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津县2006年自动与人工气象观测要素差异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张琳依 赵桂琼 《农技服务》 2017年第5期97-98,13,共3页
本文主要对新津县气象站提供的2006年多要素气象观测资料进行观察分析,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主要包括不同月份及不同时间的气压及气温情况,分析其人工观测方法与自动观测方法所存在的不同差异,从而对两种观测方法更好把握及运用。
关键词 自动观测 人工观测 气温 气压 差异分析 相关系数
下载PDF
新津县2006年自动与人工气象观测水汽压、相对湿度要素差异特征统计分析
2
作者 陈志龙 《农技服务》 2016年第11期91-93,160,共4页
利用新津县气象站提供的2006年多要素气象观测资料,其中包括02、08、14、20时的人工观测以及每日24个时次的自动站观测,主要观测的要素有水汽压、相对湿度,运用现代统计方法,分别对日、月、季、年不同时间的差异进行统计对比分析,计算... 利用新津县气象站提供的2006年多要素气象观测资料,其中包括02、08、14、20时的人工观测以及每日24个时次的自动站观测,主要观测的要素有水汽压、相对湿度,运用现代统计方法,分别对日、月、季、年不同时间的差异进行统计对比分析,计算多要素在二者之间相关性、平均偏差和最大偏差。结果表明:水汽压的日平均最大、最小差值分别为3.1h Pa和0h Pa,月平均差值最大、最小值分别为0.9h Pa和0.1h Pa,其相关系数最大值为0.9959,平均偏差、最大、最小偏差的最大值分别为:25.58%、45.51%、2.94%;相对湿度的日平均最大、最小值分别为7%和0%,月平均差值最大、最小值分别为4%和1%,自动站和人工观测站之间的相关系数明显小于其他要素,最大值为0.9921,平均偏差、最大、最小偏差的最大值分别为:8.58%、32.56%、2.2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观测 人工观测 水汽压 相对湿度 差异分析 相关系数
下载PDF
新津县塑料大棚标准化设置气象条件分析
3
作者 赵桂琼 张琳依 《农技服务》 2016年第13期102-104,共3页
引用新津县1975——2007年逐日平均气温、风速、雪量、降水量资料和天文观测数据,运用现代科学计算分析,诊断当地塑料大棚采光面最佳倾斜角;3年、5年、10年的最大风压;相互间距离;防寒沟深度及揭膜盖膜时间。为当地农业设施标准化建设... 引用新津县1975——2007年逐日平均气温、风速、雪量、降水量资料和天文观测数据,运用现代科学计算分析,诊断当地塑料大棚采光面最佳倾斜角;3年、5年、10年的最大风压;相互间距离;防寒沟深度及揭膜盖膜时间。为当地农业设施标准化建设及管理提供科学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塑料大棚 最佳倾斜角 最大风压 防寒沟
下载PDF
四川暴雨过程中盆地地形作用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14
4
作者 段静鑫 赵天良 +7 位作者 徐祥德 陆春松 李跃清 陈志龙 郭小浩 程晓龙 赵阳 孟露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07-320,共14页
利用WRF-Chem模拟了2012年7月20日一次四川盆地暴雨降水过程,并基于控制试验设置填充四川盆地地形的敏感性试验。利用大气动力-热力学和云降水物理学对两试验差异进行诊断分析,与敏感性试验相比,控制试验虽然延迟强降水出现时间,却增强... 利用WRF-Chem模拟了2012年7月20日一次四川盆地暴雨降水过程,并基于控制试验设置填充四川盆地地形的敏感性试验。利用大气动力-热力学和云降水物理学对两试验差异进行诊断分析,与敏感性试验相比,控制试验虽然延迟强降水出现时间,却增强了降水强度。研究表明:偏南气流自南向北经过盆地时,在四川盆地南部形成正涡度扰动中心,延迟水汽、能量到达盆地北部的时间,使强降水出现时间偏晚;地形高度及动力差异使控制试验近地面累积大量水汽、能量,低层能量到达盆地北部迎风坡后受地形抬升与正涡度扰动共同作用激发了强烈的对流;控制试验中,盆地北部大气强烈对流运动及其携带盆地内大量水汽有利于云系的垂直发展,雨滴、雪晶、霰粒子质量浓度明显增大,使降水强度增强至大暴雨量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形作用 暴雨 数值模拟 四川盆地
下载PDF
崇州市气候资源及其对西南地区的重要性 被引量:1
5
作者 卢杰 蔡欣明 +1 位作者 胡忠林 赵艺 《农技服务》 2019年第8期87-88,共2页
崇州市位于四川盆地向青藏高原过渡地带的第一、二阶梯,对西南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气候环境有着非常重要的指示意义。介绍了崇州市的气候资源概况,阐述了崇州市气候资源对西南地区的重要性。
关键词 气候资源 气候观测 乡村振兴战略 西南地区 崇州市
下载PDF
移动通信基站防雷安全隐患及思考
6
作者 李伟 赵桂琼 +1 位作者 郑兵 李青 《农家之友》 2009年第17期30-32,共3页
当前,3G移动通信大幕拉开,移动通信基站建设将进入一个新的高潮。在移动通信基站防雷安全多年检测中,发现一些常见的基站防雷安全隐患,进行探讨,并将移动通信基站铁塔在遭遇雷击时雷电电磁脉冲对周围电磁环境的影响作初步研究,最... 当前,3G移动通信大幕拉开,移动通信基站建设将进入一个新的高潮。在移动通信基站防雷安全多年检测中,发现一些常见的基站防雷安全隐患,进行探讨,并将移动通信基站铁塔在遭遇雷击时雷电电磁脉冲对周围电磁环境的影响作初步研究,最后提出移动通信基站建设防雷安全措施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通信基站 防雷安全 雷电磁辐射 探讨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