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及腰硬联合麻醉在高龄病人股骨头置换术中的麻醉效果分析 被引量:23
1
作者 唐巨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20年第1期64-66,70,共4页
目的:探讨高龄病人股骨头置换术中实施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及腰硬联合麻醉的麻醉效果差异。方法:选取78例病人为研究对象,按麻醉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2组,实施腰硬联合麻醉的39例为腰硬组,实施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的39例为神经阻滞组。观... 目的:探讨高龄病人股骨头置换术中实施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及腰硬联合麻醉的麻醉效果差异。方法:选取78例病人为研究对象,按麻醉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2组,实施腰硬联合麻醉的39例为腰硬组,实施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的39例为神经阻滞组。观察2组麻醉阻滞前后的血流动力学变化、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术中血管活性药物及镇痛药物的使用情况。结果:麻醉前,2组病人血压和心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不同阻滞后,2组病人心率及舒张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收缩压神经阻滞组显著高于腰硬组(P<0.01)。且麻醉后2组血压均较麻醉前下降(P<0.05~P<0.01),腰硬组心率较麻醉前下降(P<0.05),神经阻滞组麻醉前后心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麻醉后,腰硬组VAS评分明显低于神经阻滞组(P<0.01);2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麻醉前(P<0.01)。腰硬组术中麻黄碱用量、补液量均显著多于神经阻滞组(P<0.01),腰硬组术中镇痛药物用量少于神经阻滞组(P<0.05)。结论: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及腰硬联合麻醉均可用于高龄病人股骨头置换术,2种麻醉方式对病人血流动力学均无明显影响,其中腰硬联合麻醉术中镇痛药物用量少,镇痛效果显著,在实际临床麻醉中应充分考虑病人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麻醉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头置换术 高龄 腰丛-坐骨神经阻滞 腰硬联合麻醉
下载PDF
分析老年高血压患者麻醉诱导期的心血管功能变化 被引量:1
2
作者 唐巨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7年第2期105-106,共2页
目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麻醉诱导期的心血管功能变化情况进行分析。方法将本院在2016年1-10月所收治的需行手术治疗的老年高血压患者140例作为研究对象,使用丙泊酚、芬太尼等进行麻醉诱导,并给予气管插管。比较本组患者麻醉诱导期间期平... 目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麻醉诱导期的心血管功能变化情况进行分析。方法将本院在2016年1-10月所收治的需行手术治疗的老年高血压患者140例作为研究对象,使用丙泊酚、芬太尼等进行麻醉诱导,并给予气管插管。比较本组患者麻醉诱导期间期平均动脉压、心率以及心率变异性的差异。结果在麻醉诱导前,本组患者心率为(78.25±12.05)次/min,插管即刻为(86.57±7.58)次/min,插管后3 min为(82.25±5.25)次/min,平均动脉压在诱导前为(95.68±10.25)Mp/mm Hg,插管前为(73.68±4.85)Mp/mm Hg,插管即刻为(86.74±12.68)Mp/mm Hg,插管后3 min为(75.68±8.57)Mp/mm Hg。在心率变异性HRV上,麻醉诱导后,本组患者高频功率(HF)与低频功率(LF)均存在一定程度下降,而低频/高频则无明显差异,麻醉诱导前为(0.65±0.19),插管后为(0.64±0.22),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诱导治疗期间,老年高血压患者心血管功能存在较为明显变化,为防止患者出现低血压的症状,需适当对血容量进行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高血压 麻醉诱导 心血管功能
下载PDF
肺电阻抗断层成像技术在围麻醉期机械通气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桂玉兰 米卫东 张昌盛 《北京医学》 CAS 2022年第6期526-529,共4页
保护性肺通气是围麻醉期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的呼吸参数设置不仅有助于维持患者围术期的良好氧合,同时也可降低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对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肺电阻抗断层成像(electrical impedance tomography,EIT)技术是... 保护性肺通气是围麻醉期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的呼吸参数设置不仅有助于维持患者围术期的良好氧合,同时也可降低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对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肺电阻抗断层成像(electrical impedance tomography,EIT)技术是一种无创、无辐射的新兴功能性成像技术,可实时动态监测胸腔内通气与血流的分布变化,指导围术期呼吸参数调节和患者的呼吸康复,已成为麻醉及呼吸危重症领域的热门技术。本文就EIT技术在围麻醉期机械通气中的应用及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电阻抗断层成像技术 围术期 保护性肺通气
下载PDF
氯普鲁卡因硬膜外麻醉效果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
4
作者 陈利维 《中国当代医药》 2010年第7期64-64,共1页
目的:观察盐酸氯普鲁卡因用于腰段硬膜外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拟行下腹部、下肢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为氯普鲁卡因组和利多卡因组,每组各30例。行硬膜外(L2~3)穿刺置管,分别推注3%氯普鲁卡因5ml或2%利多卡因5ml。5min后,如无全... 目的:观察盐酸氯普鲁卡因用于腰段硬膜外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拟行下腹部、下肢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为氯普鲁卡因组和利多卡因组,每组各30例。行硬膜外(L2~3)穿刺置管,分别推注3%氯普鲁卡因5ml或2%利多卡因5ml。5min后,如无全脊麻反应,分别追加局麻药10ml。观察麻醉起效时间、痛觉消失时间、持续时间和心率、呼吸、血压、SpO2以及中枢神经系统反应。结果:试验组麻醉起效时间、痛觉消失时间均快于对照组(P均<0.05),麻醉持续时间相似(P>0.05),两组呼吸、循环变化一致,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氯普鲁卡因用于硬膜外麻醉起效较利多卡因快,痛觉完全消失快,在持续时间上两者无明显差异,可安全用于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普鲁卡因 硬膜外麻醉 效果
下载PDF
不同麻醉方式对老年食管癌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的影响 被引量:11
5
作者 曾庆英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1期76-78,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方式对老年食管癌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的影响。方法:收集老年食管癌患者80例,根据麻醉方式不同,分为单腔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组(对照组)和单腔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组(观察组),各40例。观察并记录2组患者的术...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方式对老年食管癌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的影响。方法:收集老年食管癌患者80例,根据麻醉方式不同,分为单腔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组(对照组)和单腔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组(观察组),各40例。观察并记录2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2 d疼痛视觉模拟评分、住院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及术后肺部感染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术后苏醒时间及拔管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1),且观察组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应用于老年食管癌患者,麻醉效果理想,且较气管插管全麻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更低,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全身麻醉 硬膜外麻醉 肺部感染
下载PDF
超声导航辅助经皮肝内胆管置管引流治疗阻塞性黄疸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陈云 周松 +1 位作者 王春荣 张娟 《中国社区医师》 2020年第23期20-21,共2页
目的:探讨超声导航辅助经皮肝内胆管置管引流治疗阻塞性黄疸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16年3月-2019年5月宣汉县人民医院诊治肝内外胆管梗阻致肝内胆管扩张患者160例,均经超声、X线、CT检查等明确诊断,其中肝内胆管结石患者97例,肝细胞性... 目的:探讨超声导航辅助经皮肝内胆管置管引流治疗阻塞性黄疸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16年3月-2019年5月宣汉县人民医院诊治肝内外胆管梗阻致肝内胆管扩张患者160例,均经超声、X线、CT检查等明确诊断,其中肝内胆管结石患者97例,肝细胞性肝癌患者31例,肝胆管细胞癌患者19例,壶腹部肿瘤11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16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80例。对照组男45例,女35例;年龄30~69岁。研究组男46例,女34例;年龄31~70岁。对照组在放射线引导下实施肝内胆管置管引流术;研究组在超声导航辅助下实施肝内胆管置管引流术。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研究组穿刺次数(1.03±0.23)次、操作时间(17.68±4.23)min、穿刺成功率98%,优于对照组的(2.34±0.55)次、(33.43±6.43)min、89%;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3.75%)低于对照组(16.2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导航辅助经皮经肝胆管穿刺引流术对堵塞性黄疸患者治疗有一定优势性,可让医生视野更加清晰,提升操作效率,降低术后患者并发症,安全可靠性高,减少患者痛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肝内胆管置管引流治疗 超声导航 阻塞性黄疸
下载PDF
不同超前镇痛时点应用地佐辛对前列腺癌根治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
7
作者 向锋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9期1204-1207,共4页
目的:比较不同超前镇痛时间点应用地佐辛对前列腺癌根治术术后镇痛的作用效果。方法:将50例ASAⅠ-Ⅱ级择期前列腺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Ⅰ、Ⅱ组,Ⅰ组分别于麻醉诱导前10min静脉给予地佐辛0.05mg/kg,Ⅱ组于手术结束前10min静脉给... 目的:比较不同超前镇痛时间点应用地佐辛对前列腺癌根治术术后镇痛的作用效果。方法:将50例ASAⅠ-Ⅱ级择期前列腺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Ⅰ、Ⅱ组,Ⅰ组分别于麻醉诱导前10min静脉给予地佐辛0.05mg/kg,Ⅱ组于手术结束前10min静脉给予地佐辛0.05mg/kg。2组患者术后均采用芬太尼自控静脉镇痛(PcA)。观察术后12和24h患者PCA的总按压次数和PCA有效按压次数,术后2、4、6、12和24h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和舒适评分(BCS评分)评价患者的疼痛强度和满意度,同时观察2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结果:与Ⅱ组比较,Ⅰ组术后12和24h的PCA总按压数和PCA有效按压数以及芬太尼使用量均降低(P〈0.05~P〈0.01);Ⅰ组患者术后2、4、6和12h的VAS评分均低于Ⅱ组,而BCS评分均高于Ⅱ组(P〈0.01);2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麻醉诱导前应用地佐辛进行超前镇痛联合芬太尼PCA具有良好术后镇痛效果,且能减少术后芬太尼的用量,不良反应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肿瘤 地佐辛 镇痛
下载PDF
慢诱导经鼻盲探气管内插管的临床运用
8
作者 陈利维 《中国当代医药》 2009年第16期76-76,80,共2页
目的:探讨慢诱导经鼻盲探气管内插管的临床运用效果、不良反应以及实际意义。方法:选ASAⅠ~Ⅱ级择期手术患者20例,年龄28~55岁,采用慢诱导方法行经鼻盲探气管内插管。观察记录插管次数、血氧饱和度变化、血流动力学变化、健忘作用及... 目的:探讨慢诱导经鼻盲探气管内插管的临床运用效果、不良反应以及实际意义。方法:选ASAⅠ~Ⅱ级择期手术患者20例,年龄28~55岁,采用慢诱导方法行经鼻盲探气管内插管。观察记录插管次数、血氧饱和度变化、血流动力学变化、健忘作用及不良反应。结果:20例患者中有13例一次性顺利插管位(65%),6例经用套囊充气法和改变头部体位试探2~3次成功(30%),1例3次试插不成功后经口明视将导管插入(5%)。插管过程中血氧饱和度、血流动力学稳定,术后患者对插管过程健忘,有2例患者术后诉咽喉部疼痛,于1周内恢复,未见其他插管相关并发症。结论:慢诱导经鼻盲探气管插管保留了自主呼吸,患者配合,对生命体征影响小,术后无记忆,是一种安全、有效、并发症少的较好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诱导 经鼻盲探 气管内插管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