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川省中心镇建设经验及模式初探
1
作者 刘春 庞嘉 +2 位作者 陈妍 罗睿 樊斌 《四川建筑》 2024年第6期15-17,共3页
探讨四川省中心镇建设的经验和模式,通过对相关政策、实践案例的研究和分析,总结出四川省在中心镇建设方面的成功举措,包括规划引领、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提升、文化传承等方面,并对未来的发展模式进行初步探讨,为其他地... 探讨四川省中心镇建设的经验和模式,通过对相关政策、实践案例的研究和分析,总结出四川省在中心镇建设方面的成功举措,包括规划引领、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提升、文化传承等方面,并对未来的发展模式进行初步探讨,为其他地区的中心镇建设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镇 建设经验 发展模式
下载PDF
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背景下四川省农村住房建设管理对策研究
2
作者 陈妍 庞嘉 +1 位作者 刘春 樊斌 《四川建筑》 2024年第6期279-281,共3页
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提升农村住房建设管理水平是实现乡村振兴发展战略的重要抓手之一,四川省农村住房点多量大面广,基于对四川省农村住房建设管理的深入调研,进行相关文献综述,总结在建设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从完善体制机... 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提升农村住房建设管理水平是实现乡村振兴发展战略的重要抓手之一,四川省农村住房点多量大面广,基于对四川省农村住房建设管理的深入调研,进行相关文献综述,总结在建设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从完善体制机制、设计下乡、政策性金融支持等几个方面提出具体建议,为各级政府制定符合当前时代特色的农村住房建设管理方案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农村住房建设管理 质量安全
下载PDF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下川渝毗邻地区中心镇发展路径探索
3
作者 范宇婷 《河南建材》 2021年第10期153-155,共3页
随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全面启动,成渝地区向中国经济增长第四极迈进,为川渝地区的发展带来了历史机遇。文章通过对蓬溪县蓬南镇发展措施的梳理,为川渝毗邻地区小城镇一体化发展提供相关借鉴,强化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底部支撑。
关键词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 川渝毗邻地区 中心镇 发展路径
下载PDF
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的“盐源探索”——景村融合发展模式
4
作者 罗睿 敖蓉蓉 胡奎 《四川建筑》 2024年第6期6-8,共3页
在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的工作背景下,盐源县为有效、可持续、完整地保护和延续区域传统村落的文化脉络和历史遗存,以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级景区、国家水利风景区——泸沽湖为抓手,通过对盐源县传统村落的历史文化挖掘、资源整... 在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的工作背景下,盐源县为有效、可持续、完整地保护和延续区域传统村落的文化脉络和历史遗存,以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级景区、国家水利风景区——泸沽湖为抓手,通过对盐源县传统村落的历史文化挖掘、资源整合、协同发展,探索“景村融合”发展新路径,实现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推动区域传统村落面貌全面改善,形成了可“复制借鉴”的四川特色传统村落保护利用模式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村落 集中连片 保护利用模式 景村融合
下载PDF
县域新村建设规划探讨 被引量:1
5
作者 楚松平 《小城镇建设》 2011年第7期55-59,共5页
当前新村建设已成为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的重要举措,同时也是县域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四川省各地新村规划编制工作正进行得如火如荼,如何使编制的规划更好地让地方得以贯彻执行,并转化成地... 当前新村建设已成为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的重要举措,同时也是县域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四川省各地新村规划编制工作正进行得如火如荼,如何使编制的规划更好地让地方得以贯彻执行,并转化成地方的空间管制政策,本文在结合荥经县县域新村建设总体规划的基础上,以新村综合建设分区作为新村建设总体规划的编制重点,突出因地制宜和分类指导的原则,来加强县域新村规划编制与地方管理工作的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规划编制工作 县域 服务设施建设 经济社会发展 基础设施 现代农业 管制政策 管理工作
下载PDF
城寨型传统村落价值分析与保护发展探索——以自贡三多寨传统村落为例 被引量:2
6
作者 刘春 王刘辉 王倩 《城市住宅》 2016年第7期44-47,共4页
四川地区保存着大量的传统村落,其类型多样,其中一种传统村落兼具"城"与"寨"双重特性,即"城寨型"传统村落。本文以自贡三多寨为例,在实地调研及文献查询基础上对三多寨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进行研究,调查其... 四川地区保存着大量的传统村落,其类型多样,其中一种传统村落兼具"城"与"寨"双重特性,即"城寨型"传统村落。本文以自贡三多寨为例,在实地调研及文献查询基础上对三多寨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进行研究,调查其突出的文化价值特色,分析其现存问题和发展难点,探索"城寨型"传统村落的特征及其保护发展要点,构筑保护与旅游利用相结合的发展体系,希望对四川传统村落的保护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村落 保护发展 价值分析 自贡 四川地区 文化价值 基础
下载PDF
县域新村建设总体规划编制核心技术探讨 被引量:1
7
作者 楚松平 《四川建筑》 2011年第4期13-15,共3页
为加快四川农村全面小康建设,四川省委、省政府作出了以新村建设带动全省新农村建设的重要部署,当前全省各地新村建设如火如荼,而新村建设总体规划编制则显得尤为重要,如何确保规划编制科学合理、让规划真正有效地指导四川的新村建设,... 为加快四川农村全面小康建设,四川省委、省政府作出了以新村建设带动全省新农村建设的重要部署,当前全省各地新村建设如火如荼,而新村建设总体规划编制则显得尤为重要,如何确保规划编制科学合理、让规划真正有效地指导四川的新村建设,发挥出规划的龙头作用,文中围绕这些问题对如何编好新村建设总体规划作了一些探索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县域 新村建设 规划编制
下载PDF
文化保护与特色建设的小镇实践——以蓬莱为例 被引量:1
8
作者 王彦博 鲁朝汉 《四川建筑》 2021年第4期23-24,共2页
文章以蓬莱为例,总结文化保护与特色建设经验,结合新形势下规划逻辑的转变,理性认知、发现问题,从社会治理的角度,阐明应通过加强宏观调控、健全制度引导、强化规划推动来解决,并将国土空间规划的指导性内容与规定性内容一起作为社会治... 文章以蓬莱为例,总结文化保护与特色建设经验,结合新形势下规划逻辑的转变,理性认知、发现问题,从社会治理的角度,阐明应通过加强宏观调控、健全制度引导、强化规划推动来解决,并将国土空间规划的指导性内容与规定性内容一起作为社会治理的依据,在实践中视具体情况不同确定相应的指导性内容的构成,以协调"保护"与"建设"之间的关系,从而更清晰有效地指导小镇特色培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色建设 文化保护 社会治理
下载PDF
四川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实践范式研究
9
作者 邱建 刘春 +2 位作者 范宇婷 刘宇飞 郭明杰 《城市建筑空间》 2023年第6期91-92,95,共3页
传统村落是弘扬中华文明的基本载体。四川历史悠久、民族多元、传统村落众多,遵循保护第一的原则,秉承“以保护为根本、以利用促保护”的理念,创新探索传统村落保护与利用的实践路径。在辨析四川传统村落特征的基础上,总结传统村落保护... 传统村落是弘扬中华文明的基本载体。四川历史悠久、民族多元、传统村落众多,遵循保护第一的原则,秉承“以保护为根本、以利用促保护”的理念,创新探索传统村落保护与利用的实践路径。在辨析四川传统村落特征的基础上,总结传统村落保护利用方法,通过案例分析提炼出以整体保护为基础、以建筑设计为重点、以设施建设为支撑的实践范式,以期为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利用提供实践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村落 保护利用 实践范式 乡土文化
下载PDF
基于空间句法实证分析的地下空铁换乘空间的步行可达性研究——以成都双流机场T2航站楼为例 被引量:7
10
作者 袁芬 袁红 +2 位作者 吴森 张妍 杨巧状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CSCD 2021年第6期83-91,共9页
空铁一体化发展使航站楼与城市铁路交通便捷换乘成为必然要求,航空限高使得空铁换乘空间多位于地下,多线换乘带来的复杂换乘流线和地下空间带来的换乘空间感知弱等问题导致空铁换乘效率低、舒适性差,而换乘空间的步行可达性是影响换乘... 空铁一体化发展使航站楼与城市铁路交通便捷换乘成为必然要求,航空限高使得空铁换乘空间多位于地下,多线换乘带来的复杂换乘流线和地下空间带来的换乘空间感知弱等问题导致空铁换乘效率低、舒适性差,而换乘空间的步行可达性是影响换乘效率和换乘舒适性的关键因素。成都双流机场T2航站楼汇聚了空港、高铁、地铁等三种交通方式的换乘,通过研究该典型案例换乘空间的步行可达性来探讨提高地下空铁换乘空间步行可达性的策略。本文运用空间句法中的凸状空间法和视域分割法,结合集成度、可见度等形态变量,对成都双流机场T2航站楼的地下空铁换乘空间的步行可达性进行量化分析,据此得出现状问题和做出具体的优化设计,并进行结果验证。得出如下结论:合理的节点空间设计可增强换乘导向性;连通换乘空间形成合理的换乘流线可提高换乘效率;有机整合换乘空间及其周围空间可丰富换乘体验。该研究可为国内外航站楼地下空铁换乘空间的设计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空铁换乘空间 空间句法 步行可达性 集成度 可见度
下载PDF
川渝传统穿斗式木结构民居建筑智慧浅析——以通江县梨园坝村落民居为例 被引量:2
11
作者 鲁朝汉 徐娇 翟帅男 《四川建筑》 2021年第2期66-69,共4页
穿斗式木结构民居是川渝地区典型的建筑类型之一,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科学价值。文章通过对川渝地区传统穿斗木民居的实地调研测绘,归纳分析其内在的选址布局、生态理念、建筑风貌和营造技艺。为我国传统木结构、传统村落和美丽乡村保... 穿斗式木结构民居是川渝地区典型的建筑类型之一,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科学价值。文章通过对川渝地区传统穿斗木民居的实地调研测绘,归纳分析其内在的选址布局、生态理念、建筑风貌和营造技艺。为我国传统木结构、传统村落和美丽乡村保护和发展提供参考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斗式 木结构 选址 生态智慧 营造技艺 抗震
下载PDF
高烈度地区重点设防类高层框架结构隔震设计 被引量:1
12
作者 庞嘉 《四川建筑》 2023年第3期44-46,49,共4页
对位于高烈度地区且处于抗震不利地段(隐伏断层)附近的重点设防类高层建筑,采取地下室顶板设置隔震层,延长隔震层以上结构的基本周期,减少输入上部结构的水平地震作用,可以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体系实现该项目。选取合理的减震系数,在满... 对位于高烈度地区且处于抗震不利地段(隐伏断层)附近的重点设防类高层建筑,采取地下室顶板设置隔震层,延长隔震层以上结构的基本周期,减少输入上部结构的水平地震作用,可以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体系实现该项目。选取合理的减震系数,在满足规范要求的情况下降低隔震层以上结构的抗震措施,能够突破规范对于高烈度地区框架结体系的适用限制,达到预期设防目标和防震要求。以下对某高烈度地区重点设防类高层框架结构设计中应用隔震技术进行分析探讨,仅供参考,希望为高烈度地区高层框架结构的抗震设计提供指导和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烈度地区 高层框架 隔震技术
下载PDF
四川省九寨沟县大录村:生长在半山坡上的安多藏寨
13
作者 鲁朝汉 苟鑫 《中华民居》 2021年第3期61-66,共6页
四川省九寨沟县大录村拥有四川省大九寨区域内唯一保留安多藏族建筑特色的连片建筑村落——大录古藏寨。古老的藏族建筑、绚丽的安多藏族民俗文化、绮丽的自然风光和浓厚的宗教文化在这里相融,令人神往。大山深处的原乡藏寨大录村位于... 四川省九寨沟县大录村拥有四川省大九寨区域内唯一保留安多藏族建筑特色的连片建筑村落——大录古藏寨。古老的藏族建筑、绚丽的安多藏族民俗文化、绮丽的自然风光和浓厚的宗教文化在这里相融,令人神往。大山深处的原乡藏寨大录村位于四川省阿坝州九寨沟县大录乡,地处岷山地带,海拔2478米,年均气温仅7.2℃,属高寒地区。现有大九寨区域内唯一的保留安多藏族建筑特色的连片建筑村落——大录古藏寨。该藏寨是研究安多藏区建筑的活化标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多藏族 四川省阿坝州 大九寨 九寨沟县 安多藏区 藏寨 自然风光 高寒地区
原文传递
四川加强新村聚居点建设的探索研究
14
作者 李南希 文技军 《上海城市发展》 2015年第3期54-58,共5页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党的十入届五中全会以来,四川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把新农村建设提到“两化”互动、统筹城乡总体战略的重要位置进行部署...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党的十入届五中全会以来,四川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把新农村建设提到“两化”互动、统筹城乡总体战略的重要位置进行部署,按照成片连线、扩面连片、全面覆盖的工作思路,分级投入、分步实施,在整体规划的基础上,根据不同时期特点,分阶段不断推动新农村建设这一历史性任务。经过近10年的规划建设,作为四川省建设幸福美丽新村的重要内容之一的“新村聚居点”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省 聚居 社会主义新农村 新农村建设 整体规划 现代化进程 历史任务 五中全会
原文传递
浅析传统村落的产业振兴路径——以甘孜州丹巴县中路片区为例
15
作者 罗睿 庞嘉 +1 位作者 滕婷婷 杨成敏 《四川建筑》 2023年第3期6-8,11,共4页
传统村落是中华民族农耕文明的重要载体,随着城镇化进程快速推进,大量传统村落正在逐渐消亡。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的新时期,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首要任务。随着近年乡村旅游的不断推进,传统村落凭着文化资源优势、特色产业发展成为... 传统村落是中华民族农耕文明的重要载体,随着城镇化进程快速推进,大量传统村落正在逐渐消亡。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的新时期,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首要任务。随着近年乡村旅游的不断推进,传统村落凭着文化资源优势、特色产业发展成为乡村振兴的活力呈现。如何激活传统村落的内生动力,促进传统村落永续发展,实现乡村产业振兴,是众多村落正面临的主要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村落 产业振兴 生态 文旅
下载PDF
川西北传统藏式碉房建筑技术案例分析
16
作者 鲁朝汉 徐娇 《四川建筑》 2021年第3期40-43,共4页
川西北传统藏式碉房是我国优秀建筑文化遗产,具有很高的营造技艺和科学价值。文章基于川西北传统藏式碉房调研资料,分析了传统藏式碉房的建筑理念、建筑风貌、营造技术和结构体系,总结归纳了传统藏式碉房的建造特点,这将对传统建筑保护... 川西北传统藏式碉房是我国优秀建筑文化遗产,具有很高的营造技艺和科学价值。文章基于川西北传统藏式碉房调研资料,分析了传统藏式碉房的建筑理念、建筑风貌、营造技术和结构体系,总结归纳了传统藏式碉房的建造特点,这将对传统建筑保护和传统村落发展提供一些参考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碉房 设防民居 建筑装饰 营造技术 结构体系
下载PDF
四川阿坝州壤塘村:绽放在高原上的圣洁雪莲
17
作者 鲁朝汉 司鑫 《中华民居》 2021年第4期49-56,共8页
壤塘村位于四川省阿坝州壤塘县中壤塘镇,平均海拔约为3560米,呈现典型的丘状高原地貌,丘谷相间排列,牧草肥美,则曲河从村边蜿蜒而过。因位于安多藏族文化圈,壤塘村内安多民俗风情浓郁,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是藏区“觉囊派”藏传佛教的圣地... 壤塘村位于四川省阿坝州壤塘县中壤塘镇,平均海拔约为3560米,呈现典型的丘状高原地貌,丘谷相间排列,牧草肥美,则曲河从村边蜿蜒而过。因位于安多藏族文化圈,壤塘村内安多民俗风情浓郁,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是藏区“觉囊派”藏传佛教的圣地及活动中心。2021年,壤塘村入选第三批“四川最美古村落”名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觉囊派 安多藏族 藏传佛教 四川省阿坝州 四川阿坝州 历史文化底蕴 壤塘 古村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