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学则须疑
1
作者 石先华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1994年第3期13-14,共2页
设置疑问,是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也是启发式教学的核心。费尔巴哈说:“新知识是从怀疑中产生并与怀疑一道形成的。”疑问是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起点,是进入一切科学大门的钥匙,有“疑”才能激发学生认识上的冲突,造成强烈的求知欲... 设置疑问,是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也是启发式教学的核心。费尔巴哈说:“新知识是从怀疑中产生并与怀疑一道形成的。”疑问是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起点,是进入一切科学大门的钥匙,有“疑”才能激发学生认识上的冲突,造成强烈的求知欲望,点燃思维的火花,也才能使学生形成探索的目标,从而推动教学目的与任务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疑 教学目的 费尔 民族政策 政治课教学 《思想政治》 社会主义国家 领导阶级 民族问题 发现法
下载PDF
注意数量特征,巧用“字母代数”
2
作者 梁显政 《数学教学通讯(教师阅读)》 1991年第3期9-10,共2页
运算的合理性是提高运算能力的核心。运算错误的产生往往是由于运算不合理带来的。特别是较大或较繁数据的运算更是如此。笔者在解题实践中体会到:一般情况下,较大或较繁数据的计算,虽可按常规方法计算(较繁),但如果我们重视全面分析出... 运算的合理性是提高运算能力的核心。运算错误的产生往往是由于运算不合理带来的。特别是较大或较繁数据的运算更是如此。笔者在解题实践中体会到:一般情况下,较大或较繁数据的计算,虽可按常规方法计算(较繁),但如果我们重视全面分析出题目中显见的或隐含的一切条件,注意数量特征,巧用字母代数,化“已知”为“未知”,往往却能导出减少计算,提高速度的合理解法。下面略举数例,以作说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量特征 一元二次方程 原式 方程化 重规 元二 求根公式 立方数 孕母 门目
下载PDF
“缙云”好赛题 妙解更如意
3
作者 梁显政 《数学教学通讯(教师阅读)》 1993年第2期33-33,共1页
在一九九二年五月举行的“第九届缙云杯初中数学邀请赛”中,有如下一道15分的应用题: 甲、乙两人自A、B两地同时相向而行,在距B地5千米处相遇,各自到达对方出发地时立即返回,又A地1千米处相遇,求A、B两地的距离。此题作为初一和初二参... 在一九九二年五月举行的“第九届缙云杯初中数学邀请赛”中,有如下一道15分的应用题: 甲、乙两人自A、B两地同时相向而行,在距B地5千米处相遇,各自到达对方出发地时立即返回,又A地1千米处相遇,求A、B两地的距离。此题作为初一和初二参赛学生的必作题,以其源于课本,又高于课本且能较好地考查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体现《数学竞赛大纲》的精神而不失为一道好题阅卷中,我们发现不少考生给出了与“参考解答”同一思考方式,即在设直接未知数后,还创设了“设而不求”的辅助未知数帮助方程的建立(这正是命题者目的所在),这是令人可喜的,但是,此题有无简捷的解法呢?其实,只要我们善于抓住问题中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命题者 数学竞赛 程知 令人 一元一次方程 不变量 卷中 甲乙
下载PDF
编制细胞分裂图分期检索表的尝试
4
作者 卢方永 《生物学教学》 1994年第6期6-17,共12页
图解是对有关生物学知识的形象化说明,在涉及细胞有丝分裂、减数分裂的识图题中往往要求确定某图属何种分裂的哪个时期,学生对这类试题往往是无从下手,胡乱猜填答案,结果造成错误。教学中,笔者采用编制细胞分裂图分期检索表的方式,以帮... 图解是对有关生物学知识的形象化说明,在涉及细胞有丝分裂、减数分裂的识图题中往往要求确定某图属何种分裂的哪个时期,学生对这类试题往往是无从下手,胡乱猜填答案,结果造成错误。教学中,笔者采用编制细胞分裂图分期检索表的方式,以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明确解答该类试题的方法步骤。 一、编制检索表的特征选取 细胞分裂的过程主要是指染色体的复制和染色体数目的有规律性的变化过程,以及与此相关的着丝点、纺锤丝、纺锤体的变化过程。例如,减数第一次分裂主要是经过同源染色体的联会、四分体的形成和同源染色体的分离,结果是染色体数目减半;在有丝分裂中,虽然细胞内存在成对的同源染色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分裂图 检索表 生物学教学
下载PDF
课堂教学的几种板书形式
5
作者 刘绍鑫 《思想政治课教学》 北大核心 1994年第7期14-15,共2页
关键词 课堂教学 知识网络图 系统复习 激发求知欲望 大括号 知识系统化 因果关系 条理化 串联式 重组成
原文传递
三年努力终不懈 教书育人出幼才——培育数学幼才的认识和实践
6
作者 梁显政 《数学通报》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0期41-43,共3页
自从1983年起我国每年举办一次高初中数学竞赛以来,数学竞赛已经成为广大中学生喜爱的课外生活。
关键词 数学竞赛 数学人才培养 教书育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