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藏东日扎山一带马拉松多组流纹岩年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2
1
作者 于远山 张海 +4 位作者 王富明 王兴明 刘卜桢 秦烽焰 何海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697-710,共14页
为确定藏东日扎山一带马拉松多组流纹岩的形成时代及成岩构造环境,探讨古特提斯洋闭合时间,应用LA-ICP-MS方法对其进行锆石U-Pb精确定年,并开展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该区流纹岩岩浆锆石206Pb/238U年龄加权平均值为244±1... 为确定藏东日扎山一带马拉松多组流纹岩的形成时代及成岩构造环境,探讨古特提斯洋闭合时间,应用LA-ICP-MS方法对其进行锆石U-Pb精确定年,并开展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该区流纹岩岩浆锆石206Pb/238U年龄加权平均值为244±1.2Ma,较精确地限定了马拉松多组流纹岩的形成时代,为中三叠世早期。岩相学及地球化学研究结果显示,马拉松多组流纹岩具高硅(SiO2=72.72%~76.88%),富碱((K2O+Na2O)=6.64%~7.41%,K2O>Na2O),过铝质(Al2O3=11.76%~13.03%,A/CNK=1.17~1.31)特征;岩石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K、Rb,高场强元素Th、U,而亏损大离子亲石元素Sr和Ba,高场强元素Nb、Ta、P、Zr、Hf、Ti等;稀土元素配分模式表现出轻稀土元素富集(LREE/HREE=1.93~2.89),轻稀土元素分馏程度稍高于重稀土元素的右倾V字形分布模式,具有明显的负Eu异常(δEu= 0.36~0.41);其成因可能与幔源岩浆的底侵和加厚地壳的减薄有关,是幔源基性岩浆底侵导致地壳物质脱水发生部分熔融的产物,即主要是陆壳和硅铝质源岩部分熔融形成的,岩浆在上升过程中经历了结晶分异作用。其化学性质具有S型向A型流纹岩演化的趋势,以及同碰撞弧火山岩与碰撞后A型流纹岩的双重特性。综合研究认为,研究区在早中三叠世处于弧-陆碰撞后活动大陆边缘短暂的后造山伸展构造环境,古特提斯洋(金沙江洋)在此之前已经闭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纹岩 马拉松多组 年代学 地球化学 藏东 日扎山
下载PDF
“互联网+”背景下地质大数据共享服务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雷传扬 刘兆鑫 +3 位作者 王波 范敏 谢海洋 尹显科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 2021年第11期22-27,89,共7页
地质大数据共享服务是地质工作成果和价值的体现,对服务于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长期以来受政府监管"缺位"、共享服务意识淡薄、共享服务标准体系不完善、共享服务体系基础薄弱、数据源的质量和数量不能满足... 地质大数据共享服务是地质工作成果和价值的体现,对服务于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长期以来受政府监管"缺位"、共享服务意识淡薄、共享服务标准体系不完善、共享服务体系基础薄弱、数据源的质量和数量不能满足共享服务以及网络安全等障碍因素影响,地质大数据共享服务工作进展缓慢。为了紧跟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加快建设数字中国的步伐,促进地质行业转型升级,必须有序推进地质大数据共享服务工作。目前经济、技术和可操作性等已能够完全满足地质大数据共享工作的要求。有序推进地质大数据共享服务工作的基本思路:(1)明确地质大数据资源的产权归属;(2)完善政策法规,构建地质大数据共享服务保障机制;(3)强化政府对地质大数据资源配置和共享监管的力度;(4)树立共享理念,提高服务意识,创新服务模式;(5)大力营造地质大数据共享服务的社会文化氛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 地质大数据 共享服务
下载PDF
碎石土滑坡工程地质特性及其预防对策 被引量:3
3
作者 周伟 《资源信息与工程》 2017年第1期197-198,共2页
本文从碎石土滑坡的自然成因着手,对碎石土滑坡的工程地质特性进行研究,结合其实际成分和物理以及工程地质特性等,制定科学的碎石土滑坡防治方案,以此为实际工程项目作业提供参考。
关键词 碎石土滑坡 工程地质 特性 预防对策
下载PDF
农村房地一体成果质量控制方法研究
4
作者 谭倩兰 李冠军 张英 《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 2023年第4期203-205,共3页
农村房地一体调查项目实施过程中,不同单位测绘及调查农村房地信息使用的软硬件不同,采用的生产工序各异,且涉及的成果资料繁杂,导致在数据成果及入库资料检查方面存在诸多难点。针对上述问题,本文结合四川省阿坝州和南充市四个县房地... 农村房地一体调查项目实施过程中,不同单位测绘及调查农村房地信息使用的软硬件不同,采用的生产工序各异,且涉及的成果资料繁杂,导致在数据成果及入库资料检查方面存在诸多难点。针对上述问题,本文结合四川省阿坝州和南充市四个县房地一体调查项目的实际需求及四川省不动产数据入库标准,针对检查资料繁杂的难点,设计了较实用的入库资料检查流程,并根据工作需要,实现了成果资料的规范化整理及批量输出打印,可为同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地一体 质量控制 农村
下载PDF
浅谈建筑岩土工程勘察工作的影响因素及要点
5
作者 杨清云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工程技术》 2023年第3期160-162,共3页
现阶段建筑事业的发展过程中,为了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相关人员在实际的作业之前一般需要对当地进行岩土工程勘察,对当地的地形地质状况进行研究分析,取得具体的地质状况,方便后续施工的顺利进行。所以岩土工程勘察就成为建筑工程发展... 现阶段建筑事业的发展过程中,为了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相关人员在实际的作业之前一般需要对当地进行岩土工程勘察,对当地的地形地质状况进行研究分析,取得具体的地质状况,方便后续施工的顺利进行。所以岩土工程勘察就成为建筑工程发展的关键一环,需要相关人员加强对其的重视。作业人员需要对现有的岩土工程勘察作业进行具体分析,深入阐述勘查环节存在的难点以及可能影响勘结果的因素,并且结合实际进行解决,以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工程 岩土工程勘察 影响因素 地质状况
下载PDF
川东北宣汉黄金口一带中三叠统雷口坡组底界划分 被引量:2
6
作者 王富明 仲佳爱 +3 位作者 唐学渊 盛德波 刘铸 庞博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509-515,共7页
川东北宣汉黄金口一带能源、矿产资源丰富,中三叠统雷口坡组是该区钾、锂资源的赋矿层位之一,也是该区重要的天然气储层。黄金口一带雷口坡组底界多以岩性组合和测井曲线特征来划分,而不是以区域上广泛分布的“绿豆岩”作为其底界划分... 川东北宣汉黄金口一带能源、矿产资源丰富,中三叠统雷口坡组是该区钾、锂资源的赋矿层位之一,也是该区重要的天然气储层。黄金口一带雷口坡组底界多以岩性组合和测井曲线特征来划分,而不是以区域上广泛分布的“绿豆岩”作为其底界划分的标志。笔者在该区的1口钾盐探井中发现绿豆岩,其厚度2~3 cm,镜下鉴定其为富钾长石玻屑凝灰岩。XRD分析表明其主要矿物成分为石英、微斜长石、白云母。通过对岩性组合和测井曲线的对比研究,认为黄金口一带雷口坡组底界应下移,位于原划分的嘉陵江组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口坡组 绿豆岩 中三叠统 黄金口 四川 地质调查工程
下载PDF
川藏铁路交通廊道某大型古滑坡成因及失稳模式分析 被引量:8
7
作者 王家柱 高延超 +2 位作者 冉涛 铁永波 张凡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8-25,共8页
川藏铁路沿线地形地貌复杂,构造活动强烈,地质灾害频发,其中古滑坡复活问题是威胁川藏铁路建设和运营的严重隐患之一。位于四川康定市的某古滑坡体,距原规划的川藏铁路大桥仅100 m,通过工程地质测绘和钻孔勘探,分析该古滑坡的发育特征... 川藏铁路沿线地形地貌复杂,构造活动强烈,地质灾害频发,其中古滑坡复活问题是威胁川藏铁路建设和运营的严重隐患之一。位于四川康定市的某古滑坡体,距原规划的川藏铁路大桥仅100 m,通过工程地质测绘和钻孔勘探,分析该古滑坡的发育特征与成因机制;并利用二维有限元软件,对古滑坡可能的失稳模式进行预测。结果显示:古滑坡边界清晰,滑坡体积约118万m~3,主要沿基覆界面滑动,局部变形破坏强烈;发育多级拉张裂缝;天然工况与降雨工况下处于稳定状态,地震工况下处于不稳定状态;潜在破坏部位为边坡中部碎石土堆积体后缘,滑动面即沿着碎石土与全风化岩体的接触面,一旦复活将严重威胁铁路大桥的运营与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藏铁路 古滑坡 失稳模式 形成演化 高寒山区
下载PDF
色达—松潘断块温泉水文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胡泽祥 赵学钦 +3 位作者 李松 李军亚 王玉珏 杨洛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484-493,共10页
为查明色达—松潘断块地热资源赋存状态及热源来源,以四川黑水县内3处温泉(热水塘、上达古、卡龙沟)为研究对象,采集温泉水样进行水化学分析和同位素测试,研究地热水的补给来源和热储温度。研究结果显示,热水塘温泉的地下水化学类型为HC... 为查明色达—松潘断块地热资源赋存状态及热源来源,以四川黑水县内3处温泉(热水塘、上达古、卡龙沟)为研究对象,采集温泉水样进行水化学分析和同位素测试,研究地热水的补给来源和热储温度。研究结果显示,热水塘温泉的地下水化学类型为HCO_(3)-Na型,上达古温泉和卡龙沟温泉的地下水化学类型为HCO_(3)-Ca型,补给水源主要为大气降水,补给高程分别为5121 m、3890 m、3921 m。结合矿物饱和指数,采用SiO;地热温标计算3处温泉的热储温度,分别为119.036℃、49.034℃、30.215℃。综合分析认为研究区地下热水的成因主要为大气降水经高山补给区入渗至储集层,吸取地下深部向上传导的热量和放射性元素衰变释放的热量,并与围岩发生水-岩作用形成地下热水,在断裂发育部位热水沿断裂带向上运移,最后在地表出露形成温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色达—松潘断块 温泉 水化学 同位素 热储温度
下载PDF
番茄对不同养分水平下南美蟛蜞菊和蟛蜞菊化感作用的响应 被引量:2
9
作者 辜睿 蒲磊 +2 位作者 李军亚 赵平 雷泞菲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354-1362,共9页
外来入侵植物分泌的化感物质能够影响本地植物的生长生理特性,养分水平对入侵植物的化感潜力有重要影响。该文通过将番茄植株分别与同种番茄、南美蟛蜞菊、蟛蜞菊植株相邻原位种植,以15%、25%、50%、75%的Hoagland培养液模拟不同养分水... 外来入侵植物分泌的化感物质能够影响本地植物的生长生理特性,养分水平对入侵植物的化感潜力有重要影响。该文通过将番茄植株分别与同种番茄、南美蟛蜞菊、蟛蜞菊植株相邻原位种植,以15%、25%、50%、75%的Hoagland培养液模拟不同养分水平开展温室控制实验,探究在不同养分水平下入侵植物南美蟛蜞菊及其亲缘植物蟛蜞菊的化感作用对本地植物番茄叶绿素荧光参数及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番茄在75%养分水平下的叶绿素荧光参数和生物量显著优于其余3个养分水平。(2)随着养分水平降低,番茄叶片的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 v/F m)、PSⅡ实际光合量子产量[Y(Ⅱ)]、光化学淬灭系数(q p)及植株的总生物量显著减少,非光化学淬灭系数(NPQ)和植株根系生物量的分配比例增加。(3)在25%Hoagland培养液处理下,与南美蟛蜞菊混植番茄的F v/F m、Y(Ⅱ)、q p和总生物量显著低于与蟛蜞菊混植番茄,NPQ和根系生物量的分配比例显著高于与蟛蜞菊混植番茄。综上结果说明南美蟛蜞菊和蟛蜞菊可能通过根系分泌化感物质抑制番茄的生长发育,且南美蟛蜞菊的化感作用强于蟛蜞菊,而增加栽培基质中的养分水平可以显著降低南美蟛蜞菊和蟛蜞菊对番茄的化感胁迫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感作用 养分水平 叶绿素荧光参数 总生物量 生物量分配
下载PDF
凉山州喜德县植被盖度与地形因子的空间耦合 被引量:4
10
作者 李晓静 张斌 +2 位作者 刘守江 覃发超 唐毅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2年第2期129-136,共8页
西南干旱河谷地区植被退化严重,而地形是影响植被空间分布、调节生态系统的重要因素,分析喜德县植被盖度与地形因子的空间耦合及异质性对于区域生态修复、植被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Landsat 8多光谱遥感影像数据,结合DEM等地理信... 西南干旱河谷地区植被退化严重,而地形是影响植被空间分布、调节生态系统的重要因素,分析喜德县植被盖度与地形因子的空间耦合及异质性对于区域生态修复、植被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Landsat 8多光谱遥感影像数据,结合DEM等地理信息数据,运用地学统计、地理加权回归等方法,对凉山州喜德县植被盖度与地形因子的空间耦合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研究区地形整体上呈现出“西北和东南高,东北和西南低”的特征,植被在空间上呈集聚分布模式,孙水河干暖河谷地带植被盖度偏低;(2)在全局上,植被盖度对宏观地形因子的响应较为一致,随着地形起伏度、地表切割深度、地表粗糙度的增大,植被盖度均呈现上升趋势,但对海拔、坡度、坡向、坡向变率等微观地形因子的响应差异较大;(3)在局部上,植被盖度对各地形因子的响应存在显著的空间异质性,主要表现为研究区西北、南部区域植被盖度与海拔、地表粗糙度呈显著的负相关,西部县界凹侧植被盖度与地形起伏度呈显著的正相关。研究结果可为当地政府在不同地形环境下实施生态治理提供科学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盖度 地形因子 空间异质性 地理加权回归 干旱河谷
下载PDF
论测量技术在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中的应用
11
作者 李冠军 《现代商贸工业》 2012年第7期172-172,共1页
介绍了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中运用的测量技术内容,分步骤指导性的讲述了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测量的全过程。
关键词 地籍测量 产权改革 步骤
下载PDF
山水林田湖草综合生态修复研究综述 被引量:2
12
作者 许向宁 张丹丹 +1 位作者 向国萍 李雪萍 《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 2023年第2期109-113,共5页
工业文明以来,人类社会飞速发展,与此同时,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环境污染、自然资源枯竭等问题愈发突出,综合生态修复作为实现人类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手段被提出。本文回顾了国内山水林田湖草综合生态修复研究的理论发展历程、内在联系... 工业文明以来,人类社会飞速发展,与此同时,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环境污染、自然资源枯竭等问题愈发突出,综合生态修复作为实现人类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手段被提出。本文回顾了国内山水林田湖草综合生态修复研究的理论发展历程、内在联系,概括了综合生态修复治理现行技术,分析了其在现实应用中的优势与不足之处以及指出了当下综合生态修复研究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发展研究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论发展 综合生态修复 治理技术
原文传递
川藏线折多塘滑坡变形破坏特征及其形成机制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张凡 王家柱 +1 位作者 李长春 杨清云 《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 2021年第2期3-7,共5页
基于LiDAR技术对康定市境内川藏线折多塘后山滑坡进行植被剔除,显现坡体冲沟、陡坎、平台等被地表植被所遮蔽的微地貌特征。通过物探高密度电法解译、钻探揭露坡体结构特征,现场调查查明坡体变形破坏迹象,对滑坡体的形态、规模、变形破... 基于LiDAR技术对康定市境内川藏线折多塘后山滑坡进行植被剔除,显现坡体冲沟、陡坎、平台等被地表植被所遮蔽的微地貌特征。通过物探高密度电法解译、钻探揭露坡体结构特征,现场调查查明坡体变形破坏迹象,对滑坡体的形态、规模、变形破坏特征进行分析总结,查明认为该滑坡为土质滑坡,并将滑坡划分为Ⅰ_(1)、Ⅰ_(2)、Ⅰ_(3)、Ⅰ_(4)(4个变形亚区)和II相对稳定区5个区,其变形破坏具有蠕滑的特点,变形破坏模式为"蠕滑-拉裂"。总而言之,运用LiDAR、物探、钻探及地面调查等综合调查技术识别滑坡边界及变形特征等,对于后期滑坡调查工作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 机载LIDAR 变形破坏 蠕滑-拉裂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