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品管圈在提高心内科静脉用药安全性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
作者 郑容梅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16年第2期61-62,65,共3页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心内科静脉用药安全性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的心内科患者为研究对象,持续6个月。首月不开展品管圈活动,给予患者心内科常规护理及静脉用药。后5个月在对患者实施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开展品管圈实验活动。...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心内科静脉用药安全性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的心内科患者为研究对象,持续6个月。首月不开展品管圈活动,给予患者心内科常规护理及静脉用药。后5个月在对患者实施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开展品管圈实验活动。比较开展前后静脉输液成功率、静脉输液错误率、静脉输液执行单记录规范性平均缺失率。结果品管圈开展后,随着时间的延长,静脉输液成功率较开展前依次显著提高,静脉输液错误率、静脉输液执行单记录规范性平均缺失率较开展前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显著提高了心内科静脉输液成功率,有效降低了静脉输液错误率及静脉输液执行单记录规范性缺失率,全面提高了心内科静脉用药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管圈 心内科 静脉用药安全性
下载PDF
优质护理在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辅助干预效果观察 被引量:37
2
作者 郑容梅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6年第2期4-7,共4页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在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辅助干预效果。方法收集本院8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按是否接受优质护理分为2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治疗期间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加施优质护理,比较2组患者心绞痛相关临床指标、依...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在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辅助干预效果。方法收集本院8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按是否接受优质护理分为2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治疗期间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加施优质护理,比较2组患者心绞痛相关临床指标、依从性情况与满意度等。结果实验组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硝酸甘油用量与镇痛剂使用次数低于对照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2组患者实施后依从性评分组间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评价显著性高于对照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优质护理在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辅助干预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质护理 不稳定型心绞痛 低分子肝素 临床指标 依从性 满意度
下载PDF
异搏定终止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36例 被引量:5
3
作者 胡伟 《中国药业》 CAS 2007年第13期58-59,共2页
目的观察静脉注射异搏定终止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疗效和副作用。方法选取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36例,给予异搏定5~15mg静脉注射。结果异搏定静脉注射终止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总有效率为88.9%,副作用发生率为8.33%。结论异搏... 目的观察静脉注射异搏定终止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疗效和副作用。方法选取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36例,给予异搏定5~15mg静脉注射。结果异搏定静脉注射终止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总有效率为88.9%,副作用发生率为8.33%。结论异搏定静脉注射是一种终止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非常有效的方法,但在使用过程中应密切监测其副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搏定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疗效
下载PDF
稳心颗粒与美托洛尔联合治疗过早搏动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3
4
作者 胡伟 许尚争 《中国药业》 CAS 2007年第11期52-52,共1页
目的对比观察稳心颗粒与美托洛尔联合治疗过早搏动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随机选取有明显临床症状的室上性和室性早搏患者88例,随机分为3组,稳心颗粒组(A组,30例)口服稳心颗粒(9g,3次/d),美托洛尔组(B组,28例)口服美托洛尔(25mg,2次/d),... 目的对比观察稳心颗粒与美托洛尔联合治疗过早搏动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随机选取有明显临床症状的室上性和室性早搏患者88例,随机分为3组,稳心颗粒组(A组,30例)口服稳心颗粒(9g,3次/d),美托洛尔组(B组,28例)口服美托洛尔(25mg,2次/d),两药合用组(C组,30例)口服稳心颗粒+美托洛尔,均以4周为1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和心律失常改善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总有效率A,B,C组分别为73.3%,71.4%,93.3%。结论稳心颗粒对过早搏动的疗效与美托洛尔相似,两者联用可增加疗效,减少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心颗粒 美托洛尔 过旱搏动 疗效
下载PDF
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8670例住院死亡患者特征分析 被引量:8
5
作者 石宝星 范忠才 《重庆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3期4691-4694,共4页
目的通过分析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00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8 670例死亡病案,了解疾病分布及死因变化规律。方法疾病分类2000年及2001年以ICD-9为标准,其他年份以ICD-10为标准,应用Excel2007、SPSS17.0软件系统对该院2000年1月1日... 目的通过分析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00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8 670例死亡病案,了解疾病分布及死因变化规律。方法疾病分类2000年及2001年以ICD-9为标准,其他年份以ICD-10为标准,应用Excel2007、SPSS17.0软件系统对该院2000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间住院死亡患者病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5年来男女死亡性别比例约为1.92∶1,心脏病死亡男女性别比例为1.3∶1。15年来住院患者人数在迅速增加,而病死率逐年下降。死亡高发年龄段为60岁及以上(4 281例,占49.38%),尤其是60岁以上的心脏病患者死亡人数占心脏病总死亡人数的61.9%。其次是45-59岁年龄段(占20.30%),前三位死因依次为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和恶性肿瘤。循环系统疾病前三位死因依次为冠心病、脑出血、脑梗死;心血管系统前三位死因依次为冠心病、高血压和先天性心脏病;呼吸系统疾病前三位死因依次为肺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呼吸衰竭;恶性肿瘤死因的前三位依次为肺癌、白血病及肝癌。按季节分布来看,冬季死亡人数最多(2 362例,占27.24%)。从住院天数来看,以住院时间小于或等于1d的住院患者死亡人数最多,为2 625例,占30.28%。结论分析住院患者死因、疾病分布情况及变化趋势有利于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促进医院管理方案改革,提高该地区临床流行病学研究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住院患者 死亡 死因分析
下载PDF
冠心病慢性充血性心功能衰竭患者心率变异性及其昼夜节律变化
6
作者 石宝星 胡伟 《健康之路》 2015年第11期67-67,共1页
目的:研究冠心病慢性充血性心功能衰竭患者心率变异性及其昼夜节律变化。方法:将我院2014年8月~2015年8月收治的100例冠心病慢性充血性心功能衰竭患者,以及50例健康体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测系统(holTer)对两组的... 目的:研究冠心病慢性充血性心功能衰竭患者心率变异性及其昼夜节律变化。方法:将我院2014年8月~2015年8月收治的100例冠心病慢性充血性心功能衰竭患者,以及50例健康体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测系统(holTer)对两组的hrV指标进行检测并计算hrV的昼夜差异,比较两组的hrV指标差异,分析hrV昼夜差异与心功能分级间的关系。结果:观察组的hrV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白昼与夜晚间的Sdnn、rmSSd、pnn50指标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于Chf患者来说,心功能损害程度与hrV指标有一定相关性,心功能随hrV下降而降低,故可将hrV指标作为评价慢性充血性心功能衰竭患者预后的一项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率变异性 冠心病 慢性充血性心功能衰竭 昼夜节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