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让学生在语文课中“动”起来
1
作者 肖慈年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2009年第B07期366-366,380,共2页
经过长期的观察,笔者发现学生(特别是男同学)存在着对语文课不感兴趣的现象,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笔者认为要激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就必须使语文教学具有形式的多样灵活性、内容的趣味... 经过长期的观察,笔者发现学生(特别是男同学)存在着对语文课不感兴趣的现象,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笔者认为要激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就必须使语文教学具有形式的多样灵活性、内容的趣味性、价值的可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文课 学生 教学质量 心理特点 趣味性 可观性 价值
下载PDF
谈加强高校招生计划的宏观管理
2
作者 李陞德 薛道华 《中国高等教育》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12-14,共3页
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以来,普通高校招生从单一的国家指令性计划,到1983年出现定向招生、委托培养招生计划,发展到目前的二类三种计划。从这个发展过程看,招生计划形式的变化,适应了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对于发展我国高等教育,促进高等教... 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以来,普通高校招生从单一的国家指令性计划,到1983年出现定向招生、委托培养招生计划,发展到目前的二类三种计划。从这个发展过程看,招生计划形式的变化,适应了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对于发展我国高等教育,促进高等教育更好地为社会经济建设服务,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所谓二类三种招生计划,指的是由于经费来源的不同而把普通高校招生计划分成国家任务计划和社会调节性计划两类。国家任务计划是由国家出钱,为保证事业发展所必需的指令性计划,它包括统一招生和对艰苦地区、艰苦行业的定向招生计划。社会调节性计划是由社会筹集资金,为满足社会各方面急需的指导性计划,它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导向性。在社会调节性计划中,由于经费来源渠道的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招生计划 委托培养 社会调节 高考制度 宏观管理 任务计划 社会经济建设 经费来源渠道 计划工作 长线专业
原文传递
从成人高教招生的特点出发 加强和改善招生工作的管理
3
《中国高等教育》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37-38,共2页
成人高校招生工作是保证成人高等学历教育的统一规格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几年来,我们根据国家教委关于各类成人高校招生的政策规定,不断探索适合成人高校特点的招生管理的新路子,制定并不断完善了我省各类成人高校招生工作实施细则,对... 成人高校招生工作是保证成人高等学历教育的统一规格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几年来,我们根据国家教委关于各类成人高校招生的政策规定,不断探索适合成人高校特点的招生管理的新路子,制定并不断完善了我省各类成人高校招生工作实施细则,对成人高校招生工作的各个环节,按照规范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成人教育 高等教育 招生
原文传递
论推进循环经济的政府规制 被引量:7
4
作者 王德平 杨小玲 《经济体制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55-158,共4页
政府规制的作用主要是补充市场失灵,纠正因市场失灵引起的资源配置效率的损失,因而经济发展离不开政府规制。循环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需要克服现存的规制障碍,建立和完善新的政府规制,才能很好地推进。
关键词 循环经济 经济发展 规制障碍 政府规制
原文传递
论招收公务员、学生徇私舞弊罪 被引量:1
5
作者 荀丽城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72-176,共5页
1997年刑法新增招收公务员、学生徇私舞弊罪,但在立法上对犯罪构成的界定脱离实际,在司法实践中没有实现新增罪名应有的价值,起到法律应有的作用。本文以刑法理论通说的犯罪构成为基架,运用法学理论,结合招收公务员、学生工作实际,论述... 1997年刑法新增招收公务员、学生徇私舞弊罪,但在立法上对犯罪构成的界定脱离实际,在司法实践中没有实现新增罪名应有的价值,起到法律应有的作用。本文以刑法理论通说的犯罪构成为基架,运用法学理论,结合招收公务员、学生工作实际,论述本罪犯罪主体应是国家工作人员,即包括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准国家工作人员及其他依照法律法规从事招收公务员、学生工作的人员,提出单位亦可成为本罪主体;犯罪的主观方面是复杂罪过;犯罪客体侵犯的是复合客体,即侵犯国家招收公务员、学生的正常管理活动,潜在侵犯不特定的公民的劳动就业权和受教育权,实际侵害某些特定的具体的人的劳动就业权和受教育权。在本罪的客观方面,结合我国招收学生工作的实际情况,本文提出确定招收学生工作徇私舞弊行为的条件,列举本罪情节严重的客观表现,运用因果理论辨思本罪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招收 公务员 学生 徇私舞弊 犯罪构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