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6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川省地震超快速报系统试运行评估
1
作者 管勇 王宇航 +3 位作者 史丙新 蔡一川 吴朋 黄春梅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20年第5期209-215,共7页
2016年,四川测震台网部署JOPENS地震超快速报系统。2017年3月20日系统进入试运行阶段,统计分析产出的地震数据,发现震级、震中位置等出现偏差,并存在漏报、误报等现象。选取地震的第1次和最后1次自动定位结果,与传统的人工速报和地震编... 2016年,四川测震台网部署JOPENS地震超快速报系统。2017年3月20日系统进入试运行阶段,统计分析产出的地震数据,发现震级、震中位置等出现偏差,并存在漏报、误报等现象。选取地震的第1次和最后1次自动定位结果,与传统的人工速报和地震编目定位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评估地震超快速报系统的准确性和实效性。结果表明:地震超快速报系统总体运行稳定,定位精度低于人工速报,速度和精确度与地震台站分布密切相关;与传统的人工速报相比,超快自动速报具有明显的速度优势,可在地震发生后几秒至几十秒内自动确定地震三要素,地震定位的准确性和实效性满足超快速报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快速报 人工速报 地震编目 评估
下载PDF
2001年四川省雅江-康定6.0级地震烈度考察及发震构造背景雏议 被引量:6
2
作者 何玉林 张勤 黄伟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57-66,共10页
20 0 1年 2月 2 3日四川省发生的 6 .0级地震 ,其宏观震中位于雅江县与康定县之间的高山峡谷地带 .极震区烈度可达 度 , 度区、 度区和 度区面积分别为 1 80 km2 ,1 472 km2 和3 998km2 ,等震线分布总体形态呈椭圆形 ,长轴近南北向 ... 20 0 1年 2月 2 3日四川省发生的 6 .0级地震 ,其宏观震中位于雅江县与康定县之间的高山峡谷地带 .极震区烈度可达 度 , 度区、 度区和 度区面积分别为 1 80 km2 ,1 472 km2 和3 998km2 ,等震线分布总体形态呈椭圆形 ,长轴近南北向 .震区建筑物普遍受损 ,极震区山地灾害较为严重 .初步分析认为 ,此次地震的发生与理塘断裂和玉农希断裂的长期活动有关 ,主干断裂活动造成的地壳应力调整和集中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烈度 等烈度线 地震破坏 发震构造 2001年 四川 雅江-康定6.0级地震
下载PDF
四川省主要水系流域的地震监测 被引量:6
3
作者 王翠芳 王世元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20年第3期139-146,共8页
四川省分布着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岷江、沱江、涪江、嘉陵江和渠江等8大水系。由于金沙江、雅砻江和大渡河等流域的水电站基本处于高海拔、高地震烈度、高边坡和地质条件复杂的高山峡谷中,据相关法律法规,有必要加强水电站地震监... 四川省分布着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岷江、沱江、涪江、嘉陵江和渠江等8大水系。由于金沙江、雅砻江和大渡河等流域的水电站基本处于高海拔、高地震烈度、高边坡和地质条件复杂的高山峡谷中,据相关法律法规,有必要加强水电站地震监测。经30多年的努力,8大水系共计16个电站建成专用地震监测台网并投入运行,其余56座电站的地震监测工作推进较缓,文中对四川省主要水系流域地震监测情况予以详细阐述,希望为地震监测工作推进缓慢的流域提供参考,促进地震监测工作的顺利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系 地震监测 台网
下载PDF
汶川M_S8.0地震前四川地区前兆异常及其统计分析 被引量:14
4
作者 程万正 官致君 +2 位作者 苏琴 阮祥 张致伟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04-318,共15页
研究了2008年5月12日汶川MS8.0地震前四川地区观测到的各种异常.异常项与所有测项(或测站、台、场地、井点、泉点)之比称为异常测项(测点)比,以下类同.地震前四川地区流动短水准观测存在中长期趋势异常的场地比为0.28,异常测项比为0.20... 研究了2008年5月12日汶川MS8.0地震前四川地区观测到的各种异常.异常项与所有测项(或测站、台、场地、井点、泉点)之比称为异常测项(测点)比,以下类同.地震前四川地区流动短水准观测存在中长期趋势异常的场地比为0.28,异常测项比为0.20;流动短基线存在中期趋势异常的场地比为0.13,异常测项比为0.13;地倾斜类观测存在中期趋势异常的台站比为0.17,异常测项比为0.13;地下水位观测存在中期趋势异常的水位井点比为0.20;温泉观测存在水温短期异常的泉点比为0.15;温泉水氡、气氡观测存在短期异常的台点比为0.08,异常测项比为0.04;井泉水质组分观测存在短期异常的台点比为0.20,异常测项比为0.04;视电阻率观测存在中期异常的台站比为0.17,异常测项比为0.06.对同一观测台或场地有不同观测手段,分别计算了台或场地数:四川地区在汶川8.0级地震前各类观测台或场地共有172个,存在观测异常台或场地比为0.14,其中出现中期与短期异常场地比分别是0.08和0.03;各类观测项共有335项,异常测项比为0.09,其中出现中期与短期异常测项的占比分别是0.06和0.01.可见,震前仪器微观监测台或测项多数没有观测到突出异常现象.本文中其它没有提及的观测手段或观测项的资料,经过研究没有分析检测出异常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MS8.0地震 观测异常 地震前兆 异常点的空间分布
下载PDF
四川区域地震台网的剪切波分裂研究 被引量:26
5
作者 张永久 高原 +1 位作者 石玉涛 程万正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23-134,216,共12页
通过对成都数字地震台网2000年5月1日—2006年12月31日6年多资料的分析,使用剪切波分裂SAM系统分析方法,获得了四川地区8个地震台站的快剪切波偏振结果.结果表明,四川地区大部分台站的快剪切波偏振优势方向主要为NE或NW方向;位于活动断... 通过对成都数字地震台网2000年5月1日—2006年12月31日6年多资料的分析,使用剪切波分裂SAM系统分析方法,获得了四川地区8个地震台站的快剪切波偏振结果.结果表明,四川地区大部分台站的快剪切波偏振优势方向主要为NE或NW方向;位于活动断裂上或几条活动断裂交汇部位的台站的快剪切波偏振优势方向,大多数与对选用的小地震起控制作用的活动断裂走向一致,或与区域主压应力方向一致.但复杂的局部构造会影响剪切波分裂结果,造成台站的快剪切波偏振优势方向与主要活动断裂走向不一致,或与区域主压应力相差较大的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剪切波分裂 快剪切波偏振 主压应力 活动断裂 四川地区
下载PDF
2001年四川雅江6级地震的前震与余震震源参数的变化 被引量:13
6
作者 程万正 陈天长 +1 位作者 魏娅玲 朱航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51-360,共10页
研究了 2 0 0 1年 2月四川省雅江县发生的MS5 .0前震、MS6 .0主震及序列地震的震源机制、波谱参数及应力降的变化过程与震区地震活动 .根据雅江地震的震源机制解 ,并结合余震空间分布图象分析 ,选雅江 5 .0级的节面Ⅰ为推测的地震断层 ... 研究了 2 0 0 1年 2月四川省雅江县发生的MS5 .0前震、MS6 .0主震及序列地震的震源机制、波谱参数及应力降的变化过程与震区地震活动 .根据雅江地震的震源机制解 ,并结合余震空间分布图象分析 ,选雅江 5 .0级的节面Ⅰ为推测的地震断层 ,走向NNE ;选雅江 6 .0级地震的节面Ⅱ为推测的地震断层 ,走向WNW ,分析前震与主震的断层面走向是斜交的 .雅江 6 .0级地震发生前震区应力降水平有所增加 ,这一现象与震区地震活动的增加是一致的 .雅江地震序列的衰减起伏过程 ,前、余震波谱变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 地震 序列特征 震源参数 雅江县
下载PDF
四川较场弧形构造与1933年叠溪地震发震构造的再讨论 被引量:21
7
作者 黄祖智 唐荣昌 刘盛利 《中国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83-192,共10页
较场弧形构造是四川众多弧形构造带之一。本文对该弧形构造的特征及其西翼发育的松平沟断裂的新活动性作了进一步论证 ,确认松平沟断裂属全新世活动断裂。该弧形构造西翼靠弧顶部位 1933年曾发生过叠溪 7 5级地震。前人对该次地震的发... 较场弧形构造是四川众多弧形构造带之一。本文对该弧形构造的特征及其西翼发育的松平沟断裂的新活动性作了进一步论证 ,确认松平沟断裂属全新世活动断裂。该弧形构造西翼靠弧顶部位 1933年曾发生过叠溪 7 5级地震。前人对该次地震的发震构造众说纷纭。作者通过近年来在现场的多次考察 ,并对该次地震的等烈度线形态、地表震害展布特征、建筑物沿松平沟断裂的左旋位错、震后地表发育的北西向地震地裂缝等现象的进一步研究认为 ,1933年叠溪 7 5级地震的发震构造仍为较场弧形构造西翼的松平沟断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 1933年 较场 弧形构造 叠溪地震 松平沟断裂 发震构造 地震活动性
下载PDF
四川省房屋建筑易损性研究 被引量:15
8
作者 何玉林 黎大虎 +1 位作者 范开红 刘盛利 《中国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52-58,共7页
研究房屋建筑易损性特性是防震减灾工作必不可少的环节之一。本文通过对多年工作的系统总结 ,得出四川省不同地区的房屋建筑易损性矩阵。全省房屋建筑抗震性能总体水平不高 ,这是造成地震灾害加重的主要原因之一。随着经济发展实力的提... 研究房屋建筑易损性特性是防震减灾工作必不可少的环节之一。本文通过对多年工作的系统总结 ,得出四川省不同地区的房屋建筑易损性矩阵。全省房屋建筑抗震性能总体水平不高 ,这是造成地震灾害加重的主要原因之一。随着经济发展实力的提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屋建筑 易损性矩阵 抗震能力 地震灾害 四川地区
下载PDF
四川芦山M_S7.0地震震源区及其周边区域P波三维速度结构研究 被引量:11
9
作者 李大虎 吴萍萍 丁志峰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71-385,共15页
利用四川数字地震台网和流动地震台站在芦山MS7.0地震震后(2013年4月20日—6月23日)记录到的2 026次区域地震事件的28 188条P波到时资料,采用地震层析成像方法反演得到了芦山地震震源区及其周边区域中上地壳P波三维速度结构.结果表明,... 利用四川数字地震台网和流动地震台站在芦山MS7.0地震震后(2013年4月20日—6月23日)记录到的2 026次区域地震事件的28 188条P波到时资料,采用地震层析成像方法反演得到了芦山地震震源区及其周边区域中上地壳P波三维速度结构.结果表明,浅部地壳的P波速度异常分布特征与地表地质构造、地形和岩性密切相关,即成都断陷盆地表现出与第四纪沉积有关的低速异常区;犍为、乐山一带的川中微升区和川青块体龙门山以西的邻近地带均表现为与构造抬升有关的高速异常;宝兴、康定附近分布的基性火山岩及火山碎屑岩均呈局部高速异常分布.芦山地震震源位于高低速异常分界线附近且偏向高速体一侧,其下方存在明显的低速异常分布,可能与流体的存在有关.流体的作用导致中上地壳内部发震层的弱化,使孕震断层易于破裂,可能对芦山地震起到了触发作用.芦山地震与汶川地震两次地震的余震密集区相距50km,这50km地震空区震源体的深度范围附近目前正处于高速异常区内,加之龙门山断裂带西南段又具有比较典型的断错地貌发育,使得该段地震空区(大邑—邛崃活动断裂破裂空段)现在所处的深浅部构造环境变得复杂,其潜在的地震危险性仍值得进一步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山地震 震源区 层析成像 龙门山断裂 P波三维速度结构 地震空区
下载PDF
不同仪器烈度算法在四川地区历次地震中的比较应用 被引量:7
10
作者 朱永莉 黎大虎 +1 位作者 龙承厚 孙泽涛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35-346,370,共12页
强震观测资料包括强震动时程记录资料和宏观震害调查资料两大类,前者是定量的微观数据,后者则是定性的宏观指标.本文明晰给出了微观仪器烈度与宏观仪器烈度、微观考察烈度与宏观考察烈度的概念,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只有在宏观仪器烈度与... 强震观测资料包括强震动时程记录资料和宏观震害调查资料两大类,前者是定量的微观数据,后者则是定性的宏观指标.本文明晰给出了微观仪器烈度与宏观仪器烈度、微观考察烈度与宏观考察烈度的概念,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只有在宏观仪器烈度与宏观考察烈度之间进行比较才具有实质性的意义;同时对国内外常见的仪器烈度算法进行了比较性研究,得出了袁一凡仪器烈度算法可靠性更高的结论;最后以四川地区历年来重要震例的强震动记录为依据,对修正的袁一凡仪器烈度算法的可靠性进行了比较应用.结果表明,对袁一凡仪器烈度算法修正与扩展的应用是可行的,同时也验证了将微观仪器烈度与宏观考察烈度直接进行比较会存在较大的差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宏观仪器烈度 宏观考察烈度 强震动记录 反应谱
下载PDF
四川地区地震背景噪声特征分析 被引量:10
11
作者 谢江涛 林丽萍 +1 位作者 赵敏 谌亮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33-550,I0001,共19页
选取四川省数字测震台网2015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期间60个固定台站的三分量连续波形记录,计算了台站噪声加速度功率谱密度及相应的概率密度函数分布,统计了不同频率下的噪声功率谱密度值分布,对不同区域、不同频率下背景噪声水平... 选取四川省数字测震台网2015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期间60个固定台站的三分量连续波形记录,计算了台站噪声加速度功率谱密度及相应的概率密度函数分布,统计了不同频率下的噪声功率谱密度值分布,对不同区域、不同频率下背景噪声水平的变化特征予以分析。结果表明:大部分地震台站的高频段噪声由于受到台站附近人为的、规律的作息生活和生产方式的影响,呈现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和日变化,即夏季噪声水平升高,冬季降低,在农历春节期间达到全年最低值,地理空间分布特征不明显;第二类地脉动冬季噪声水平升高,夏季降低,季节性变化明显,平均变化为1—5 dB,且冬季峰值出现的频率向长周期方向移动1—2 s,呈现明显的地理空间分布特征,川东地区平均噪声水平最高,攀西地区次之,川西高原最低;与第二类地脉动相比,第一类地脉动观测到的噪声能量较弱,季节性变化不明显,地理空间分布的噪声水平差异明显减小;在20 s以上的长周期部分,台站噪声未呈明显的季节性和地理空间分布差异。此外,将地震计安置在山洞和井下,可以有效地降低台站周围干扰源、温度和压强对高频段和长周期观测的影响,噪声水平低于地表安装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地区 背景噪声 噪声水平 概率密度函数
下载PDF
1998年四川泸定3.4级地震序列的活动特征 被引量:6
12
作者 赵珠 龙思胜 汪碧澜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661-665,共5页
关键词 四川 地震序列 震源位置 震源机制 震源断层 序列进程 龙门山断裂带
下载PDF
四川及邻区抗倒塌地震区划图编制 被引量:5
13
作者 雷建成 高孟潭 +2 位作者 吕红山 亢川川 陈鲲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19-233,共15页
通过数字试验,分析了不同编图方法对地震区划结果的影响.基于四川及邻区的地震地质环境、地震活动特征、K2值特征、ΔTg分布特征,考虑到地震区划图的继承性和连续性以及与我国现行抗震设计规范的衔接,提出了抗倒塌地震区划图编制的编制... 通过数字试验,分析了不同编图方法对地震区划结果的影响.基于四川及邻区的地震地质环境、地震活动特征、K2值特征、ΔTg分布特征,考虑到地震区划图的继承性和连续性以及与我国现行抗震设计规范的衔接,提出了抗倒塌地震区划图编制的编制原则和方法,编制了四川及邻区的抗倒塌地震区划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2值 地震动峰值加速度 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 抗倒塌地震区划图
下载PDF
成都盆地不同工程地质分区内场地地震动参数的计算分析 被引量:11
14
作者 荣棉水 王世元 +4 位作者 李小军 吕悦军 盛强 黄雅虹 方怡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43-552,共10页
场地条件对地震动幅值和频谱特性均有影响,现行的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根据场地类别调整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但尚未考虑到对地震动峰值和反应谱平台值的调整.以成都盆地为例,广泛收集了盆地范围内的工程钻孔资料.考虑到不同工程地质... 场地条件对地震动幅值和频谱特性均有影响,现行的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根据场地类别调整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但尚未考虑到对地震动峰值和反应谱平台值的调整.以成都盆地为例,广泛收集了盆地范围内的工程钻孔资料.考虑到不同工程地质分区内场地地震动参数可能存在较大差异,在研究区工程地质分区的基础上,利用等效线性化方法对钻孔进行了土层地震反应分析,给出了成都盆地内不同工程地质分区的地震动参数调整系数建议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都盆地 工程地质分区 地震动参数
下载PDF
1999年四川绵竹5.0级地震序列揭示的孕震结构 被引量:4
15
作者 赵珠 汪碧澜 龙思胜 《中国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86-391,共6页
通过对 1999年 11月 30日发生在龙门山断裂带中段的绵竹MS5 0地震序列震源位置的精确确定、主要地震震源机制解测定及序列的时间进程特征分析后 ,本文给出了该地震序列的震源断层分布、深度剖面、应力释放状况以及活动特征 ,进而揭示... 通过对 1999年 11月 30日发生在龙门山断裂带中段的绵竹MS5 0地震序列震源位置的精确确定、主要地震震源机制解测定及序列的时间进程特征分析后 ,本文给出了该地震序列的震源断层分布、深度剖面、应力释放状况以及活动特征 ,进而揭示了该序列发生的孕震结构。结果表明 ,该序列的活动表现出下列特征 :①无明显的前震 ,所积累的应变能以突然的、近乎脉冲的方式释放 ,序列进程中无明显的起伏 ,大小地震的统计关系不太符合经典的G R估计。②序列震中均未分布在地表出露的龙门山山前主断裂上 ,而是出现在山前隐伏断裂附近 ,震中分布的取向与断裂走向不大一致 ;微观震中与宏观震中相距较远 ;震源深度分布在 5~ 16km范围。③震源断层面取向NE ,在NNE向的主压应力作用下 ,震源断层面表现出兼有逆断分量的走滑型错动。由此 ,我们认为大规模断裂带附近的地下隐伏断裂存在着更为值得重视的孕育地震活动的危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绵竹地震序列 活动特征 震源位置 震源断层 隐伏断裂 1999年 孕震结构
下载PDF
四川及邻区不同风险水平下地震动峰值加速度的比值特征 被引量:3
16
作者 雷建成 高孟潭 +2 位作者 吕红山 亢川川 陈鲲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88-600,共13页
基于四川及邻区8181个控制点的地震危险性分析结果,统计得出了不同风险水平下中硬场地地震动峰值加速度的比值特征.文中重点分析了大震与中震地震作用的比值(K2值)的统计特征和空间分布特征,初步分析了影响K2值的因素.本文研究结果不仅... 基于四川及邻区8181个控制点的地震危险性分析结果,统计得出了不同风险水平下中硬场地地震动峰值加速度的比值特征.文中重点分析了大震与中震地震作用的比值(K2值)的统计特征和空间分布特征,初步分析了影响K2值的因素.本文研究结果不仅可为抗倒塌地震区划图编图原则和编图方法的确定提供重要依据,还可为不同行业、不同工程的抗震设计和验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2值 峰值加速度 风险水平 抗倒塌地震区划图
下载PDF
冲绳海槽地区地震潜在海啸对中国东南沿海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刘双庆 朱元清 +1 位作者 梁明剑 董非非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83-295,425,共13页
采用球坐标系下非线性浅水波方程,研究日本本州M9.0大地震引发的海啸对中国东南沿海的影响,并计算了冲绳海槽构造带上3个不同段落可能发生潜在地震引发的海啸,分析这些海啸与日本大海啸的浪高和走时关系.结果表明,日本地震海啸模拟结果... 采用球坐标系下非线性浅水波方程,研究日本本州M9.0大地震引发的海啸对中国东南沿海的影响,并计算了冲绳海槽构造带上3个不同段落可能发生潜在地震引发的海啸,分析这些海啸与日本大海啸的浪高和走时关系.结果表明,日本地震海啸模拟结果与日本当地报道及中国东南沿海7个验潮站的报道结果相符.冲绳海槽构造带中段可能发生的3次不同震级(M7.0,M7.5,M8.0)潜在地震引发的海啸到达中国东南沿海的时间比日本海啸提前约4个小时,从震源区传播3个多小时即可到达华东沿海部分验潮站.冲绳海槽M7.5潜在地震海啸在验潮站上计算的波高与日本海啸相当,中冲绳海槽M8.0潜在地震海啸在大陈站的波高将超过0.9m,在坎门站波高将超过1.8m.北冲绳海槽的潜在地震海啸威胁主要集中在江苏盐城、上海一带,南冲绳海啸主要对台湾东北部和浙江沿海产生威胁.本文对冲绳海槽构造带上潜在地震引发海啸的模拟结果,可为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的防震减灾、海啸预警提供有意义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M9.0大地震 冲绳海槽 地震海啸 中国东南沿海
下载PDF
中国大陆活动断裂段破裂地震复发间隔的经验分布 被引量:23
18
作者 闻学泽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616-622,共7页
针对中国大陆活动断裂的段破裂地震的两种主要复发行为 ,由历史地震资料初步建立起相应的复发间隔经验分布 .结果表明 :对于时间可预报复发 ,归一化复发间隔 T/Tt能很好地服从对数正态分布 LN(μt=0 .0 0 ,σ2t=0 .1 52 ) ;其中 ,T是... 针对中国大陆活动断裂的段破裂地震的两种主要复发行为 ,由历史地震资料初步建立起相应的复发间隔经验分布 .结果表明 :对于时间可预报复发 ,归一化复发间隔 T/Tt能很好地服从对数正态分布 LN(μt=0 .0 0 ,σ2t=0 .1 52 ) ;其中 ,T是观测的复发间隔 ,Tt是与前一次事件的大小相关的平均复发间隔 .对于准周期复发 ,归一化复发间隔 T/T服从于对数正态分布 LN(μq=0 .0 0 ,σ2q=0 .2 4 2 ) ;其中 ,T 是不同轮回复发间隔的中位数 .统计检验表明 :本文得到的后一分布与环太平洋板缘特征地震的复发间隔分布 (NB模型 )没有显著差别 ;据此将它们合并 ,得到一个更加稳定的、准周期复发间隔的对数正态分布 LN(μ=0 .0 0 ,σ2 =0 .2 2 2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段破裂地震 准周期复发 活动断裂 地震地质
下载PDF
1999年四川绵竹清平5.0级地震序列构造活动特征 被引量:6
19
作者 赵珠 汪碧澜 +1 位作者 龙思胜 陈银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01年第6期30-37,共8页
1999年 9月 1 4日四川绵竹清平 5 .0级地震序列是近年发生在青藏高原碰撞带东南边界的龙门山断裂带的规模最大的一次地震活动。本文通过对序列地震震源位置的精确确定 ,对主要的 8次地震震源机制的求解和时间进程中震级频次变化的分析 ... 1999年 9月 1 4日四川绵竹清平 5 .0级地震序列是近年发生在青藏高原碰撞带东南边界的龙门山断裂带的规模最大的一次地震活动。本文通过对序列地震震源位置的精确确定 ,对主要的 8次地震震源机制的求解和时间进程中震级频次变化的分析 ,来揭示该震源区地下构造的活动特征。结果表明 :1前震—主震—余震的时间进程完整 ,只是衰减较快 ;2主震位于龙门山中央主断裂弯折的端头 ,与宏观震中十分接近。大部分余震分布在中央主断裂一侧的次级隐伏构造地带 ,与主断裂的北东走向一致。震源深度 3~ 1 5 km;3震源断层面北东取向 ,在指向南东的近水平方向的主压应力作用下 ,断层面的错动以逆冲兼走滑的方式为主 ,间有少量小型的正断层活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门山断裂带 绵竹 1999年 四川 地震序列 构造活动 震源断层
下载PDF
2013年四川芦山M_S 7.0地震余震序列重新定位 被引量:1
20
作者 段云歌 吴朋 黄春梅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17年第4期1-6,共6页
利用Hypo2000+HypoDD联合定位方法,基于35个科考台站和四川测震台网记录资料,对2013年6月25日至2014年12月31日发生的芦山M_S 7.0地震余震序列进行重定位。重新定位后,EW、NS和UD向平均误差分别为0.141 km、0.143 km、0.147 km,平均到... 利用Hypo2000+HypoDD联合定位方法,基于35个科考台站和四川测震台网记录资料,对2013年6月25日至2014年12月31日发生的芦山M_S 7.0地震余震序列进行重定位。重新定位后,EW、NS和UD向平均误差分别为0.141 km、0.143 km、0.147 km,平均到时残差0.066 s,震源深度优势分布范围8—18 km。定位结果显示,芦山地震余震呈带状分布,主要分布在大邑—名山断裂和双石—大川断裂之间,沿SW方向,长度约40 k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ypo2000 HypoDD 联合定位 芦山余震序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