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川省武胜县农村地区主动发现结核病患者调查分析 被引量:10
1
作者 廖培军 邱勇 +5 位作者 郭明成 唐飞翔 王更生 李思源 杨志强 曹波 《中国防痨杂志》 CAS 2016年第7期576-581,共6页
目的分析四川省武胜县农村地区主动发现方式在结核病患者发现中的作用。方法本研究以四川省武胜县中心镇与胜利镇为研究现场,调查时间分别为2011年1i月10日至2011年12月4日和2013年12月4日至2014年1月20日,安排调查工作小队对2个镇15... 目的分析四川省武胜县农村地区主动发现方式在结核病患者发现中的作用。方法本研究以四川省武胜县中心镇与胜利镇为研究现场,调查时间分别为2011年1i月10日至2011年12月4日和2013年12月4日至2014年1月20日,安排调查工作小队对2个镇15岁及以上居民进行入户调查,中心镇调查9217名,胜利镇调查5064名。对发现的肺结核可疑症状者集中推荐到乡镇卫生院进行X线胸部摄影筛查,并收集痰样送至武胜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痰涂片与痰培养检查并确诊,比较主动发现与被动发现患者的年龄、性别和菌阳率等情况,分析主动发现患者的特征。结果共人户调查14281名,发现922例(6.5%)肺结核可疑症状者,男性560例,占60.7%(560/922);老年人624例,占67.7%(624/922);农民903例,占97.9%(903/922)。经X线胸部摄影、痰涂片与痰培养检查确诊活动性肺结核患者43例(中心镇20例,胜利镇23例),其中菌阳患者7例,占16.3Ko(7/43)。中心镇过去5年同期被动发现的患者分别为3例、1例、2例、2例、2例,胜利镇分别为1例、0例、1例、2例、5例,主动发现能增加4.6倍以上的患者发现例数;主动发现的60岁及以上老年患者为33例,占76.7%(33/43),而被动发现的老年患者仅8例,占25.O%(8/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isher精确检验,P〈0.001)。结论开展入户调查、推荐可疑症状者就诊等主动发现方式可以提高结核病发现率,尤其是增加了老年结核病患者的发现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肺/预防和控制 健康调查 四川省
下载PDF
学生结核病传播特点:一项12年的全人群前瞻性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李蒙 郭明成 +4 位作者 邱勇 张书 张泽军 陈闯 高谦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9-26,共8页
目的利用在四川省武胜县开展的一项前瞻性结核病分子流行病学研究的数据,从全人群的角度分析学生结核病的传播。方法2009年7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收集武胜县培养阳性肺结核患者的菌株进行全基因组测序,以菌株之间相差≤12单核苷酸多态... 目的利用在四川省武胜县开展的一项前瞻性结核病分子流行病学研究的数据,从全人群的角度分析学生结核病的传播。方法2009年7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收集武胜县培养阳性肺结核患者的菌株进行全基因组测序,以菌株之间相差≤12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判断簇菌株;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学生肺结核患者(简称学生患者)的成簇风险;对成簇患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以明确流行病学联系;基于全基因组测序数据和患者确诊时间,使用phybreak方法推断簇病例的传播方向。结果研究期间武胜县培养阳性患者共计1289例,其中7.6%(98/1289)为学生。学生患者中71.4%(70/98)是高中生,高三学生的比例为45.9%(45/98),初一和高一新生的比例为16.3%(16/98)。学生患者的成簇率为59.2%(58/98),其成簇风险是非学生患者的4.54倍(95%CI:2.44~8.45)。在涉及学生患者的传播事件中,33.3%(11/33)是学生之间的传播,66.7%(22/33)是学生与非学生之间的传播;学生与非学生之间的传播事件中只有5次(22.7%,5/22)是发生在家庭,其余的17次(77.3%,17/22)均发生在家庭外;学生患者之间的确诊间隔时间为1.3(0.4,2.7)年,学生与非学生之间的确诊间隔时间为5.3(1.9,6.8)年,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86,P=0.004)。结论学生结核病主要是近期传播导致的;大部分的传播发生在学生和非学生之间,且主要发生在家庭外;学校结核病筛查策略显著缩短了患者发现时间;学校结核病防控必须与社区防控策略相结合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病 分子流行病学 基因组 学生 传播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