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线粒体膜通透性转换孔在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的作用研究
1
作者 杨志敏 李昌平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14年第24期2862-2866,共5页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生活方式的改变,我国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 A FLD )的发生率不断升高,但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近年来关于肝细胞凋亡在其发生发展中的作用研究取得较大进展,揭示了肝细胞凋亡在N A FLD向非酒精...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生活方式的改变,我国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 A FLD )的发生率不断升高,但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近年来关于肝细胞凋亡在其发生发展中的作用研究取得较大进展,揭示了肝细胞凋亡在N A FLD向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及肝纤维化乃至肝硬化、肝癌进展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1,2]。线粒体作为日益受到重视的细胞凋亡调控器,其内外膜上存在有跨膜孔道,线粒体膜通透性转换孔(M PT P)在病理状态下呈持续的开放状态引起线粒体膜通透性转换(M P T )的发生,使线粒体内外膜间隙中的细胞色素C(Cty‐c)和凋亡诱导因子(AIF)释放到胞质,活化半胱天冬蛋白酶3(caspase‐3)引起瀑布式级联反应,诱导细胞凋亡的发生[3]。本研究通过检测Cty‐c在肝细胞胞质中的表达及肝细胞线粒体于540 nm吸光度( A 540值)变化以反映M PT P开放情况,同时在NAFLD模型大鼠病情进展过程中选择多个时间点观察肝组织病理学变化、肝细胞凋亡指数(AI)与MPTP开放的关系,以进一步了解MPTP在NAFLD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可能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通透性转换孔 线粒体膜 模型大鼠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 NAFLD 肝细胞凋亡 CASPASE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