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红壤丘陵区小流域水土流失生态修复监测系统设计——以江西信丰县崇墩沟小流域为例 被引量:1
1
作者 田锋 石辉 +1 位作者 黄林 周立江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48-151,共4页
为了从根本上治理南方红壤区的水土流失,国家林业总局在江西省信丰县崇敦沟小流域开展了生物措施治理水土流失的试点。以生物措施治理水土流失项目为背景,设计了生态修复监测系统,从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入手,实现动态监测和信息定期更... 为了从根本上治理南方红壤区的水土流失,国家林业总局在江西省信丰县崇敦沟小流域开展了生物措施治理水土流失的试点。以生物措施治理水土流失项目为背景,设计了生态修复监测系统,从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入手,实现动态监测和信息定期更新,为水土流失区生态修复工作的开展提供定量数据,从而进一步推动生物措施治理水土流失的发展,营建社会、经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措施 水土流失 生态修复 监测
下载PDF
红壤丘陵区生物措施治理水土流失的技术体系——以江西省信丰县崇墩沟流域为例 被引量:7
2
作者 王峰 石辉 +5 位作者 黄林 周立江 李鉴平 曾明洪 曹源烈 赖道文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248-251,共4页
红壤丘陵区是我国南方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以江西省信丰县崇墩沟流域为例,从生物措施配置植物选择、生物措施类型设计和生物措施实施的配套工程措施等方面探讨了在南方红壤区实施生物措施治理水土流失的技术体系。以期为红壤地... 红壤丘陵区是我国南方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以江西省信丰县崇墩沟流域为例,从生物措施配置植物选择、生物措施类型设计和生物措施实施的配套工程措施等方面探讨了在南方红壤区实施生物措施治理水土流失的技术体系。以期为红壤地区生态工程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壤丘陵区 水土流失 生物措施 技术体系
下载PDF
红壤区稀土矿开发导致河流泥沙淤积量的估算——以江西省信丰县崇墩沟小流域为例 被引量:4
3
作者 石辉 田锋 +2 位作者 黄林 王峰 周立江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53-54,58,共3页
不合理的人为活动是侵蚀产沙的主要原因之一。在江西省信丰县崇墩沟小流域内由于稀土矿产的无序开发,导致河流泥沙严重淤积。通过实测河流淤积泥沙断面,计算出在7 500 m长的河道共淤积泥沙30 193 t,考虑到输移比,整个流域内土壤流失量可... 不合理的人为活动是侵蚀产沙的主要原因之一。在江西省信丰县崇墩沟小流域内由于稀土矿产的无序开发,导致河流泥沙严重淤积。通过实测河流淤积泥沙断面,计算出在7 500 m长的河道共淤积泥沙30 193 t,考虑到输移比,整个流域内土壤流失量可达3 500 t/km2,平均侵蚀模数也高达1 150 t/(km2.a)以上,属于中等强度的土壤侵蚀。调查结果发现,河流中淤积的泥沙主要来源于稀土矿开发的尾矿流失;土壤流失量高到99 730 t/km2,年平均侵蚀模数为34 000 t/(km2.a)以上,属于极强度的水土流失。治理水土流失,须加强对稀土矿开发的管理,防止形成新的水土流失;将已废弃的稀土尾矿作为治理的重中之重,可有效地降低流域内土壤侵蚀的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矿开发 泥沙淤积量估算 红壤区
下载PDF
卧龙保护区三种中型食肉动物的生态位差异 被引量:13
4
作者 胡强 林红强 +4 位作者 戴强 杨志松 何流洋 张文 施小刚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685-691,共7页
2014至2019年,利用红外相机对卧龙保护区的赤狐(Vulpes vulpes)、黄喉貂(Martes flavigula)和豹猫(Prionailurus bengalensis)进行了监测,并分析比较了三者的栖息地分布和日活动节律。结果显示,赤狐栖息地主要分布于保护区西部高海拔地... 2014至2019年,利用红外相机对卧龙保护区的赤狐(Vulpes vulpes)、黄喉貂(Martes flavigula)和豹猫(Prionailurus bengalensis)进行了监测,并分析比较了三者的栖息地分布和日活动节律。结果显示,赤狐栖息地主要分布于保护区西部高海拔地区,与黄喉貂和豹猫栖息地重叠较少;豹猫和黄喉貂的栖息地均集中分布于皮条河以南,且相互重叠部分达56.7%;在日活动节律方面,赤狐和豹猫表现出夜行性,黄喉貂表现出昼行性。本研究表明,三种食肉动物均通过栖息地或日活动节律的差异产生了生态位分离,从而实现了在卧龙保护区内的相互共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栖息地 日节律 生态位 红外相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