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961—2022年四川省区域性干旱过程识别及时空演变特征
1
作者 邓彪 孙蕊 +1 位作者 邢开瑜 张顺谦 《高原山地气象研究》 2024年第1期85-93,共9页
利用四川142个国家气象站1961—2022年逐日气温、降水资料,基于气象干旱综合指数(MCI)及其区域性干旱过程识别方法,分析四川区域性干旱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1961—2022年四川识别239次区域性干旱过程,平均3.9次/a,综合强度为较强... 利用四川142个国家气象站1961—2022年逐日气温、降水资料,基于气象干旱综合指数(MCI)及其区域性干旱过程识别方法,分析四川区域性干旱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1961—2022年四川识别239次区域性干旱过程,平均3.9次/a,综合强度为较强等级以上占比49.4%;过程开始11月最多,9月最少;过程频次1960年代和1990年代偏少,1970年代、1980年代和21世纪以来相对偏多。(2)四川省区域性干旱过程的综合强度呈显著增强趋势,主要是过程影响范围增加趋势明显,平均每10 a增加3.7站,而过程强度和持续天数的变化趋势均不明显。(3)四川省各地干旱日数变化趋势各异,盆地及攀西地区干旱频发态势明显,常见4种区域干旱分型,分别是盆西南型、盆东北型、盆西北型和攀西型。(4)2022年四川省发生4次区域性干旱过程,过程频次接近常年水平,年度干旱综合评价为近10年来偏强。区域性干旱过程识别结果与业务实际和灾情验证比较吻合,综合强度指标对干旱事件的影响有一定表征能力,可本地化业务应用于四川区域性干旱过程监测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性干旱过程识别 MCI监测评估 时空变化特征 四川省
下载PDF
1991~2020年四川省气候平均值的变化及业务应用评估 被引量:2
2
作者 邓彪 王顺久 +1 位作者 王春学 孙蕊 《高原山地气象研究》 2023年第2期90-95,共6页
利用1991~2020年与1981~2010年四川省156个国家气象站地面气候平均值资料,从年、月尺度对比分析了新旧2个30 a气候平均值的差值分布特征及业务应用差异。结果表明:(1)近30 a四川省年平均气温升高了0.3℃,年内各月平均气温均升高,全省93... 利用1991~2020年与1981~2010年四川省156个国家气象站地面气候平均值资料,从年、月尺度对比分析了新旧2个30 a气候平均值的差值分布特征及业务应用差异。结果表明:(1)近30 a四川省年平均气温升高了0.3℃,年内各月平均气温均升高,全省93.7%站点增温0.1~0.5℃。(2)近30 a四川省平均年降水量增多3.8 mm,年内6~10月降水量差值变化大,川西高原年降水量大部地区以增多为主,盆地和攀西地区以减少为主。(3)启用新30 a气候平均值后,四川省大部地区年、月平均气温距平有所降低,全省平均年降水量距平变化不大,但各地年、月降水量距平变化区域差异显著。(4)四川地区冬季平均气温升高,近42 a中(1981~2022年)暖冬减少6 a,冷冬增加5 a;春季平均气温升幅大,盆地常年春季开始日期提早,持续天数增加。(5)气候平均值的改变对气象要素及气候事件监测评价等业务应用有较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平均值 四川省 业务应用 变化评估
下载PDF
四川省滑坡灾害气象预报方法及其在延伸期-月尺度中的应用 被引量:1
3
作者 柳锦宝 陶星宇 +4 位作者 刘志红 高瑜莲 肖斌 孙昭萱 杨淑群 《气象科技进展》 2021年第4期128-134,共7页
分析四川省2014—2018年滑坡灾害与前期降水量之间的关系,构建滑坡灾害气象预报模型,并验证模型在延伸期-月尺度中的应用效果,为四川省延伸期滑坡灾害预报工作提供理论参考。利用历史实测降水数据对四川省滑坡灾害发生的前45 d、35 d、2... 分析四川省2014—2018年滑坡灾害与前期降水量之间的关系,构建滑坡灾害气象预报模型,并验证模型在延伸期-月尺度中的应用效果,为四川省延伸期滑坡灾害预报工作提供理论参考。利用历史实测降水数据对四川省滑坡灾害发生的前45 d、35 d、25 d、15 d、10 d和6 d降水量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滑坡灾害的发生与其相关性是逐步递减的;在此基础上,结合逻辑回归法分析滑坡灾害发生前2 d降水量的权重关系,得到降水诱发滑坡灾害概率值;再确定滑坡灾害预报模型的易发性背景值与降水诱发滑坡灾害概率值的权重系数;最后,分别计算川东、川西和川西南三个区域临界雨量,优化滑坡灾害预报模型。结果表明:四川省滑坡灾害发生当日、前1 d和前2 d降水量对灾害的影响权重分别为0.048、0.031和0.029;滑坡灾害模型的易发性概率值和降水诱发滑坡灾害概率值的权重参数川东为0.249和0.751,川西为0.655和0.345,川西南为0.501和0.499;分区域临界雨量计算结果有明显差异,川东地区临界雨量值最大,川西南地区次之,川西地区最小。利用CFSv2降水预报产品对滑坡灾害预报模型在延伸期-月尺度中的应用效果进行验证,证实模型对延伸期滑坡灾害整体有较好的预报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伸期 滑坡 降水特征 临界雨量 气象灾害预报模型
下载PDF
四川省气候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政策法规现状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周斌 陈超 《高原山地气象研究》 2019年第2期92-95,共4页
本文在较系统阐述四川省气候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政策法规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四川在全面推动高质量发展时代背景下气候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政策法规面临的诸如制度不完善、操作性不强、执行力不足等主要问题,并结合四川的实际情况提出了... 本文在较系统阐述四川省气候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政策法规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四川在全面推动高质量发展时代背景下气候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政策法规面临的诸如制度不完善、操作性不强、执行力不足等主要问题,并结合四川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完善四川气候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政策法规体系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资源 开发利用与保护 政策法规
下载PDF
四川盆地区域性暴雨过程相似度指标及其与灾情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周斌 王春学 +3 位作者 张顺谦 邓彪 陈文秀 孙蕊 《气象与环境科学》 2021年第5期33-39,共7页
根据四川盆地104个气象站19612018年逐日降水量和19912018年灾情资料,构建了一个四川盆地区域性暴雨过程的相似度指标,并分析了其与灾情的关系。结果表明,同时包括重合率项、降水量项和降水日数项的相似度指标更加合理,能够快速准确地... 根据四川盆地104个气象站19612018年逐日降水量和19912018年灾情资料,构建了一个四川盆地区域性暴雨过程的相似度指标,并分析了其与灾情的关系。结果表明,同时包括重合率项、降水量项和降水日数项的相似度指标更加合理,能够快速准确地从历史资料库中筛选出相似过程,并且随着重合率的增大,相似度与区域性暴雨过程综合强度差值的拟合度也逐渐增大,当重合率超过70%时,拟合度通过了0.001的显著性检验。相似度指标与受灾人口差值、农作物受灾面积差值和直接经济损失差值都有很好的对应关系,线性拟合都通过了0.05的显著性检验,可以用于区域性暴雨过程的灾前、灾中灾情预评估和灾后灾情的快速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区域性暴雨 相似度指标 灾情评估
下载PDF
四川省近10年极端小时降水时空分布特征 被引量:6
6
作者 邓彪 王春学 +1 位作者 孙蕊 王顺久 《高原山地气象研究》 2022年第4期115-120,共6页
利用2012~2020年四川省156个国家气象观测站小时降水资料,以四川盆地、川西高原和攀西地区为考察重点,统计分析了全省极端小时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四川省各站极端小时降水阈值、发生频次、平均强度及贡献率差异明显,高值... 利用2012~2020年四川省156个国家气象观测站小时降水资料,以四川盆地、川西高原和攀西地区为考察重点,统计分析了全省极端小时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四川省各站极端小时降水阈值、发生频次、平均强度及贡献率差异明显,高值区主要集中在盆地和攀西南部;盆地多站极端小时降水阈值在50 mm/h以上,小时降水极大值超过80 mm/h。(2)四川省极端小时降水事件主要集中在7月和8月,其中50 mm以上的小时强降水事件占比超过1/3;盆地、川西高原和攀西地区极端小时降水发生频次分别在7月、6月和8月达到最高,而小时强降水事件分别在8月、7月和6月出现最多。(3)四川省极端小时降水频次日变化峰值出现在02时,具有单峰和夜发特征,其中盆地、川西高原和攀西地区主峰值分别出现在05时、21时和02时;四川省50 mm以上小时强降水事件夜发占比达63.5%,各区域出现高峰时段差异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小时降水 日变化 时空分布 区域特征
下载PDF
S2S模式对四川汛期候尺度降水预测技巧评估和误差订正
7
作者 庞轶舒 马振峰 +2 位作者 郑然 肖颖 马晓慧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909-923,共15页
针对四川汛期候降水距平百分率(PAP),采用距平相关系数(ACC)、时间相关系数(TCC)、符号一致率(SCR)和趋势异常综合评分(PS)4种预测评分方法对S2S计划中10个模式的预测技巧进行检验评估,并在误差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正负概率异常订正”方... 针对四川汛期候降水距平百分率(PAP),采用距平相关系数(ACC)、时间相关系数(TCC)、符号一致率(SCR)和趋势异常综合评分(PS)4种预测评分方法对S2S计划中10个模式的预测技巧进行检验评估,并在误差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正负概率异常订正”方案对各模式候降水距平百分率预测结果进行订正。结果表明,随着预测时效延长,多数模式的预测技巧快速降低,模式间预测技巧的差距缩小。至第10天左右,各模式进入低技巧时段,预测技巧随时效变化的幅度减小,各模式仅对降水趋势异常有一定预测能力,其中BoM模式明显高于其他模式。除BoM模式外的其他模式对降水年际变化幅度都存在低估,降水距平百分率异常偏差为-33%—-18%,不随预测时效发生太大变化,但空间分布不均。经过误差订正各模式的距平相关系数和符号一致率有所提高,趋势异常综合评分有效提高,并且对次季节尺度的订正效果优于天气尺度。订正后,各模式在次季节尺度的平均趋势异常综合评分均高于76.8, 66.7%的模式评分为79.2—80.2,超过业务评分标准(72.0)近8分。订正效果在4 a独立样本检验中也得到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2S模式 预测技巧评估 误差订正 候降水趋势预测
下载PDF
FGOALS-f2气候预测系统对西南地区持续性极端降水的次季节预测评估 被引量:1
8
作者 孙可可 吴小飞 《高原山地气象研究》 2024年第1期21-30,共10页
区域持续性极端降水具有降水范围广、时间久、强度大且灾害性强的特征,亟需提高其预测时效和准确性。本文通过挑选1999—2019年西南地区发生的7个区域持续性极端降水事件,评估了FGOALS-f2 S2S模式对西南地区持续性极端降水的次季节预测... 区域持续性极端降水具有降水范围广、时间久、强度大且灾害性强的特征,亟需提高其预测时效和准确性。本文通过挑选1999—2019年西南地区发生的7个区域持续性极端降水事件,评估了FGOALS-f2 S2S模式对西南地区持续性极端降水的次季节预测性能。结果表明:FGOALS-f2对四川盆地及周边地区降水存在明显低估,导致了模式所预测的极端降水阈值在四川盆地、重庆和贵州大部分地区比观测偏低约15 mm/d,而在四川西部及云南等高海拔地区基本与观测接近。降水强度的模拟误差进一步导致在该区域发生的持续性极端降水和短时极端降水事件强度被模式低估,但偏差基本不随预测时效延长而变化。在极端降水发生概率方面,模式对区域持续性极端降水事件和短时极端降水事件的命中率、误警率和Heidke技巧评分在1~10 d内迅速下降,然后在11~30 d内基本维持不变,但区域持续性极端降水的预测性能明显优于短时极端降水。可见,该模式对区域持续性极端降水发生概率的预报技巧更好,可为西南地区极端降水的次季节预报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季节预测 持续性极端降水 西南地区 FGOALS-f2
下载PDF
西南地区冬季异常冷湿/暖干的气候背景分析
9
作者 庞轶舒 周长艳 +1 位作者 王顺久 罗玉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59-475,共17页
利用1981—2022年西南地区409个地面气象站观测资料、NCEP/NCAR和NOAA再分析资料等,分析了西南地区冬季异常冷湿/暖干配置的气候变化特征及形成机制。结果表明,全区大部分冷湿/暖干是西南地区冬季频繁出现的异常气候配置。20世纪80年代... 利用1981—2022年西南地区409个地面气象站观测资料、NCEP/NCAR和NOAA再分析资料等,分析了西南地区冬季异常冷湿/暖干配置的气候变化特征及形成机制。结果表明,全区大部分冷湿/暖干是西南地区冬季频繁出现的异常气候配置。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区暖干趋势显著。对流层中高层的贝加尔湖高压强(弱)和青藏高原高压弱(强)及中低层西伯利亚高压强(弱),协同构成的准正压“北正南负”(“南正北负”)环流型,是西南地区冬季冷湿(暖干)配置的关键环流背景。秋季阿留申群岛南侧、赤道东太平洋南侧和北侧,以及澳大利亚西南侧4个关键区的海温是上述异常环流型的关键前兆信号。阿留申群岛南侧海温偏高(低)可使秋、冬季亚速尔高压持续增强扩大(减弱缩小),然后通过罗斯贝波东传增强(减弱)下游贝加尔湖高压和西伯利亚高压。赤道东太平洋南侧和北侧的海温偏低(高),可共同促使东北太平洋和北大西洋低纬度地区位势高度场偏低(高),激发正(负)异常罗斯贝波源并东传减弱(增强)青藏高原高压;澳大利亚西南侧海温偏高(低),有利于高空越赤道偏南(北)风加强,进而增强(减弱)中东急流,导致青藏高原高压偏弱(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地区冬季 冷湿/暖干气候配置 气候背景 青藏高原高压 贝加尔湖高压
下载PDF
攀西林火时空分布格局与气候影响因素的空间异质性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刘佳 郭海燕 +5 位作者 甘薇薇 徐沅鑫 孙蕊 李政旸 王春学 罗玉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06-117,共12页
基于四川攀西地区2004—2020年防火期林火灾情数据和气象数据,对攀西林火的时间分布特征、空间分布规律、主要气候影响因子分布趋势与格局进行挖掘;利用ArcGIS格网法,结合双变量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探讨气候影响因子对攀西林火发生的影... 基于四川攀西地区2004—2020年防火期林火灾情数据和气象数据,对攀西林火的时间分布特征、空间分布规律、主要气候影响因子分布趋势与格局进行挖掘;利用ArcGIS格网法,结合双变量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探讨气候影响因子对攀西林火发生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2004—2020年攀西地区林火发生次数随时间发展呈现上升趋势,其中2004—2014年间,火灾次数和过火面积波动增加;2015—2020年火灾次数显著下降,但过火面积呈增加趋势,攀西地区林火主要发生在河谷盆地和丘陵地带,且多集中在丘陵的边缘地带。攀枝花市是林火频发区,凉山州次之。不同级别林火对不同时期气候影响因子的响应存在差异,火险期最高气温、降水、相对湿度及连续无降水日数的相关性显著,而非火险期连续无降水日数和平均风速的相关性较高,各气象要素与林火的逐月滞后相关也存在差异,表明前期气温、降水通过影响地面可燃物进而影响林火发生,持续性的干旱极有可能引发火灾。空间相关显示,林火次数与气温、蒸发、连续无雨日数的高高值主要分布在攀西地区的河谷盆地及丘陵区域,降水、相对湿度与林火的低高值聚集在北部的山原区,平均风速、干旱指数与林火的低高值和低低值聚集在西部山原区,表明攀西地区河谷盆地及丘陵区域的高温干旱使林火呈现聚集效应;而攀西区域南部的山地区,由于海拔较高,人为活动少火源较少,虽然是高温干旱区,也未出现林火聚集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攀西地区 森林火灾 气候 双变量全局空间自相关 时空格局
下载PDF
旺苍县核桃种植气候适宜性区划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赖江 郭海燕 +2 位作者 徐金霞 范雄 徐沅鑫 《高原山地气象研究》 2022年第1期143-146,共4页
利用旺苍县50个地面气象站的逐日观测资料,结合旺苍县核桃种植气候适宜性需求,选取年降水量、年平均气温、年日照时数和年≥10℃积温作为气候适宜性区划指标,建立气候因子空间模型,运用GIS技术开展旺苍县核桃种植气候适宜性区划研究。... 利用旺苍县50个地面气象站的逐日观测资料,结合旺苍县核桃种植气候适宜性需求,选取年降水量、年平均气温、年日照时数和年≥10℃积温作为气候适宜性区划指标,建立气候因子空间模型,运用GIS技术开展旺苍县核桃种植气候适宜性区划研究。结果表明:旺苍县核桃种植气候适宜性可划分为3类,即最适宜区、适宜区和不适宜区;最适宜区主要分布在旺苍县北部低海拔的高山河谷区,气象条件完全满足核桃种植所需,最适宜核桃种植;适宜区主要分布在旺苍县海拔较高区域,此区域水分条件与日照适宜核桃生长,但热量条件不适宜核桃种植;不适宜区主要集中在旺苍县中部一线及北部高海拔地区,这些区域水分条件和日照同样适宜核桃生长,但热量条件完全不利于核桃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旺苍县 核桃 气候区划 GIS
下载PDF
气候资源区划及其在精准扶贫中的作用——以旺苍县为例 被引量:6
12
作者 周斌 徐沅鑫 陈超 《高原山地气象研究》 2018年第3期66-71,共6页
四川省气候中心利用部门自身的科技优势,对四川省气象局精准扶贫联系指导帮扶县——旺苍县的风能、太阳能资源进行评估分析,提出风能、太阳能利用开发建议;其次对旺苍县四大扶贫主导产业中的茶叶、核桃、猕猴桃从气候适宜性角度分析,划... 四川省气候中心利用部门自身的科技优势,对四川省气象局精准扶贫联系指导帮扶县——旺苍县的风能、太阳能资源进行评估分析,提出风能、太阳能利用开发建议;其次对旺苍县四大扶贫主导产业中的茶叶、核桃、猕猴桃从气候适宜性角度分析,划分出最适宜区、较适宜区和不适宜区,为大力发展茶叶、核桃、猕猴桃种植产业提供科学指导;最后对主要的气象灾害暴雨及其次生的地质灾害进行风险区划分析,为迁民避灾,气象灾害防治规划等提供参考。为了切实发挥气象服务在贫困地区脱贫摘帽过程中"趋利避害、减灾增收"的独特作用,应寻找贫困地区优势气候资源形成特色产业,并减少自然灾害在脱贫攻坚中的不确定因素。研究为气象助力精准扶贫提供了新的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资源 风险区划 精准扶贫
下载PDF
白河流域年径流量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研究
13
作者 王春学 陈超 +2 位作者 李小兰 秦宁生 庞艳梅 《高原山地气象研究》 2022年第1期90-94,共5页
基于气象和水文观测资料,分析白河流域年径流量与气象要素的关系并建立拟合模型,利用CMIP5模式在不同典型浓度路径(RCPs)下的模拟结果,预估21世纪白河流域年径流量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981~2012年白河流域年径流量呈先减少后增加的变... 基于气象和水文观测资料,分析白河流域年径流量与气象要素的关系并建立拟合模型,利用CMIP5模式在不同典型浓度路径(RCPs)下的模拟结果,预估21世纪白河流域年径流量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981~2012年白河流域年径流量呈先减少后增加的变化趋势,与气象站观测的年平均最高气温呈显著负相关,与降水量呈显著正相关。以红原、阿坝站的年平均最高气温和年降水量为自变量,唐克站年径流量为因变量,建立了多元线性回归方程,该方程通过了0.01水平的显著性检验,验证期同号率达100%,说明其稳定可靠。对21世纪白河流域年径流量的预估表明,RCP2.6情景下,其年径流量没有明显的变化趋势,可以维持在当前水平;RCP4.5情景下,年径流量呈减少趋势,气候倾向率为−0.28×10^(8)m^(3)/10 a,21世纪中期和末期分别减少17%和19%;RCP8.5情景下,年径流量呈显著减少趋势,气候倾向率为−1.1×10^(8)m^(3)/10 a,21世纪前、中、末期分别减少20%、24%和4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河 径流量 CMIP5 气候变化
下载PDF
Ningaloo Niño/Niña对华西秋雨异常的影响
14
作者 吴越 王顺久 +1 位作者 张绿夷 于浩慧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7-177,共11页
利用1979~2016年NOAA海表温度资料、NCEP/NCAR大气再分析资料以及CN05.1降水资料,首次研究了Ningaloo Niño/Niña与华西秋雨异常的联系,揭示了Ningaloo Niño/Niña与华西秋雨的响应关系。研究表明:1)在Ningaloo Ni... 利用1979~2016年NOAA海表温度资料、NCEP/NCAR大气再分析资料以及CN05.1降水资料,首次研究了Ningaloo Niño/Niña与华西秋雨异常的联系,揭示了Ningaloo Niño/Niña与华西秋雨的响应关系。研究表明:1)在Ningaloo Niño/Niña年秋季,副热带东印度洋地区海温将发生明显变化,在扣除ENSO信号影响后,Ningaloo Niño/Niña会导致华西秋雨雨量的变化,在Ningaloo Niño年雨量增多而在Ningaloo Niña年雨量减少。2)Ningaloo Niño(Niña)年秋季,副热带东印度洋地区海温升高(降低),致使南北半球中低纬经向环流异常进而导致华西地区上升(下沉)气流增强,南海地区向华西地区的水汽辐合增强(减弱),与此同时,赤道附近的纬向环流异常与北半球低纬到中高纬的经向环流异常联系紧密,导致欧亚大陆中高纬地区环流经向度加大(减小),为华西秋雨的增加(减少)提供了有利条件。研究成果可为华西秋雨预测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ngaloo Niño/Niña 华西秋雨 年际变化 气候变化
下载PDF
印度洋偶极子和华西秋雨的关系 被引量:26
15
作者 刘佳 马振峰 +1 位作者 杨淑群 徐金霞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950-962,共13页
利用统计方法对印度洋偶极子(Indian Ocean Dipole,IOD)与华西秋雨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发现:(1)相对于IOD的季节锁相特征,华西秋雨与印度洋偶极子指数(Indian Ocean Dipole Index,IODI)相关性也呈现相应的变化特征:春、夏季正相关发展... 利用统计方法对印度洋偶极子(Indian Ocean Dipole,IOD)与华西秋雨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发现:(1)相对于IOD的季节锁相特征,华西秋雨与印度洋偶极子指数(Indian Ocean Dipole Index,IODI)相关性也呈现相应的变化特征:春、夏季正相关发展、范围扩大;秋季稳定且正相关性较高,与夏季时滞相关较为一致;前期冬季减弱并呈反相关关系。(2)对印度洋偶极子时期异常环流场、水汽场以及射出长波辐射(Outgoing Longwave Radiation,OLR)场特征分析发现,IOD正位相年,500 h Pa高度场距平在冬、春季为负异常,春、秋季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强、偏北,且夏季华西区域受中层异常浅槽的西南气流影响,850 h Pa经向风合成在冬、春季以负异常为主,夏、秋季转为正异常,且华西区域秋季为异常气旋性环流控制,赤道印度洋低空东风异常,这些异常环流都利于华西区域降水偏多,并对偶极子的延续起到作用。(3)正位相年,冬、春季华西大部区域为水汽辐散区,夏、秋季四川东北部及黔渝大部为水汽辐合区,水汽输送依靠孟湾西南气流和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外围的偏东气流完成。(4)对应于印度洋海温正(负)异常,秋季华西区域上空的热状况异常分布将使其大气对流增强(减弱)。因此,夏季IOD异常位相为华西秋雨预报提供了一个有用的前期信号,而秋季IOD正位相则对华西秋雨的发生发展起到较好的延续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度洋偶极子 华西秋雨 相关分析 气候变化
下载PDF
中国北方春季沙尘暴周期变化特征及其对最大风速的响应 被引量:13
16
作者 王春学 秦宁生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33-141,共9页
利用1971—2013年中国北方沙尘暴资料,分析了近43年中国北方春季沙尘暴的时空变化规律及其对最大风速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1971—2013年中国北方春季沙尘暴日数基本呈现出一致的逐渐减少趋势,其中1970年代初到20世纪末出现明显的减少趋... 利用1971—2013年中国北方沙尘暴资料,分析了近43年中国北方春季沙尘暴的时空变化规律及其对最大风速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1971—2013年中国北方春季沙尘暴日数基本呈现出一致的逐渐减少趋势,其中1970年代初到20世纪末出现明显的减少趋势,进入21世纪以来沙尘暴日数略有增加,但仍维持在较低水平。中国北方春季的最大风速与沙尘暴日数呈显著正相关,并且其总体和阶段变化趋势都与沙尘暴日数变化有很好的对应关系。近43年中国北方春季沙尘暴日数最显著的变化特征为线性减少趋势,通过去趋势处理后发现其有明显的年际和年代际波动,在年际尺度存在明显的准7年周期,年代际尺度的准18年周期达到了99%的置信度水平。通过典型周期循环重建表明,中国北方地区沙尘暴准7年周期主要表现出整体一致的变化特征,河西走廊到陕北地区为大值中心,并且在位相转换过程中有一定的先兆性;准18年周期主要表现为东西反向和南北反向的交替异常循环。另外在典型循环演变过程中,最大风速与沙尘暴日数都有很好的协同变化关系,即风速偏大(小)时,对应沙尘暴日数也偏多(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季 沙尘暴 最大风速 MTM-SVD 周期
下载PDF
基于年际增量法的华西秋雨预测模型建立及检验 被引量:4
17
作者 王春学 郑然 +3 位作者 李栋梁 唐红玉 马振峰 茅海祥 《气象科技》 2020年第6期855-861,共7页
利用1962—2018年华西地区301个气象台站秋季降水量资料和国家气候中心整理的130项气候系统指数,采用年际增量法建立了华西秋雨预测模型。首先通过相关分析挑选了4个与华西秋雨年际增量前3主模态密切相关的影响因子,进而采用多元线性回... 利用1962—2018年华西地区301个气象台站秋季降水量资料和国家气候中心整理的130项气候系统指数,采用年际增量法建立了华西秋雨预测模型。首先通过相关分析挑选了4个与华西秋雨年际增量前3主模态密切相关的影响因子,进而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进行建模,拟合时段和后报时段分别选为1962—1991年和1992—2018年。华西秋雨年际增量前3主模态累积值的预测模型通过了α=0.01的显著性水平检验,表明该模型具有较高的拟合预测能力。然后用相同的预测因子分别建立华西地区301个气象站点的华西秋雨年际增量预测模型,大部分模型都通过了显著性检验。用PS评分指标对预测效果进行检验,结果显示后报期年平均PS评分达74.5分。从空间分布来看后报期大部分站点的PS评分都超过60分,其中四川盆地南部、贵州东部和湖南西部等地超过80分。与华西各省和国家气候中心发布的近6年秋季降水预测PS评分进行比较,发现模型后报结果有显著优势。总体来看,用年际增量法建立的华西秋雨预测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技巧和实际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际增量 华西秋雨 气候预测
下载PDF
树轮宽度记录的1861年以来松潘地区秋雨指数变化特征及其形成机理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春学 秦宁生 +2 位作者 庞轶舒 罗玉 李金建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96-303,共8页
为了分析气候变暖背景下松潘地区秋雨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形成机理,利用采自四川省松潘县二道海的冷杉树轮样本建立了树轮宽度标准年表,并重建了松潘地区过去150 a秋雨指数,回归方程的误差缩减值(RE=0.19)、乘积平均数(t=3.46)和F检验值(... 为了分析气候变暖背景下松潘地区秋雨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形成机理,利用采自四川省松潘县二道海的冷杉树轮样本建立了树轮宽度标准年表,并重建了松潘地区过去150 a秋雨指数,回归方程的误差缩减值(RE=0.19)、乘积平均数(t=3.46)和F检验值(16.4)都达到了0.01的显著性水平,重建方程稳定可靠。研究结果表明:(1)过去150 a松潘秋雨没有明显的线性变化趋势,但是年代际波动显著,先后出现了3个偏强时段和4个偏弱时段。(2)从秋雨指数突变检验来看,松潘秋雨可以分为3个时期,1861—1910年、1961—2010年为明显波动期,1911—1960年为相对平稳期。(3)不同时期松潘秋雨的形成机理存在显著差异,其中1861—1910年松潘秋雨的强弱主要由北方冷空气的强弱主导,1911—1960年则主要受夏季风系统控制,1961—2010年松潘秋雨受冷暖空气同步异常的影响。总体来说,1861—2010年松潘秋雨主要呈现出年代际波动的变化特征,这种年代际差异主要是由于北方冷空气和夏季风系统对松潘秋雨影响程度的差异造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木年轮 松潘 秋雨指数 重建
下载PDF
成都夏季云凝结核的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子 被引量:1
19
作者 林欢 袁亮 +2 位作者 刘璇 张泽中 刘佳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312-324,共13页
气溶胶通过作为云凝结核(CCN)或冰核(IN)影响云和辐射,是气溶胶气候效应评估中最不确定的因素.针对四川盆地深盆地形气溶胶活化特性的研究对理解独特地形气溶胶-云相互作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2020年夏季在成都地区观测的5个过饱和度(... 气溶胶通过作为云凝结核(CCN)或冰核(IN)影响云和辐射,是气溶胶气候效应评估中最不确定的因素.针对四川盆地深盆地形气溶胶活化特性的研究对理解独特地形气溶胶-云相互作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2020年夏季在成都地区观测的5个过饱和度(0.07%、0.10%、0.20%、0.40%和0.80%)的气溶胶活化特性资料,研究了CCN的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子.结果表明,观测期间0.40%过饱和度下CCN数浓度(NCCN(0.40%))平均值为(2392.7±1267.9)cm^(-3),远高于沿海地区、山区、干旱地区及清洁城市地区,低于污染城市区.该过饱和度下气溶胶活化率(AR(0.40%))平均为0.19±0.10,远低于污染城市区和全球平均水平.降水和新粒子生成事件(NPF)分别对NCCN的清除和增加起到重要作用.晴天NPF与较强逆温导致各过饱和度下NCCN大于阴天.低过饱和度(0.07%~0.20%)条件下晴天与阴天NCCN日变化呈双峰分布,主要与边界层发展和交通排放有关.高过饱和度(0.40%~0.80%)更有利于粒子活化的环境以及晴天与阴天不同的二次转化过程和扩散条件,导致复杂的NCCN日变化.通过N=CSk关系拟合成都地区CCN活化谱得到C=4628.5 cm^(-3)和k=0.9,表明该活化谱属于大陆型较清洁核谱.各过饱和度下AR受凝结核浓度与NCCN共同影响,日变化均呈双峰分布.AR随污染程度增强而升高的变化特征表明,该季节成都地区颗粒物污染主要由较弱的扩散条件下粒子的老化堆积导致.本研究提供了成都地区气溶胶活化特性的初步认识,扩充了四川盆地气溶胶数据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溶胶 云凝结核(CCN) 活化特性 成都 夏季
原文传递
成都不同季节亚微米气溶胶粒径谱分布特征分析
20
作者 张泽中 袁亮 +2 位作者 刘璇 李朝阳 刘佳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7-38,共12页
气溶胶通过直接或间接影响辐射对气候有着重要影响.利用在成都地区2019年1月23日—2020年8月31日期间6个时间段的亚微米气溶胶数浓度粒径谱分布(10~400 nm)、PM_(2.5)浓度和气象资料,在对气溶胶谱分布进行统计分析和参数化的基础上研究... 气溶胶通过直接或间接影响辐射对气候有着重要影响.利用在成都地区2019年1月23日—2020年8月31日期间6个时间段的亚微米气溶胶数浓度粒径谱分布(10~400 nm)、PM_(2.5)浓度和气象资料,在对气溶胶谱分布进行统计分析和参数化的基础上研究了不同季节谱分布的日变化规律及不同PM_(2.5)浓度下气溶胶数浓度谱分布的演变.结果表明:10~400 nm气溶胶总数浓度在春季最大(18269 cm^(-3)),其次为冬季(16524cm^(-3))、夏季(14139 cm^(-3))和秋季(12635 cm^(-3)).春季和夏季由于新粒子生成(NPF)事件发生频率较高(35%和22.46%),两季核模态粒子浓度和占比(35.7%和31.2%)较高.秋季总数浓度的低值主要是受到华西秋雨降水事件频率高(59.34%),持续时间较长的影响.冬季静稳天气导致粒子的累积老化,造成冬季积聚模态粒子数浓度占比(31.2%)较高.秋冬季节气溶胶数浓度日变化受早晚高峰和边界层发展的影响呈明显的双峰分布,春夏季除上述变化外,还受到二次生成的影响,总数浓度在上午呈现持续的高值.较清洁环境下受NPF事件的影响,成都地区100 nm以下粒子数浓度范围波动较大,随着污染程度的增加,核模态浓度和谱宽逐渐降低,峰值粒径增加,而爱根核模态粒子数浓度、峰值粒径和谱宽均在增加,表明成都地区较小风速的背景下,粒子累积和老化,使得粒子粒径和质量不断增长,导致该地区污染的发生和加剧.该研究提供了四川盆地典型城市地区气溶胶粒径谱分布的基本认知,对于理解该地区气溶胶对气候、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也能为数值模式中针对该地区气溶胶参数化方案的改进提供基础与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都 不同季节 气溶胶 粒径谱分布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