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红细胞分布宽度与心血管事件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谢蒂立 程标 +1 位作者 盛勇 金静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294-1297,共4页
目的目前专门针对红细胞分布宽度(red blood cell distribution width,RDW)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acute 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ASTEMI)患者心血管事件的相关性研究相对较少。文中旨在探讨ASTEMI患者的RD... 目的目前专门针对红细胞分布宽度(red blood cell distribution width,RDW)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acute 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ASTEMI)患者心血管事件的相关性研究相对较少。文中旨在探讨ASTEMI患者的RDW与心血管事件的关系,为提高ASTEMI诊治水平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四川省人民医院2013年1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189例ASTEMI患者的临床资料,测量分析患者的生理生化指标(C反应蛋白、B型钠尿肽、左心室射血分数、HDL-C等)、RDW等指标。RDW〉13.7%为升高组,RDW≤13.7%为正常组。进行定期门诊或电话随访,计算患者心血管事件(再发心肌梗死、新发心力衰竭、心源性猝死)发生率,并采用Kaplan-Meier法估计不同RDW水平的ASTEMI患者的无心血管事件生存率并采用Log-rank检验进行比较,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探讨影响ASTEMI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189例ASTEMI患者中,升高组(n=97)、正常组(n=92)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B型钠尿肽、左心室射血分数、HDL-C比较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升高组患者再发心肌梗死、新发心力衰竭、心源性猝死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均高于正常组患者(22.7%vs 8.7%、27.8%vs 10.9%、15.5%vs 5.4%,P〈0.05)。升高组、正常组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分别为60、20例,1年无心血管事件生存率分别为38.1%、79.3%,2组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Cox比例风险模型结果显示年龄≥65岁(HR=2.43,95%CI:1.09~5.44)、RDW〉13.7%(HR=2.20,95%CI:1.10~4.43)及左心室射血分数〈40%(HR=2.20,95%CI:1.10~4.43)是ASTEMI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论 RDW与ASTEMI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存在一定的相关性,RDW升高,ASTEMI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风险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红细胞分布宽度 心血管事件 危险因素
下载PDF
个性化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8
2
作者 龚亚君 王英 《中国实用医药》 2009年第26期212-213,共2页
目的探讨个性化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为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实施个性化护理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行介入治疗后的124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62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术前术后护理,而干预... 目的探讨个性化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为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实施个性化护理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行介入治疗后的124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62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术前术后护理,而干预组在进行常规护理的同时,针对患者的不同情况加强个性化的护理干预在术后3d及3个月末,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表(WHO-QOL)进行测评。结果患者生活质量(QOL)的各维度在实施个性化护理干预后,除精神支柱/宗教/个人信仰维度外,其余各维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组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个性化的护理干预可以明显提高冠心病介入治疗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护理人员一定要重视对患者进行个性化护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性化护理干预 冠心病 生活质量
下载PDF
术后心房颤动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廖杰 杜以梅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山东省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2022年第12期891-896,共6页
术后心房颤动(postoperative atrial fibrillation,POAF)是心脏外科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发病率为20%~40%,术后第2~4天高发,以短暂发作和自限性为疾病特征。POAF可能导致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及增加中风风险,从而增加患者住院时间和费用;且... 术后心房颤动(postoperative atrial fibrillation,POAF)是心脏外科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发病率为20%~40%,术后第2~4天高发,以短暂发作和自限性为疾病特征。POAF可能导致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及增加中风风险,从而增加患者住院时间和费用;且近期的观察性队列研究表明,心脏瓣膜手术后发生POAF的患者远期血栓栓塞风险仍然很大。大量的研究表明,心房炎症是POAF发病的中心环节,与其相关的电重构、钙稳态失衡、纤维化、氧化应激和/或自主神经激活共同参与并促进POAF的发作。结合本课题组的一系列研究成果,本文对POAF的发病机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后心房颤动 发病机制 心房炎症
下载PDF
缬沙坦和贝那普利预防老年房颤转复后复发的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5
4
作者 舒燕 姜荣建 +2 位作者 孔洪 赖金川 程标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 CAS 2013年第4期412-416,共5页
目的:探讨小剂量胺碘酮联合缬沙坦或贝那普利预防老年持续性房颤转复后房颤复发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150例持续性房颤患者(持续超过7d),经药物或电复律后随机分为三组:胺碘酮组(Ⅰ组),胺碘酮+缬沙坦组(Ⅱ组),胺碘酮+贝那普利组(Ⅲ组),... 目的:探讨小剂量胺碘酮联合缬沙坦或贝那普利预防老年持续性房颤转复后房颤复发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150例持续性房颤患者(持续超过7d),经药物或电复律后随机分为三组:胺碘酮组(Ⅰ组),胺碘酮+缬沙坦组(Ⅱ组),胺碘酮+贝那普利组(Ⅲ组),各50例;治疗随访时间为1年,比较三组治疗后房颤的复发情况以及治疗前,治疗后第2周、3月、6月、12月的左心房内径。结果:142例完成治疗,随访12月,与I组比较,Ⅱ组和Ⅲ组心房颤动复发率(37.50%比17.39%比18.75%)明显降低,左房内径[(38.11±1.24)mm比(34.11±1.37)mm比(34.13±1.36)mm]明显缩小(P均<0.05),而Ⅱ组和Ⅲ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均>0.05)。结论:胺碘酮分别与缬沙坦和贝那普利联合用于持续性房颤复律后预防房颤复发,较单用胺碘酮有效,长期服用可逆转左房扩大,抑制电重构,从而防止房颤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缬沙坦 贝那普利
下载PDF
心电图ST段不同改变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脉造影病变特点及生活质量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2
5
作者 唐艺加 周咏梅 +2 位作者 李进嵩 黄慧 陈旸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8年第12期2311-2314,2319,共5页
目的:探讨心电图ST段不同改变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脉造影病变特点及生活质量的相关性。方法:选取选取2015年6月到2017年6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208例,根据心电图ST段的改变情况将患者分为ST段抬高组(124例)、ST段压低组(6... 目的:探讨心电图ST段不同改变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脉造影病变特点及生活质量的相关性。方法:选取选取2015年6月到2017年6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208例,根据心电图ST段的改变情况将患者分为ST段抬高组(124例)、ST段压低组(64例)、ST段无偏移组(20例),所有患者进行冠脉造影检查和常规治疗,比较治疗前三组患者的冠脉造影情况和冠脉狭窄程度,比较治疗1个月后三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结果:在ST段抬高组中,共检测出单支血管闭塞病变99例,占79.84%,两支或两支以上血管病变25例,占20.16%,其中侧支循环开放19例,开放率为15.32%。在ST段压低组中,共检测出单支血管非闭塞病变6例,占9.38%,两支或两支以上血管非闭塞病变56例,占87.50%,单支血管闭塞病变2例,占3.13%,其中侧支循环开放34例,开放率为53.13%。在ST段无偏移组中,单支血管闭塞病变15例,占75.00%,单支或多支血管非闭塞病变5例,占25.00%,其中侧支循环开放7例,开放率为35.00%。ST段抬高组、ST段无偏移组患者的冠脉狭窄程度以重度狭窄为主,ST段压低组患者的冠脉狭窄程度以中度狭窄为主,三组患者的轻度狭窄、中度狭窄、重度狭窄整体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三组患者的疼痛评分、躯体受限评分、精神及活动评分整体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ST段压低组的上述评分均显著高于ST段抬高组和ST段无偏移组(P<0.05)。结论:心电图ST段不同改变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脉造影病变密切相关,且ST段压低患者的预后通常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心电图ST段 冠脉造影 生活质量 相关性
原文传递
旋磨联合切割球囊治疗冠状动脉重度钙化病变的可行性及安全性 被引量:16
6
作者 李其勇 李刚 陶剑虹 《重庆医学》 CAS 2019年第2期233-236,240,共5页
目的探讨旋磨联合切割球囊(CB)治疗冠状动脉重度钙化病变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冠状动脉造影及血管内超声(IVUS)检查显示冠状动脉缺血相关血管重度狭窄且内膜重度钙化患者32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旋磨后选用普通半顺应性球... 目的探讨旋磨联合切割球囊(CB)治疗冠状动脉重度钙化病变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冠状动脉造影及血管内超声(IVUS)检查显示冠状动脉缺血相关血管重度狭窄且内膜重度钙化患者32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旋磨后选用普通半顺应性球囊进行预扩张,n=18)和CB组(旋磨联合CB治疗,n=14),评估两组患者支架置入后即刻管腔获得及手术安全性。结果两组患者旋磨前在钙化弧度、参考血管直径、最小管腔直径、最小管腔横截面积(CSA)、狭窄程度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介入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选择的旋磨头直径、置入支架长度及非顺应性球囊后扩张比率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支架置入后,CB组最小管腔CSA[(6.04±0.72)mm2]高于对照组[(5.43±0.48)mm2,P<0.05]、即刻管腔面积获得[(4.86±0.63)mm2]也高于对照组[(3.91±0.57)mm2,P<0.05]。术后平均随访13.2个月,对照组仅有1例患者出现支架内再狭窄再次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未发生支架内血栓或急性心肌梗死;CB组1例死于肺癌。结论对冠状动脉重度钙化病变实施旋磨联合CB成形术,即刻管腔获得更加明显,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血管 钙化 冠状动脉旋磨术 切割球囊 血管内超声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