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科室老年住院患者营养风险及营养状况对比分析 被引量:7
1
作者 周雪 曾凯宏 +4 位作者 邓波 黄璐娇 余雪梅 宋怡 刘红梅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18年第4期54-56,共3页
目的调查分析不同科室老年住院患者营养风险发生率及营养状况,为老年住院患者合理的营养支持提供依据。方法调查分析543例内外科老年住院患者营养风险发生率、营养状况及白蛋白、血红蛋白等生化指标。结果老年住院患者营养风险发生率为4... 目的调查分析不同科室老年住院患者营养风险发生率及营养状况,为老年住院患者合理的营养支持提供依据。方法调查分析543例内外科老年住院患者营养风险发生率、营养状况及白蛋白、血红蛋白等生化指标。结果老年住院患者营养风险发生率为45.5%,外科高于内科(P<0.01)。接近50%的老年住院患者存在营养不良,其中超重或肥胖达34.1%,营养不足的发生率为13.2%。此外,老年住院患者低蛋白血症及贫血发生率均较高分别为71.8%、41.6%,且外科高于内科(P<0.05)。结论老年住院患者营养风险、营养不良、低蛋白血症及贫血发生率均较高,有必要进一步加强老年住院患者,特别是外科老年患者的营养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住院患者 营养风险 营养不良
下载PDF
应用微型营养评价精法评价老年住院病人的营养状况 被引量:17
2
作者 吴晓娜 黄承钰 邓波 《肠外与肠内营养》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359-361,共3页
目的:应用微型营养评价精法(MNA-SF)评价老年住院病人的营养状况,并比较不同营养状况病人间传统营养评价指标的差异。方法:随机抽取753例老年住院病人,采用MNA-SF对其进行营养状况评价,同时测定传统营养指标进行分析。再根据病人牙齿状... 目的:应用微型营养评价精法(MNA-SF)评价老年住院病人的营养状况,并比较不同营养状况病人间传统营养评价指标的差异。方法:随机抽取753例老年住院病人,采用MNA-SF对其进行营养状况评价,同时测定传统营养指标进行分析。再根据病人牙齿状况进行分组,并对各组营养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老年住院病人营养不良和营养不良风险发生率分别为19.39%和39.71%,营养正常率仅为40.90%。三组病人的体重指数(BMI)、上臂围(AMC)、小腿围(CC)、握力和体力活动水平(ADL)差异均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营养正常组>营养不良风险组>营养不良组。义齿组与牙齿正常组病人BMI、CC、AMC、握力、ADL和MNA评分明显高于缺齿组病人(P<0.05)。结论:老年住院病人营养不良和营养不良风险的发生率较高,牙齿状况也将对病人营养状态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型营养评价精法 老年人 营养状况
下载PDF
葡萄糖调节受损患者膳食血糖负荷及营养状况调查分析
3
作者 吴晓娜 邓波 +1 位作者 崔越 杨咏涛 《四川医学》 CAS 2013年第10期1482-1484,共3页
目的分析葡萄糖调节受损患者的膳食营养状况及膳食血糖负荷(glycemic load,GL)情况,为膳食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从健康体检中选取符合空腹血糖受损(IFG)和/或糖耐量减低(IGT)的患者63例(统称为葡萄糖调节受损IGR),根据体质指数(BMI)... 目的分析葡萄糖调节受损患者的膳食营养状况及膳食血糖负荷(glycemic load,GL)情况,为膳食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从健康体检中选取符合空腹血糖受损(IFG)和/或糖耐量减低(IGT)的患者63例(统称为葡萄糖调节受损IGR),根据体质指数(BMI)分为正常体型组38例,超重体型组25例。采用食物频率问卷法和膳食史法相结合,分析患者膳食GL及主要食物来源,能量及三大产热营养素摄入量。结果两组患者的膳食GL均高于推荐量,差异有显著性(P<0.05)。超重体型组能量、碳水化合物和脂肪实际摄入量均超过推荐量,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糖调节受损患者膳食结构不合理,需要科学合理的营养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糖调节受损 膳食调查 血糖负荷 营养分析
下载PDF
临夏州东乡族学龄前儿童营养状况3年对比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周雪 王玉 +2 位作者 张印红 邓波 黄璐娇 《西部医学》 2019年第5期755-757,761,共4页
目的探讨西部地区临夏州东乡族学龄前儿童的3年营养状况变化情况,为该群体适宜的营养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随机抽取2012年临夏东乡族自治县111名3~6岁东乡族儿童为调查对象,采用24小时回顾法结合半定量食物频率法的方法进行膳食调查及体... 目的探讨西部地区临夏州东乡族学龄前儿童的3年营养状况变化情况,为该群体适宜的营养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随机抽取2012年临夏东乡族自治县111名3~6岁东乡族儿童为调查对象,采用24小时回顾法结合半定量食物频率法的方法进行膳食调查及体格检查,并与3年前(2009年)研究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调查对象膳食结构依然不合理,动物性食物及豆类的摄入量较3年前有一定的增加(P<0.05),蔬菜、水果的摄入量有所下降(P<0.05),奶类的摄入量(129.4g)明显不足,而油脂的摄入(40g)过量;三大宏量营养素的摄入量较3年前有一定变化,其中脂类的摄入量较3年前明显增加(P<0.05),但均未达到参考摄入量(能量占参考摄入量的63%,蛋白质51%,脂类85%),此外,包括维生素A、维生素C、钙、铁、锌等在内的大部分营养素摄入不足的问题依然没有得到改善。结论东乡族学龄前儿童营养状况不容乐观,与3年前相比,膳食结构不合理、营养素摄入不足的状况依然存在。呼吁相关部门及社会给予关注,提倡加强营养健康教育,在增加其膳食摄入量总量的同时,合理优化膳食结构,必要时进行营养补充剂的强化,以纠正其营养不良现状,促进其生长发育,预防相关慢性病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龄前儿童 营养状况 西部少数民族 慢性病
下载PDF
裕固族3—6岁儿童营养状况3年对比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周雪 王玉 《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8年第3期47-50,共4页
目的在课题组前期研究的基础上,继续追踪中国特有少数民族裕固族3—6岁儿童的营养问题是否得到改善,以便为该群体适宜的营养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甘肃省肃南裕固族自治县112名3—6岁裕固族儿童为调查对象... 目的在课题组前期研究的基础上,继续追踪中国特有少数民族裕固族3—6岁儿童的营养问题是否得到改善,以便为该群体适宜的营养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甘肃省肃南裕固族自治县112名3—6岁裕固族儿童为调查对象,进行24 h回顾法结合半定量食物频率法的膳食调查及体格检查,并与3年前的研究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调查对象膳食结构明显改善,先前研究中发现的蔬菜、水果、肉蛋等食物摄入不足的问题均显著改善,其中肉/蛋类的摄入量较3年前增加了近2倍,奶类、蔬菜、水果的摄入量也明显增加。多种营养素的摄入量较3年前有较大幅度提高,除维生素A、钙、尼克酸的摄入量增加不明显外,其余大部分营养素的摄入量已达到推荐摄入量,体格发育状况较3年前有一定的改善。结论裕固族3—6岁儿童营养状况较3年前已显著改善,针对维生素A、钙缺乏等普遍儿童存在的营养问题,建议在增加富含上述营养素食物摄入量的同时,适量补充对应的营养制剂来加以改善,以促进其生长发育,预防营养相关慢性病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裕固族 学龄前儿童 营养状况 对比分析
下载PDF
高糖诱导的视网膜胶质细胞凋亡以及牛磺酸的防护效应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曾凯宏 杨咏涛 +2 位作者 王静 余雪梅 崔越 《成都医学院学报》 CAS 2012年第1期37-40,共4页
目的通过检测高糖和牛磺酸培养对大鼠视网膜胶质细胞凋亡的影响,探讨牛磺酸保护糖尿病引起视网膜损伤的机制。方法实验分为10组,分别为:5mmol/L葡萄糖培养组(正常葡萄糖);5mmol/L葡萄糖+(0.1、1和10mmol/L)牛磺酸培养组;25mmol/L葡萄糖... 目的通过检测高糖和牛磺酸培养对大鼠视网膜胶质细胞凋亡的影响,探讨牛磺酸保护糖尿病引起视网膜损伤的机制。方法实验分为10组,分别为:5mmol/L葡萄糖培养组(正常葡萄糖);5mmol/L葡萄糖+(0.1、1和10mmol/L)牛磺酸培养组;25mmol/L葡萄糖培养组(高葡萄糖);25mmol/L葡萄糖+(0.1、1和10mmol/L)牛磺酸培养组;5mmol/L和25mmol/L葡萄糖+20mmol/L甘露醇组。用免疫细胞荧光双标法鉴定胶质细胞,用Annexin-V/PI双染结合流式细胞检测技术检测大鼠视网膜胶质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25 mmol/L高糖组胶质细胞凋亡明显,高糖组的早期凋亡细胞百分率为20.6%;加入0.1、1、10mmol/L牛磺酸干预后,高糖组细胞凋亡率分别降为16.4%、5.7%和7.6%,牛磺酸干预组胶质细胞凋亡率明显低于高糖组(P<0.05)。结论体外高糖培养可诱导大鼠视网膜胶质细胞发生凋亡,而牛磺酸对胶质细胞凋亡具有保护效应。上述结果可为牛磺酸用于糖尿病早期视网膜病变的防治提供重要的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糖 视网膜 胶质细胞 凋亡 牛磺酸
下载PDF
白藜芦醇调节微小RNA-29b表达抑制高糖诱导的大鼠视网膜muller细胞凋亡 被引量:8
7
作者 曾凯宏 王元 +4 位作者 邓波 余雪梅 宋怡 周雪 黄璐娇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17年第4期22-26,共5页
目的研究白藜芦醇(RSV)防护糖尿病早期视损伤的分子机制。方法通过建立视网膜muller细胞(RMCs)体外高糖模型,采用免疫荧光双标、qRT-PCR、western blot、Annexin V/PI流式细胞技术检测高糖和RSV对微小RNA-29b(miR-29b)、特异蛋白1(SP1)... 目的研究白藜芦醇(RSV)防护糖尿病早期视损伤的分子机制。方法通过建立视网膜muller细胞(RMCs)体外高糖模型,采用免疫荧光双标、qRT-PCR、western blot、Annexin V/PI流式细胞技术检测高糖和RSV对微小RNA-29b(miR-29b)、特异蛋白1(SP1)表达及RMCs凋亡的影响。结果高糖培养后,miR-29b和SP1表达明显改变,RMCs凋亡率明显增加,RSV干预可明显抑制高糖诱导的miR-29b和SP1异常表达和RMCs凋亡;通过预先在RMCs中转染miR-29b类似物和miR-29b抑制剂研究发现,RSV抑制凋亡作用受明显影响(P<0.05)。结论 RSV通过调节miR-29b表达发挥抗糖尿病早期视损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藜芦醇 微小RNA-29b 特异蛋白1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凋亡
下载PDF
糖尿病早期大鼠视网膜功能损伤及白藜芦醇防护作用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曾凯宏 王元 +4 位作者 邓波 余雪梅 宋怡 周雪 黄璐娇 《成都医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5期523-527,541,共6页
目的探讨糖尿病早期大鼠视网膜功能的损伤及白藜芦醇的防护作用。方法采用链脲佐菌素一次性腹腔注射SD大鼠建立大鼠糖尿病模型,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糖尿病组,低剂量(5 mg/kg/d)和高剂量(10mg/kg/d)白藜芦醇干预正常对照组和糖尿病组,... 目的探讨糖尿病早期大鼠视网膜功能的损伤及白藜芦醇的防护作用。方法采用链脲佐菌素一次性腹腔注射SD大鼠建立大鼠糖尿病模型,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糖尿病组,低剂量(5 mg/kg/d)和高剂量(10mg/kg/d)白藜芦醇干预正常对照组和糖尿病组,分别在实验1、3、5、7月测定视网膜电图。结果糖尿病早期视网膜scotopic 0.01ERG b波振幅、scotopic 3.0ERG a波和b波振幅、scotopic 3.0OPS OP2潜时和振幅发生改变,低剂量和高剂量白藜芦醇干预对上述视网膜功能损伤有明显抑制效应(P<0.05)。结论白藜芦醇对糖尿病早期大鼠视网膜功能损伤有防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功能损伤 白藜芦醇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下载PDF
牛磺酸降低高糖诱导的视网膜谷氨酸兴奋性及其机制 被引量:1
9
作者 曾凯宏 杨咏涛 +2 位作者 余雪梅 王静 崔越 《成都医学院学报》 CAS 2011年第4期316-319,323,共5页
目的观察牛磺酸对高糖诱导的视网膜谷氨酸兴奋性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的机制。方法体外培养并采用免疫细胞荧光双标鉴定视网膜Müller细胞。实验分10组,分别是:5mmol/L葡萄糖培养组(正常对照组),5mmol/L葡萄糖+0.1mmol/L牛磺酸培养组,... 目的观察牛磺酸对高糖诱导的视网膜谷氨酸兴奋性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的机制。方法体外培养并采用免疫细胞荧光双标鉴定视网膜Müller细胞。实验分10组,分别是:5mmol/L葡萄糖培养组(正常对照组),5mmol/L葡萄糖+0.1mmol/L牛磺酸培养组,5mmol/L葡萄糖+1mmol/L牛磺酸培养组,5mmol/L葡萄糖+10mmol/L牛磺酸培养组,25mmol/L葡萄糖培养组(高葡萄糖组),25mmol/L葡萄糖+0.1mmol/L牛磺酸培养组,25mmol/L葡萄糖+1mmol/L牛磺酸培养组,25mmol/L葡萄糖+10mmol/L牛磺酸培养组,5mmol/L葡萄糖+20mmol/L甘露醇组(甘露醇对照组)。RT-PCR检测谷氨酸转运蛋白(GLAST)和谷氨酰胺合成酶(GS)表达,β-液闪技术检测谷氨酸摄取活性,谷氨酰胺合成酶检测试剂盒检测GS活性。结果 25mmol/L高葡萄糖培养后Müller细胞中GLAST、GS mRNA表达量较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L-[2,3-3 H]-谷氨酸摄取活性由正常对照组的(726±12)cpm/(min.mg protein)降为(352±10)cpm/(min.mg protein),GS活性由(41.1±2.3)μmol/Lγ-谷氨酰羟肟酸(GHA)/(h.mg protein)降为(20.3±2.1)μmol/L GHA/(h.mg protein)(P<0.05)。加入1、10mmol/L牛磺酸干预可明显上调高葡萄糖组Müller细胞中GLAST、GS mRNA表达量,增加L-[2,3-3 H]-谷氨酸摄取活性和GS活性(P<0.05)。加入0.1mmol/L牛磺酸干预可上调高葡萄糖组Müller细胞中GLAST、GS mRNA表达量,增加L-[2,3-3 H]-谷氨酸摄取活性和GS活性,与高葡萄糖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甘露醇对照组Müller细胞中GLAST、GS mRNA表达量、L-[2,3-3 H]-谷氨酸摄取活性和GS活性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牛磺酸能降低高糖引起的视网膜谷氨酸兴奋性,其作用机制可能通过上调Müller细胞谷氨酸转运和降解能力,从而维持细胞外空间正常的谷氨酸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磺酸 高糖 视网膜 谷氨酸兴奋性 机制
下载PDF
柚皮素对3T3-L1和HepG2细胞胰岛素抵抗模型葡萄糖摄取能力和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 被引量:6
10
作者 王元 曾凯宏 +4 位作者 邓波 余雪梅 宋怡 黄璐娇 周雪 《成都医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6期651-655,共5页
目的探讨柚皮素(Naringenin,Nar)对3T3-L1和HepG2细胞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模型葡萄糖摄取能力和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方法采用含0.5mM IBMX、1μM地塞米松、10mg/L胰岛素的诱导液将3T3-L1细胞诱导分化为成熟脂肪细胞,采... 目的探讨柚皮素(Naringenin,Nar)对3T3-L1和HepG2细胞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模型葡萄糖摄取能力和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方法采用含0.5mM IBMX、1μM地塞米松、10mg/L胰岛素的诱导液将3T3-L1细胞诱导分化为成熟脂肪细胞,采用高糖/高胰岛素诱导建立3T3-L1和HepG2细胞IR模型;按照空白组、正常组、IR模型组、对照药物IR组以及不同浓度Nar干预IR组;以MTT法检测细胞增殖;以葡萄糖氧化酶法(GOD)检测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量。结果与正常组细胞相比,3T3-L1和HepG2IR模型组细胞增殖受到抑制、葡萄糖摄取量减少以及对胰岛素敏感性减弱(P<0.001);Nar干预IR模型组能明显促进IR细胞的增殖,增加IR细胞的葡萄糖摄取和增强对胰岛素的敏感性(P<0.001)。结论 Nar对3T3-L1和HepG2细胞IR模型葡萄糖摄取能力降低和胰岛素敏感性改变有改善作用,可以作为防治IR的一种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柚皮素 胰岛素抵抗&田胞增殖 葡萄糖摄取 胰岛素敏感性
下载PDF
甘肃省裕固族、东乡族、保安族小学生膳食营养评价 被引量:4
11
作者 周雪 王玉 《重庆医学》 CAS 2019年第5期821-824,共4页
目的了解裕固、东乡、保安族小学生的膳食营养状况,为我国少数民族儿童营养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结合分层抽样的方法,从甘肃省肃南裕固族自治县、东乡县和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抽取裕固、东乡、保安族小学生共... 目的了解裕固、东乡、保安族小学生的膳食营养状况,为我国少数民族儿童营养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结合分层抽样的方法,从甘肃省肃南裕固族自治县、东乡县和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抽取裕固、东乡、保安族小学生共454名作为调查对象,进行连续3d的24h回顾法结合称重法的膳食调查。结果 3个民族小学生膳食构成以粮谷类为主,动物性食物及豆类的摄入量明显不足;裕固、东乡族有50%以上(186名)的小学生能量摄入不足,3个民族维生素A、维生素B2、锌摄入不足的小学生比例超过了60%(270名),特别是维生素A摄入不足比例达到90%以上(429名);产能营养素供能比失调;东乡、保安族小学生膳食蛋白质、脂类、铁均主要来源于植物性食物占70%以上。结论裕固族、东乡族、保安族小学生总能量、动物性食物及豆类等摄入量不足,大部分小学生维生素A、维生素B2、锌等营养素的摄入量未能达到参考摄入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 膳食调查 营养调查 小学生 膳食营养状况
下载PDF
血糖负荷为基础的食物交换份在糖调节受损患者中的应用与效果评价 被引量:5
12
作者 吴晓娜 邓波 +1 位作者 崔越 杨咏涛 《实用预防医学》 CAS 2013年第6期753-755,共3页
目的探讨以血糖负荷为基础的食物交换份对糖调节受损(IGR)患者血糖、血脂代谢及营养摄入状况的影响。方法从健康体检中选取符合空腹血糖受损(IFG)和/或糖耐量减低(IGT)的患者63例(统称为葡萄糖调节受损IGR),其中男性29例,女性34例,根据... 目的探讨以血糖负荷为基础的食物交换份对糖调节受损(IGR)患者血糖、血脂代谢及营养摄入状况的影响。方法从健康体检中选取符合空腹血糖受损(IFG)和/或糖耐量减低(IGT)的患者63例(统称为葡萄糖调节受损IGR),其中男性29例,女性34例,根据体质指数(BMI)分为正常体型组38例(BMI 21.0±1.11),超重体型组25例(BMI26.6±0.95)。通过分期讲座、编制个体化低血糖负荷(GL)食谱等方式进行为期8个月的营养干预。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血清FBG、PBG、HbA1c、TC均显著降低(P<0.05),超重体型组血清甘油三酯显著降低(P<0.05);膳食摄入方面,超重体型组平均每日能量、碳水化合物、脂肪摄入量均显著降低(P<0.05);正常体型组蛋白质摄入量显著增加(P<0.05),脂肪摄入量显著降低(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整个膳食GL显著降低(P<0.05),膳食纤维摄入量显著增加(P<0.05);两组患者膳食摄入的合理性均得到较大改善。结论以GL为基础的食物交换份的干预模式易被IGR患者接受,利于患者控制血糖、血脂水平,改善营养摄入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糖负荷 血糖调节受损 营养干预
原文传递
白藜芦醇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Muller细胞凋亡的防护作用及分子机制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曾凯宏 王元 +4 位作者 邓波 余雪梅 宋怡 周雪 黄璐娇 《重庆医学》 CAS 2019年第2期202-206,共5页
目的视网膜Muller细胞凋亡发生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早期,探讨自藜芦醇在DR早期Muller凋亡中的重要意义。方法 5、10mg·kg-1·d-1白藜芦醇喂养健康和糖尿病大鼠1~7个月后取材,使用TUNEL检测Muller细胞凋亡,免疫荧光检测转录... 目的视网膜Muller细胞凋亡发生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早期,探讨自藜芦醇在DR早期Muller凋亡中的重要意义。方法 5、10mg·kg-1·d-1白藜芦醇喂养健康和糖尿病大鼠1~7个月后取材,使用TUNEL检测Muller细胞凋亡,免疫荧光检测转录因子特异蛋白1(SP1)细胞定位,qRT-PCR检测miR-29b和SP1基因表达,Western blot检测SP1蛋白表达。结果糖尿病1、3、5和7个月大鼠视网膜中均检测到TUNEL阳性细胞,白藜芦醇干预能有效抑制糖尿病引起的大鼠视网膜内核层(INL)Muller细胞凋亡(P<0.01)。与年龄相匹配的健康对照大鼠相比,糖尿病大鼠视网膜中miR-29b的表达显著降低,SP1表达显著增高(P<0.01),糖尿病引起的miR-29b表达下调和SP1表达上调均能被白藜芦醇干预抑制(P<0.05)。结论白藜芦醇是一个潜在的治疗DR的选择,miR-29b/SP1信号通路在白藜芦醇的抗凋亡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藜芦醇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MULLER细胞 细胞凋亡 微小RNA-29b 特异性蛋白1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