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耳鼻喉手术中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探讨 被引量:1
1
作者 李华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4年第E02期193-194,共2页
目的探讨耳鼻喉手术中护理安全隐患和相关防范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在耳鼻喉科行手术患者531例临床资料,总结在手术期间护理安全隐患。结果鼻内镜手术1例、中耳手术1例和其他1例患者术后出现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0.57%。结论制定... 目的探讨耳鼻喉手术中护理安全隐患和相关防范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在耳鼻喉科行手术患者531例临床资料,总结在手术期间护理安全隐患。结果鼻内镜手术1例、中耳手术1例和其他1例患者术后出现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0.57%。结论制定有效预防和护理干预措施,降低耳鼻喉手术患者护理安全隐患,促进患者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防措施 耳鼻喉手术 安全隐患
下载PDF
舒适护理干预在喉癌术后并发咽瘘患者中的应用
2
作者 张雪芹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4年第E02期200-201,共2页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干预对喉癌术后并发咽瘘的影响。方法选取喉癌术后并发咽瘘患者2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2例。对照组给以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以舒适护理干预,观察2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定量表(QOL)评分。结果2...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干预对喉癌术后并发咽瘘的影响。方法选取喉癌术后并发咽瘘患者2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2例。对照组给以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以舒适护理干预,观察2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定量表(QOL)评分。结果2组患者护理后QOL评分均显著升高(P〈0.01),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喉癌术后并发咽瘘患者予以舒适护理干预,能够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舒适护理 喉癌 咽瘘
下载PDF
指压复位鼻中隔软骨前脱位10例
3
作者 邢光海 贾全凡 《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 2010年第1期47-47,共1页
关键词 鼻中隔软骨 前脱位 复位法 指压 上颌骨骨折 鼻骨骨折 致伤
下载PDF
内镜揭盖术与唇齿沟径路切除术治疗鼻前庭囊肿患者的疗效及对炎性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10
4
作者 文晓蛟 吴爵 +3 位作者 伏籽桥 任贤灵 罗通勇 岳胜清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8年第17期3310-3314,共5页
目的:研究内镜揭盖术(ER)与唇齿沟径路切除术(LSPR)治疗鼻前庭囊肿(NVC)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7月至2017年6月来我院就诊的NVC患者106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别纳入ER组(53例)及LSPR组(53例)。ER组行ER治疗,... 目的:研究内镜揭盖术(ER)与唇齿沟径路切除术(LSPR)治疗鼻前庭囊肿(NVC)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7月至2017年6月来我院就诊的NVC患者106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别纳入ER组(53例)及LSPR组(53例)。ER组行ER治疗,LSPR组行唇齿沟径路切除术。观察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创口愈合时间、术后24 h疼痛评分及上皮化时间,两组术前、术后7 d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水平,两组术后并发症及复发情况。结果:ER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创口愈合时间、术后24h疼痛评分及上皮化时间等手术指标均低于LSP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两组IL-6、IL-8、TNF-α及CRP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ER组低于LSP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R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7.55%、术后复发率3.77%,均低于LSPR组的22.64%、20.7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LSPR相比较,ER治疗NVC创伤小,恢复快,可有效降低术后炎性因子水平,术后并发症及复发率低,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揭盖术 唇齿沟径路切除术 鼻前庭囊肿 炎性因子 并发症 复发
原文传递
PPARγ激动剂对变应性鼻炎治疗机制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贾全凡 任贤灵 +2 位作者 袁龙 罗通勇 文晓蛟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21年第1期10-15,共6页
目的分析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γ激动剂对变应性鼻炎(AR)治疗机制影响。方法BALB/c小鼠60只,随机数字表法将小鼠分为实验组、模型组、正常组与阳性组,除正常组外其他三组小鼠制备AR模型,第14 d起采用10%卵清蛋白(OVA)滴鼻... 目的分析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γ激动剂对变应性鼻炎(AR)治疗机制影响。方法BALB/c小鼠60只,随机数字表法将小鼠分为实验组、模型组、正常组与阳性组,除正常组外其他三组小鼠制备AR模型,第14 d起采用10%卵清蛋白(OVA)滴鼻以强化致敏,10μl/鼻,阳性组小鼠每次滴鼻前30 min地塞米松腹腔注射,实验组小鼠PPARγ激动剂吡格列酮(PIO)腹腔注射,持续激发20 d。观察小鼠行为学评分、鼻黏膜通透性与病理形态,血清炎性因子含量、鼻黏膜组织Th1、Th2调控蛋白表达情况。结果模型组小鼠搔鼻与喷嚏次数较正常组升高,阳性组、实验组小鼠搔鼻与喷嚏次数较模型组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模型组小鼠伊文思蓝含量较正常组升高,阳性组、实验组小鼠伊文思蓝含量较模型组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模型组小鼠SOCS1、p-STAT6、GATA3蛋白表达较正常组升高,T-bet蛋白表达较正常组降低;阳性组、实验组小鼠SOCS1、p-STAT6、GATA3蛋白表达模型组降低,Tbet蛋白表达较模型组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PPARγ激动剂经免疫调节可使AR小鼠Th1/Th2失衡逆转,降低血清炎性因子含量与鼻黏膜通透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应性鼻炎 PPARΓ激动剂 TH1/TH2失衡 炎性细胞因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