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护士分层级使用和管理模式在优质护理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王琼 郑晓斌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5年第31期240-241,共2页
目的探讨护士分层级使用和管理模式在优质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优质护理病房三个病区共49名护士,参考其临床经验、技能、学历及职称,根据患者的病情、护理工作强度、技术难度调配护士,采用4层级结构使用和管理。对病房内收治... 目的探讨护士分层级使用和管理模式在优质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优质护理病房三个病区共49名护士,参考其临床经验、技能、学历及职称,根据患者的病情、护理工作强度、技术难度调配护士,采用4层级结构使用和管理。对病房内收治的68例患者进行为期3个月的分层级护理,对比模式实施前后患者对护理的评价。结果模式实施后,患者对护理质量和满意度升高,健康教育和基础护理时间亦增加,而护理文书时间则较之前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士分层级使用和管理可优化配置护理资源,提高患者满意度,利于护理工作的有效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士 分层级使用管理 优质护理
下载PDF
58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临床治疗探讨 被引量:4
2
作者 李小弟 赵又 《中外医疗》 2013年第1期113-114,共2页
目的探讨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腹腔镜手术治疗方法和围手术期处理。方法对58例使用腹腔镜手术治疗的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的治疗方法和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8例患者中57例治愈出院,1例死于ARDS,使用腹腔镜手术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 目的探讨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腹腔镜手术治疗方法和围手术期处理。方法对58例使用腹腔镜手术治疗的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的治疗方法和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8例患者中57例治愈出院,1例死于ARDS,使用腹腔镜手术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结论腹腔镜手术是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法,此外对患者病因及是否存在胆道梗阻的诊断也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胰腺炎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 腹腔镜手术 胆道梗阻
下载PDF
临床护理干预在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4
3
作者 王琼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6年第3期258-259,共2页
目的探讨分析临床护理干预在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80名来我院治疗的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方法,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入临床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止血情况。结... 目的探讨分析临床护理干预在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80名来我院治疗的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方法,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入临床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止血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止血时间和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护理干预在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上消化道出血 临床护理干预
下载PDF
前牙、双尖牙唇(颊)侧面开髓位置的临床研究
4
作者 严光坤 李东海 王正伦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3年第19期1970-1972,共3页
目的:了解前牙、双尖牙唇(颊)侧面开髓位置的临床应用的效果。方法:对264例前牙、双尖牙因楔形缺损或唇(颊)龋病并发牙髓炎、尖周炎的患者分为两组,试验组采用唇(颊)侧面位置进行开髓;对照组用传统方式(即舌或面)开髓方法。结果:试验... 目的:了解前牙、双尖牙唇(颊)侧面开髓位置的临床应用的效果。方法:对264例前牙、双尖牙因楔形缺损或唇(颊)龋病并发牙髓炎、尖周炎的患者分为两组,试验组采用唇(颊)侧面位置进行开髓;对照组用传统方式(即舌或面)开髓方法。结果:试验组,抗剪切力大,牙体不易劈折,成功率97.05%,对照组成功率30.40%(P<0.05)。结论:前牙、双尖牙唇(颊)侧面开髓位置只是一种针对前牙、双尖牙唇、颊面牙颈部深龋或楔形缺损引起牙髓及根尖感染、需要根管治疗的改进一种新开髓位置的方法,但不适应上颌第一双尖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牙 双尖牙 开髓 位置
下载PDF
吲哚布芬联合氯吡格雷在非致残性轻型缺血性卒中和高危性TIA中的双抗治疗探讨
5
作者 李志强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8期0088-0091,共4页
探讨吲哚布芬联合氯吡格雷相较于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在非致残性轻型缺血性卒中和高危性TIA中双抗治疗后的3月内净不良临床事件风险、次要疗效终点次和次要安全性终点事件发生率。方法 将420例非致残性缺血性卒中和发病24小时高危性TI... 探讨吲哚布芬联合氯吡格雷相较于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在非致残性轻型缺血性卒中和高危性TIA中双抗治疗后的3月内净不良临床事件风险、次要疗效终点次和次要安全性终点事件发生率。方法 将420例非致残性缺血性卒中和发病24小时高危性TIA患者随机、双盲分为吲哚布芬组:接受21日吲哚布芬(100 mg/次,2次/d)+氯吡格雷(75 mg/d,首剂负荷剂量300 mg)治疗;阿司匹林组:接受21日阿司匹林(100 mg/d)+氯吡格雷(75 mg/d,首剂负荷剂量300 mg)治疗,两组以后改为氯吡格雷单药治疗3-6月;随访时间90天;次要疗效终点为3月内缺血性卒中(IS)+心肌梗死(MI)+缺血性血管死亡的风险率(HR)。结果 3月内安全性终点事件:阿司匹林组严重出血、颅内出血各1例,无致死性死亡,以上吲哚布芬组均未出现;两组出血性卒中各有1例(0.5%),风险比HR1.02>1,95%的置信区间(1.02-2.02);中重度出血吲哚布芬组1例(0.5%),阿司匹林组3例(1.4%),风险比HR0.34<1,95%的置信区间(0.31-0.52),两组比较P>0.05,发生中重度出血无统计学差异;吲哚布芬组因出血导致停药(含非消化道出血4例)患者6例(2.9%),阿司匹林组因出血导致停药(含消化道/非消化道出血12例)患者18例(8.5%),,95%的置信区间(0.33-0.56),因出血导致停药的概率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阿斯匹林组高于吲哚布芬组。结论 吲哚布芬组和阿司匹林组出现缺血性卒中复发和缺血性卒中(IS)+心肌梗死(MI)+缺血性血管死亡风险比较低,两组比较发生的概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具有不耐受及出血高风险人群和S2TOP-BLEED评分的大出血危险因素患者,双抗治疗使用吲哚布芬比阿司匹林在有效性基础上具有更大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吲哚布芬 阿司匹林 非致残性轻型缺血性卒中 高危性TIA
下载PDF
如何预防胃肠道手术切口感染
6
作者 陈中云 《保健文汇》 2020年第6期32-32,共1页
切口感染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患者在手术后出现的并发症之一,临床上关于切口感染的症状一般都是患者的伤口切合处愈合的速度十分迟缓,甚至还有可能发生患者的伤口出现严重的感染开裂现象,从而引起患者身体其他部位出现感染现象,比如由于... 切口感染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患者在手术后出现的并发症之一,临床上关于切口感染的症状一般都是患者的伤口切合处愈合的速度十分迟缓,甚至还有可能发生患者的伤口出现严重的感染开裂现象,从而引起患者身体其他部位出现感染现象,比如由于受到来自外界因素、自身因素等而引起患者出现全身性的感染。切口感染一般发生于患者的皮下组织以及伤口处的缝合处周围。患者出现切口感染不仅会延长患者的住院时间还会增加患者的住院费用,甚至给患者带来更多的经济负担,也会对患者的心理造成压力,更加严重的情况就是如果没有处理好切口感染还会引起患者的脓毒血症,对患者的生命造成极大的威胁。因此,对于患者在手术后出现的切口感染现象,医护人员必须引起高度的重视。所有的术后切口感染都是常见的现象,包括胃肠道手术的切口感染情况也是一样。临床上许多胃肠道手术患者在手术后可能会出现腹泻、贫血、呕吐、恶心、头晕、心慌、浑身乏力等一系列的常见并发症状,甚至有些严重的患者还会出现胃炎、嗜睡、冒虚汗以及在手术后的几年内出现复发性的溃疡等各症状。因为每个患者的身体情况与素质都有所不同,所以患者在手术后的恢复情况也有所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口感染 胃肠道手术 脓毒血症 常见并发症 感染现象 住院费用 开裂现象
原文传递
胃肠造影结合CT在小肠梗阻中的诊断意义分析
7
作者 邓安杰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1年第2期208-208,共1页
分析胃肠造影结合CT在诊断小肠梗阻中的有效性。方法:针对我院收治的疑似小肠梗阻患者67例作为本次观察对象,通过手术病理学确诊为小肠硬阻的病人63名。针对67名疑似小肠梗阻病人实施胃肠造影结合CT的检查诊断,将其与手术病理学结果进... 分析胃肠造影结合CT在诊断小肠梗阻中的有效性。方法:针对我院收治的疑似小肠梗阻患者67例作为本次观察对象,通过手术病理学确诊为小肠硬阻的病人63名。针对67名疑似小肠梗阻病人实施胃肠造影结合CT的检查诊断,将其与手术病理学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分析胃肠造影结合CT对于诊断小肠梗阻的有效性。结果:经胃肠造影结合CT诊断后的灵敏度为96.83%,特异性为75.00%,精准性为95.52%。结论:针对小肠梗阻病人展开胃肠造影联合CT诊断的价值很高,可精准地固定硬阻点,为临床医治方案的明确给予强有力的借鉴,加快病人的预后与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造影 CT 小肠梗阻 诊断价值
下载PDF
CT平扫与增强CT在临床诊断腹部肿瘤供血动脉来源的诊断价值分析
8
作者 邓安杰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0年第12期205-205,共1页
分析CT平扫与增强CT在临床诊断腹部肿瘤供血动脉来源的诊断价值。方法:将我院2014年1月至2020年5月收治的65例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为腹部肿瘤患者。采用数字随机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33例采用CT平扫方法进行诊断,观察... 分析CT平扫与增强CT在临床诊断腹部肿瘤供血动脉来源的诊断价值。方法:将我院2014年1月至2020年5月收治的65例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为腹部肿瘤患者。采用数字随机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33例采用CT平扫方法进行诊断,观察组32例采用增强CT方法进行诊断,对比两组患者的腹部肿瘤供血动脉来源的准确率。结果:经过两组数据比较,观察组患者的腹部肿瘤供血动脉来源准确率优于对照组,但两组数据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增强CT在腹部肿瘤供血动脉来源的判断准确性更高,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平扫 增强CT 腹部肿瘤供血动脉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在鉴别诊断肺间质性病变的临床探讨
9
作者 邓安杰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0年第11期229-230,共2页
探究多层螺旋CT在鉴别诊断肺间质性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1月至2020年5月收治的72例肺间质性病变患者的资料,对所有患者资料采用多层螺旋CT、 磁共振成像(MRI)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介入机(DSA)进行检查。分析临床诊... 探究多层螺旋CT在鉴别诊断肺间质性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1月至2020年5月收治的72例肺间质性病变患者的资料,对所有患者资料采用多层螺旋CT、 磁共振成像(MRI)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介入机(DSA)进行检查。分析临床诊断结果和影像显示情况。并判断三种检查方式的正确率、特异度和灵敏度。结果:多层螺旋CT比磁共振成像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介入机误差更小,精确度更高。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具有73.6%的灵敏度,52.8%的特异度、62.5%的正确度;而多层螺旋CT具有63.9%的灵敏度,38.9%的特异度、50.0%的正确度;同时磁共振成像具有781.0%的灵敏度,38.9%的特异度、65.3%的正确度。结论:肺间质性病变采用多层螺旋CT 检查的诊断价值较高,观察清晰。但是相比磁共振成像(MRI)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介入机还是有一些误差,因此,在临床中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 鉴别诊断 肺间质性病变
下载PDF
感染T细胞检测在不典型肺结核诊断中的应用分析
10
作者 邓安杰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1年第3期197-197,200,共2页
探究分析在不典型肺结核诊断中应用感染T细胞检测的效果。方法:从2014年1月至2020年5月我院经过病理检测确定为不典型肺结核的患者中抽选74例,分别接受外周静脉血感染T细胞检测、结核菌素试验、血清结核抗体检测,对比不同检测方式的检... 探究分析在不典型肺结核诊断中应用感染T细胞检测的效果。方法:从2014年1月至2020年5月我院经过病理检测确定为不典型肺结核的患者中抽选74例,分别接受外周静脉血感染T细胞检测、结核菌素试验、血清结核抗体检测,对比不同检测方式的检测结果。结果:感染T细胞检测准确率(98.65%)、灵敏度(97.30%)、特异度(95.95%)均明显高于结核菌素试验(78.39%、74.32%、68.92%)和结核抗体检测(77.03%、70.27%、83.7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不典型肺结核诊断中应用感染T细胞检测准确度更高,能够很好进行疾病早期诊断,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T细胞检测 不典型肺结核 诊断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