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杯状细胞靶向壳聚糖纳米粒的制备及吸收
1
作者 宋玉品 周冉 +1 位作者 邹卫 金韵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760-767,共8页
目的将多肽CSKSSDYQC(CSK)化学结合到三甲基壳聚糖(trimethyl chitosan chloride,TMC)上,构建杯状细胞靶向口服给药系统,以期获得口服生物利用度较高的给药系统。方法通过化学合成的方法将CSK连接到TMC上,并用异硫氰酸荧光素(fluorescei... 目的将多肽CSKSSDYQC(CSK)化学结合到三甲基壳聚糖(trimethyl chitosan chloride,TMC)上,构建杯状细胞靶向口服给药系统,以期获得口服生物利用度较高的给药系统。方法通过化学合成的方法将CSK连接到TMC上,并用异硫氰酸荧光素(fluorescein isothiocyanate,FITC)进行荧光标记。以粒径和成球率为指标,采用单因素实验得到纳米粒的制备处方。用乳酸脱氢酶细胞毒性测试(lactate dehydrogenase,LDH)法分别考察载体材料和纳米粒对Caco-2和HT29-MTX细胞存活率的影响。建立Caco-2/HT29-MTX共培养细胞单分子层,进行纳米粒的跨膜转运实验。利用免疫荧光法考察纳米粒在体内吸收情况。结果按照最优处方制得的FITC-TMC纳米粒和FITC-TMC-CSK纳米粒的粒径分别为214.5 nm和234.3 nm;电位分别为15.81 mV和8.96 mV;成球率分别为98.14%和91.58%。FITC-TMC-CSK的细胞毒性低于FITC-TMC,纳米粒的细胞毒性低于载体材料。FITC-TMC-CSK纳米粒的累积透过量高于FITC-TMC纳米粒,其表观渗透系数(Papp)值是后者的2.17倍。FITC-TMC-CSK纳米粒在正常大鼠不同肠段吸收顺序为回肠>空肠>十二指肠。结论将CSK键合到TMC上构建杯状细胞靶向纳米粒,能有效提高纳米粒的吸收,在药物口服吸收的研究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杯状细胞 三甲基壳聚糖纳米粒 Caco-2/HT29-MTX细胞 免疫荧光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