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川省籼型杂交水稻保持系的随机扩增多态性研究 被引量:15
1
作者 唐梅 裴炎 何光华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12-16,共5页
应用RAPD标记检测了 1 6个四川省及其它地区的杂交水稻骨干保持系之间的遗传差异。 1 0个随机引物共扩增出 84条带 ,品种间的多态性频率为 72 6 2 %。保持系间的遗传距离小 ,在 0 0 5 2 6~ 0 2 1 5 2之间。 1 6个保持系按UPGMA聚类... 应用RAPD标记检测了 1 6个四川省及其它地区的杂交水稻骨干保持系之间的遗传差异。 1 0个随机引物共扩增出 84条带 ,品种间的多态性频率为 72 6 2 %。保持系间的遗传距离小 ,在 0 0 5 2 6~ 0 2 1 5 2之间。 1 6个保持系按UPGMA聚类法可聚为三类。大多数保持系聚为一类 ,表明其遗传差异小。增大保持系的遗传多样性是四川省杂交水稻育种的重要任务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水稻保持系 遗传多样性 RAPD 籼稻 育种
下载PDF
四川水稻栽培研究六十年 被引量:4
2
作者 谭中和 方文 +1 位作者 郑家国 熊洪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S1期18-25,共8页
四川水稻栽培研究六十年来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极大地推动了水稻生产的发展。五十年代的“好种壮秧、少秧密植、合理施肥”三大技术以及“湿润育秧”、“新法泡田与浅水灌溉”;六十年代矮秆水稻栽培技术关于“主攻穗多、争取穗大;依靠... 四川水稻栽培研究六十年来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极大地推动了水稻生产的发展。五十年代的“好种壮秧、少秧密植、合理施肥”三大技术以及“湿润育秧”、“新法泡田与浅水灌溉”;六十年代矮秆水稻栽培技术关于“主攻穗多、争取穗大;依靠主穗,争取分蘖”的技术路线;七十年代的多蘖壮秧技术;八十年代杂交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关于“在一定基本苗基础上依靠分蘖成穗,在一定穗数水平上争取穗大”的技术路线;九十年代杂交水稻超高产栽培技术关于“采用穗重型品种,适当降低群体基数,提高成穗率,保证穗数;通过提高成穗质量以增加单位面积总实粒数,从而提高产量的技术路线”等促进了四川水稻生产上了几个台阶。旱育秧技术的引进与创新;避高温伏旱技术对策;迟栽稳产高产技术等适应性栽培为实现避灾稳产高产提供了技术支撑。水稻种植制度上再生稻的研究如腋芽萌发的生态条件,促进腋芽萌发和提高活芽率、提高结实率的栽培技术为四川再生稻生产的发展提供了技术基础。对双季稻生育日数与总积温和对晚稻安全齐穗期研究基础上提出的品种组合、栽插方式,晚稻播栽期及育秧技术等为四川确立双季稻种植制度提供了成套的栽培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稻 再生稻 双季稻 栽培技术 四川
下载PDF
水稻腋芽萌发的生态条件研究 被引量:11
3
作者 熊洪 方文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1990年第2期27-32,共6页
经1987~1989年三年对水稻收割前后腋芽伸长萌发与生态条件关系研究得出如下结伦:①头季稻收获前腋芽在鞘内增长与稻株间光照强度关系密切,头季稻收后腋芽萌发期要求较多的日照时数;②头季稻收后腋芽伸长萌发与温度、湿度间相关极显著,... 经1987~1989年三年对水稻收割前后腋芽伸长萌发与生态条件关系研究得出如下结伦:①头季稻收获前腋芽在鞘内增长与稻株间光照强度关系密切,头季稻收后腋芽萌发期要求较多的日照时数;②头季稻收后腋芽伸长萌发与温度、湿度间相关极显著,γ分别为0.9992和0.9989,其轨迹呈抛物线。曲线回归方程为γ=-233.2135+18.6603x-0.3657x^2和γ=-248.6716+6.1187x-0.0369x^2,即腋芽萌发伸长的适温度为26℃左右,相对湿度为84%;③头季稻收后腋芽萌发最高苗数与再生稻有效穗数呈极显著正相关,γ=0.9475。有效穗数与再生稻产量是极显著正相关,γ=0.9035;④头季稻茎秆重可作为选育强再生力品种的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腋芽 萌发 生态条件
下载PDF
应用不完全双列杂交法协作选配杂交水稻新组合的研究──Ⅰ·杂交组合产量等主要性状的表现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曾德初 彭俊华 +4 位作者 龙太康 刘明 吴凡 邵启明 吴元奇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1996年第1期5-18,共14页
选取四川省水稻育种攻关组在“八五”前期育成的一批不育系和恢复系,按不完全双列杂交模式组配,获得42个杂文组合(含3个对照)。1993年,在绵阳、成都、重庆和沪州作正规小区试验,鉴评杂交组合的表现。结果表明:参试杂交组... 选取四川省水稻育种攻关组在“八五”前期育成的一批不育系和恢复系,按不完全双列杂交模式组配,获得42个杂文组合(含3个对照)。1993年,在绵阳、成都、重庆和沪州作正规小区试验,鉴评杂交组合的表现。结果表明:参试杂交组合可划分为早、中、迟熟3组,各熟组内产量等10个性状均存在极显著的基因型、地点及基因型×地点工作效应,这三者的相对重要性因熟组和性状而别。多数组合主要性状表现出了明显的超标优势,在39个新组合中,比相应对照增产的组合有27个(占69.23%),其中21个(占53.85%)显著;表现高产稳产的早熟组合有早显A/201—2、早显A/明恢63、重六A/明恢63等9个;中熟组合有辐74A/)川恢802、K75A/成恢047和K75A/明恢63等;迟熟组合有辐74A/成恢047、珍汕97A/成恢047、辐74A/明恢63等。从亲本对杂种的产量效应看,不育系中辐74A较明显超越D90A,接近珍汕97A;恢复系中成恢047相当于201—2和川恢802接近于明恢6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稻 双列杂交 数量性状 稳定性
下载PDF
高粱粟穗螟种群空间分布型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程开禄 潘学贤 +5 位作者 汪远宏 黄富 赵甘霖 王志明 刘兴义 刘明宣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0年第4期363-366,共4页
根据1986~1988年在泸州调查的资料,采用频次分布检验和聚集强度指标判定法,对粟穗螟幼虫田间种群空间分布型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高梁粟穗螟种群的空间分布不受虫口密度和时间的影响,均属聚集分布。分布的基本成分为个体群。聚集强度... 根据1986~1988年在泸州调查的资料,采用频次分布检验和聚集强度指标判定法,对粟穗螟幼虫田间种群空间分布型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高梁粟穗螟种群的空间分布不受虫口密度和时间的影响,均属聚集分布。分布的基本成分为个体群。聚集强度随虫口密度的升高而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粱 粟穗螟 种群 空间分布 害虫
下载PDF
杂交水稻受淹后产量损失程度及救灾措施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冉茂林 方文 +1 位作者 熊洪 谭震波 《绵阳农专学报》 1992年第1期23-29,共7页
本文采用模拟洪水的方法,探讨杂交稻不同生育期淹水对稻谷产量损失的程度和灾后挽救措施的应用效果。分析了各时期淹水后稻谷减产的原因及淹后营养物质的变化。根据稻穗损失情况,提出相应的救灾措施。
关键词 淹水 水稻 杂交稻 救灾
下载PDF
INGER水稻种质主要农艺性状初步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金良 谢戎 +1 位作者 吴丽君 李永洪 《绵阳经济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1年第1期4-6,共3页
INGER提供的“灌溉稻极早熟、早熟观察圃”种质的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相关及通径分析 ,并对这些种质在育种中的利用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水稻 种质 农艺性状 相关分析 通径分析
下载PDF
水稻两用系温敏叶绿素自然突变体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4
8
作者 谢戎 朱发云 +4 位作者 何光华 邓锡洪 左永树 杨正林 吴丽君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1995年第A01期124-128,共5页
<正>自 1973年石明松从一季晚粳农垦 58户发现‘恍敏核小育水稻”以来,以光(温)敏核不育系作为主要遗传工具的“两系法”杂种优势利用研究,已成为I以习杂交水稻研究的新领域‘””。大量研究表明,现有的舢型两用系的育性表达... <正>自 1973年石明松从一季晚粳农垦 58户发现‘恍敏核小育水稻”以来,以光(温)敏核不育系作为主要遗传工具的“两系法”杂种优势利用研究,已成为I以习杂交水稻研究的新领域‘””。大量研究表明,现有的舢型两用系的育性表达与转换主要受温度控制*一”。因此,舢型两用系选育的重要指标之一是不育临界温度等于或低于23tL’,’]从江流域多数地区盛夏低于23C低温天气30年才有一次「‘’,但若将制种花期提早,或遇极端低温大气,仍可造成两用系不育性部份恢复,影响制种纯度。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近年来选育带有遗传标记性状的两用系引起育种家们的关注*’。 笔者从武汉大学引进的吾可用系89025提纯株系中,发现 个仰叨口卜、叶鞘间段尖绿的温敏叶绿素自然突变体,编号11035。本文主要报导该突变体的选疗及对该突变性状表达条件和遗传的初步研究结果。1 突变体的来源 199O年在沪州从89025大群体。1。选280个单株,将其柏hHff往砌南加代收种,19叮年吞水稻专辑 谢 戎等:水陷两用系温敏叶绿素臼然伶凹乍川口l研11n 在沪州将这280个诛系分两期播种;其中,编号为正1035的沐系在仙个抓!洲次育均好,将K梢 桩带往海南秋繁收种,同年12月将秋繁的稻桩种子就地撇帅冬繁,发现【们mki低温天气)., 口!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敏叶绿素 突变体 遗传 三系配套 水稻
全文增补中
四川盆地杂交稻制种防病增产栽培数学模型及优化农艺方案的研究
9
作者 张长伟 潘学贤 +2 位作者 程开禄 汪远宏 黄富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4年第2期127-130,共4页
采用五因素二次回归旋转组合设计,建立了川西、川东2个不同生态区杂交稻制种稻粒黑粉病病粒率和产量的数学模型,并模拟推导了优化农艺方案。
关键词 杂交水稻 稻粒黑粉病 制种
下载PDF
川东南冬水田地区籼稻良种高产栽培规律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徐富贤 熊洪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12-17,共6页
1978~1996年, 以 25个早、中籼良种为材料,先后进行 18年高产栽培试验,研究了川东南冬水田地区籼稻良种高产栽培规律。结果表明:(1)籼稻高产栽培技术中,品种间播种期、播种量、移栽叶龄、每穴栽秧量和施氮量的差... 1978~1996年, 以 25个早、中籼良种为材料,先后进行 18年高产栽培试验,研究了川东南冬水田地区籼稻良种高产栽培规律。结果表明:(1)籼稻高产栽培技术中,品种间播种期、播种量、移栽叶龄、每穴栽秧量和施氮量的差异不显著,而栽插密度和最适有效穗数品种间差异极显著;(2)高产栽插密度分别与施氮量和品种着粒数是极显著负相关关系,高产最适有效穗数与品种着粒数是极显著负相关关系,已知品种着粒数就可确定其主要高产栽培技术;(3)品种着粒数决定高产栽培密度和有效穗数,是由于着粒数分别与倒1、2、3叶的长、开张角、披垂度是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即品种着粒数越高,株型越松散,反之,株型越紧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籼稻 高产栽培 优良品种 栽培技术
下载PDF
施氮与杂交中稻再生力关系研究 被引量:26
11
作者 徐富贤 方文 +3 位作者 熊洪 江世华 罗文质 张景国 《杂交水稻》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25-28,共4页
以实验数据资料为基础,论述了施氮对杂交中稻再生稻产量及穗粒结构的影响,分析了促芽肥、壮苗肥与再生力及产量的关系,并对再生稻不同节位的成穗率和穗粒结构进行了比较,为再生稻科学施肥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 杂交稻 施肥 氮肥 再生力
下载PDF
运用AMMI模型分析水稻多点双列杂交试验 Ⅰ.组合的丰产性、稳产性和适应性分析 被引量:21
12
作者 蒋开锋 曾德初 +5 位作者 郑家奎 况浩池 曾宪平 龙太康 邵启明 吴凡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12-19,共8页
用四川省水稻育种攻关组“八五”后期育成的一批不育系和恢复系(同时加对照珍汕97A和明恢63)按不完全双列杂交配制20个组合,于1996年分别在成都、绵阳、重庆和泸洲进行试验,运用AMMI模型对参试组合的产量进行了分析... 用四川省水稻育种攻关组“八五”后期育成的一批不育系和恢复系(同时加对照珍汕97A和明恢63)按不完全双列杂交配制20个组合,于1996年分别在成都、绵阳、重庆和泸洲进行试验,运用AMMI模型对参试组合的产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有9个组合的平均产量超过对照汕优63,增产幅度为0.03%~4.06%,占参试组合的42.11%;组合稳定性评价很重要,基因型与环境的互作达极显著水平,互作效应为基因型效应的二倍;AMMI模型的前两个主成分解释了83.35%的交互作用信息;珍汕97A/734、K42A/734和辐76A明恢/63表现丰产而稳产,辐76A/734和辐76A/生5丰产而不稳产,辐76A/成恢149、台九A/生5和K42A/成恢149则稳产而不丰产,其余组合既低产又不稳产。建议推荐辐76A/734、K42A/734、珍汕97A/734、辐76A/生5等参加省级区试;辐76A/生5同时在绵阳、珍汕97A/1348在重庆、K42A/明恢63在成都参加市级区试或示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水稻 产量 不完全双列杂交 AMMI模型 稳定性
下载PDF
酒曲害虫的发生及危害规律研究 被引量:12
13
作者 程开禄 黄富 +6 位作者 潘学贤 刘兴义 樊林 沈才洪 袁光和 杨溢 沈才萍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2001年第1期74-77,共4页
四川泸州酒曲害虫有 35种 ,隶属两纲五目 19科 ,鞘翅目昆虫为主有 2 6种 ,鳞翅目昆虫 5种 ,其它目 4种。土耳其扁谷盗和咖啡豆象为优势种群。曲库为各种曲虫越冬的主要场所 ,冬后残留虫为次年大发生的重要虫源。曲虫主要种群都具有较强... 四川泸州酒曲害虫有 35种 ,隶属两纲五目 19科 ,鞘翅目昆虫为主有 2 6种 ,鳞翅目昆虫 5种 ,其它目 4种。土耳其扁谷盗和咖啡豆象为优势种群。曲库为各种曲虫越冬的主要场所 ,冬后残留虫为次年大发生的重要虫源。曲虫主要种群都具有较强的趋光性和群集性。全年发生动态为单峰型态 ,冬春季为发生低峰期 ,夏秋季达到发生高峰并暴发成灾。主要种群的昼夜活动规律显著 ,午后从曲库飞出在库外群集飞翔 ,14~ 18hr达到高峰。危害新曲的虫源主要来自曲库。曲虫从大曲高温发酵的保温排潮期开始危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酒曲害虫 发生规律 危害规律 仓贮害虫 群落结构 生物学特性
下载PDF
籼型杂交稻碾米品质配合力与播期互作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谢戎 邓锡洪 +2 位作者 王贵雄 罗光才 吴丽君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1994年第3期36-40,共5页
本文研究了按4×4不完全双列杂交估算籼型杂交稻碾米品质配合力在5个播期的表现,结果表明:不育系的糙米率、精米率及恢复系的整精米率GCA(一般配合力)×播期工作显著,精米率和整精米率SCA(特殊配合力)×播... 本文研究了按4×4不完全双列杂交估算籼型杂交稻碾米品质配合力在5个播期的表现,结果表明:不育系的糙米率、精米率及恢复系的整精米率GCA(一般配合力)×播期工作显著,精米率和整精米率SCA(特殊配合力)×播期互作也显著。碾米品质配合力的稳定性中等偏低。糙米率和整精米率配合力的稳定性主要受加性基因与播期互作的影响,而精米率配合力的稳定性同时受加性和非加性基因与播期互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碾米品质 配合力 播期 籼型 杂交稻
下载PDF
杂交水稻“多系育种”改良效果及应用评价 被引量:2
15
作者 况浩池 袁祚廉 +2 位作者 李耘 刘国民 杨乾华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S2期133-139,共7页
通过4×6不完全双列杂交和多恢系列恢复系的稻瘟病接种鉴定以及多系组合的比较试验并引用省区试结果,分析了通过“多系育种”育成的恢复系的配合力和抗稻瘟病力以及所配组合的丰产性、抗性和稻米品质。结果表明,“多系育种”育... 通过4×6不完全双列杂交和多恢系列恢复系的稻瘟病接种鉴定以及多系组合的比较试验并引用省区试结果,分析了通过“多系育种”育成的恢复系的配合力和抗稻瘟病力以及所配组合的丰产性、抗性和稻米品质。结果表明,“多系育种”育成的恢复系在配合力及抗稻瘟病上超过了公共轮回亲本明恢63,所配多系杂交稻组合大部份在产量、抗稻瘟病以及稻米品质上超过了汕优63。多系组合在生产上大面积种植应用应注意不同的多系组合应因种栽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水稻 多系育种 恢复系组合 改良效果
下载PDF
水稻旱育秧的增产原理与应用效果评价 被引量:10
16
作者 徐富贤 洪松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1996年第4期12-16,共5页
根据连续3年对旱育秧技术的系统研究,结合1993~1994年旱育秧和水育秧多点同田对比试验资料,揭示了旱育秧的增产原理,探讨了旱育秧的增产效果与海拔、水育秧产量和稻作类型的关系。为在四川大面积推广旱育秧的合理布局提供... 根据连续3年对旱育秧技术的系统研究,结合1993~1994年旱育秧和水育秧多点同田对比试验资料,揭示了旱育秧的增产原理,探讨了旱育秧的增产效果与海拔、水育秧产量和稻作类型的关系。为在四川大面积推广旱育秧的合理布局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旱育秧 增产原理 增产效果 评价
下载PDF
水稻温敏突变系1103s叶绿素间断失绿期叶片蛋白质变化与叶绿素含量的关系 被引量:6
17
作者 邵继荣 谢戎 唐梅乐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14-19,共6页
以水稻1103s和亲本8902s为材料,研究在降温条件下植株间断失绿性状表达过程中叶绿体蛋白质谱带、蛋白质含量与蛋白酶活性、光合作用变化。结果表明,在降温条件下,随性状表达1103s的叶绿素含量下降,叶绿素a/b值上... 以水稻1103s和亲本8902s为材料,研究在降温条件下植株间断失绿性状表达过程中叶绿体蛋白质谱带、蛋白质含量与蛋白酶活性、光合作用变化。结果表明,在降温条件下,随性状表达1103s的叶绿素含量下降,叶绿素a/b值上升;在叶绿体蛋白质谱带中,20KD、25KD、50KD等主带含量减少。从同一叶片性状表达的绿区与黄区叶绿体蛋白质比较看,黄区缺少18KD,这说明同一叶片不同区域叶绿体蛋白质低温反应不同,从而造成蛋白质降解也不同,这是间断失绿性状表达的基础。从降温结束到性状表达(约2d~3d),叶片蛋白质含量下降与蛋白酶活性提高呈显著负相关;当性状逐渐消失时,蛋白质含量与叶绿素含量同步增长。据此认为,1103s的间断失绿性状可能是由核基因控制,该基因在降温条件诱导下启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温敏突变 叶绿素含量 蛋白质 叶片
下载PDF
杂交水稻苗瘟抗性的配合力和遗传力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张长伟 郑家奎 +3 位作者 蒋开锋 朱永川 万先齐 朱发云 《生物数学学报》 CSCD 2000年第2期134-138,共5页
采用7×7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对反映杂交水稻苗瘟抗性的5个指标进行了配合力和遗传力分析.结果表明,杂交水稻苗瘟抗性遗传力高,受加性和非加性基因效应共同控制,但以加性效应为主;恢复系的苗瘟抗性一般配合力效应明显相对重... 采用7×7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对反映杂交水稻苗瘟抗性的5个指标进行了配合力和遗传力分析.结果表明,杂交水稻苗瘟抗性遗传力高,受加性和非加性基因效应共同控制,但以加性效应为主;恢复系的苗瘟抗性一般配合力效应明显相对重要于不育系,不育系苗瘟抗性一般配合力效应对F1代的抗性有显著的影响;14个供试亲本中,多恢1号、成恢149、K42A、K40A具有较好的苗瘟抗性一般配合力效应.因此,在杂交水稻抗苗瘟育种中,对恢复系的抗性GCA选择和对亲本的抗性GCA评鉴至关重要,但不应忽视不育系对组合的抗性贡献和对组合的抗性评鉴;多恢1号、成恢149、K42A和K40A可作为优良抗苗瘟亲本加以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水稻 苗瘟抗性 配合力 遗传力 抗病育种
下载PDF
水稻体细胞无性系农艺性状播期响应指数的变异 被引量:1
19
作者 谢戎 杨正林 +3 位作者 刘成元 李永洪 桑贤春 何光华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7,共7页
系统研究了2个播期条件下24个水稻体细胞无性系及其1个供体亲本主要农艺性状播期响应指数(RITSD)的变异特点,主要结论如下:①株高、着粒密度、每穗实粒数、每穗着粒数及单株粒重5个性状的RITSD均值相对较大(大于1),对播期反应较敏... 系统研究了2个播期条件下24个水稻体细胞无性系及其1个供体亲本主要农艺性状播期响应指数(RITSD)的变异特点,主要结论如下:①株高、着粒密度、每穗实粒数、每穗着粒数及单株粒重5个性状的RITSD均值相对较大(大于1),对播期反应较敏感,其性状值随播期推迟而增大;而播始天数、单株穗数、穗长、结实率及千粒重RITSD均值相对较小。②体细胞无性系各性状RITSD均发生了遗传变异,但不同性状间RITSD的变异频率及变异方向有较大差异:始播天数和株高的RITSD变异频率较高,而穗长的RITSD变异的机率较低;株高及千粒重的RITSD值变小,而单株穗数、穗长、着粒密度、每穗实粒数、每穗着粒数及结实率的RITSD值变大,播始天数和单株粒重RITSD的变异方向为双向变异。③供试的24个体细胞无性系中,有20个株系与供体亲本RITSD呈显著差异,RITSD的变异率达83.3%,但约75%的体细胞无性系仅1-2个性状的RITSD发生了显著变异。④聚类分析表明,体细胞无性系农艺性状RITSD存在不同的变异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体细胞无性系 播期响应指数(RITSD) 农艺性状 变异
下载PDF
籼型两用系1103S花培提纯效果的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谢戎 李兴莲 +2 位作者 李永洪 吴丽君 扬正林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9-11,共3页
从1103S花培后代群体中筛选出1个提纯株系,在泸州自然光温条件下,其花粉不育度为99.91%,高于供体1103S。还获得1个“间断失绿’标记性状的回复突变系。
关键词 水稻 两用系 花药培养 提纯 籼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