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在非酒精性脂肪肝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
作者 张正怀 杨志林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6年第23期3323-3324,3328,共3页
目的: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在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14例临床明确诊断为NAFLD且未经过药物治疗的患者作为NAFLD患者组,同时随机选取214例年龄及性别匹配的健康受试者作为健康对照... 目的: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在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14例临床明确诊断为NAFLD且未经过药物治疗的患者作为NAFLD患者组,同时随机选取214例年龄及性别匹配的健康受试者作为健康对照组。两组研究对象均接受血常规检查并计算NLR ,比较两组间NLR差异是否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NAFLD患者组外周血平均NLR为(1.87±0.69),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的(1.66±0.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791,其95%置信区间为0.706~0.876,当cut off 值取1.63时,敏感度为79.6%,1‐特异性为69.0%,提示NAFLD可能存在肝损害。结论 NAFLD患者血清NLR明显高于健康人群,NLR对NAFLD的诊断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肝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 诊断
下载PDF
血清肽素水平对非勺型高血压患者的早期诊断价值 被引量:2
2
作者 邹晓燕 刘玉蓉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6年第19期2769-2771,2774,共4页
目的血清肽素水平对非勺型高血压患者的早期诊断学价值研究。方法 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于该院就诊的90例高血压患者,根据24h动态血压监测结果,分为勺型高血压组(n=34)和非勺型高血压组(n=56);另选择50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通过... 目的血清肽素水平对非勺型高血压患者的早期诊断学价值研究。方法 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于该院就诊的90例高血压患者,根据24h动态血压监测结果,分为勺型高血压组(n=34)和非勺型高血压组(n=56);另选择50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通过相关性分析和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等分析比较肽素和非勺型高血压之间的关系。结果非勺型高血压患者白天及夜间的平均收缩压(dSBP、nSBP)、平均舒张压(dDBP、nDBP)均明显高于勺型高血压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非勺型高血压患者血清肽素水平明显高于勺型高血压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提示血清肽素水平诊断非勺型高血压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68,95%置信区间(CI)为0.812-0.933,cut off值为2.41IU/mL,灵敏度为80%,特异度为86%。相关分析显示血清肽素水平与非勺型高血压呈正相关(r=0.667,P〈0.05)。Logistic回归分析肽素(是否大于2.41IU/mL)为非勺型高血压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非勺型高血压患者血清肽素水平较勺型高血压患者明显升高,肽素是非勺型高血压潜在的诊断学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肽素 非勺型高血压 诊断
下载PDF
末梢全血的检测时间对血液分析结果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张正怀 《中国伤残医学》 2014年第20期126-127,共2页
目的:探讨末梢全血的检测时间对血液分析结果的影响,以规范医院的标本化验。方法:对100例研究对象用1次性安全末梢采血针无名指末梢内侧采血,立即在血细胞分析仪上进行检测,然后分别放置5分钟、10分钟和30分钟后再次混匀检测,同时... 目的:探讨末梢全血的检测时间对血液分析结果的影响,以规范医院的标本化验。方法:对100例研究对象用1次性安全末梢采血针无名指末梢内侧采血,立即在血细胞分析仪上进行检测,然后分别放置5分钟、10分钟和30分钟后再次混匀检测,同时对所有患者采集静脉血在血细胞分析仪上进行检测对比。结果:与静脉血相比,末梢全血不同检测时间RBC、HGB、HCT的结果无明显差异(P〉0.05);WBC和N在5分钟、10分钟、30分钟检测时与静脉血无明显差异(P〉0.05),而在0分钟检测时与静脉血有明显差异,P〈0.05;PCT和L在5分钟、10分钟检测时与静脉血无明显差异(P〉0.05),而在0分钟和30分钟检测时与静脉血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末梢全血的检测时间会影响到血液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应在采集后放置5~10分钟进行检测,以提高检验的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末梢全血 检测时间 血液分析 影响
下载PDF
细菌培养联合Tem-PCR在肺炎患儿病原检测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3
4
作者 庹晓霞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7年第23期3506-3508,共3页
目的探讨细菌培养联合靶序列富集多重聚合酶链反应(Tem-PCR)在肺炎患儿病原检测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12月该院住院肺炎患儿141例,收集深部呼吸道引物进行细菌培养,采用Tem-PCR检测常见病原菌的特异性DNA。结果 141例患儿中83例患... 目的探讨细菌培养联合靶序列富集多重聚合酶链反应(Tem-PCR)在肺炎患儿病原检测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12月该院住院肺炎患儿141例,收集深部呼吸道引物进行细菌培养,采用Tem-PCR检测常见病原菌的特异性DNA。结果 141例患儿中83例患儿标本培养呈阳性,阳性率为58.87%(83/141);共分离出85株病原菌,病原菌检出率为60.28%(85/141);Tem-PCR检测阳性率为40.43%(57/141),病原菌检出率为50.35%(71/141)。细菌培养联合Tem-PCR检测的病原菌检出率为78.01%(110/141),明显高于细菌培养和Tem-PCR的检出率(P<0.05);其中,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及鲍曼不动杆菌的检出率依次为28.37%(40/141)、19.15%(27/141)、8.51%(12/141)、6.38%(9/141)、5.67%(8/141)、5.67%(8/141)、2.84%(4/141)。结论细菌培养联合Tem-PCR检测能够提高住院肺炎患儿的病原菌检出率,提高临床细菌病原学评估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 聚合酶链反应 细菌培养
下载PDF
食管癌组织中TROP2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2
5
作者 庹晓霞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0年第14期1720-1724,共5页
目的探讨食管癌组织人滋养层细胞表面抗原-2(TROP2)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09年7月至2018年9月于该院行外科手术的85例食管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手术切除的食管癌组织作为研究标本,另从这85例食管癌患者中选择50例癌旁组织作为对... 目的探讨食管癌组织人滋养层细胞表面抗原-2(TROP2)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09年7月至2018年9月于该院行外科手术的85例食管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手术切除的食管癌组织作为研究标本,另从这85例食管癌患者中选择50例癌旁组织作为对照,采用RT-PCR及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标本TROP2、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上皮性钙黏附蛋白(E-cadherin)基因mRNA,以及TROP2蛋白表达情况,比较不同组织表达量的差异,并分析不同TROP2蛋白表达情况患者临床资料、预后的差异。结果RT-PCR结果显示,癌旁组织中TROP2、MMP-9基因mRNA相对表达量明显低于食管癌组织(P<0.05),E-cadherin基因mRNA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食管癌组织(P<0.05)。Pearson相关分析提示,TROP2基因mRNA表达量与MMP-9基因mRNA表达量呈正相关(r=0.326,P<0.05),与E-cadherin基因mRNA表达量呈负相关(r=-0.307,P<0.05)。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TROP2蛋白在癌旁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14.00%(7/50),在食管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42.35%(36/85),两种组织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食管癌患者肿瘤分化程度、浸润深度、病理分期、淋巴结转移与TROP2蛋白表达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肿瘤浸润深度、病理分期与TROP2蛋白表达相关(P<0.05);TROP2蛋白阳性表达组生存率明显低于阴性表达组(P<0.05)。食管癌患者肿瘤浸润深度、分化程度、病理分期及TROP2蛋白表达是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食管癌组织存在TROP2蛋白表达明显升高,其表达情况与肿瘤侵袭性及预后均有一定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人滋养层细胞表面抗原-2 癌旁组织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两对半指标变化监测分析 被引量:9
6
作者 张正怀 杨树伟 《国际病毒学杂志》 2015年第4期270-273,共4页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两对半指标变化的监测价值.方法 2012年9月到2014年8月期间,选择在本院传染科进行诊治的11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都进行了两对半指标检测、HBV-DNA定量检测和免疫指标检测,并且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两对半指标变化的监测价值.方法 2012年9月到2014年8月期间,选择在本院传染科进行诊治的11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都进行了两对半指标检测、HBV-DNA定量检测和免疫指标检测,并且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 在110例患者中,出现大三阳(HBsAg、HBeAg及HBcAb阳性)32例,占比29.1%;小三阳(HBsAg、HBeAb及HBcAb阳性)38例,占比34.5%,各型模式对比具有差异性(P<0.05).HBV-DNA定量平均值为(3.26±0.45)×10^6/ml,其中大三阳与小三阳模式的HBV-DNA定量值明显高于其他模式(P<0.05).血清IFNγ和IL-4平均值为(18.23±7.14) pg/ml和(25.54±10.44) pg/ml,其中大三阳与小三阳模式的IFNγ和IL-4值明显高于其他模式(P<0.05).Spersonman相关性分析显示大三阳与小三阳比率与HBV-DNA定量、血清IFNγ和IL-4表达呈现明显正向相关性(P<0.05).治疗后HBV-DNA转阴89例,转阴率为80.9%.结论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两对半指标监测能有效反映机体的HBV-DNA定量情况与免疫状况,从而判断患者病情变化,指导进行临床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两对半检测 免疫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