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粪菌移植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其应用
1
作者 郭丹阳 贾平 +2 位作者 张勤 王丽 蒲在春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4年第2期127-130,共4页
粪菌移植(FMT)是对于艰难梭菌感染(CDI)较为成熟且有效的治疗措施,其在其他疾病治疗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针对于FMT建立粪便库,改善筛选标准,调整储存应用方式,提升了FMT的稳定性与有效性。随着对于FMT的深入了解,本文阐述了FMT... 粪菌移植(FMT)是对于艰难梭菌感染(CDI)较为成熟且有效的治疗措施,其在其他疾病治疗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针对于FMT建立粪便库,改善筛选标准,调整储存应用方式,提升了FMT的稳定性与有效性。随着对于FMT的深入了解,本文阐述了FMT的历史发展过程,粪便准备及应用方式,以及目前的应用领域与发展前景,并总结了部分疾病使用FMT后数年后的生存率、长期有效性及可能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以为临床丰富FMT的使用范围,为疾病治疗提供热点话题,打开新思路,带来更多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粪菌移植 艰难梭菌感染 肠道菌群
下载PDF
品管圈活动在降低药物外渗发生率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周敏 马青华 +4 位作者 曹学华 蒋文春 敬洁 廖天芬 温贤秀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17年第6期210-213,共4页
目的探讨品管圈(QCC)活动在降低药物外渗发生率中的应用。方法选择我院护理不良事件上报系统中发生药物外渗最多的11个科室,每个科室选择1名护士作为圈员,成立QCC小组,开展关于降低药物外渗发生率的QCC活动,分析导致药物外渗发生的真正... 目的探讨品管圈(QCC)活动在降低药物外渗发生率中的应用。方法选择我院护理不良事件上报系统中发生药物外渗最多的11个科室,每个科室选择1名护士作为圈员,成立QCC小组,开展关于降低药物外渗发生率的QCC活动,分析导致药物外渗发生的真正原因,有针对性制定护理措施,比较实施QCC活动前后药物外渗的发生率。结果开展QCC活动后,药物外渗的发生率明显降低(2.51%),目标达成率117.93%,进步率74.43%,圈员能力得到提高,工作流程得到规范,与实施QCC活动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QCC活动应用于药物使用安全管理的预防工作中,可减少药物外渗的发生率,保障患者安全,减少纠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管圈活动 药物外渗 护理安全
下载PDF
脉搏指示连续心输出量在动脉瘤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早期并发肺水肿中的应用 被引量:2
3
作者 吴娅秋 曾义 +2 位作者 刘蓉安 兰蕴平 梁宗安 《西部医学》 2020年第3期399-403,共5页
目的探讨脉搏指示连续心输出量(PiCCO)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后早期并发肺水肿(PE)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研究2015年1月~2017年1月四川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ICU病房诊断明确aSAH发生48 h内并行开颅夹闭或血管内介入栓塞术后患者,根... 目的探讨脉搏指示连续心输出量(PiCCO)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后早期并发肺水肿(PE)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研究2015年1月~2017年1月四川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ICU病房诊断明确aSAH发生48 h内并行开颅夹闭或血管内介入栓塞术后患者,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后,入组8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常规治疗组和PiCCO监测组,每组40例。比较两组患者aSAH后早期PE、迟发性脑缺血(DCI)发生率、入组第1~7 d每日液体总入量、ICU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所有入组患者均随访6个月后根据神经功能状态改良Rankin评分(MRS)分为PE组(并发PE患者)和非PE组(未并发PE患者),比较6个月后PE组和非PE组患者MRS评分。结果两组年龄、性别、动脉瘤部位、手术方式、Hunt-Hess分级、WFNS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常规治疗组相比,PiCCO监测组PE发病率显著降低(P<0.05);入组后第1~7 d每日液体总入量均显著减少(P<0.05);ICU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更短(均P<0.05)。两组DCI发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PE组和PE组神经功能状态MRS评分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iCCO监测与指导可显著降低aSAH后早期并发PE的发生率、减少液体入量、缩短ICU住院时间及总住院时间,显著改善6个月后MRS神经功能状态评分,早期并发PE患者临床预后显著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肺水肿 连续心输出量监测 迟发性脑缺血 MRS评分
下载PDF
外伤性脑损伤患者发生钝性脑血管损伤的危险因素及早期抗凝的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吴娅秋 黄光富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71-75,共5页
目的评价并发钝性血管损伤(BCVI)的重度外伤性脑损伤(TBI)患者的疾病特征以及发生BCVI的危险因素与早期抗凝治疗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07-2016-06在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ICU治疗的TBI患者。根据患者是否发生BCVI... 目的评价并发钝性血管损伤(BCVI)的重度外伤性脑损伤(TBI)患者的疾病特征以及发生BCVI的危险因素与早期抗凝治疗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07-2016-06在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ICU治疗的TBI患者。根据患者是否发生BCVI,将患者分为BCVI组与非BCVI组。单因素分析两组患者临床变量、BCVl分级、术后6个月和1年预后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患者发生BCVI的危险因素,分析BCVI患者的治疗过程及并发症发病情况。结果共纳入505例重症TBI患者,包括52例(10.3%)BCVI患者与453例非BCVI患者,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重症TBI患者发生BCVI的危险因素为:ISS评分(OR=2.030,95%C11.146-3.598。P=0.021),摩托车碰撞(OR=2.448,95%C11.336~34.387,P=0.004),累及颈动脉骨折(OR=11.633,95%CI1.250~83.965,P=0.009),颈椎损伤(OR=13.591,95%CI3.498—54.879,P=0.001),肺挫伤(OR=7.941,95%CI1.090~53.432,P=0.031),肝损伤(OR=13.657,95%CI2.765~80.379,P=0.007)。在46例幸存者中,有38例(82.6%)患者进行了全身抗凝治疗,全身抗凝开始时间为人院后第(1.52±0.46)天。结论重症TBI患者发生BCVI比较常见,引发重症TBI患者发生BCVI的主要危险因素是患者发生上躯体损伤(累及颈动脉骨折、颈椎损伤、肺挫伤与肝损伤)和摩托车碰撞损伤,对患者进行早期抗凝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伤性脑损伤(TBI) 重症 重症监护病房(ICU) 钝性血管损伤 抗凝治疗
下载PDF
不同类型抗癫痫药物对开颅手术患者术后早期高氨血症发病率的影响 被引量:8
5
作者 吴娅秋 李志立 曾义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3期1368-1374,共7页
目的:评价开颅手术患者应用左乙拉西坦、丙戊酸钠和卡马西平等3种不同抗癫痫药(AEDs)诱发高氨血症(AHA)的发生率、发作程度,并分析患者发生AHA的危险因素。方法:纳入2014年4月至2018年9月间在某院神经外科进行开颅手术的108患者,并将其... 目的:评价开颅手术患者应用左乙拉西坦、丙戊酸钠和卡马西平等3种不同抗癫痫药(AEDs)诱发高氨血症(AHA)的发生率、发作程度,并分析患者发生AHA的危险因素。方法:纳入2014年4月至2018年9月间在某院神经外科进行开颅手术的108患者,并将其随机分为左乙拉西坦组(n=36)、丙戊酸钠组(n=36)与卡马西平组(n=36)。3组患者术后分别口服左乙拉西坦片、丙戊酸钠片与卡马西平片进行癫痫预防治疗,在术前,手术当天,术后第1,3,7天检测并比较3组患者的血氨浓度、肝功能和凝血指标,评价3组患者术后AHA发生率、血氨浓度、血氨变化趋势及AEDs对患者肝功能和凝血功能的影响。根据术后患者是否发生AHA,将患者分为术后AHA组(n=70)与术后血氨正常组(n=38),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特征,评价患者发生AHA的危险因素。结果:左乙拉西坦组、丙戊酸组与卡马西平组分别有24(66.7%)例、29(80.6%)例及17(47.2%)例患者发生AHA,丙戊酸组患者AHA发生率显著高于卡马西平组(χ^2=8.669,P=0.003)。丙戊酸钠组患者术后第3天和第7天血氨浓度及术后血氨的平均浓度均显著高于卡马西平组患者(P=0.023,<0.001,0.028)。术后第7天丙戊酸组患者ALT指标显著低于左乙拉西坦组与卡马西平组(均P<0.001)。影响患者术后发生AHA的危险因素包括:较低的年龄(t=2.061,P=0.042)与较高的术前血氨浓度(t=7.986,P<0.001)。AHA组患者术后总胆红素(t=3.788,P<0.001)、直接胆红素(t=3.329,P=0.001)和血清白蛋白(t=11.624,P<0.001)较术前显著降低,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显著延长(t=4.109,P<0.001)。而衡量急性肝炎的指标丙氨酸转氨酶没有显著变化(t=0.956,P=0.341)。结论:卡马西平对患者术后血氨浓度影响较小,是开颅手术患者的首选AEDs药物,而丙戊酸钠更适合肝脏氨基转移酶异常的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颅手术 癫痫 高氨血症 抗癫痫药物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