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61篇文章
< 1 2 3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加强省级农业科研院所科技特派员工作的思考——以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稻高粱研究所为例
1
作者 陈琳 蒋鹏 +3 位作者 郭小蛟 高必军 刘颖 陈伟 《农业科技管理》 2024年第2期82-84,共3页
农业科技特派员在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提高产业新水平、打造农业示范样板、培育乡村新农人等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文章以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稻高粱研究所为例,阐述了省级农业科研院所科技特派员工作取得的主要成效,分析了科技... 农业科技特派员在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提高产业新水平、打造农业示范样板、培育乡村新农人等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文章以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稻高粱研究所为例,阐述了省级农业科研院所科技特派员工作取得的主要成效,分析了科技特派员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树立科学服务观念、强化精准对接、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健全管理运作模式等加强科技特派员工作的对策措施,以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省级农业科研院所 科技特派员 科技支撑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稻高粱研究所
下载PDF
加强省级农业科研院所科研项目管理的思路探讨——以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稻高粱研究所为例 被引量:7
2
作者 陈琳 蒋鹏 +2 位作者 郭小蛟 高必军 张涛 《农业科技管理》 2022年第5期70-71,76,共3页
科研项目管理是农业科研单位提升和优化科技创新链的重要环节,也是深入把握科技创新规律、优化资源配置、激发创新活力的重要保障。文章以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稻高粱研究所为例,通过分析现阶段在科研项目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从深... 科研项目管理是农业科研单位提升和优化科技创新链的重要环节,也是深入把握科技创新规律、优化资源配置、激发创新活力的重要保障。文章以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稻高粱研究所为例,通过分析现阶段在科研项目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从深化项目管理改革、健全项目组织机制、强化管理职能体系建设、提升管理专业化水平等方面提出了加强“十四五”省级农业科研院所科研项目管理的对策,以进一步推进省级农业科研院所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省级农业科研院所 科研项目管理 农业科技创新 四川省
下载PDF
加强省级农业科研单位人才队伍建设的对策——以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稻高粱研究所为例 被引量:4
3
作者 陈琳 李尚英 +3 位作者 蒋鹏 郭小蛟 高必军 张涛 《农业科技管理》 2021年第5期80-82,共3页
文章以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稻高粱研究所为例,结合该单位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的实践,就"十三五"以来农业科研院所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困境进行了分析,并从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加强科技人才培养、建立健全人才激... 文章以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稻高粱研究所为例,结合该单位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的实践,就"十三五"以来农业科研院所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困境进行了分析,并从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加强科技人才培养、建立健全人才激励机制、营造良好环境等方面提出了加强"十四五"省级农业科研院所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科研单位 人才队伍建设 人才培养
下载PDF
立足学科优势 加强学科建设 促进学科纵深发展——以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稻高粱研究所为例
4
作者 陈琳 蒋鹏 +3 位作者 郭小蛟 高必军 李尚英 张涛 《四川农业科技》 2021年第6期72-74,共3页
学科建设是农业科研院所建设和发展的核心。文章以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稻高粱研究所为例,通过分析其学科建设现状及成效,找出学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并提出了坚持融合优化与协同联动、坚持人才培养与动态调整、坚持平台建设与实力... 学科建设是农业科研院所建设和发展的核心。文章以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稻高粱研究所为例,通过分析其学科建设现状及成效,找出学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并提出了坚持融合优化与协同联动、坚持人才培养与动态调整、坚持平台建设与实力创新、坚持科学管理与评价激励等促进学科纵深发展的对策建议,以期为地方科研院所学科建设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势 学科建设 纵深 发展
下载PDF
四川丘陵区油菜后高粱轻简高效栽培技术
5
作者 陈琳 倪先林 +4 位作者 赵甘霖 龙文靖 孙远涛 向箭宇 刘天朋 《中国种业》 2024年第2期166-167,共2页
为积极推动四川省“川酒”优势特色产业的健康发展,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稻高粱研究所通过多年研究,总结出四川丘陵区油菜后优选品种、适期播种、适龄移栽、科学施肥、合理密植、综合防治的高粱轻简高效种植技术,以期为田间生产提供指导。
关键词 高粱 轻简 高效 栽培技术
下载PDF
基于成都都市圈的四川白酒产业高质量发展研究
6
作者 唐梦雪 李炳波 +1 位作者 易丹钦 刘茂柯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71-275,共5页
当前我国白酒产业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呈现优势产能向优势产区集中、行业利润向头部企业集中、产业数字化转型提速的发展趋势。该文采用归纳分析的方法概述了四川白酒产业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立足于成都都市圈发展机... 当前我国白酒产业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呈现优势产能向优势产区集中、行业利润向头部企业集中、产业数字化转型提速的发展趋势。该文采用归纳分析的方法概述了四川白酒产业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立足于成都都市圈发展机遇,从4个方面提出推动四川白酒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包括构建企业梯度培育格局、建设优质白酒示范园区、打造白酒产业品牌高地、实施产业建圈强链行动等,从而为四川白酒产业高质量发展明确了方向,同时对其他省市白酒产业发展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 成都都市圈 白酒产业 高质量发展
下载PDF
四川省新育成的杂交水稻组合的品质分析 被引量:20
7
作者 蒋开锋 郑家奎 +3 位作者 赵甘霖 杨乾华 万先齐 汪旭东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80-82,共3页
对 2 0 0 1年参加四川省优质米组区试的 2 5个新组合的主要品质指标进行了分析 ,并研究了主要品质性状与产量性状的关系。结果表明 ,参试组合中没有一个组合的垩白率达到部颁优质米 (NY/T83 1988)二级标准 ,胶稠度达到一级标准的组合比... 对 2 0 0 1年参加四川省优质米组区试的 2 5个新组合的主要品质指标进行了分析 ,并研究了主要品质性状与产量性状的关系。结果表明 ,参试组合中没有一个组合的垩白率达到部颁优质米 (NY/T83 1988)二级标准 ,胶稠度达到一级标准的组合比例很少 ;垩白粒率与垩白度呈极显著正相关 ,直链淀粉含量与垩白粒率和胶稠度分别呈显著正相关和负相关 ;产量与垩白度和直链淀粉含量分别呈显著和极显著正相关。适当增加千粒重可兼顾杂交稻的品质改良与产量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水稻 品质性状 产量性状 相关分析 主成分分析
下载PDF
四川主要水稻恢复系的DNA多态性初步研究 被引量:20
8
作者 何光华 唐梅 +4 位作者 裴炎 杨光伟 谢戎 杨正林 李永洪 《杂交水稻》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39-40,共2页
利用9 个随机引物对四川省18 个骨干恢复系进行了DNA 多态性分析。结果表明,18 个恢复系可分为2 类,除802、明恢63、泸恢6 号聚为一类外,其余15 个分为一类,后者又可分为5 个亚类。多数恢复系聚为一类,说明它们... 利用9 个随机引物对四川省18 个骨干恢复系进行了DNA 多态性分析。结果表明,18 个恢复系可分为2 类,除802、明恢63、泸恢6 号聚为一类外,其余15 个分为一类,后者又可分为5 个亚类。多数恢复系聚为一类,说明它们间的遗传差异小,要选育出超高产的强优势组合,在恢复系选育上还需进一步努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水稻 恢复系 RAPD 多态性 DNA
下载PDF
施氮量对四川省同纬度不同海拔地区超级杂交稻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9
作者 蒋鹏 罗晓莲 +10 位作者 夜明登 肖洪 李金荣 周兴兵 张林 朱永川 郭晓艺 刘茂 郭长春 熊洪 徐富贤 《中国稻米》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78-84,共7页
为探明施氮量对四川省同纬度不同海拔地区超级杂交稻产量形成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以超级杂交稻泸优727和高产杂交稻内6优107为材料,在四川省汉源县(高海拔)、沐川县(中海拔)和泸县(低海拔)进行大田试验,研究不同施氮量(225、180、150、... 为探明施氮量对四川省同纬度不同海拔地区超级杂交稻产量形成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以超级杂交稻泸优727和高产杂交稻内6优107为材料,在四川省汉源县(高海拔)、沐川县(中海拔)和泸县(低海拔)进行大田试验,研究不同施氮量(225、180、150、105、0 kg/hm^(2),分别记作N1、N2、N3、N4、N0)对超级杂交稻产量形成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同纬度不同海拔地区间超级杂交稻产量差异较大。与泸县点和沐川点相比,汉源点超级杂交稻产量分别增加62.1%和84.1%,其增产优势主要表现在有效穗数、每穗粒数、齐穗前干物质、齐穗后干物质、总干物质和收获指数增加上。超级杂交稻产量对施氮量的响应随海拔高度的变化而改变。汉源点和沐川点4个施氮处理间超级杂交稻产量差异不显著;泸县点N2处理超级杂交稻产量与N1处理相当,N3、N4处理超级杂交稻产量较N1处理分别显著降低6.7%和18.0%。超级杂交稻氮肥农学利用率和氮肥偏生产力随着氮肥减施量的增加呈显著增加趋势。与N1处理相比,N2、N3和N4处理超级杂交稻氮肥农学利用率分别增加6.8%~27.1%、27.9%~70.0%和37.3%~138.6%,氮肥偏生产力分别增加20.9%~25.5%、40.5%~53.6%和81.6%~118.8%。综合考虑超级杂交稻产量和氮肥利用率,汉源点和沐川点氮肥适宜减施量为20.0%~33.3%,泸县点氮肥适宜减施量为2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级稻 施氮量 纬度 氮肥利用率 产量
下载PDF
杂交水稻机械收获减少稻谷产量损失度的关键技术研究
10
作者 徐富贤 高尚卿 +12 位作者 孔晓谦 徐魏 伍燕翔 徐麟 魏林 肖鹏飞 佘恒志 陈凯 龚飞 蒋鹏 张林 郭晓艺 刘茂 《中国稻米》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99-102,113,共5页
为了降低机收水稻的产量损失,2019—2022年以杂交中稻品种川优6203、内6优1787、内6优107、天优华占为材料,分别设置施氮方式、机收前植株湿润状态、收割株高、排风力度等处理对机收稻谷损失率的影响试验,并利用集成的机收减损技术进行... 为了降低机收水稻的产量损失,2019—2022年以杂交中稻品种川优6203、内6优1787、内6优107、天优华占为材料,分别设置施氮方式、机收前植株湿润状态、收割株高、排风力度等处理对机收稻谷损失率的影响试验,并利用集成的机收减损技术进行多点大区比较示范。结果表明,底肥∶穗肥∶粒肥=6∶2∶2施氮方式的稻谷损失率仅2.51%,显著低于底肥∶蘖肥∶穗肥=5∶3∶2、底肥∶蘖肥=7∶3这两种施氮方式。机收前每hm^(2)喷清水1500 kg和3000 kg,机收时稻谷损失率分别高达9.30%和16.39%,均显著高于不喷清水的处理(5.17%)。无论何种品种,水稻机收割茎处距穗顶长度80 cm左右时稻谷损失率最低。低风力与传统人力半自动收割这两种收割方式间稻谷产量差异不显著,均比中、高风力收割方式显著增产。集成以上最佳试验处理为核心的机收减损技术大区对比示范,平均稻谷损失量仅208.5 kg/hm^(2),比大面积现有机收技术减少稻谷损失367.5 kg/hm^(2),减损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水稻 机械收割 施氮方式 湿度 株高 行走速度 排风力 稻谷损失率
下载PDF
四川杂交水稻品种耐高温特性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熊洪 徐富贤 +4 位作者 朱永川 张林 郭晓艺 刘茂 周兴兵 《中国稻米》 2011年第3期1-4,共4页
在人工高温和自然高温条件下研究了16个杂交稻的耐热性,16个品种耐热性存在差异,可分为三个不同耐热类,比较了不同耐热性品种类间产量差异,讨论了大规模鉴定杂交稻耐热性的方法和耐热杂交稻品种的生产布局以及耐热杂交稻品种的选育。
关键词 杂交稻 耐热性 产量 鉴定方法 生产布局
下载PDF
2006~2009年四川省通过审定的水稻品种品质分析与评价 被引量:3
12
作者 罗俊涛 况浩池 +4 位作者 曾正明 杨扬 陈光珍 何兴材 付均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4450-4451,共2页
通过对2006~2009年四川省通过审定的水稻品种稻米品质的分析,结果表明,四川省审定水稻品种在出糙率上处于很高的水平,2、3级米的出糙率水平一直保持在100%。2、3级米的整精米率从2006年的平均50%达标率提升到2009年的100%达标率。直链... 通过对2006~2009年四川省通过审定的水稻品种稻米品质的分析,结果表明,四川省审定水稻品种在出糙率上处于很高的水平,2、3级米的出糙率水平一直保持在100%。2、3级米的整精米率从2006年的平均50%达标率提升到2009年的100%达标率。直链淀粉的达标率水平处于中等水平。垩白粒率的达标率水平较低,其中2007、2008年的1、2级米的垩白达标率为零,2006~2008年3级米的平均达标率也仅有16.4%,由此可见,垩白粒率和垩白度是四川省水稻品种优质化的重要阻碍,虽然2009年垩白粒率、垩白度达标率与前3年相比有了较大提高,但是达标率仍处于较低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水稻 区试 达标率
下载PDF
四川省酿酒糯高粱高质量发展对策 被引量:8
13
作者 赵甘霖 丁祥祥 +5 位作者 刘天朋 倪先林 龙文靖 汪小楷 李元 向箭宇 《酿酒科技》 2021年第1期138-141,共4页
根据四川省白酒产业高质量发展需要,在深入高粱生产市县和名优酒业调查基础上,全面分析了四川省酿酒糯高粱生产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而提出高粱产业高质量发展对策,可供从事高粱研究科技人员、政府职能部门和酒类企业参考。
关键词 酿酒 糯高粱 现状 问题 对策
下载PDF
四川省高AC籼型杂交稻组合选育研究进展(英文)
14
作者 杨扬 况浩池 +4 位作者 曾正明 罗俊涛 陈光珍 何兴材 付均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CAS 2013年第7期950-953,1056,共5页
2000~2013年四川省共育成了10个通过审定的高直链淀粉含量专用杂交稻组合,及5个参加生产试验的组合。文中介绍和分析了这15个组合的稻谷产量、经济性状、品质指标和抗稻瘟病鉴定结果,发现川香优37和天龙优540的AC较高、丰产性好、抗性... 2000~2013年四川省共育成了10个通过审定的高直链淀粉含量专用杂交稻组合,及5个参加生产试验的组合。文中介绍和分析了这15个组合的稻谷产量、经济性状、品质指标和抗稻瘟病鉴定结果,发现川香优37和天龙优540的AC较高、丰产性好、抗性较强、生育期适宜,是将高直链淀粉、高胶绸度、高产、稳产、广适有机结合的杂交稻新品种。因此建议选用川香优37、天龙优540作为专用稻米生产的主要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直链淀份含量 杂交稻组合 研究进展
下载PDF
四川地区圆白萝卜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15
作者 李晓梅 彭灯水 +7 位作者 骆永亮 干雪梅 梁小林 杨峰 雍晓平 孔垂豹 冉茂林 冉科 《四川农业科技》 2024年第2期31-34,共4页
圆白萝卜是四川特色萝卜品种,品质独特,可菜用,也是重要的加工原料,在四川萝卜产业中占据重要地位。笔者总结了近几年生产示范经验,从萝卜品种与播期选择、整地施肥与土壤处理、种子包衣与播种方式、田间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重要环... 圆白萝卜是四川特色萝卜品种,品质独特,可菜用,也是重要的加工原料,在四川萝卜产业中占据重要地位。笔者总结了近几年生产示范经验,从萝卜品种与播期选择、整地施肥与土壤处理、种子包衣与播种方式、田间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重要环节集成了一套圆白萝卜优质高产栽培技术,同时对生产中常见问题与对策进行详解,以期为四川地区圆白萝卜高效生产做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白萝卜 优质高产 栽培技术
下载PDF
近年四川省审定的中熟中籼水稻品种主要特征特性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何国清 况浩池 曾正明 《中国稻米》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65-67,70,共4页
对近年通过四川省审定的11个中熟中籼水稻品种的主要特征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产量和品质表现均较好的品种是宜香优37,其次是五山丝苗。针对遏制中籼中熟水稻品种品质提升的主要因子,建议在进一步的品质改良研究中主攻垩白的降低。
关键词 中熟中籼水稻品种 审定 特征特性 四川省
下载PDF
四川省“十三五”审定的中籼迟熟水稻品种特征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晨 张林 陈琳 《作物研究》 2022年第4期347-353,共7页
为了分析四川省新审定的中籼迟熟水稻品种的主要特性及存在的问题,为水稻育种研究提供参考,对“十三五”期间(2016—2020年)四川省审定的82个中籼迟熟品种的产量、农艺性状、品质和抗病性等表现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97.6%的审... 为了分析四川省新审定的中籼迟熟水稻品种的主要特性及存在的问题,为水稻育种研究提供参考,对“十三五”期间(2016—2020年)四川省审定的82个中籼迟熟品种的产量、农艺性状、品质和抗病性等表现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97.6%的审定品种为三系杂交稻;科研事业单位参与选育了85%的品种,企业自主选育仅占15%;各品种区试产量为8.21~13.2 t/hm^(2),平均产量8.92 t/hm^(2),比对照品种平均增产5.79%;各性状对产量的直接贡献大小表现为有效穗数>千粒质量>穗粒数>生育期>结实率;三等以上优质品种比率为39.02%;垩白是影响品种优质米达标率的关键因素;审定品种均为中感或感稻瘟病品种,稻瘟病级别与产量水平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四川省新审定品种有呈大穗型向穗粒兼顾型转变的趋势,产量和品质协同提升明显,但以企业为主体的品种科技创新体系尚未形成,还需加强低垩白种质资源的发掘和应用,关注两系杂交稻的选育以及抗病性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品种 中籼迟熟 特性分析 四川
下载PDF
水稻雄性不育突变体tpa1的表型鉴定与精细定位
18
作者 万应春 班义结 +6 位作者 蒋钰东 王亚欣 刘晶晶 刘晓晴 程育林 王楠 冯萍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04-1114,共11页
雄性不育材料是杂交水稻育种的关键。本研究通过甲基磺酸乙酯(ethyl methane sulfonate,EMS)诱变优良籼稻保持系西农1B,筛选得到一个雄性不育突变体tpa1。tpa1在营养生长阶段与野生型无差异,生殖生长阶段表现雄配子不育,雌配子发育正常... 雄性不育材料是杂交水稻育种的关键。本研究通过甲基磺酸乙酯(ethyl methane sulfonate,EMS)诱变优良籼稻保持系西农1B,筛选得到一个雄性不育突变体tpa1。tpa1在营养生长阶段与野生型无差异,生殖生长阶段表现雄配子不育,雌配子发育正常。表型观察发现,tpa1花粉完全破碎消失,花药外壁角质层异常,花药内壁乌式体排列异常,胼胝质合成异常,绒毡层凋亡异常,且花粉外壁缺失柱状层。遗传分析表明该突变性状受1对隐性核基因控制,利用突变体tpa1与缙恢10号构建遗传群体,最终将TPA1基因定位于4号染色体引物标记N9和N11之间,物理距离为74 kb,该区间共15个预测基因,通过重测序仅发现在LOC_Os04g53380的外显子上发生了单碱基替换,导致了翻译的提前终止,随后对野生型和突变体tpa1该位点进行测序证实了这一突变,因此将该基因确定为TPA1的候选基因,TPA1是一个未被报道过的新的雄性不育基因。本研究将为TPA1基因的功能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Oryza sativa L.) 雄性隐性核不育 tpa1 精细定位
下载PDF
高配合力宜机收糯高粱不育系54A的选育
19
作者 孙远涛 龙文靖 +6 位作者 李元 刘天朋 丁国祥 赵甘霖 向箭宇 黄磊 倪先林 《中国种业》 2024年第2期121-125,共5页
54A是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稻高粱研究所利用自育糯质保持系0967B与外引糯质保持系1037B杂交,再与0967A通过杂交、回交等选育出的优质、矮秆糯高粱不育系。该不育系具有配合力高、植株矮、株型紧凑、抗性强等特点。利用该不育系已组配出... 54A是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稻高粱研究所利用自育糯质保持系0967B与外引糯质保持系1037B杂交,再与0967A通过杂交、回交等选育出的优质、矮秆糯高粱不育系。该不育系具有配合力高、植株矮、株型紧凑、抗性强等特点。利用该不育系已组配出机糯粱1号、金皮糯1号等4个宜机械化生产酿酒高粱品种,为更好地推动54A所配品种的高效推广与利用,根据54A的生长特性,总结了其高产高效繁殖制种技术要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糯高粱 不育系54A 机械化 繁殖制种
下载PDF
农业科研院所财务智能化报销研究——以某科研院所为例
20
作者 田震 何劲松 《四川农业与农机》 2023年第6期29-30,共2页
在新《政府会计制度》正式实施和全面数字化的电子发票推行的背景下,农业科研院所在“放管服”改革中,传统财务报销管理工作必然向信息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财务管理系统智能化成为一种必然发展趋势。本文以某科研院所为例,首先介绍了... 在新《政府会计制度》正式实施和全面数字化的电子发票推行的背景下,农业科研院所在“放管服”改革中,传统财务报销管理工作必然向信息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财务管理系统智能化成为一种必然发展趋势。本文以某科研院所为例,首先介绍了传统财务报销的不足,然后论述了财务报销智能化建设的现状及优缺点,最后针对进一步优化智能化财务报销系统的提出思考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科研院所 财务报销 智能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