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金风吹开石榴红》
1
作者 梁时民 《文史杂志》 2024年第5期F0002-F0002,共1页
下载PDF
《远风堂印痕》
2
作者 何大治 《文史杂志》 2024年第5期I0003-I0003,共1页
下载PDF
《碧青龟叶梦悠长》
3
作者 杨晓亮 《文史杂志》 2024年第4期F0002-F0002,I0001-I0006,共7页
下载PDF
《富贵吉祥》
4
作者 邵大光 《文史杂志》 2024年第5期I0004-I0004,共1页
下载PDF
《新寨门前拍个照》
5
作者 陈曼蓉 《文史杂志》 2024年第5期I0006-I0006,共1页
下载PDF
《龙泉之春》
6
作者 周雅玲 《文史杂志》 2024年第5期I0001-I0001,共1页
下载PDF
成渝地 巴蜀情 诗书画印艺术展作品
7
作者 邱笑秋 谢季筠 +3 位作者 郭相颖 谭昌镕 姚伊凡 陈册 《文史杂志》 2024年第6期F0002-F0002,I0001-I0006,共7页
下载PDF
敦煌文学对中国文学史的重大贡献 被引量:1
8
作者 伏俊琏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68-176,共9页
“敦煌文学”包括敦煌出土的5到11世纪以写本形式保存的文学作品、文学活动和文学思想。敦煌文学为中国文学史提供了变文、俗赋、白话诗、曲子词等新的文学品种,填补了文学史的某些空白。敦煌文学为解决文学史上的一些重大问题提供了新... “敦煌文学”包括敦煌出土的5到11世纪以写本形式保存的文学作品、文学活动和文学思想。敦煌文学为中国文学史提供了变文、俗赋、白话诗、曲子词等新的文学品种,填补了文学史的某些空白。敦煌文学为解决文学史上的一些重大问题提供了新材料,例如文学的起源和生成问题、宋词的源头问题等,都可以通过敦煌文学得以重新阐述。敦煌文学为早期中国文学的传播研究提供了新方式,尤其是文本的结集问题,可以更为真实地再现中古文学的传播生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文学 文学史 文学思想 文学结集 写本
下载PDF
非构思写作学:中国传统写作美学的当代转换与升华——迈向后批判实践哲学的“新现代写作学”探索历程 被引量:1
9
作者 马正平 《写作》 2018年第4期41-55,共15页
较为详细地回顾了笔者从改革开放40年来,对当代写作学从理性的现代主义认识论的"文章学"和"现代写作学"转向到写作审美行为深处的写作"赋形思维"论、"知行递变"写作过程论、写作文化论、写作... 较为详细地回顾了笔者从改革开放40年来,对当代写作学从理性的现代主义认识论的"文章学"和"现代写作学"转向到写作审美行为深处的写作"赋形思维"论、"知行递变"写作过程论、写作文化论、写作策略论、写作生长论、"写作路径思维"论到"非构思写作学"知识体系的建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一个立足中国传统的古代文论即写作美学自信,用改革开放的学术视野与后批判实践哲学的观念方法,平视西方,对中国传统文论即写作美学理论进行现代转化与升华的过程,从而使当代中国传统的古典写作美学理论走向了后批判实践哲学的新现代主义写作学的新境界。由于"非构思写作学"的写作思维论、写作生长论、写作文化论,实际上也是关于文学与艺术创作中的艺术创作思维、审美思维原理的研究,因此,非构思写作学实际上也是一种写作、文艺创作活动的审美学规律的研究成果。更重要的是,"时空美学"关于审美思维原理——直观与折射——的思维原理猜想与阐释,其灵感也是来自于写作赋形思维的基本理论。因此,本文既是"非构思写作学"的个人学术史叙事,也是"时空美学"从文艺创作、写作活动侧面对创作美学原理研究历程的学术叙事。理解写作审美思维原理对于理解时空美学基本原理与新现代后批判实践哲学原理具有奠基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构思写作学 中国传统写作美学 转化与升华 新现代 后批判哲学 实践原理 时空美学
下载PDF
祭之以礼:彝族“灵姆仪式”的文化审视
10
作者 罗曲 《文史杂志》 2020年第6期80-85,共6页
彝族历史上盛行的信仰文化中,祖先崇拜是最为突出的。在彝族传统社会生活中,不仅有表现对祖先崇拜的相关习俗,而且还有表现祖先崇拜的特别仪式“灵姆”。灵姆仪式是“祭之以礼”的孝道反映,同时也是为自己祈福的表现。
关键词 彝族 灵姆仪式 孝道
下载PDF
行知递变,可信可爱:对“境界”说的主体论身体美学解读——纪念王国维先生《人间词话》发表100周年
11
作者 马正平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19年第2期17-25,共9页
王国维先生《人间词话》"境界"说美学是一种主体论身体美学或身体主体性文艺美学理论。其基本特点在于,审美活动、审美感受、感觉是身体主体性的一种切身性的形式时空、生命时空的"不隔""真切感"身体感... 王国维先生《人间词话》"境界"说美学是一种主体论身体美学或身体主体性文艺美学理论。其基本特点在于,审美活动、审美感受、感觉是身体主体性的一种切身性的形式时空、生命时空的"不隔""真切感"身体感感受、感觉。其"所见者真,所知者深"和"能感之"与"能写之"就是一种身体主体性建构的体现。在主体论身体美学、或身体主体性美学的审美活动过程中,身体主体会产生一系列身体感感受、感觉:"境界"("意境""气象")"不隔""真切""工"(即"美")"爱"。因此,王国维的身体主体性美学才是"可信"而又"可爱"的生命美学。从主体论身体美学或者说身体主体性美学的学术视野上讲,20世纪以来的中国现代美学,除了王国维先生的"境界"说美学以外,没有一个美学家的美学理论能够真正深入到如此深的生命境界。因此,未来中国当代美学研究的基本方向就是两个"回到"与两个"转向":回到鲍姆嘉通,回到王国维。转向"身体现象学"、转向"默会致知论"的后批判实践哲学和思维现象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论身体美学 “境界”说 行知递变 默会致知论 时空美学
下载PDF
可爱而不可信:生命美学的基本问题--时空美学与生命美学的交流、对话与商榷
12
作者 马正平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18年第12期22-24,共3页
潘知常先生在20世纪80、90年代打出"生命美学"这个旗号是具有积极意义的,它使当代美学研究转向人的生命关注的"现代视野"上来。但是,潘知常先生对"生命美学"的论证是存在问题的:他站在批判哲学立场上,放... 潘知常先生在20世纪80、90年代打出"生命美学"这个旗号是具有积极意义的,它使当代美学研究转向人的生命关注的"现代视野"上来。但是,潘知常先生对"生命美学"的论证是存在问题的:他站在批判哲学立场上,放弃了对美本质、审美本质的后批判哲学的默会致知论和思维现象学境界的深度探索,从而转向传统主客二分认识论的理性的意义论,将生命意义看成是一种"给予"而不是"生成",于是不能探索美的本质和审美的本质。所以,他误将审美活动等同于文学艺术的创作活动,将"审美判断"理解为"自我审判",这样便不能探讨审美活动的本质;另一方面,误将审美活动的最终成果"美"等同于文学艺术创作活动生成的"感性造型""意义世界"、情景交融、形象世界、意象世界、虚幻世界,这样就遮蔽了"美"的本质。需要指出,这些问题,好像还不仅仅是潘知常先生的"生命美学"存在着,中国当代其他种种美学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上述问题。它应该引起当代美学研究者的高度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美学 生命意义 自由 境界 时空美学
下载PDF
巴文化的发生与发展 被引量:1
13
作者 谭继和 《地方文化研究辑刊》 2019年第1期3-21,共19页
巴文化与蜀文化是巴蜀地域文化命运共同体的两大主干。本文专题论述从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到青铜时代、铁器时代,巴文化的发生,巴文明的起源、形成和发展;论述巴文化的基本轨迹、发展规律及其主要特征;阐述巴物质文化景观遗产与口述... 巴文化与蜀文化是巴蜀地域文化命运共同体的两大主干。本文专题论述从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到青铜时代、铁器时代,巴文化的发生,巴文明的起源、形成和发展;论述巴文化的基本轨迹、发展规律及其主要特征;阐述巴物质文化景观遗产与口述史精神文化遗产的价值,以及巴文化在陇蜀龙头文化中的历史方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文化 发生发展 巴蜀文化 陇蜀
下载PDF
学海历程纪略
14
作者 谢桃坊 《地方文化研究辑刊》 2021年第1期299-320,共22页
本文追忆了自己一生的学习和学术研究经历。笔者早年曾在私塾启蒙,又在从事工农业余教育时接触到新文化。1954年到小学教书时结识林宝树等好友,时时在茶馆聚会闲谈或讨论学问,并在此期间养成自学的良好习惯。笔者于1956年考取西南师范... 本文追忆了自己一生的学习和学术研究经历。笔者早年曾在私塾启蒙,又在从事工农业余教育时接触到新文化。1954年到小学教书时结识林宝树等好友,时时在茶馆聚会闲谈或讨论学问,并在此期间养成自学的良好习惯。笔者于1956年考取西南师范学院中国语文系,在这里打下了系统而坚实的知识结构与专业基础,并孕育了从事宋词研究的学术志向。此后笔者经历了近二十年的人生低谷,于1980年考取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专职从事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研究工作,终于实现了青年时代的志愿,成为一名学者,也由此找到了理想的人生归宿。在这一时期,笔者以宋词为专业研究方向,完成了《宋代民间词论略》《宋词概论》《中国词学史》等代表性著作。1998年笔者六十三岁之时又进入了四川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拓展了自己对客家学、蜀学和国学的学术研究新园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海历程 宋词 客家学 蜀学 国学
下载PDF
阳翰笙评传(二)
15
作者 徐志福 《地方文化研究辑刊》 2018年第1期199-206,共8页
《阳翰笙评传》(二)分三章,介绍了阳翰笙投笔从戎、北伐南征弃武就文、'左联'奉献,软禁南京、斗争不息的生命历程。
关键词 阳翰笙 投笔从戎 弃武就文 软禁南京
下载PDF
阳翰笙评传(一)
16
作者 徐志福 《地方文化研究辑刊》 2017年第2期160-167,共8页
阳翰笙先生在现当代革命史、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他的一生具有典型性和传奇性。徐志福教授的《阳翰笙评传》第一章主要对阳翰笙先生的小学、中学、大学时代在中国革命潮流中进行思想启蒙、人生道路探索做了详细讲述,这段时期是阳翰... 阳翰笙先生在现当代革命史、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他的一生具有典型性和传奇性。徐志福教授的《阳翰笙评传》第一章主要对阳翰笙先生的小学、中学、大学时代在中国革命潮流中进行思想启蒙、人生道路探索做了详细讲述,这段时期是阳翰笙先生人生的重要阶段,为他后来的革命和文学创作之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翰笙 思想启蒙 探索 革命
下载PDF
试析“民者天下之本”的苏轼
17
作者 谭继和 《地方文化研究辑刊》 2018年第1期85-90,共6页
苏轼是文化中国长廊里一颗磊落奇瑰、百科汪洋的北辰之星,是古代'华夏文明造极于赵宋之时'的一个文化标志碑石。作为中华文化史上一个百科全书式的文化巨人,苏轼思想中最光辉的亮点,是他以'民者,天下之本,而财者,民之所以生... 苏轼是文化中国长廊里一颗磊落奇瑰、百科汪洋的北辰之星,是古代'华夏文明造极于赵宋之时'的一个文化标志碑石。作为中华文化史上一个百科全书式的文化巨人,苏轼思想中最光辉的亮点,是他以'民者,天下之本,而财者,民之所以生也'作为他一生信奉的述学立论的襟怀抱负与济世实用的治政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本 忧患意识 天下水学 东坡文化
下载PDF
阳翰笙评传(三)
18
作者 徐志福 《地方文化研究辑刊》 2019年第1期158-170,共13页
《阳翰笙评传》第五章讲述了阳翰笙在抗战时期参与筹建戏剧、电影等文化、文艺各界抗敌协会,以及在军委会政治部第三厅、文艺工作委员会奋斗和奉献的事迹。
关键词 阳翰笙 抗战 “第三厅” 文工会
下载PDF
張獻忠屠蜀惡行溯考
19
作者 馮廣宏 《蜀学》 2015年第1期91-103,共13页
一問題的提出成都東郊錦江上有座九眼的宏濟橋,橋南又有一座回瀾塔,爲萬曆二十一年(1593)四川布政使余一龍始建,以顯示傳統的風水意義。但半個世紀後,張獻忠在成都建立'大順'政權,覺得'橋是弓,塔是箭,彎弓正射承天殿',... 一問題的提出成都東郊錦江上有座九眼的宏濟橋,橋南又有一座回瀾塔,爲萬曆二十一年(1593)四川布政使余一龍始建,以顯示傳統的風水意義。但半個世紀後,張獻忠在成都建立'大順'政權,覺得'橋是弓,塔是箭,彎弓正射承天殿',對朝廷不利,便下令將塔拆除,結果發現塔底磚上刻着篆字寫的預言詩,《明史·五行志·詩妖》載有其文:修塔余一龍,拆塔張獻忠。歲逢甲乙丙,此地血流紅。妖運終川北,毒氣播川東。 展开更多
下载PDF
谢季筠作品
20
作者 谢李筠 《四川统一战线》 2018年第11期F0004-F0004,共1页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