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潘立酮联合复方消化酶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观察 被引量:8
1
作者 刘吉祥 谭礼让 +1 位作者 石海燕 易鸣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6年第22期80-81,共2页
目的观察多潘立酮联合复方消化酶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4年5月-2016年4月收治的FD患者78例,在患者知情同意下给予双盲分组,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9例。2组均给予多潘立酮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加服复... 目的观察多潘立酮联合复方消化酶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4年5月-2016年4月收治的FD患者78例,在患者知情同意下给予双盲分组,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9例。2组均给予多潘立酮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加服复方消化酶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症状改善情况、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2组治疗后消化系统症状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3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9.2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D患者治疗中多潘立酮、复方消化酶联合用药,较多潘立酮单独用药治疗有效性增加,安全性高,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消化不良 复方消化酶 多潘立酮
下载PDF
肝硬化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 被引量:11
2
作者 刘吉祥 《中国肝脏病杂志(电子版)》 CAS 2016年第2期86-89,共4页
目的探讨肝硬化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特征和治疗方法。方法对2013年8月至2015年8月于本院诊治的380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根据患者病情将患者分为3组:肝硬化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为观察组(98例)... 目的探讨肝硬化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特征和治疗方法。方法对2013年8月至2015年8月于本院诊治的380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根据患者病情将患者分为3组:肝硬化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为观察组(98例),肝硬化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为对照组1(124例),非肝硬化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为对照组2(158例)。比较3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特点、内镜检查结果以及并发症和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呕血的发生率为51.02%,较对照组1的75.00%低(P=0.003);观察组咖啡样呕吐物的发生率为18.37%,高于对照组1的6.45%(P=0.001)。观察组和对照组1患者的病因(嗜酒、自身免疫特性等)、黑便、便血等发生情况以及肝功能分级情况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血尿素氮浓度和输血量分别为(7.7±3.9)mmol/L和(10.9±7.3)U,均高于对照组1的(6.8±4.3)mmol/L和(7.5±5.2)U。观察组患者冠心病和高血压的发生率分别为5.10%、11.22%,均高于对照组1的4.84%和3.23%,并发症门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为7.14%,低于对照组1的13.71%(P=0.029)。观察组与对照组1患者其他的常规检查结果和并发症无统计学差异。对照组1、观察组和对照组2的再出血率分别为11.29%、8.16%和5.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98)。对照组1死亡率最高(1.61%),3组患者在需要介入或者手术治疗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20)。结论肝硬化患者中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较高,其中又以十二指肠溃疡的发生率最高,常见的并发症为冠心病和高血压,发生再出血和死亡的几率较肝硬化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低,因此临床上及时的内镜检查和正确的诊治方法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上消化道出血 非静脉曲张性 临床特征
下载PDF
多潘立酮联合阿米替林治疗消化不良的效果 被引量:1
3
作者 刘吉祥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2年第4期61-64,共4页
目的观察多潘立酮联合阿米替林治疗消化不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6月-2019年7月四川省巴中市中心医院收治的消化不良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配的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n=50)与对照组(n=50)。观察组患者给予多潘立酮联合阿... 目的观察多潘立酮联合阿米替林治疗消化不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6月-2019年7月四川省巴中市中心医院收治的消化不良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配的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n=50)与对照组(n=50)。观察组患者给予多潘立酮联合阿米替林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多潘立酮治疗,2组患者均治疗4周。比较2组患者治疗效果、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评分、胃动素(MTL)、胃泌素(GAS)、胃蛋白酶原Ⅰ(PGⅠ)水平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6.00%,高于对照组的8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05,P=0.025);治疗4周后,2组患者上腹痛、嗳气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的上腹痛、嗳气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4周后,2组患者MTL及PGⅠ水平均高于治疗前,GAS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升高/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6.00%,低于对照组的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32,P=0.037)。结论多潘立酮联合阿米替林治疗消化不良的效果好,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较高,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不良 多潘立酮 阿米替林 临床疗效
下载PDF
经内镜黏膜下隧道式切除术治疗上消化道固有肌层黏膜下肿物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4
作者 徐德 白玉勤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21年第6期91-94,共4页
目的分析经内镜黏膜下隧道式切除术(STER)治疗上消化道固有肌层黏膜下肿物的疗效以及安全性。方法上消化道固有肌层黏膜下肿物患者111例,依据手术方式分为对照组55例和观察组56例,对照组行黏膜下挖除术,观察组行STER。对比两组治疗效果... 目的分析经内镜黏膜下隧道式切除术(STER)治疗上消化道固有肌层黏膜下肿物的疗效以及安全性。方法上消化道固有肌层黏膜下肿物患者111例,依据手术方式分为对照组55例和观察组56例,对照组行黏膜下挖除术,观察组行STER。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病灶清除率,分析患者术前、术后3 d胃肠功能指标及免疫功能指标的差异性,并对手术安全性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整块切除率及完全切除率均高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3 d,观察组胃泌素、胃动素、CD3^(+)、CD4^(+)、CD8^(+)及CD4^(+)/CD8^(+)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STER治疗上消化道固有肌层黏膜下肿物整块切除率及完全切除率均较高,对患者胃肠、免疫功能影响较小,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内镜黏膜下隧道式切除术 上消化道 黏膜下肿物 固有肌层 疗效 安全性
下载PDF
恩替卡韦联合乳果糖治疗乙型肝炎后肝硬化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12
5
作者 易鸣 李虎 罗波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2期204-208,共5页
目的:探讨恩替卡韦联合乳果糖治疗乙型肝炎(乙肝)后肝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8月至2017年8月四川省巴中市中心医院收治的96例乙肝后肝硬化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48)和对照组(n=48)。对照组采用恩替卡韦治疗,观察组... 目的:探讨恩替卡韦联合乳果糖治疗乙型肝炎(乙肝)后肝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8月至2017年8月四川省巴中市中心医院收治的96例乙肝后肝硬化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48)和对照组(n=48)。对照组采用恩替卡韦治疗,观察组采用恩替卡韦联合乳果糖治疗。治疗3个月后,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肝纤维指标、肠黏膜屏障功能、肝功能Child-Pugh评分,并评价治疗期间安全性。结果:治疗后,两组血清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透明质酸(HA)、层黏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ⅣC)、内毒素、二胺氧化酶(DAO)、D-乳酸水平及肝功能Child-Pugh评分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自发性腹膜炎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恩替卡韦联合乳果糖治疗乙肝后肝硬化患者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肝功能,抑制肝纤维化,保护肠黏膜屏障功能,且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后肝硬化 恩替卡韦 乳果糖 肝纤维化 肠黏膜屏障功能
下载PDF
血清细胞角蛋白18裂解片段M30、前白蛋白和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在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相关疾病进展和预后中的价值 被引量:6
6
作者 刘吉祥 谭礼让 金军 《中国肝脏病杂志(电子版)》 CAS 2020年第4期65-71,共7页
目的探讨细胞角蛋白18(cytokeratin18,CK-18)裂解片段M30(CK-18 M30)、前白蛋白(prealbumin,PA)和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latelet derived growth factor,PDGF)在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相关疾病进展和预后中的价值。方... 目的探讨细胞角蛋白18(cytokeratin18,CK-18)裂解片段M30(CK-18 M30)、前白蛋白(prealbumin,PA)和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latelet derived growth factor,PDGF)在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相关疾病进展和预后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四川省巴中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60例HBV感染者为研究对象,其中HBV携带组30例、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viral hepatitis,CHB)组50例,乙型肝炎肝硬化组80例,选取同期5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CK-18 M30和PDGF水平,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PA水平。记录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并发症发生和临床转归。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血清PA、CK-18 M30和PDGF在乙型肝炎肝硬化临床转归中的预测价值。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血清PA、CK-18 M30和PDGF对乙型肝炎肝硬化临床转归的影响。结果对照组、HBV携带组、CHB组和乙型肝炎肝硬化组患者血清PA[(58.31±4.57)mg/Lvs(48.05±8.69)mg/Lvs(42.75±10.16)mg/L vs(36.94±6.72)mg/L]、CK-18 M30 [(108.34±5.28)μg/L vs(123.67±7.89)μg/L vs(140.16±9.06)μg/L vs(153.61±14.12)μg/L]和PDGF [(60.34±4.27)ng/L vs(67.42±6.93)ng/L vs(73.45±8.74)ng/L vs(84.38±11.02)ng/L]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CHB组和乙型肝炎肝硬化组患者血清PA水平显著低于HBV携带组,CK-18 M30和PDGF显著高于HBV携带组(P均<0.05)。乙型肝炎肝硬化组患者血清PA水平显著低于CHB组,CK-18 M30和PDGF显著高于CHB组(P均<0.05)。与有并发症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相比,无并发症患者血清PA [(47.57±11.43)mg/L vs(32.83±8.62)mg/L]显著升高,CK-18 M30 [(124.72±8.05)μg/L vs(154.64±15.48)μg/L]和PDGF[(70.15±7.54)ng/L vs(82.93±14.37)ng/L]显著降低(P均<0.001)。与临床转归差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相比,临床转归良好患者血清PA [(48.09±12.37)mg/L vs(30.16±10.44)mg/L]显著升高,CK-18 M30 [(126.42±10.56)μg/L vs(155.08±16.31)μg/L]和PDGF [(72.48±8.69)ng/L vs(83.19±15.23)ng/L]显著降低(P均<0.001)。Pearson相关性分析表明,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CK-18 M30和PDGF与MELD评分呈正相关(r=0.715,P=0.007;r=0.687,P=0.011),血清PA与MELD评分呈负相关(r=-0.695,P=0.009)。PA+CK-18 M30+PDGF预测乙型肝炎肝硬化临床转归的曲线下面积为0.893,敏感性为88.4%,特异度为85.3%。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血清PA是乙型肝炎肝硬化临床转归的保护因素(OR=0.572,95CI%:0.375~0.889,P=0.018),血清CK-18 M30和PDGF是危险因素(OR=1.278,95CI%:1.108~1.435,P=0.007;OR=1.321,95CI%:1.074~1.552,P=0.001)。结论血清CK-18 M30、PA和PDGF在HBV感染相关肝病进展中差异变化,有望成为预测乙型肝炎肝硬化临床转归的有效指标,以三者联合效能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乙型 慢性 疾病进展 预后 细胞角蛋白18裂解片段M30 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
下载PDF
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IL-10和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水平及其对疾病预后的判断价值 被引量:7
7
作者 金军 宋震宇 刘吉祥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19年第4期549-552,共4页
目的分析比较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变化及其与疾病进展的关系。方法2014年9月~2016年8月我院收治的79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其中Child-PughA级31例,B级25例,C级23例,另选体检健康人23例作为对照,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IL-2... 目的分析比较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变化及其与疾病进展的关系。方法2014年9月~2016年8月我院收治的79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其中Child-PughA级31例,B级25例,C级23例,另选体检健康人23例作为对照,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IL-2、IL-6、IL-10和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结果代偿期肝硬化和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血清IL-10水平水平分别为(43.5±8.4)g/L和(55.8±6.1)g/L,显著低于健康人【(247.1±43.4)g/L,P<0.01】,而血清IL-2、IL-6和sICAM-1水平分别为(148.1±21.3)g/L、(43.5±8.4)g/L和(298.5±85.7)ng/mL,和(180.6±17.1)g/L、(55.8±6.1)g/L和(685.4±164.8)ng/mL,均显著高于健康人【(22.6±6.0)g/L、(6.6±1.5)g/L和(158.7±21.5)ng/mL,P<0.05】;23例Child-PughC级患者血清IL-10水平为(84.3±11.4)g/L,显著低于31例Child-PughA级或25例Child-PughB级【分别为(121.3±14.6)g/L和(101.4±12.6)g/L;P<0.05】,而血清IL-2、IL-6和sICAM-1水平分别为(182.7±31.4)g/L、(57.3±7.3)g/L和(665.0±135.5)ng/mL,显著高于Child-PughA级或Child-PughB级【分别为(138.4±19.6)g/L、(42.4±6.6)g/L和(398.7±103.3)ng/mL,和(157.7±22.3)g/L、(49.9±6.2)g/L和(509.6±122.9)ng/mL,P<0.05】;肝硬化患者发生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肝性脑病或消化道出血时,血清IL-10水平会进一步降低,而血清IL-2、IL-6和sICAM-1水平则进一步升高。结论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细胞因子水平会随着疾病的变化而改变,了解这些变化对指导诊疗可能有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乙型肝炎 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 白细胞介素-10
下载PDF
熊去氧胆酸联合非诺贝特治疗PBC患者血清TGF-β、IFN-γ和IL-10水平变化 被引量:5
8
作者 黄丽华 杨正兵 谭礼让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20年第4期520-523,共4页
目的探讨熊去氧胆酸(UDCA)联合非诺贝特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患者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γ-干扰素(IFN-γ)和白介素-10(IL-10)水平的变化。方法2016年12月~2018年12月我科诊治PBC患者48例,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24)和... 目的探讨熊去氧胆酸(UDCA)联合非诺贝特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患者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γ-干扰素(IFN-γ)和白介素-10(IL-10)水平的变化。方法2016年12月~2018年12月我科诊治PBC患者48例,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24)和对照组(n=24)。给予对照组患者UDCA治疗半年,给予观察组UDCA联合非诺贝特口服治疗半年。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TGF-β、IFN-γ和IL-10水平。使用FibroTouch行肝脏硬度测定(liver stiffness measurement,LSM)。结果在治疗观察结束时,观察组血清谷丙转氨酶水平为(51.4±23.7)U/L,显著低于对照组【(74.9±21.2)U/L,P<0.05】,谷草转氨酶为(59.5±32.3)U/L,显著低于对照组【(81.3±35.8)U/L,P<0.05】,谷氨酰转肽酶水平为(95.7±31.8)U/L,显著低于对照组【(127.3±50.7)U/L,P<0.05】;观察组血清IFN-γ水平为(57.4±21.3)pg/mL,显著高于对照组【(39.7±23.7)pg/mL,P<0.05】,而血清TGF-β水平为(14.3±4.8)pg/mL,显著低于对照组【(23.6±3.5)pg/mL,P<0.05】;观察组血清免疫球蛋M(IgM)为(2.3±0.4)g/L,显著低于对照组【(3.1±0.9)g/L,P<0.05】,IgG水平为(11.3±1.8)g/L,显著低于对照组【(15.5±1.3)g/L,P<0.05】,IgA水平为(2.7±0.6)g/L,显著低于对照组【(3.5±0.2)g/L,P<0.05】;观察组患者LSM为(10.8±6.5)kPa,与对照组的(9.7±7.7)kPa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熊去氧胆酸联合非诺贝特联合治疗PBC患者可以明显改善血生化指标,可能与抑制了免疫球蛋白水平和提高了血清IFN-γ水平有关,其治疗的远期疗效还有待于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 熊去氧胆酸 非诺贝特 转化生长因子-β γ-干扰素 白介素-10 治疗
下载PDF
^(14)C呼气试验与快速尿素酶试验检测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李虎 谭礼让 +2 位作者 易鸣 何滨岑 冯玉桃 《中国当代医药》 2011年第33期74-75,共2页
目的:探讨14C呼气试验和快速尿素酶试验两种方法对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107例有消化道症状的患者,分别用14C呼气试验和快速尿素酶试验两种方法进行检测,比较两种方法对H.pylori检测符合率及灵敏度、特异度、阳性... 目的:探讨14C呼气试验和快速尿素酶试验两种方法对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107例有消化道症状的患者,分别用14C呼气试验和快速尿素酶试验两种方法进行检测,比较两种方法对H.pylori检测符合率及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结果:两种方法对H.pylori感染的检出率分别为92.0%和89.8%,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4C呼气试验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2.7%、88.0%、93.8%和84.6%。快速尿素酶试验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7.8%、80.0%、91.1%和71.4%。结论:14C呼气试验和快速尿素酶试验对H.pylori感染的诊断均有很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是临床上用于H.pylori感染诊断的可靠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4C呼气试验 快速尿素酶试验 幽门螺杆菌 感染
下载PDF
谷氨酰胺对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全胃肠外营养(TPN)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7
10
作者 李虎 易鸣 何滨岑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2年第12期1418-1419,共2页
目的:探讨谷氨酰胺在急性重症胰腺炎(SAP)患者全胃肠外营养(TPN)中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7月-2011年6月间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TPN+谷胺酰胺)和对照组(TPN),治疗7d后比较2组血清白蛋白、氮平衡及血清C反应蛋白的水... 目的:探讨谷氨酰胺在急性重症胰腺炎(SAP)患者全胃肠外营养(TPN)中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7月-2011年6月间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TPN+谷胺酰胺)和对照组(TPN),治疗7d后比较2组血清白蛋白、氮平衡及血清C反应蛋白的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治疗组血清白蛋白水平明显增高(P<0.05),负氮平衡的程度明显降低(P<0.05),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在SAP患者TPN中,谷胺酰胺具有增加血清白蛋白合成、改善负氮平衡、减轻全身炎症反应等多方面的作用,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氨酰胺 急性重症胰腺炎 全胃肠外营养
下载PDF
无痛胃镜与常规胃镜检查的临床对比研究 被引量:9
11
作者 罗朝晖 林谧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12年第1期61-62,共2页
目的比较无痛胃镜和常规胃镜检查的优缺点。方法选择在我院胃镜中心行无痛胃镜(S组)及常规胃镜(C组)检查的患者各120例,比较两组检查操作时间、患者满意度、医生操作的顺利程度及检查成功率。结果和C组比较,S组操作时间明显缩短(P<0.... 目的比较无痛胃镜和常规胃镜检查的优缺点。方法选择在我院胃镜中心行无痛胃镜(S组)及常规胃镜(C组)检查的患者各120例,比较两组检查操作时间、患者满意度、医生操作的顺利程度及检查成功率。结果和C组比较,S组操作时间明显缩短(P<0.05),患者满意度明显增加(P<0.01),检查时中止操作的次数明显减少(P<0.01),检查成功率明显增高(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无痛胃镜具有患者耐受性好、医生操作顺利、检查成功率高等优点,不良反应少见,是一项有效及安全的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痛胃镜 常规胃镜
下载PDF
肝硬化患者血钠水平与肝功能分级关系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金军 谭礼让 +1 位作者 易鸣 李虎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12年第6期68-69,共2页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不同血清钠水平与肝功能分级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我科收治的35例肝硬化并发低钠血症患者,根据其入院时血清钠水平分为低钠血症轻(A)、中(B)、重(C)3组。然后比较肝硬化腹水患者不同血钠水平的肝功能分级。结果不同...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不同血清钠水平与肝功能分级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我科收治的35例肝硬化并发低钠血症患者,根据其入院时血清钠水平分为低钠血症轻(A)、中(B)、重(C)3组。然后比较肝硬化腹水患者不同血钠水平的肝功能分级。结果不同的低钠程度的肝功能分级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B、C两组分别与A组比较,肝功能Child分级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但B、C两组之间比较并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肝硬化患者的血清钠水平与肝功能损害程度有紧密相关性。提示在临床诊疗过程中需重视预防,及时发现并治疗低钠血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低钠血症 肝功能分级
下载PDF
慢性胰腺炎14例病因及诊断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金军 李虎 谭礼让 《当代医学》 2011年第33期56-57,共2页
目的探讨慢性胰腺炎(CP)的病因及诊断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6月~2011年6月期间消化内科确诊为CP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4例患者确诊为CP,5例由CT确诊,2例由ERCP确诊,1例由手术病理学检查确诊,其余6例中由华西医院超声内镜确诊2例... 目的探讨慢性胰腺炎(CP)的病因及诊断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6月~2011年6月期间消化内科确诊为CP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4例患者确诊为CP,5例由CT确诊,2例由ERCP确诊,1例由手术病理学检查确诊,其余6例中由华西医院超声内镜确诊2例,针刺活检确诊4例。结论 CP起病隐匿,发病机制尚不明确,诊断困难,临床医师应引起高度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胰腺炎 病因 诊断
下载PDF
内镜下套扎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附43例) 被引量:1
14
作者 罗朝晖 谭礼让 +3 位作者 黄丽华 金军 李虎 徐德 《航空航天医药》 2010年第11期1974-1975,共2页
目的:探讨内镜下套扎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86例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分别给予内镜下套扎治疗与内科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治疗疗效。结果:治疗组:止血成功率达90.7%,死亡率达4.7%,再出血率达11.6%。对照组... 目的:探讨内镜下套扎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86例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分别给予内镜下套扎治疗与内科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治疗疗效。结果:治疗组:止血成功率达90.7%,死亡率达4.7%,再出血率达11.6%。对照组则依次为69.8%、23.3%、32.6%。两组止血成功率、死亡率、再出血率的比较,均(P<0.05)。结论:内镜套扎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具有创伤小、止血迅速、临床疗效好,值得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内镜套扎治疗
下载PDF
西兰司琼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疗效 被引量:7
15
作者 李超琼 易明 +1 位作者 吴慧 侯波 《实用药物与临床》 CAS 2018年第10期1162-1166,共5页
目的探讨西兰司琼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11月至2017年11月我院接诊的96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48例)和对照组(48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使用双歧杆菌三... 目的探讨西兰司琼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11月至2017年11月我院接诊的96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48例)和对照组(48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使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治疗,观察组联合西兰司琼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6 d。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血清白介素(IL)-6、IL-8、IL-10、5-羟色胺(5-HT)及临床症状积分的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1.67%(44/4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92%(35/48)(P <0.05);治疗后,两组血清IL-6、IL-8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IL-10显著升高(P <0.05),且观察组血清IL-6、IL-8均明显低于对照组[(8.45±1.40) vs.(11.94±1.82) ng/L,(1.34±0.25) vs.(2.61±0.33) ng/L,P <0.05],IL-10明显高于对照组[(36.68±5.34) vs.(24.75±4.10) ng/L,P <0.05];治疗后,两组血清5-HT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 <0.05),观察组血清5-HT明显低于对照组[(84.23±15.92) vs.(102.12±18.45) ng/ml,P <0.05)];治疗后,两组腹泻、腹痛、恶心呕吐症状积分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 <0.05),观察组腹泻、腹痛、恶心呕吐症状积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0.75±0.13) vs.(1.11±0.17)分,(0.66±0.11) vs.(0.92±0.14)分,(0.59±0.10) vs.(0.75±0.13)分,P <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在肠易激综合征患者中使用西兰司琼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效果显著,可有效调节血清炎性因子表达、促进临床症状缓解,且用药安全,值得应用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易激综合征 双歧杆菌三联活菌 西兰司琼 炎性因子
下载PDF
363例大肠息肉的临床分析
16
作者 罗朝晖 肖云 黄丽 《西南国防医药》 CAS 2012年第6期644-646,共3页
目的探讨大肠息肉的有效诊治方法。方法对本院结肠镜检查诊断大肠息肉后并采用氩气高频电凝电切治疗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内镜发现大肠息肉363例(其中确诊腺瘤样息肉恶变5例),内镜下息肉切除330例,术后发生局部出血16例,通过... 目的探讨大肠息肉的有效诊治方法。方法对本院结肠镜检查诊断大肠息肉后并采用氩气高频电凝电切治疗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内镜发现大肠息肉363例(其中确诊腺瘤样息肉恶变5例),内镜下息肉切除330例,术后发生局部出血16例,通过内镜下治疗均有效控制。结论结肠镜检查及内镜下治疗大肠息肉是临床上一种有效、简单、安全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镜 大肠息肉 电切
下载PDF
临床路径在轻症胰腺炎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探讨 被引量:3
17
作者 谭礼让 梁述蓉 《中国医药指南》 2012年第5期44-45,共2页
目的研究临床路径在急性轻症胰腺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巴中市中心医院2010年1月至2011年6月间实施临床路径的急性轻症胰腺炎患者192例作为实验组,选择我院2008年1月至2009年2月间未实施临床路径按常规模式治疗的急性轻型胰腺炎... 目的研究临床路径在急性轻症胰腺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巴中市中心医院2010年1月至2011年6月间实施临床路径的急性轻症胰腺炎患者192例作为实验组,选择我院2008年1月至2009年2月间未实施临床路径按常规模式治疗的急性轻型胰腺炎患者174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在住院日、住院费用、患者满意度等方面有无差异性。结果实验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日、住院费用及并发症等方面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患者满意度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按临床路径对急性轻症胰腺炎患者实施诊疗护理计划,可降低患者住院费用控制了医疗成本,减少平均住院日,提高患者满意度及医疗护理服务质量,临床路径适宜在临床疾病中扩大应用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路径 急性轻症胰腺炎
下载PDF
规范化抗胃食管反流治疗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7
18
作者 石海燕 任志刚 +3 位作者 谭礼让 张仕国 蔡懿 李昌平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9年第12期58-62,共5页
背景目前关于抗胃食管反流治疗能否缓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胃食管反流病(GERD)患者症状的研究结论尚存在争议。目的探讨规范化抗胃食管反流治疗对COPD并GERD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8-10月巴中市中心医院门诊收治的COPD并GERD... 背景目前关于抗胃食管反流治疗能否缓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胃食管反流病(GERD)患者症状的研究结论尚存在争议。目的探讨规范化抗胃食管反流治疗对COPD并GERD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8-10月巴中市中心医院门诊收治的COPD并GERD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干预和治疗,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规范化抗胃食管反流治疗;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8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肺通气功能指标[包括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潮气容积(VT)、肺活量(VC)]、反流症状指数量表评分、食管黏膜受损程度、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并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1)两组患者治疗前FEV1、VT、V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治疗后FEV1、VT、VC大于对照组(P<0.05)。(2)两组患者治疗前声嘶或发声障碍、清喉、饭后或仰卧位时咳嗽、刺激性咳嗽、咽喉黏液增多、吞咽困难、胸痛/胃灼热/反酸、喉黏液蓄积、呼吸困难评分及治疗后吞咽困难、喉黏液蓄积、呼吸困难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治疗后声嘶或发声障碍、清喉、饭后或仰卧位时咳嗽、刺激性咳嗽、咽喉黏液增多、胸痛/胃灼热/反酸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3)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食管黏膜损伤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两组患者治疗前SDS评分、S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治疗后SDS评分、S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无一例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规范化抗胃食管反流治疗可有效改善COPD并GERD患者肺通气功能,减轻患者胃食管反流症状,缓解患者抑郁、焦虑情绪,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胃食管反流 抗胃食管反流治疗 病情程度 焦虑 抑郁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