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浅谈四川壁画 被引量:1
1
作者 曹丹 《四川文物》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21-22,共2页
浅谈四川壁画曹丹四川的壁画,具有独特的风格,它所选择的题材很广泛,有佛、菩萨、经变、天龙八部和佛本身故事,也有云天、烟树、亭榭、楼台等等景物风光。在技法上,有的粗豪奔放,有的织秀工整。从色彩来看,也风貌各异,有的朴实... 浅谈四川壁画曹丹四川的壁画,具有独特的风格,它所选择的题材很广泛,有佛、菩萨、经变、天龙八部和佛本身故事,也有云天、烟树、亭榭、楼台等等景物风光。在技法上,有的粗豪奔放,有的织秀工整。从色彩来看,也风貌各异,有的朴实淡雅,有的金碧辉煌。四川壁画,集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壁画 四川省 壁画艺术 工笔重彩画 题材 绘画材料 大圣 地狱变相 绘画颜料 人物真实
下载PDF
安岳毗卢洞石窟调查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曹丹 赵晗 《四川文物》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34-39,共6页
安岳毗卢洞石窟调查研究曹丹,赵晗安岳县毗卢洞石窟,在县城东南50公里的石羊场厥山上。有石窟5窟,计造像465躯和摩崖铭刻、碑记32通(件),是四川著名的佛教密宗派造像之一。这五窟造像分别命名为:毗卢洞(即“柳本尊十炼... 安岳毗卢洞石窟调查研究曹丹,赵晗安岳县毗卢洞石窟,在县城东南50公里的石羊场厥山上。有石窟5窟,计造像465躯和摩崖铭刻、碑记32通(件),是四川著名的佛教密宗派造像之一。这五窟造像分别命名为:毗卢洞(即“柳本尊十炼图”)、幽居洞、玉皇洞、千佛洞和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柳本尊 石窟调查 毗卢遮那佛 题铭 佛教密宗 石窟造像 安岳 阿弥陀佛 摩崖造像 保护范围
下载PDF
王建墓防渗、排水和通风工程及其稳定性的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曾中懋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1996年第2期8-17,共10页
叙述了王建墓的基本情况和前期试验,以及防渗、排水和通风工程中的各项技术措施;进行了墓体稳定性的计算及其全面治理后的效果观察。结果可见,雨水渗漏已完全解决,墓室内年温差从8~26℃下降到11~22℃,相对湿度从夏、秋季长期处于... 叙述了王建墓的基本情况和前期试验,以及防渗、排水和通风工程中的各项技术措施;进行了墓体稳定性的计算及其全面治理后的效果观察。结果可见,雨水渗漏已完全解决,墓室内年温差从8~26℃下降到11~22℃,相对湿度从夏、秋季长期处于100%,冬、春季48%~85%调节至常年处于77%~84%,基本达到预期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渗 排水 通风 稳定性
下载PDF
三星堆出土铜器的铸造技术 被引量:4
4
作者 曾中懋 《四川文物》 北大核心 1994年第6期68-69,77,共3页
三星堆出土铜器的铸造技术曾中懋广汉三星堆出土铜器早已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对于它的合金成分已作了分析和研究,并已报道①②。对它的铸造工艺也有必要作进一步的考查和研究。一、陶范因在部分出土铜器上遗留着褐红色的泥蕊,说明... 三星堆出土铜器的铸造技术曾中懋广汉三星堆出土铜器早已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对于它的合金成分已作了分析和研究,并已报道①②。对它的铸造工艺也有必要作进一步的考查和研究。一、陶范因在部分出土铜器上遗留着褐红色的泥蕊,说明出土青铜器的铸造是使用陶范。陶范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汉三星堆 铸造技术 浇铸成型 出土青铜器 力学强度 铸造工艺 粒度分布 退火态组织 铸造青铜 金相组织
下载PDF
“扶桑”与玉米考辨 被引量:2
5
作者 胡昌钰 《农业考古》 1983年第2期100-103,共4页
近来,我队陆续收到一些科研机关与群众来信,询问四川茂汶汉魏时期的石棺葬的考古发掘中发现玉米棒子一事,希望我们提供资料以助于他们的研究工作,因为这个问题涉及到玉米的起源。这件事情的引起源于《玉米的种植与美洲的发现新探》一文... 近来,我队陆续收到一些科研机关与群众来信,询问四川茂汶汉魏时期的石棺葬的考古发掘中发现玉米棒子一事,希望我们提供资料以助于他们的研究工作,因为这个问题涉及到玉米的起源。这件事情的引起源于《玉米的种植与美洲的发现新探》一文(王家佑、史岩著,发表于《社会科学研究》1982年第3期),所以,笔者准备就这个问题谈谈自己的一点粗浅看法。我国何时开始种植玉米,目前在国内存在两种不同的意见,一种意见认为:玉米是在一四九二年哥伦布登上美洲海岸以后,才“陆续传播到美洲以外的世界各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果穗 扶桑 石棺葬 汉魏时期 考古发掘 社会科学研究 中国古代 哥伦布 美洲 种植
下载PDF
高颐阙残损阙檐的修复技术 被引量:2
6
作者 曾中懋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1993年第2期36-40,共5页
高颐阙是东汉晚期的红色砂岩的建筑物。位于四川省雅安市。阙檐东面残缺.导致日晒雨淋加剧,苔藓丛生,从而引起严重风化。为此,对残损阙檐进行了修复。根据高颐阙的结构.雅安市的气候特征及阙石的化学组成和物理性质.讨论了薄片检查和 X... 高颐阙是东汉晚期的红色砂岩的建筑物。位于四川省雅安市。阙檐东面残缺.导致日晒雨淋加剧,苔藓丛生,从而引起严重风化。为此,对残损阙檐进行了修复。根据高颐阙的结构.雅安市的气候特征及阙石的化学组成和物理性质.讨论了薄片检查和 X 衍射分析的结果、修复残缺阙檐的理论基础以及计算、修复的程序和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阙檐 修复技术
下载PDF
商代青铜器的元素成分 被引量:1
7
作者 PieterMeyers LoreL.Holmes +2 位作者 Ednard.V.Sayre 韦荃 何国涛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1994年第1期53-59,共7页
关键词 商代青铜器 原子吸收光谱分析 中国青铜器 中子活化分析 晶间腐蚀 铜合金 金属样品 元素分析 石英玻璃管 同位素衰变
下载PDF
试论明代厂卫对资本主义萌芽的抑制
8
作者 蜀石 《四川文物》 北大核心 1995年第6期65-69,共5页
试论明代厂卫对资本主义萌芽的抑制蜀石十五世纪至十七世纪中叶,欧洲大陆各国商品经济发展很快,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正在萌芽和成长,封建生产方式和政治制度开始解体,正迅速由封建主义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这时中国新的生产关系也... 试论明代厂卫对资本主义萌芽的抑制蜀石十五世纪至十七世纪中叶,欧洲大陆各国商品经济发展很快,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正在萌芽和成长,封建生产方式和政治制度开始解体,正迅速由封建主义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这时中国新的生产关系也开始在江甫地区若干手工业部门萌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本主义萌芽 《明史》 魏忠贤 矿监税使 东林党人 “重农抑商” 纪事本末 《明神宗实录》 商品生产 中央集权制
下载PDF
发刊词
9
作者 张秀熟 《四川文物》 1984年第1期2-4,共3页
教育人民爱护祖国文物,抢救祖国文物,保护管理祖国文物,建国以来,党和政府一直列作重要日程。1961年国务院颁发了《文物保护管理暂行条例》,并公布了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1979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布的《中华人... 教育人民爱护祖国文物,抢救祖国文物,保护管理祖国文物,建国以来,党和政府一直列作重要日程。1961年国务院颁发了《文物保护管理暂行条例》,并公布了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1979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173条明文规定:“违反国家保护文物法规、盗运珍贵文物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管理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珍贵文物 贯彻执行 祖国 建国以来 暂行条例 中国人民
下载PDF
四川省什邡县出土的宋代瓷器 被引量:11
10
作者 丁祖春 《文物》 1978年第3期93-96,共4页
1972年2月,什邡县两路公社,四川省交通局机械厂,在施工中发现了二百八十余件宋代青、白瓷器。这批瓷器是在离地表一米多深的地方发现的,重叠堆放在一个大缸里。从保存完好、堆放齐整来看,显然是有意窖藏在地下的。出土瓷器品种较多,器... 1972年2月,什邡县两路公社,四川省交通局机械厂,在施工中发现了二百八十余件宋代青、白瓷器。这批瓷器是在离地表一米多深的地方发现的,重叠堆放在一个大缸里。从保存完好、堆放齐整来看,显然是有意窖藏在地下的。出土瓷器品种较多,器型有盌、盘、杯、碟、瓶、盏、洗、盂等,其中盌、盘、碟居多,杯、瓶、盏、洗、盂较少。现选择十五件简介于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瓷器 四川省 宋代 胎骨 出土 口径 影青瓷 底径 景德镇 釉瓷
原文传递
四川忠县涂井蜀汉崖墓 被引量:41
11
作者 张才俊 《文物》 1985年第7期49-95,97+99-106,共56页
四川忠县涂井西南不远有一座山,名卧马凼,东南距石宝寨12公里(图一)。四周山峦起伏,涂井溪(古名涂溪)由北向南蜿蜒流入长江。卧马凼山的南面有古代崖墓群(图二、七)。1981年5月,四川省文物管理委员会考古工作队、万县地区文化局、忠县... 四川忠县涂井西南不远有一座山,名卧马凼,东南距石宝寨12公里(图一)。四周山峦起伏,涂井溪(古名涂溪)由北向南蜿蜒流入长江。卧马凼山的南面有古代崖墓群(图二、七)。1981年5月,四川省文物管理委员会考古工作队、万县地区文化局、忠县文化局共同组成工作组,配合修筑公路,对墓葬进行了发掘。历时月余,共发掘蜀汉墓15座,出土器物近3,600件(其中铜钱3,000多枚)。现将发掘情况介绍于下。一、墓葬形制卧马凼山由红砂岩构成。山上的崖墓和其他地区的崖墓一样,都是在原有的崖壁上先凿一条墓道,再开凿墓门和墓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蜀汉 前室 崖墓 涂井 随葬器物 忠县 四川 后室 图版 出土器物
原文传递
四川犍为金井乡巴蜀土坑墓清理简报 被引量:13
12
作者 匡远滢 《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5期68-75,104,共9页
1984年4月,犍为县金井乡万年村村民建房取土时,在黎家山原生产队公房东侧房檐后挖出青铜器10余件。县文化主管部门闻讯后,即前往查看,并将这批文物收回。据1977年省博物馆考察,这里是一古墓群区。所以这批铜器一出土,立刻受到省文管会... 1984年4月,犍为县金井乡万年村村民建房取土时,在黎家山原生产队公房东侧房檐后挖出青铜器10余件。县文化主管部门闻讯后,即前往查看,并将这批文物收回。据1977年省博物馆考察,这里是一古墓群区。所以这批铜器一出土,立刻受到省文管会的重视。现场调查得知出土铜器的墓葬已大部被毁,但西侧(已拆公房的房基内)尚有墓两座。于是对这两座墓进行了清理,两墓编号为 M5、M6。墓室结构这两座墓开掘在黄褐色的熟土层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蜀 四川 腹径 青铜器 标本 陶器 二层台 陶质 省博物馆 图版
原文传递
四川涪陵小田溪四座战国墓 被引量:20
13
作者 张才俊 《考古》 1985年第1期14-17,32+97,共6页
1980年底,涪陵小田溪队办砖厂烧砖取土时,我们发掘了三个小型土坑墓和一个残墓,编号 M4—7。出土器物46件。今将三个土坑墓的情况介绍如下。(一)墓葬形制三座墓葬均为竖穴土坑墓,墓口略大于墓底,墓坑填土为黄褐色土,并夹有少许绳纹灰陶... 1980年底,涪陵小田溪队办砖厂烧砖取土时,我们发掘了三个小型土坑墓和一个残墓,编号 M4—7。出土器物46件。今将三个土坑墓的情况介绍如下。(一)墓葬形制三座墓葬均为竖穴土坑墓,墓口略大于墓底,墓坑填土为黄褐色土,并夹有少许绳纹灰陶片。墓坑有狭长形、长方形、方形圆角三种:狭长形圆角土坑墓(M7)位于 M5东北约20米,方向310度。烧砖取土时已将上层填土揭去,残高20厘米。墓长3.2、宽0.76米(图一)。墓坑内棺木已朽,人骨架无存,葬具、葬式不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国墓 随葬器物 出土器物 情况介绍 四川 竖穴土坑墓 墓葬形制 圆角 长方形 烧砖
原文传递
四川宝兴陇东东汉墓群 被引量:15
14
作者 杨文成 《文物》 1987年第10期34-53,共20页
1982年春,宝兴县文化馆在县城西北20公里的陇东乡老场村发现东汉墓群,第一次清理了5座(编号:M1—M5),编写了清理简报。为配合乡镇规划,四川省文管会和宝兴县文化馆组成联合调查考古队,开展了全面调查和发掘工作。1985年3—5月,清理墓葬... 1982年春,宝兴县文化馆在县城西北20公里的陇东乡老场村发现东汉墓群,第一次清理了5座(编号:M1—M5),编写了清理简报。为配合乡镇规划,四川省文管会和宝兴县文化馆组成联合调查考古队,开展了全面调查和发掘工作。1985年3—5月,清理墓葬103座(编号:M6—M108)(图一)。其中101座在桥碑东侧,有尸骨113具,M97是唐代土坑墓;在距桥碑北面约100米的探点1处,清理土坑木棺墓1座(M6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戒指 陇东 墓葬形制 陶罐 小刀 东汉墓 墓群 石棺葬 腹部 石棺墓
原文传递
四川甘孜县吉里龙古墓葬 被引量:13
15
作者 陈德安 扎西次仁 张康林 《考古》 1986年第1期28-36,101-102,共11页
仁果乡吉里龙(藏语语意为八个石板的沟)古墓葬位于甘孜藏族自治州甘孜县城南约20公里的雅砻江南岸山麓第二级台地上。川藏公路在台地北侧由东向西穿越第一台地而过。这里沿江两岸是甘孜县的主要农业区之一,也是川藏交通要道(图一)。197... 仁果乡吉里龙(藏语语意为八个石板的沟)古墓葬位于甘孜藏族自治州甘孜县城南约20公里的雅砻江南岸山麓第二级台地上。川藏公路在台地北侧由东向西穿越第一台地而过。这里沿江两岸是甘孜县的主要农业区之一,也是川藏交通要道(图一)。1979年仁果乡社员在此地修建牲畜过冬的棚圈时,发现古墓葬,出土了一些陶器和铜器。1981年,甘孜县文化馆曾派人前往调查,清理了一座残墓,采集了两件陶器和铜器,初步估计这里是一处古墓葬群。1983年8月,四川省文物管理委员会与甘孜州文化馆、甘孜县文化馆和泸定县文管所共同组织成石棺葬调查小组,对该墓群再次进行调查,试掘了六座墓葬,清理了两座残墓,出土了陶器、铜器、铁器、骨器和装饰品等百余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墓葬 石棺葬 甘孜县 陶器 文化馆 甘孜州 四川省 石棺墓 铜器 出土
原文传递
四川涪陵西汉土坑墓发掘简报 被引量:12
16
作者 范桂杰 极昌鈺 +1 位作者 江聪 刘瑛 《考古》 1984年第4期338-344,共7页
1982年4月,涪陵地区针织厂在涪陵县黄溪公社点易大队三队基建时发现了一座古墓葬(编号为 M1)。四川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和涪陵县文化馆在丰都县、武隆县文化馆同志的配合下,对该墓进行了清理。M1清理结束后,在距该墓西北约15米处又清理了... 1982年4月,涪陵地区针织厂在涪陵县黄溪公社点易大队三队基建时发现了一座古墓葬(编号为 M1)。四川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和涪陵县文化馆在丰都县、武隆县文化馆同志的配合下,对该墓进行了清理。M1清理结束后,在距该墓西北约15米处又清理了一座同类墓葬(编号为 M2)。据访问,该地以前也发现过此类墓。为此,估计该地是一墓群。墓葬位于黄草山背斜的东南翼,长江北岸的一级阶地上,阶地高出长江正常水位约40米,隔江与涪陵县城相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涪陵地区 西汉 腹径 文化馆 古墓葬 武隆县 丰都县 口径 二层台 清理
原文传递
四川荥经同心村巴蜀墓发掘简报 被引量:11
17
作者 李晓鸥 巴家云 雷雨 《考古》 1988年第1期49-54,101-102,共8页
同心村巴蜀墓位于荥经县县城北面,川滇公路北侧的荥河第二阶地上。北距荥河500米,西距严道古城遗址1公里,南西1公里处是小坪山,山南面断岩下为经河水(图一)。 1984年12月底至1985年元月,荥经县西城建筑公司在该地(同心三社)修建广播电... 同心村巴蜀墓位于荥经县县城北面,川滇公路北侧的荥河第二阶地上。北距荥河500米,西距严道古城遗址1公里,南西1公里处是小坪山,山南面断岩下为经河水(图一)。 1984年12月底至1985年元月,荥经县西城建筑公司在该地(同心三社)修建广播电视局大楼的施工中,发现剑、矛、斤等巴蜀青铜器。省文管会闻讯后即派员前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蜀文化 同心 图版 古城遗址 青铜器 四川 墓葬 出土器物 陶器 刮削器
原文传递
四川简阳东溪园艺场元墓 被引量:7
18
作者 张才俊 《文物》 1987年第2期70-87,103-104,共20页
简阳县东溪园艺场在县城东北约5公里处,位于沱江东岸的庙子山下。1974年,当地群众在园艺场九队的梨园中耕地时发现一座石室墓(图一)。我会考古工作队与简阳县文化馆对此墓进行了清理。现将情况介绍于后。
关键词 底径 口径 园艺场 四川简阳 影青瓷 长方形 纹饰 图版 元墓 施釉
原文传递
四川德阳县发现宋代窖藏 被引量:8
19
作者 范桂杰 胡昌钰 《文物》 1984年第7期82-84,共3页
1983年1月,德阳县景福公社庭江六队社员犁地时,发现了一批青铜器和瓷器。四川省文物管理委员会会同德阳县文物管理所的人员前往出土地点进行了调查,确定为一处窖藏。器物盛在一个大陶缸内,出土时陶缸已被挖破。缸系泥质红褐陶,火候很高... 1983年1月,德阳县景福公社庭江六队社员犁地时,发现了一批青铜器和瓷器。四川省文物管理委员会会同德阳县文物管理所的人员前往出土地点进行了调查,确定为一处窖藏。器物盛在一个大陶缸内,出土时陶缸已被挖破。缸系泥质红褐陶,火候很高。圆唇,敛口,曲腹,小平底。上部两侧各有竖排双鋬,内外壁施黄釉不到底。口径38.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径 文物 四川省 德阳 青铜器 口径 管理委员会 宋代窖藏 陶缸 瓷器
原文传递
四川彭县义和公社出土汉代画像砖简介 被引量:8
20
作者 陈显双 《考古》 1983年第10期897-902,896,共7页
彭县,汉代为蜀郡所辖的繁县属地,与郡治——成都相邻。境内有两个汉代人的集葬地,一名南方院,一名北方院,皆在今彭县义和公社境内。解放前后,此二地时常出土汉画像砖等文物。下面介绍的这批画像砖,就是解放前在南方院汉墓群出土的。据了... 彭县,汉代为蜀郡所辖的繁县属地,与郡治——成都相邻。境内有两个汉代人的集葬地,一名南方院,一名北方院,皆在今彭县义和公社境内。解放前后,此二地时常出土汉画像砖等文物。下面介绍的这批画像砖,就是解放前在南方院汉墓群出土的。据了解,同时出土的还有大批陶制文物和五铢钱等,遗憾的是没有保存下来。将保存的这十块画像砖简略介绍如下。这批画像砖均模制,长方形,长42.5—43、宽24—25,厚7—7.5厘米,与成都地区经常出土的方形画像砖的规格不同,但题材基本一致,内容大多相同,都不脱离汉代画像的一般作风。1.市集画像砖整幅画面可分为上、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代画像砖 汉代社会 出土 彭县 成都地区 四川 汉画像砖 公社 文物 保存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