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治疗甲状腺良性结节37例报告 被引量:65
1
作者 杨映弘 吴晓莉 +4 位作者 颜璟 吴艳军 蔺原 岳晓林 程文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13-316,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microwave ablation,MWA)治疗甲状腺良性结节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4年10月~2015年2月采用移动单元消融技术对37例59枚甲状腺良性结节行超声引导MWA。颈部皮肤取l mm切口,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将微波针穿刺在...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microwave ablation,MWA)治疗甲状腺良性结节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4年10月~2015年2月采用移动单元消融技术对37例59枚甲状腺良性结节行超声引导MWA。颈部皮肤取l mm切口,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将微波针穿刺在甲状腺结节内开启微波,甲状腺结节的消融采用"移动单元"消融法。术后1、3、6个月观察结节消融区体积、体积缩小率、结节最大径、甲状腺功能及并发症。结果 37例59枚甲状腺结节MWA过程顺利,无中转开放手术。19例术后颈部有胀痛感,次日明显减轻。术后放射性耳根痛3例,持续2~3 d疼痛自行缓解。喉返神经损伤2例,术后4个月患者声音恢复正常。无颈部皮肤烧伤、出血和感染发生。术后6个月甲状腺结节体积(0.86±0.25)cm^3,明显小于术前(3.49±0.27)cm3(q=60.269,P<0.05)。术后6个月甲状腺结节体积缩小率(68.35±3.17)%,明显大于术后1个月(17.18±1.24)%(q=159.162,P<0.05)。甲状腺结节的最大直径术后6个月(0.62±0.19)cm,明显小于术前(2.16±0.45)cm(q=35.038,P<0.05)。术后1、3、6个月FT3、FT4、TSH均在正常范围。37例随访(7.4±1.3)月(6~10个月),13枚结节完全消失。结论超声引导下MWA治疗甲状腺良性结节疗效好,微创优势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消融 甲状腺良性结节 超声引导
下载PDF
液体隔离带法与杠杆撬离法在超声引导下甲状腺微波消融术中的应用比较 被引量:14
2
作者 杨映弘 颜璟 +4 位作者 吴艳军 吴晓莉 蔺原 岳晓林 路晶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18年第1期28-30,共3页
比较液体隔离带法和杠杆撬离法在超声引导下甲状腺微波消融术中的临床效果。收集2014年11月—2015年12月行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治疗的高风险良性甲状腺结节患者91例,46例采用液体隔离带法(A组),45例采用杠杆撬离法(B组)。记录手术时间,... 比较液体隔离带法和杠杆撬离法在超声引导下甲状腺微波消融术中的临床效果。收集2014年11月—2015年12月行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治疗的高风险良性甲状腺结节患者91例,46例采用液体隔离带法(A组),45例采用杠杆撬离法(B组)。记录手术时间,观察术后喉返神经损伤、颈部压迫感、皮肤烧伤、颈部血肿的发生情况。A组喉返神经损伤3例(6.5%),B组无喉返神经损伤,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手术时间(42.83±12.19)min,B组(35.16±10.47)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颈部压迫感发生率23.9%,B组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颈部血肿发生率19.6%,B组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均无颈部皮肤烧伤。杠杆撬离法对保护颈部重要结构免受损伤的效果优于液体隔离带法,且操作简便,并发症少,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消融 甲状腺良性结节 超声引导
下载PDF
隐蔽三孔法腹腔镜阑尾切除术192例报告 被引量:17
3
作者 杨映弘 岳晓林 +3 位作者 蔺原 吴艳军 颜景 任洪伟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06年第5期591-591,共1页
目的 探讨隐蔽三孔法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的应用。方法 患者取头低左侧卧位。在脐缘切口插入10mm的套管,放入腹腔镜。在腹腔镜监视下分别于耻骨结节左、右侧阴毛生长区作10mm、5mm切口,两切口相距8~10cm。术者通过耻骨上途径完成阑尾切... 目的 探讨隐蔽三孔法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的应用。方法 患者取头低左侧卧位。在脐缘切口插入10mm的套管,放入腹腔镜。在腹腔镜监视下分别于耻骨结节左、右侧阴毛生长区作10mm、5mm切口,两切口相距8~10cm。术者通过耻骨上途径完成阑尾切除操作。结果 192例痊愈出院,无一例手术中转,平均手术时间(25±4.32)min,平均住院时间(5±0.79)d。切口甲级愈合,基本不留疤痕。无手术并发症发生。结论 隐蔽三孔法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具有美容效果好、创伤小、并发症少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阑尾切除术
下载PDF
经乳房途径腔镜甲状腺切除术27例报告 被引量:6
4
作者 杨映弘 蔺原 +2 位作者 吴艳军 岳晓林 任洪伟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05年第3期299-300,共2页
目的探讨经乳房途径行腔镜甲状腺切除术的可行性.方法 2003年12月至2004年6月期间我科行腔镜甲状腺切除术27例.于两侧乳晕及乳头间切口放置3个trocar,分离胸前皮下和颈阔肌深面,注入CO2建立手术操作空间,CO2压力为5~6 mm Hg,超声刀切... 目的探讨经乳房途径行腔镜甲状腺切除术的可行性.方法 2003年12月至2004年6月期间我科行腔镜甲状腺切除术27例.于两侧乳晕及乳头间切口放置3个trocar,分离胸前皮下和颈阔肌深面,注入CO2建立手术操作空间,CO2压力为5~6 mm Hg,超声刀切割、分离甲状腺组织和甲状腺血管.结果 13例行甲状腺肿块切除术,11例行一侧腺叶次全切除术,3例行双侧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手术时间70~140 min,平均(97±34.2) min;术中出血20~40 ml,平均(34±9.7) ml;术后住院时间3~5 d,平均(3.6±0.8) d.27例手术均获成功,无一例中转手术及并发症发生.结论经乳房途径的腔镜甲状腺切除术安全、可靠,颈部无疤痕,美容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疾病 腔镜 甲状腺切除术 乳房 甲状腺功能
下载PDF
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嵌顿疝 被引量:4
5
作者 颜璟 杨映弘 +2 位作者 岳晓林 蔺原 吴艳军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8年第2期168-,173,共2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在小儿腹股沟嵌顿疝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全麻后腹腔镜引导下手法复位嵌顿疝,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结果21例小儿嵌顿疝均在腹腔镜下完成疝囊高位结扎,2例同时行小肠浆膜破裂修补术,1例行乙状结肠肠脂垂切除术,无并...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在小儿腹股沟嵌顿疝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全麻后腹腔镜引导下手法复位嵌顿疝,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结果21例小儿嵌顿疝均在腹腔镜下完成疝囊高位结扎,2例同时行小肠浆膜破裂修补术,1例行乙状结肠肠脂垂切除术,无并发症发生。18例患儿随访3~19个月,平均11.4月,无复发。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嵌顿疝安全可行,创伤小,恢复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股沟疝 腹腔镜 嵌顿疝
下载PDF
经脐单一部位腹腔镜手术治疗消化性溃疡穿孔 被引量:2
6
作者 颜璟 罗涛 +3 位作者 岳晓林 吴艳军 蔺原 杨映弘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3年第9期841-843,共3页
目的探讨经脐单一部位腹腔镜手术治疗消化性溃疡穿孔的可行性。方法2010年10月~2012年2月对18例消化性溃疡穿孔行经脐单一部位腹腔镜手术。脐上缘做一长约2.5cm弧形切口,分别置人5、5、10mmtroear,腹腔镜下完成溃疡穿孔修补术。结... 目的探讨经脐单一部位腹腔镜手术治疗消化性溃疡穿孔的可行性。方法2010年10月~2012年2月对18例消化性溃疡穿孔行经脐单一部位腹腔镜手术。脐上缘做一长约2.5cm弧形切口,分别置人5、5、10mmtroear,腹腔镜下完成溃疡穿孔修补术。结果17例顺利完成穿孔修补;1例术中探查发现穿孔位于胃窦部,直径达1.2em,周缘胃壁组织菲薄,修补困难,改三孔法手术穿孔处胃窦前壁部分切除及修补。17例单纯行穿孔修补手术时间95~110min,平均103min;1例行胃窦前壁部分切除及修补手术时间145rain。1例发生右膈下脓肿,经彩超引导下穿刺引流及抗感染治疗后治愈;其余患者术后发热时间28—36h,体温最高达38.1℃。术后未使用镇痛药物。无穿孔再发,无切口并发症发生。住院时间6~14d,平均7.2d。13例随访2~4个月,复查胃镜提示溃疡愈合。结论经脐单一部位腹腔镜手术治疗消化性溃疡穿孔安全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消化性溃疡 穿孔修补术 经脐单一部位
下载PDF
低危单侧分化型甲状腺癌不同术式治疗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1
7
作者 吴艳军 耿成义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18年第3期223-224,共2页
分析2种术式治疗低危单侧分化型甲状腺癌的效果。2013年9月—2015年9月,甲状腺癌120例,分为全切组和腺叶切除组各60例,全切组行甲状腺完全切除术和患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腺叶切除组行患侧甲状腺切除和峡部切除加患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 分析2种术式治疗低危单侧分化型甲状腺癌的效果。2013年9月—2015年9月,甲状腺癌120例,分为全切组和腺叶切除组各60例,全切组行甲状腺完全切除术和患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腺叶切除组行患侧甲状腺切除和峡部切除加患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比较两组患者术中情况、术后出血、甲状腺功能、甲状旁腺功能及喉返神经损伤、术后复发等指标,评价手术效果。结果显示,两种手术方式对患者术中,复发情况和各指标影响不大,腺叶切除患者术后甲状腺功能、甲状旁腺功能、喉返神经的损伤明显少于全切组患者,结果表明,腺叶切除手术与全切手术的术中情况及术后复发情况基本相同,但能够明显减少术后甲状腺及甲状旁腺功能降低发生率,降低喉返神经损伤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化型甲状腺癌 甲状腺腺叶切除术 甲状腺全切术
下载PDF
52例胃癌患者术后腹腔热灌注化疗联合静脉化疗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3
8
作者 罗涛 曹莎 +4 位作者 杨映弘 胡明 吴艳军 蔺原 颜璟 《中国医药指南》 2015年第3期47-49,共3页
目的分析探讨腹腔热灌注化疗联合静脉化疗在胃癌患者术后化疗过程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从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52例胃癌手术患者做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分为治疗组30例与对照组22例,对照组患者应用静脉化疗方法治... 目的分析探讨腹腔热灌注化疗联合静脉化疗在胃癌患者术后化疗过程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从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52例胃癌手术患者做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分为治疗组30例与对照组22例,对照组患者应用静脉化疗方法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联合应用腹腔热灌注化疗方法治疗。对比两组患者5年的转移率与存活率及局部复发情况,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的5年存活率高于对照组,5年转移率和局部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热灌注化疗联合静脉化疗在胃癌患者术后治疗过程中临床效果好,提高了患者的长期生存率并降低了局部复发率,对于胃癌患者来说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术后化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热灌注化疗 静脉化疗 胃癌
下载PDF
腹部手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 被引量:4
9
作者 杨映弘 蔺宗义 王静 《临床外科杂志》 1999年第1期19-20,共2页
将1996年8月~1997年12月间312例腹部手术病人分为肺部感染组(43例)和正常组(269例)。对12个可能的危险因素即年龄、肥胖、吸烟、原有呼吸道疾病、入院时白蛋白水平、术前住院时间、胃肠道手术、留置胃管、全麻病人、上腹部切口、... 将1996年8月~1997年12月间312例腹部手术病人分为肺部感染组(43例)和正常组(269例)。对12个可能的危险因素即年龄、肥胖、吸烟、原有呼吸道疾病、入院时白蛋白水平、术前住院时间、胃肠道手术、留置胃管、全麻病人、上腹部切口、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等进行对比分析。其结果显示,腹部手术后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为年龄≥65岁、肥胖、原有呼吸道疾病、上腹部切口、术中失血≥1200ml。预防措施为术前控制体重,进行胸部理疗,术中尽量减少失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部手术 肺部感染 危险因素 术后并发症
下载PDF
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盆腔自主神经保留对术后性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杨映弘 颜璟 +3 位作者 蔺原 吴艳军 岳晓林 程文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08年第10期726-727,共2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盆腔自主神经保留的可行性及对术后性功能的影响。方法对我院2004年2月至2006年5月期间21例中低位直肠癌患者施行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保留盆腔自主神经手术,调查了解患者术后性功能情况。结果21例患者... 目的探讨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盆腔自主神经保留的可行性及对术后性功能的影响。方法对我院2004年2月至2006年5月期间21例中低位直肠癌患者施行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保留盆腔自主神经手术,调查了解患者术后性功能情况。结果21例患者性功能均存在,绝大多数(18例)患者勃起功能良好。结论腹腔镜下全直肠系膜切除术保留盆腔自主神经是可行的,患者性功能恢复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 腹腔镜 全直肠系膜切除术 性功能
下载PDF
诊断性腹腔灌洗及CT和B超对钝性腹部创伤诊断的比较 被引量:1
11
作者 杨映弘 刘忠 蔺宗义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12期723-727,共5页
目的 比较诊断性腹腔灌洗 (DPL)、CT和B超对钝性腹部创伤诊断的准确性。方法 前瞻性分析 61例血流动力学稳定的钝性腹部创伤病例。病人入院后首先行B超和CT检查 ,之后再完成DPL。如 3项检查中有 1项阳性则剖腹探查 ,并将手术发现与检... 目的 比较诊断性腹腔灌洗 (DPL)、CT和B超对钝性腹部创伤诊断的准确性。方法 前瞻性分析 61例血流动力学稳定的钝性腹部创伤病例。病人入院后首先行B超和CT检查 ,之后再完成DPL。如 3项检查中有 1项阳性则剖腹探查 ,并将手术发现与检查结果作比较。结果 DPL ,CT ,B超对钝性腹部创伤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 97.4% ,81 .7% ,91 .8% ;97.3 % ,91 .3 % ,95.1 %及 92 .3 % ,90 .9% ,91 .5 %。 3项检查对钝性腹部创伤诊断的准确性相似 ,但B超与DPL和CT相比具有迅速、方便、重复性好、可在床旁进行等优点。结论 在对钝性腹部创伤的诊断中B超可以取代DPL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诊断性腹腔灌洗 CT B超 钝性腹部创伤 诊断
下载PDF
乳腔镜腋窝淋巴结清扫术的临床效果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10
12
作者 任洪伟 《河北医药》 CAS 2015年第16期2466-2468,共3页
目的观察探讨早期乳腺癌腔镜下腋窝淋巴结清扫术的临床效果及预后分析。方法对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收治的乳腺癌一期和二期均为女性的患者共计9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试验组41例和对照组57例。试验组采... 目的观察探讨早期乳腺癌腔镜下腋窝淋巴结清扫术的临床效果及预后分析。方法对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收治的乳腺癌一期和二期均为女性的患者共计9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试验组41例和对照组57例。试验组采用乳腔镜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对照组采用传统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对比2组患者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枚数、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并发症发生率和预后。结果试验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分别为(38.51±6.9)ml,(183.15±36.31)ml,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为(98.77±13.22)min,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淋巴结清扫数量为(17.12±5.51)个,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低于传统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术后随访,2组复发转移率对比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切口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乳腺癌腔镜保乳术后行腔镜腋窝淋巴结清扫术能够较好的减轻患者疼痛,减小创口,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同时可促进术后快速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腔镜 乳腺癌 腋窝淋巴结清扫术 手术后并发症
下载PDF
袖状胃切除间置回肠的十二指肠空肠旁路手术对非肥胖性2型糖尿病疗效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1
13
作者 杨映弘 吴艳军 +2 位作者 颜璟 蔺原 岳晓林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18年第5期400-401,共2页
探讨影响袖状胃切除间置回肠的十二指肠空肠旁路手术治疗非肥胖性2型糖尿病疗效独立因素。2015年3月至2017年2月,袖状胃切除间置回肠的十二指肠空肠旁路手术治疗非肥胖性2型糖尿病53例,分为治愈组和非治愈组,对资料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 探讨影响袖状胃切除间置回肠的十二指肠空肠旁路手术治疗非肥胖性2型糖尿病疗效独立因素。2015年3月至2017年2月,袖状胃切除间置回肠的十二指肠空肠旁路手术治疗非肥胖性2型糖尿病53例,分为治愈组和非治愈组,对资料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糖尿病病程、糖化血红蛋白和C肽值是影响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术前年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和C肽值是预测手术治疗非肥胖性2型糖尿病的独立因素。结果表明术前年龄、糖化血红蛋白和C肽值是预测袖状胃切除间置回肠的十二指肠空肠旁路手术治疗非肥胖性2型糖尿病的独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袖状胃切除 间置回肠 多因素分析
下载PDF
优质护理对胃癌患者围术期不良情绪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10
14
作者 王萍 《吉林医学》 CAS 2013年第7期1372-1373,共2页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对胃癌患者围术期不良情绪的影响。方法:选取入科治疗的64例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针对护理效果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实施者护理后优质护理组32例子患者,SAS评分为(35.65±8.41)分,SDS评分为(41.45±7....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对胃癌患者围术期不良情绪的影响。方法:选取入科治疗的64例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针对护理效果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实施者护理后优质护理组32例子患者,SAS评分为(35.65±8.41)分,SDS评分为(41.45±7.32)分;对照组32例子患者,SAS评分为(39.42±7.32)分,SDS评分为(44.32±9.65)分。两组SAS、SDS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我科所采用的优质护理对胃癌患者围术期不良情绪的控制效果较好,可以显著提升整个护理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质护理 胃癌患者 不良情绪
下载PDF
胃癌病灶内PCDH10对癌细胞浸润性生长及上皮间质转化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刘培根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8年第24期2137-2139,2144,共4页
目的:研究胃癌病灶内编码原钙黏蛋白10(PCDH10)对癌细胞浸润性生长及上皮间质转化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攀枝花市中心医院接受手术切除的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手术切除后留取胃癌病灶及癌旁病灶,测定PCDH10基因及上皮间质转化基因的mRNA... 目的:研究胃癌病灶内编码原钙黏蛋白10(PCDH10)对癌细胞浸润性生长及上皮间质转化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攀枝花市中心医院接受手术切除的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手术切除后留取胃癌病灶及癌旁病灶,测定PCDH10基因及上皮间质转化基因的mRNA表达量、蛋白酶及其抑制分子的蛋白含量。结果:胃癌病灶内PCDH10、TIMP1、TIMP2、RASAL2、E-cadherin的mRNA表达量显著低于癌旁病灶,Vav2、Vav3、CatB、MMP9、ZEB1、Twist1、Vimentin的含量显著高于癌旁病灶;PCDH10低表达的胃癌病灶内Vav2、Vav3、CatB、MMP9、ZEB1、Twist1、Vimentin的含量显著高于PCDH10高表达的胃癌病灶,TIMP1、TIMP2、RASAL2、E-cadherin的含量显著低于PCDH10高表达的胃癌病灶。结论:胃癌病灶内PCDH10低表达对癌细胞浸润性生长及上皮间质转化具有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原钙黏蛋白10 蛋白酶 上皮间质转化
下载PDF
循证护理在手术治疗乳腺导管扩张症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16
作者 李莉 付再碧 林义秋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4年第19期2640-2642,共3页
目的:探讨在手术治疗乳腺导管扩张症中应用循证护理的意义。方法:将2010年1月-2013年5月期间来我院进行手术的乳腺导管扩张症患者112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循证护理。比较两组间术后愈合时间... 目的:探讨在手术治疗乳腺导管扩张症中应用循证护理的意义。方法:将2010年1月-2013年5月期间来我院进行手术的乳腺导管扩张症患者112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循证护理。比较两组间术后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对乳房外形满意率差异;入院时、术前及术后第2周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对患者的焦虑、抑郁水平进行评测,比较两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愈合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术后对乳房外形的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另外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21.43%显著低于对照的39.29%,P<0.05。术前及术后第2周观察组患者HAMA评分、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手术治疗乳腺导管扩张症中应用循证护理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促进患者术后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证护理 乳腺导管扩张症 手术
下载PDF
乳腺癌患者术后并发症的护理措施及心理护理 被引量:7
17
作者 王萍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1年第17期2767-2768,共2页
目的分析乳腺癌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原因,探讨常规护理和心理护理对并发症的防治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3月~2010年3月收治的68例乳腺癌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4例患者采用乳腺癌术后常规护理方法进... 目的分析乳腺癌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原因,探讨常规护理和心理护理对并发症的防治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3月~2010年3月收治的68例乳腺癌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4例患者采用乳腺癌术后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予以心理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及生活质量评分,综合评价心理护理对乳腺癌患者术后并发症的防治效果。结果术后住院恢复期间,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出院前1d生活质量评分比较,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明显,P值均<0.05,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乳腺癌患者术后采取针对性的并发症防治护理措施,再予以心理护理,能有效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术后并发症 心理护理 生活质量
下载PDF
胃转流术治疗2型糖尿病的围手术期护理 被引量:3
18
作者 刘光艳 付再碧 《当代护士(中旬刊)》 2011年第4期26-27,共2页
总结胃转流术治疗14例2型糖尿病的围手术期护理,包括做好充分术前准备,术后加强病情观察及护理,饮食护理等。认为做好胃转流术的围手术期护理是确保手术顺利进行,并且减少术后并发症的重要保证。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胃转流术 围手术期 护理
下载PDF
改良的限制性门腔静脉侧侧分流术
19
作者 杨映弘 蔺宗义 +5 位作者 刘忠 刘曙光 任洪伟 蔺原 吴艳军 胡明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03年第4期395-396,共2页
目的 探讨防止限制性门腔静脉侧侧分流术后吻合口扩大的方法。方法 对 3 2例肝硬变门脉高压症患者行限制性门腔静脉分流术 ,术中采用不吸收缝线连续缝合门腔静脉吻合口前后壁形成自然的限制环 ,以防止术后吻合口的扩大。结果  3 2例... 目的 探讨防止限制性门腔静脉侧侧分流术后吻合口扩大的方法。方法 对 3 2例肝硬变门脉高压症患者行限制性门腔静脉分流术 ,术中采用不吸收缝线连续缝合门腔静脉吻合口前后壁形成自然的限制环 ,以防止术后吻合口的扩大。结果  3 2例患者于术后 3~ 3 6个月行彩超或螺旋CT检查 ,显示门腔静脉吻合口均无扩大 ;术后再出血率为 3 .1% (1/3 2 ) ,肝性脑病发生率为 6.3 % (2 /3 2 ) ;术后 ≤6个月时肝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改善 ,与术前比较其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0 1) ;全部病例随访 6~ 49个月 ,随访率为 10 0 %。结论 改良的限制性门腔静脉侧侧分流术是治疗肝硬变门脉高压症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限制性 门腔静脉 门腔分流术 门静脉高压症 肝硬变
下载PDF
国产双吻合器吻合法在直肠癌保肛手术中的应用
20
作者 杨映弘 蔺原 +3 位作者 吴艳军 任洪伟 蔺宗义 胡明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04年第5期453-453,共1页
关键词 双吻合器吻合法 直肠癌 保肛手术 外科治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