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护理干预对持续呼吸道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6
1
作者 张鸿 沈玉会 陈华明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5年第18期101-104,共4页
目的探讨持续呼吸道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护理干预方法和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1年1月—2014年12月44例行持续呼吸道机械通气治疗并给予护理干预的呼吸衰竭患儿为干预组,与2009年1月—2011年12月46例行持续呼吸道机械通... 目的探讨持续呼吸道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护理干预方法和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1年1月—2014年12月44例行持续呼吸道机械通气治疗并给予护理干预的呼吸衰竭患儿为干预组,与2009年1月—2011年12月46例行持续呼吸道机械通气治疗的对照组呼吸衰竭患儿进行对比分析,比较2组肺通气氧合功能、临床效果及并发症情况。结果与治疗前相比,2组患儿治疗后各时间点所有指标均有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干预组变化更显著;治疗后各时间点的各指标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对行持续呼吸道机械通气治疗的呼吸衰竭新生儿疗效具有显著改善作用,对临床护理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通气 新生儿 呼吸衰竭 护理干预
下载PDF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可溶性细胞黏附分子-1诊断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价值 被引量:5
2
作者 何梅 尚彪 +1 位作者 杨雪利 鲜蓉华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2年第6期47-50,共4页
目的探讨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可溶性细胞黏附分子-1(sICAM-1)诊断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价值。方法选择102例HIE患儿以及在医院娩出的54例健康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分别纳入HIE组与对照组。比较2组新生儿血清MCP-1、sICAM-... 目的探讨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可溶性细胞黏附分子-1(sICAM-1)诊断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价值。方法选择102例HIE患儿以及在医院娩出的54例健康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分别纳入HIE组与对照组。比较2组新生儿血清MCP-1、sICAM-1水平,比较不同病情严重程度HIE新生儿血清MCP-1、sICAM-1水平,分析血清MCP-1、sICAM-1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HIE组新生儿血清MCP-1、sICAM-1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显示,血清MCP-1、sICAM-1诊断HIE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28、0.794,联合诊断HIE的AUC为0.903。随着病情的加重,轻度、中度、重度HIE患儿血清MCP-1、sICAM-1水平呈升高趋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MCP-1、sICAM-1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呈显著正相关(r=0.618、0.527,P<0.05)。结论血清MCP-1、sICAM-1可能参与介导HIE患儿脑损伤免疫炎症病理生理过程,并与患儿病情严重程度关系密切,在诊断HIE患儿病情中具有一定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可溶性细胞黏附分子-1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诊断价值 曲线下面积
下载PDF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X线诊断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王晶 曾朝强 +4 位作者 张福洲 陈世孝 母其文 尚彪 田鹏 《实用医学影像杂志》 2020年第5期456-458,共3页
目的总结分析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的X线征象,提高对NEC的认识及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手术或/和X线确诊的31例NEC患儿的腹部X线片及临床资料。结果首次摄X线片表现为Ⅲ期NEC 4例;Ⅱ期NEC 17例,经治疗后16例恢复正常,1... 目的总结分析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的X线征象,提高对NEC的认识及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手术或/和X线确诊的31例NEC患儿的腹部X线片及临床资料。结果首次摄X线片表现为Ⅲ期NEC 4例;Ⅱ期NEC 17例,经治疗后16例恢复正常,1例进展为Ⅲ期NEC;Ⅰ期NEC 10例,经治疗后第1次复查痊愈6例,第2次复查痊愈3例,第1次复查演变为Ⅱ期1例,该例患儿于第3次复查时痊愈。结论腹部X线片对NEC的临床诊断有重要价值,但早期缺乏特征性表现,需结合临床表现及高危因素密切随访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放射摄影术
下载PDF
枸橼酸咖啡因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2
4
作者 尚彪 董文斌 +3 位作者 刘娟 白静 田鹏 丁小燕 《重庆医学》 CAS 2018年第24期3155-3157,3161,共4页
目的探究枸橼酸咖啡因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疗效。方法将收治的90例NRDS患儿分为枸橼酸咖啡因组和氨茶碱组、对照组,每组各30例,在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PS,固尔苏)替代治疗及机械通气等基础上,咖啡因组用枸橼酸咖啡因药物进... 目的探究枸橼酸咖啡因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疗效。方法将收治的90例NRDS患儿分为枸橼酸咖啡因组和氨茶碱组、对照组,每组各30例,在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PS,固尔苏)替代治疗及机械通气等基础上,咖啡因组用枸橼酸咖啡因药物进行治疗,氨茶碱组用氨茶碱药物进行治疗,对照组仅给予基础治疗。治疗前后检测患者的呼吸力学变化,治疗后仍无效的患者给予持续的常频机械通气或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治疗。结果咖啡因组整体有效率达到86.7%,氨茶碱组整体有效率为73.3%,对照组整体有效为56.7%,咖啡因组明显高于氨茶碱组及对照组(P<0.05);咖啡因组与氨茶碱组、对照组相比,内源性呼气末正压、气道阻力均明显较低(P<0.05),咖啡因组静态顺应性水平明显高于氨茶碱组(P<0.05);咖啡因组机械通气和nCPAP治疗的时间明显短于氨茶碱组及对照组(P<0.05);治疗后,3组的PaCO2和PaO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咖啡因组PaCO2最低,PaO2最高。结论使用枸橼酸咖啡因药物方法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呼吸窘迫的新生儿对呼吸力学影响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窘迫综合征 新生儿 枸橼酸咖啡因 氨茶碱 呼吸力学 新生儿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