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皮微波消融治疗低风险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效果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5
1
作者 陈吉东 岳林先 +4 位作者 熊晏群 顾毅 张惠 吴昊 贺伟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577-580,共4页
目的观察经皮微波消融治疗低风险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的效果和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对75例经病理证实的单发低风险(T1N0M0)PTMC患者行超声引导下经皮微波消融治疗。术后随访,分别于1、3、6、12、24个月观察治疗效果及并发症... 目的观察经皮微波消融治疗低风险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的效果和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对75例经病理证实的单发低风险(T1N0M0)PTMC患者行超声引导下经皮微波消融治疗。术后随访,分别于1、3、6、12、24个月观察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并行躯体健康总评(PCS)、心理健康总评(MCS)和36项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结果75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消融过程中4例出现短暂声嘶,2 h内恢复;15例自觉放射性耳根痛、颈部疼痛等,消融后立即缓解。术后24个月时治疗有效率100%(75/75),病灶消失率93.33%(70/75),无局部复发病例。术后1、3个月病灶最大径和体积均较术前增加,术后6、12、24个月病灶均较术前缩小(P均<0.05)。术前及术后各时间点促甲状腺激素(TSH)、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前及术后不同时间点PCS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各时间点MCS得分及SF-36总分均高于术前(P均<0.05)。结论经皮消融治疗低风险PTMC安全、有效,并可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癌 乳头状 超声检查 介入性 微波消融 生活质量
下载PDF
单侧非微小甲状腺乳头状癌双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3
2
作者 张红梅 吴波 +2 位作者 刘芮 尹乐平 黄友金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19年第5期129-132,共4页
目的分析单侧非微小甲状腺乳头状癌对侧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探讨单侧甲状腺乳头状癌(uPTC)行双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的临床意义。方法123例行预防性双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且原发肿瘤直径>1 cm的患者,分析对侧中央区淋巴结... 目的分析单侧非微小甲状腺乳头状癌对侧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探讨单侧甲状腺乳头状癌(uPTC)行双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的临床意义。方法123例行预防性双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且原发肿瘤直径>1 cm的患者,分析对侧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同时统计uPTC行双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123例患者中,同侧、对侧、双侧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62.6%、39.8%、36.6%,跳跃转移3.3%,颈侧区转移率43.1%。肿瘤直径、同侧转移、颈侧区转移是对侧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对伴有肿瘤直径大于2 cm、患侧中央区转移或颈侧区转移的uPTC患者,应充分考虑对侧转移风险,可考虑行对侧预防性清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微小甲状腺乳头状癌 对侧中央区淋巴结 中央区淋巴结转移 中央区淋巴结清扫
下载PDF
厚果崖豆藤提取物抑制NF-κB p65的活化对三阴性乳腺癌细胞增殖、凋亡和转移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何力 兰戴天 +2 位作者 高青山 李娟 邓小林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11-316,共6页
目的:本研究探索厚果崖豆藤提取物MIL对MDA-MB-231乳腺癌细胞增殖、凋亡和转移的影响。方法:将MDA-MB-231细胞随机分为4组,分别在4组细胞的血清DMEM培养基中加入0、2、4、8μmol/L的MIL继续培养,用CCK8试剂盒检测处理细胞存活率;EDU染... 目的:本研究探索厚果崖豆藤提取物MIL对MDA-MB-231乳腺癌细胞增殖、凋亡和转移的影响。方法:将MDA-MB-231细胞随机分为4组,分别在4组细胞的血清DMEM培养基中加入0、2、4、8μmol/L的MIL继续培养,用CCK8试剂盒检测处理细胞存活率;EDU染色检测细胞增殖状态;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Transwell实验观察细胞侵袭的情况;RT-PCR检测E-cadherin、N-cadherin、Vimentin的表达;免疫印迹法检测NF-κB p65蛋白表达变化;免疫荧光检测p65的细胞核转位情况。结果:MIL对MDA-MB-231细胞有毒性作用,其毒性作用呈一定的剂量关系(P<0.05)MIL浓度大于16μmol/L时,细胞存活率显著降低(P<0.05);2、4、8μmol/L MIL三个处理组增殖抑制作用较0μmol/L MIL处理组明显(P<0.05);2、4、8μmol/L MIL三个处理组细胞凋亡率较0μmol/L MIL处理组明显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比较,MIL加药组显著抑制细胞增殖(P<0.05);而对细胞凋亡率无显著影响;4μmol/L和8μmol/L两个浓度的MIL对MDA-MB-231细胞侵袭能力有显著的抑制作用(P<0.05);与0μmol/L MIL处理组对照组比较,2μmol/L、4μmol/L和8μmol/L MIL处理MIL加药组组Vimentin mRNA的表达均显著降低(P<0.05);4μmol/L和8μmol/L MIL两个处理组E-cadherin mRNA的表达均显著升高(P<0.05),N-cadherin mRNA的表达均显著降低(P<0.05);4μmol/L和8μmol/L MIL两个处理组p65磷酸化水平较0μmol/L MIL处理组显著降低(P<0.05)。4μmol/L和8μmol/L两个浓度的MIL明显抑制p65的核转位(P<0.05)。结论:MIL通过抑制NF-κB p65的活化有效抑制MDA-MB-231细胞增殖、侵袭能力并促进其发生凋亡,表明MIL对三阴性乳腺癌有缓解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llepachine NF-ΚB P65 三阴性乳腺癌 增殖 凋亡
下载PDF
术中快速检测甲状旁腺激素的胶体金免疫层析试纸的研制 被引量:4
4
作者 陈超 唐振林 杨佳良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19年第6期56-59,共4页
目的建立一种检测甲状旁腺激素的定性检测技术,为甲状腺术中快速检测甲状旁腺激素提供一种简便、快速、准确的方法。方法采用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竞争检测法,研制定性检测甲状旁腺激素的胶体金试纸条,通过与化学免疫发光对比胶体金试纸... 目的建立一种检测甲状旁腺激素的定性检测技术,为甲状腺术中快速检测甲状旁腺激素提供一种简便、快速、准确的方法。方法采用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竞争检测法,研制定性检测甲状旁腺激素的胶体金试纸条,通过与化学免疫发光对比胶体金试纸条的灵敏度、特异性和稳定性。结果通过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检测甲状旁腺激素是可行的,检测甲状旁腺激素的最低浓度为1μg/ml。结论甲状旁腺激素胶体金试纸简便、快速、准确,可以满足对术中甲状旁腺激素的快速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旁腺激素 甲状旁腺 胶体金试纸 定性检测
下载PDF
经皮微波消融治疗自主功能性甲状腺结节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1
5
作者 陈吉东 岳林先 +7 位作者 尹立雪 陈琴 熊晏群 冯超 顾毅 黄际远 朱鸿 张磊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958-962,共5页
目的研究微波消融(microwave ablation,MWA)治疗自主功能性甲状腺结节(autonomous functional thyroid nodules,AFTN)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拒绝或不适合外科切除手术和131I治疗的AFTN患者53例共67个结节纳入研究。所有结节均行... 目的研究微波消融(microwave ablation,MWA)治疗自主功能性甲状腺结节(autonomous functional thyroid nodules,AFTN)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拒绝或不适合外科切除手术和131I治疗的AFTN患者53例共67个结节纳入研究。所有结节均行常规超声、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olor Doppler flow imaging,CDFI)及超声造影评估均为良性声像特征,并经病理证实,再行经皮MWA。采取液体隔离及移动消融等技术,并用超声造影实时监测及疗效评估。观察项目:甲状腺激素水平、结节体积、结节血供、核素显像、自觉症状及美容评分、并发症,最后分析影响MWA疗效的因素。结果所有病例随访>12个月。甲状腺激素水平、结节体积、结节血供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61个“热结节”变为“冷或温结节”。自觉症状和美容评分改善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中痊愈率81.13%,并发症发生率为11.32%,复发率为4.48%。治疗前结节体积≥14.04ml和危险部位为影响疗效的主要因素。结论MWA能原位灭活AFTN,使其分泌功能丧失并逐步缩小。常规超声和超声造影引导下经皮MWA治疗AFTN可视为除外科切除手术和131I治疗以外的另一种安全有效治疗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造影 微波消融术 甲状腺结节 临床疗效
原文传递
包虫病特异性疫苗抗原研究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2
6
作者 杨先伟 陶浪 +1 位作者 魏金文 刘谨贤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23年第6期734-738,共5页
目的总结包虫病特异性疫苗抗原研究现状,分析其来源及应用前景,以期为包虫病疫苗抗原研发和药物治疗提供新思路。方法检索国内外有关包虫病特异性疫苗抗原相关的研究并进行综述。结果天然包虫抗原,如囊液粗抗原、原头节、生发层等,由于... 目的总结包虫病特异性疫苗抗原研究现状,分析其来源及应用前景,以期为包虫病疫苗抗原研发和药物治疗提供新思路。方法检索国内外有关包虫病特异性疫苗抗原相关的研究并进行综述。结果天然包虫抗原,如囊液粗抗原、原头节、生发层等,由于材料获取困难和制备繁琐,常常会出现批间差异而造成敏感度、特异度等评价指标不稳定。新型重组包虫自身特异抗原、多肽、DNA分子等结构已知,重复性和特异性较好,更适合批量化生产测试,是目前研究的主要方向,如rAgB8/1、rEm18、rEm2等。结论疫苗研发是攻克包虫病的主要方向之一,在棘球蚴与人或动物宿主的相互作用中,棘球蚴自身结构蛋白及排泄/分泌蛋白等刺激宿主产生抗虫免疫和免疫清除,寻找这些特异性蛋白抗原对于疫苗研发及新型药物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虫病 疫苗 Eg95蛋白 基因重组 抗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