端氨基酸序列同源性检测结果提示可能是一种新... 从土壤中分离到对黄瓜枯萎病病原菌有抑制作用的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发酵产物经DEAE-纤维素、Sephadex G-100柱层析,分离到15 kD抑菌蛋白L37,SDS-PAGE显示纯度达到电泳纯,N-末端氨基酸序列同源性检测结果提示可能是一种新型的抑菌蛋白。蛋白质抑菌结果表明,对多种病原真菌具有抑制效果,且对蛋白酶、温度和大部分有机物不敏感,是稳定的抑菌蛋白。对病原菌菌丝抑制机理研究表明,抑菌蛋白具有严重扭曲、断裂、阻止生长等抗生效果。应用发酵蛋白产物进行两年大田防效试验表明,对黄瓜枯萎病防效显著,最高达到90%,具有显著提高产量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瓜 黄瓜枯萎病 枯草芽孢杆菌 抑菌蛋白 防治
下载PDF
杂交籼稻亲本愈伤组织培养力的研究 被引量:20
7
作者 马炳田 李平 +1 位作者 周开达 朱祯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2002年第3期200-204,共5页
对多个重要杂交籼稻亲本愈伤组织培养力的研究结果表明 :不同水稻材料的愈伤组织诱导、继代、分化能力不同 ;不同外植体的愈伤诱导、继代、分化能力不同。成熟胚愈伤组织诱导率最高 ,从幼胚、幼穗获得的愈伤组织的继代和分化能力较强 ,... 对多个重要杂交籼稻亲本愈伤组织培养力的研究结果表明 :不同水稻材料的愈伤组织诱导、继代、分化能力不同 ;不同外植体的愈伤诱导、继代、分化能力不同。成熟胚愈伤组织诱导率最高 ,从幼胚、幼穗获得的愈伤组织的继代和分化能力较强 ,质量也好 ;随着继代时间的延长 ,愈伤组织的质量下降 ;干燥处理有助于愈伤组织分化率的提高。本文还对不同外植体愈伤组织在转基因研究中的作用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籼稻 亲本 愈伤组织 培养力 外植体 转基因
下载PDF
多粘类芽孢杆菌极端嗜热多肽的纯化及性质研究 被引量:10
8
作者 周华强 谭芙蓉 +2 位作者 周颖 郑爱萍 李平 《现代农药》 CAS 2007年第3期40-43,共4页
用加热法从多粘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polymyxa)LM–3菌株的发酵液中纯化得到2个极端嗜热多肽。平板拮抗实验表明,5μL纯化多肽对稻瘟病菌(Magnaporthe grisea)抑菌率达89.6%。SDS–PAGE电泳显示纯化多肽分子量介于6000~7000u之间... 用加热法从多粘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polymyxa)LM–3菌株的发酵液中纯化得到2个极端嗜热多肽。平板拮抗实验表明,5μL纯化多肽对稻瘟病菌(Magnaporthe grisea)抑菌率达89.6%。SDS–PAGE电泳显示纯化多肽分子量介于6000~7000u之间。多肽复性后,其中之一对稻瘟病菌表现出强的拮抗活性,命名为APPLM3(Antagonism Polypeptide from Paenibacillus polymyxa LM–3);另一个则无此活性,命名为PPLM3(Polypeptide from Paenibacillus polymyxaLM–3)。APPLM3经氨基酸测序,获得了其N–末端5个氨基酸序列(H2N–ANDPR);以该序列为靶序列在NCBI上进行相似性检索,发现其可能与3个假设蛋白(或推导蛋白)相关。APPLM3为首次报道的兼具极端嗜热性和稻瘟病菌拮抗活性的小分子多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粘类芽孢杆菌 稻瘟病菌 极端嗜热多肽 拮抗作用
下载PDF
新型微生物源生防乳剂对稻瘟病的防效 被引量:6
9
作者 周华强 周颖 +2 位作者 罗飞 郑爱萍 李平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3期3893-3894,共2页
以清水、乳化剂和溶剂病指的加权均数为参比,以来源于多粘类芽孢杆菌LM-3菌株的极端嗜热多肽APPLM3为主效成分配得的5种微生物源生防乳剂对水稻稻瘟病进行了室内和田间防效试验。结果表明,母液对稻瘟病菌产生足够强的拮抗作用,拮抗活性... 以清水、乳化剂和溶剂病指的加权均数为参比,以来源于多粘类芽孢杆菌LM-3菌株的极端嗜热多肽APPLM3为主效成分配得的5种微生物源生防乳剂对水稻稻瘟病进行了室内和田间防效试验。结果表明,母液对稻瘟病菌产生足够强的拮抗作用,拮抗活性较稳定;5种乳剂的防效都优于LM-3拮抗液直接喷雾,其中处理AB4的防效最佳,达80.73%,其拮抗成分、吐温80、乳化剂OP、溶剂的质量比为50∶6.5∶1.75∶41.75。首次报道了常温细菌产生的极端嗜热多肽对稻瘟病菌表现出强的拮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粘类芽孢杆菌 拮抗多肽 稻瘟病菌 极端嗜热多肽 微生物源农药
下载PDF
水稻优势内生细菌鉴定、定位与重组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郑爱萍 孙惠青 +3 位作者 李平 谭芙蓉 郑秀丽 李壮 《实验生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467-473,共7页
对水稻品种D优527体内筛选到的优势细菌SR-15、SR-25、SL-37进行浸染、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结果表明。菌株主要在水稻组织的细胞间隙、细胞质内和液泡内定位。SR-15菌株通过质粒PUC-18转化和ERIC-PCR再分离实验验证,结果显示重组... 对水稻品种D优527体内筛选到的优势细菌SR-15、SR-25、SL-37进行浸染、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结果表明。菌株主要在水稻组织的细胞间隙、细胞质内和液泡内定位。SR-15菌株通过质粒PUC-18转化和ERIC-PCR再分离实验验证,结果显示重组菌株在植株体内稳定定位,具有稳定的内生特性。生理、生化指标结合形态特点研究确定该菌株属盐敏芽孢杆菌Bacillus halmapalus 。致病性和促生性试验表明,菌株对水稻植株无致病性,在水稻生长中后期有明显促生作用。将带有Cry1Ac基因的质粒转入菌株SR-15,并经southern分析证明,其表达产物具有致死水稻二化螟84.7%的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生细菌 定位 水稻(Oryza SATIVA L.)鉴定重组
下载PDF
混合菌培养提高水稻纹枯病生防效果的研究 被引量:8
11
作者 陈红 李平 +2 位作者 王玲霞 桂瑶 郑爱萍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1年第5期1-5,共5页
从水稻根、茎、叶、根际土壤及埋入土壤中的几丁质和纹枯病菌核中 ,分离出 2 5 6株拮抗菌。根据分离来源、生长速度、抑菌特性和几丁质活力等 ,选出 3株对纹枯病有较强抑菌力的代表性菌株进行混合培养试验。结果表明 :混合菌处理 6抑菌... 从水稻根、茎、叶、根际土壤及埋入土壤中的几丁质和纹枯病菌核中 ,分离出 2 5 6株拮抗菌。根据分离来源、生长速度、抑菌特性和几丁质活力等 ,选出 3株对纹枯病有较强抑菌力的代表性菌株进行混合培养试验。结果表明 :混合菌处理 6抑菌活性明显比单一菌种处理 2、 3高 ,其差异竟达 3倍以上 ;混合菌培养处理 4、处理 5及处理 7明显提高了生长速度和抑菌圈直径。混合培养单位含菌量有所提高 ,几丁质酶活性大多高于单菌培养 ,其中处理 6、 7几丁质酶活力在各组合间达极显著水平 ,表明各菌间无相互抑制作用。这对转变传统的使用单一菌株进行生物防治的观念有着积极的意义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纹枯病 生物防治 几丁质酶活力 混合菌培养
下载PDF
烬灰吸水链霉菌突变体的诱导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壮 李平 +3 位作者 郑爱萍 王玲霞 宋永燕 丁建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2005年第3期285-289,共5页
烬灰吸水链霉菌对稻瘟病菌、西瓜枯萎病菌等真菌病害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用物理诱变、化学诱变、复合诱变3种方式对菌株孢子进行处理,最高变异率分别为25·2%,22·2%,24·1%。实验结果表明,物理诱变和复合诱变对菌... 烬灰吸水链霉菌对稻瘟病菌、西瓜枯萎病菌等真菌病害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用物理诱变、化学诱变、复合诱变3种方式对菌株孢子进行处理,最高变异率分别为25·2%,22·2%,24·1%。实验结果表明,物理诱变和复合诱变对菌株孢子有较好的诱变作用,而化学诱变效果不明显。诱变处理时间分别为30s和2min,可诱变产生较多的变异菌株。分别以2%诱变剂诱变处理1·5h以及60s诱变处理筛选的变异菌株对稻瘟病和西瓜枯萎病都有很好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烬灰吸水链霉菌 稻瘟病 西瓜枯萎病 变异体
下载PDF
广谱抗病虫几丁质酶产生菌X2-23的筛选与鉴定 被引量:12
13
作者 陈红 李平 +4 位作者 郑爱萍 桂瑶 王世全 王玲霞 马炳田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68-372,共5页
X2 2 3是从水稻叶片分离到的一种几丁质酶活力较高的菌株 ,经Boller法测定 ,其几丁质酶活性达 2 5 .5U/mL。它对水稻纹枯病、稻瘟病、恶苗病 ,小麦赤霉病 ,油菜菌核病等 10多种真菌病原菌以及水稻白叶枯病菌等细菌病原菌具有不同程度... X2 2 3是从水稻叶片分离到的一种几丁质酶活力较高的菌株 ,经Boller法测定 ,其几丁质酶活性达 2 5 .5U/mL。它对水稻纹枯病、稻瘟病、恶苗病 ,小麦赤霉病 ,油菜菌核病等 10多种真菌病原菌以及水稻白叶枯病菌等细菌病原菌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室内测试表明 ,它对水稻稻苞虫具有杀虫侵染作用 ,饲喂 12、2 4h后 ,其校正死亡率分别达到 5 7.77%、89.88%。该菌经形态学及生理生化特性鉴定 ,初步定为圆孢芽孢杆菌 (Bacillusglobisporus) ,是一种新的几丁质酶产生菌和生防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谱抗病虫几丁质酶 菌株 X2-23 筛选鉴定 水稻 叶片分离 纹枯病 稻瘟病 恶苗病 赤霉病 小麦
下载PDF
水稻立枯丝核菌G蛋白β亚基基因的克隆、表达及序列分析 被引量:4
14
作者 肖勇 李双成 +6 位作者 初明光 周鹏 关鹏 柳莉 王玲霞 郑爱萍 李平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41-544,共4页
根据Thanatephorus cucumeris G蛋白β亚基序列(AY884129)设计引物,对水稻立枯丝核菌AG-1IA的G蛋白β亚基基因进行了克隆。PCR结果得到1条约为1.9kb的扩增片段,包含1个约1.7kb的完整开放阅读框,编码366个氨基酸。同源性检索发现该序列... 根据Thanatephorus cucumeris G蛋白β亚基序列(AY884129)设计引物,对水稻立枯丝核菌AG-1IA的G蛋白β亚基基因进行了克隆。PCR结果得到1条约为1.9kb的扩增片段,包含1个约1.7kb的完整开放阅读框,编码366个氨基酸。同源性检索发现该序列与大量G蛋白β亚基基因明显同源,一致性介于57.34%~88.14%。根据其推导cDNA序列设计引物进行RT-PCR分析,发现该基因在对数生长期表达量最高,提示水稻立枯丝核菌AG-1IAG蛋白β亚基基因可能具有时空表达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立枯丝核菌 G蛋白β亚基基因 克隆 基因表达
下载PDF
抗水稻主要真菌病害的H50的分类鉴定 被引量:3
15
作者 郑爱萍 李平 +4 位作者 孙惠青 王世全 王玲霞 马炳田 陈红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5期525-527,共3页
从水稻田土壤中筛选到一株编号为H5 0的链霉菌 ,表现出对水稻纹枯病和水稻稻瘟病病菌有强烈的拮抗作用 ,其次生代谢产物对病菌菌丝有断裂、扭曲、缢缩等有致畸效应 .根据菌株形态特征、细胞壁化学成分、培养特征及生理生化特性等 ,鉴定... 从水稻田土壤中筛选到一株编号为H5 0的链霉菌 ,表现出对水稻纹枯病和水稻稻瘟病病菌有强烈的拮抗作用 ,其次生代谢产物对病菌菌丝有断裂、扭曲、缢缩等有致畸效应 .根据菌株形态特征、细胞壁化学成分、培养特征及生理生化特性等 ,鉴定该菌株为 :球孢链霉菌 (Streptomycesglobisporus) .图 3表 2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真菌病害 H50 分类鉴定 链霉菌属 球孢链霉菌 农用抗生素
下载PDF
抑制多种植物病原菌的几丁质酶产生菌X2-23的鉴定 被引量:5
16
作者 陈红 李平 +2 位作者 桂瑶 王世全 王玲霞 《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S1期45-49,共5页
样品经纹枯病菌细胞壁培养基富集后 ,从 16 6株几丁质酶产生菌中分离得到一株高产几丁质酶细菌X2 2 3.X2 2 3对所有指示菌如水稻纹枯病、稻瘟病、水稻恶苗病、小麦赤霉病、油菜菌核病以及水稻白叶枯病等多种病原菌均具强烈的拮抗作... 样品经纹枯病菌细胞壁培养基富集后 ,从 16 6株几丁质酶产生菌中分离得到一株高产几丁质酶细菌X2 2 3.X2 2 3对所有指示菌如水稻纹枯病、稻瘟病、水稻恶苗病、小麦赤霉病、油菜菌核病以及水稻白叶枯病等多种病原菌均具强烈的拮抗作用 .当X2 2 3加入上述病原真菌的液体培养基中时 ,由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观察发现病原真菌菌丝发生扭曲、变形、菌丝细胞壁肿胀裂解、细胞质聚集、原生质体外溢或裸露等异常现象 .几丁质酶活性达 2 5 .5U/mL .该细菌经鉴定为圆孢芽孢杆菌 (Bacillusglobisporus) ,是一种新的几丁质酶产生菌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几丁质酶 鉴定 病原菌 拮抗 生物防治
下载PDF
极端嗜热多肽的纯化、性质初探及对苗瘟的防效 被引量:1
17
作者 周华强 谭芙蓉 +2 位作者 周颖 郑爱萍 李平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2007年第6期1211-1216,共6页
本试验用加热法从多粘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polymyxa)LM-3菌株的发酵液中纯化得到2个极端嗜热多肽。平板拮抗实验表明,5μl纯化多肽对稻瘟病菌(Magnaporthe grisea)抑菌率达89.6%。SDS—PAGE电泳显示纯化多肽分子量介于6000... 本试验用加热法从多粘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polymyxa)LM-3菌株的发酵液中纯化得到2个极端嗜热多肽。平板拮抗实验表明,5μl纯化多肽对稻瘟病菌(Magnaporthe grisea)抑菌率达89.6%。SDS—PAGE电泳显示纯化多肽分子量介于6000~7000Da之间。多肽复性后,其中之一对稻瘟病菌表现出强的拮抗活性,命名为APPLM3(Antagonism Polypeptidefrom Paenibacilluspolymyxa LM-3);另一个则无此活性,命名为PPLM3(Polypeptide from Paenibacillus polymyxa LM-3)。APPLM3经氨基酸测序,获得了其N-末端5个氨基酸序列(H2N—ANDPR);以该序列为靶序列在NCBI上进行相似性检索,发现其可能与3个假设蛋白(或推导蛋白)相关。以APPLM3为主效成分配得5种微生物源生防乳剂,对水稻苗瘟进行了田间防效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这5种乳剂的防效都优于LM-3拮抗液直接喷雾,其中AB4处理的防效最佳,达80.73%,其拮抗成分、吐温80、乳化剂OP、溶剂的质量比为50:6.5:1.75:41.75。APPLM3为首次报道的兼具极端嗜热性和稻瘟病菌拮抗活性的小分子多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粘类芽孢杆菌 稻瘟病菌 极端嗜热多肽 拮抗作用 防效
下载PDF
改良盐酸胍法提取水稻纹枯病菌RNA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冯典兴 李平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86-88,共3页
为了选出一种适合水稻纹枯病菌RNA的提取方法,比较了改良的盐酸胍法同热酚法、Trizol法提取水稻纹枯病菌RNA的效果。结果表明:3种方法中,改良的盐酸胍法和Trizol法可以提取到高质量的RNA,热酚法的提取效果不理想。改良的盐酸胍法提取的... 为了选出一种适合水稻纹枯病菌RNA的提取方法,比较了改良的盐酸胍法同热酚法、Trizol法提取水稻纹枯病菌RNA的效果。结果表明:3种方法中,改良的盐酸胍法和Trizol法可以提取到高质量的RNA,热酚法的提取效果不理想。改良的盐酸胍法提取的RNA进行mRNA差异显示的结果表明,没有多糖对后继反应的干扰,是一种经济有效的水稻纹枯病菌RNA的提取方法。用该法提取RNA,可以满足分子克隆与基因表达分析等分子生物学后继试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NA 提取方法 水稻纹枯病菌 TRIZOL 盐酸胍法 热酚法
下载PDF
不同处理方式对稻瘟病菌丝致畸作用的比较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壮 郑爱萍 +1 位作者 周华强 李平 《现代农药》 CAS 2006年第5期17-19,共3页
用清水、链霉菌D–2的复合诱变菌株和农药春雷霉素3种方式对稻瘟病菌丝进行了处理。结果表明,清水处理对稻瘟病菌丝无任何影响,复合诱变菌株对稻瘟病菌丝的致畸作用主要表现在导致菌丝扭曲和膨大,农药处理对菌丝的致畸作用是使菌丝伸长... 用清水、链霉菌D–2的复合诱变菌株和农药春雷霉素3种方式对稻瘟病菌丝进行了处理。结果表明,清水处理对稻瘟病菌丝无任何影响,复合诱变菌株对稻瘟病菌丝的致畸作用主要表现在导致菌丝扭曲和膨大,农药处理对菌丝的致畸作用是使菌丝伸长受抑制,导致菌丝呈颗粒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瘟病 菌丝 致畸作用
下载PDF
优良籼型恢复系转基因植株的获得及其遗传稳定性(英文)
20
作者 马炳田 王玲霞 +2 位作者 李平 朱祯 周开达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5期551-555,共5页
报道了用基因枪转化法将雪花莲凝集素基因 (gna)转移到优良籼型杂交稻恢复系蜀恢 5 2 7中 .PCR、PCR -Southernblotting和Southernblotting等分子检测证明 ,外源基因以多拷贝单位点方式整合到受体基因组中并稳定遗传到转基因第三代 (T2 ... 报道了用基因枪转化法将雪花莲凝集素基因 (gna)转移到优良籼型杂交稻恢复系蜀恢 5 2 7中 .PCR、PCR -Southernblotting和Southernblotting等分子检测证明 ,外源基因以多拷贝单位点方式整合到受体基因组中并稳定遗传到转基因第三代 (T2 ) .转基因第一代植株 (T0 )在株高和结实率上与相应的组培、种子实生苗植株相比 ,发生明显的不可遗传的变异 ,随着繁殖代数的增加 ,转基因植株恢复到与对照植株一致 .Westernblotting表明 ,目的基因在转基因植株中正确表达 .蛋白活性分析显示 ,外源基因在转基因植株中合成的蛋白具有凝血生物活性 ,含量占可溶性总蛋白的0 .1%左右 .本文还对转基因技术在杂交稻育种中的应用进行了讨论 .图 4表 2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籼稻 抗虫基因 遗传转化 雪花莲外源凝集素基因 遗传稳定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