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瓦屋山中亚热带湿性常绿阔叶林的林窗形成特征
被引量:
25
1
作者
包维楷
刘照光
+2 位作者
袁亚夫
刘仁东
刘朝禄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4期485-490,共6页
调查了瓦屋山原生和次生的中亚热带湿性常绿阔叶林的林窗形成特征 ,并对林窗形成特征、林窗制造者的死亡方式和原因进行了探讨 .结果表明 ,次生常绿阔叶林林窗面积均 <10m2 ,1hm2 仅 9个 ,林下更新不明显 .原生林林窗密度为 1hm2 15...
调查了瓦屋山原生和次生的中亚热带湿性常绿阔叶林的林窗形成特征 ,并对林窗形成特征、林窗制造者的死亡方式和原因进行了探讨 .结果表明 ,次生常绿阔叶林林窗面积均 <10m2 ,1hm2 仅 9个 ,林下更新不明显 .原生林林窗密度为 1hm2 15个 ,<40m2 的林窗占 5 6% ,>10 0m2 的林窗只有 4个 ;林窗平均面积 5 9m2 ,扩展林窗平均面积 10 5m2 ,林窗和扩展林窗总面积占被调查林分的比例分别为 11 1%和 19 8% ;林窗大小分布表现出负指数分布 ,即小林窗多、大林窗少 ;林窗形状的变异较大 ,大多数因边界木的多少而成不规则的多边形 ;大多数林窗是多个林木死亡事件的结果 ,因而大多数林窗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林窗制造者 ;各林窗年龄大多数在10a以上 ,最近形成的林窗极少 ,估计林窗形成率是 0 0 1·a-1;采用样地投影调查方法可提高测定精度 ,便于不同调查林分结果的有效比较 .常绿阔叶林林窗形成原因较为复杂 ,小径木的死亡是竞争被压所致 ,而大径的较高冠层木的死亡则可能是树木生长发育以及与地形、风等自然因子相互作用的结果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绿阔叶林
林窗特征
林窗形成
死亡木
林木更新
中亚热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亚热带次生常绿阔叶林主要乔木种群自然恢复15年来的变化
被引量:
18
2
作者
包维楷
刘照光
+2 位作者
刘朝禄
袁亚夫
刘仁东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7-14,共8页
在瓦屋山定位研究了中亚热带湿性常绿阔叶林次生群落 1 5a来各乔木种群组成及其重要值、密度、大小结构、高度结构和材积生产力等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 :自然恢复过程中次生常绿阔叶林群落乔木层物种组成变化明显 ,有 1 1种从群落乔木...
在瓦屋山定位研究了中亚热带湿性常绿阔叶林次生群落 1 5a来各乔木种群组成及其重要值、密度、大小结构、高度结构和材积生产力等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 :自然恢复过程中次生常绿阔叶林群落乔木层物种组成变化明显 ,有 1 1种从群落乔木层消失 ,也有 1 0种出现 ,乔木层树种多样性 (丰富度 )基本保持动态平衡和发展 ;优势种地位保持不变 ,但次优势种地位得以加强 ;群落结构变化较大 ,突出表现为种群密度、胸径和树高分布格局的变化和立体空间的分化 ,群落由单优或双优种向双优或多优势种发展 ,由单一乔木层向多层次立体结构发展 ,空间加厚 ,群落更复杂、稳定性增强。乔木种群平均高生长速度在 2 4~ 4 8cm·a-1,平均DBH生长率在 0 34~ 1 1 0cm·a-1,各种群生长速度差异明显 ,按生长速度可划分为适应性强的速生树种如细梗吴茱萸叶五加 ,华木荷 (平均DBH生长在 0 70cm·a-1以上 ) ,中等速度的小叶青冈、扁刺栲 (平均DBH生长在 0 4 0cm·a-1以上 ) ,慢生种如润楠 ,石栎 (平均DBH生长在 0 4cm·a-1以下 ) ;种群材积生产力高低不一 ,优势种扁刺栲种群材积生产力并不是一直增长 ,而是在后期出现下降 ;次优势种增长速度较快。1 997年 3固定样地材积量 2 1 8~ 2 35m3·hm-2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绿阔叶林
自然恢复
种群动态
种群结构
材积生产力
次生林
亚热带
乔木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亚热带湿性常绿阔叶次生林自然恢复15年来群落乔木层的动态变化
被引量:
41
3
作者
包维楷
刘照光
+2 位作者
刘朝禄
袁亚夫
刘仁东
《植物生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702-709,共8页
在瓦屋山永久性样地上定位研究了中亚热带湿性常绿阔叶林次生群落自然恢复 15年来乔木层的物种组成、结构、组织结构以及材积生产力等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 :在最近 15年的自然恢复中 ,乔木层密度表现为先增大后降低和逐渐增大两种变化...
在瓦屋山永久性样地上定位研究了中亚热带湿性常绿阔叶林次生群落自然恢复 15年来乔木层的物种组成、结构、组织结构以及材积生产力等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 :在最近 15年的自然恢复中 ,乔木层密度表现为先增大后降低和逐渐增大两种变化特点 ;乔木胸径分布表现为近似正态分布型并随恢复时间的推进而“右移”;乔木层平均胸径和平均高都表现出显著增长变化的特点 ,但在密度小的样地中增长速度快 ,而密度大的样地中增长速度较慢 ;3个样地材积生产力较高 ,均稳步增长 ,但密度最小的样地增长速度最快 ,表明密度可能是决定群落乔木层结构和材积生产力变化的关键。各样地群落乔木层的物种丰富度、物种多样性和均匀度指数较高 ,生态优势度较低 ,但它们随自然恢复的变化及其相互关系在各样地间是有差异的 ,与已有的研究结论有所不同。总体而言自然恢复 15年来乔木层物种丰富度基本保持不变 (11/ 10 ) ,树种多样性得以动态维持和发展。乔木层密度、胸径和树高分布格局的变化和立体空间的分化 ,推动了群落由单层向多层次立体结构发展 ,使群落更复杂化。结果也表明 ,自然恢复的常绿阔叶林不仅有较高的树种多样性 ,也具有较高的材积生产力 ,似乎暗示在森林重建过程中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性常绿阔叶林
自然恢复
群落动态
乔木层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瓦屋山中亚热带湿性常绿阔叶林的林窗形成特征
被引量:
25
1
作者
包维楷
刘照光
袁亚夫
刘仁东
刘朝禄
机构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四川省瓦屋山国家森林公园
出处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4期485-490,共6页
基金
中国科学院"九.五"重大项目 (KZ951 B1 1 1 0 )
中国科学院成都地奥科学基金 (DASF)
瓦屋山国家森林公园共同资助
文摘
调查了瓦屋山原生和次生的中亚热带湿性常绿阔叶林的林窗形成特征 ,并对林窗形成特征、林窗制造者的死亡方式和原因进行了探讨 .结果表明 ,次生常绿阔叶林林窗面积均 <10m2 ,1hm2 仅 9个 ,林下更新不明显 .原生林林窗密度为 1hm2 15个 ,<40m2 的林窗占 5 6% ,>10 0m2 的林窗只有 4个 ;林窗平均面积 5 9m2 ,扩展林窗平均面积 10 5m2 ,林窗和扩展林窗总面积占被调查林分的比例分别为 11 1%和 19 8% ;林窗大小分布表现出负指数分布 ,即小林窗多、大林窗少 ;林窗形状的变异较大 ,大多数因边界木的多少而成不规则的多边形 ;大多数林窗是多个林木死亡事件的结果 ,因而大多数林窗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林窗制造者 ;各林窗年龄大多数在10a以上 ,最近形成的林窗极少 ,估计林窗形成率是 0 0 1·a-1;采用样地投影调查方法可提高测定精度 ,便于不同调查林分结果的有效比较 .常绿阔叶林林窗形成原因较为复杂 ,小径木的死亡是竞争被压所致 ,而大径的较高冠层木的死亡则可能是树木生长发育以及与地形、风等自然因子相互作用的结果 .
关键词
常绿阔叶林
林窗特征
林窗形成
死亡木
林木更新
中亚热带
Keywords
Evergreen broad-leaved forest, Gap characteristics, Gap formation, Dead wood, Tree regeneration.
分类号
S718.54 [农业科学—林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亚热带次生常绿阔叶林主要乔木种群自然恢复15年来的变化
被引量:
18
2
作者
包维楷
刘照光
刘朝禄
袁亚夫
刘仁东
机构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四川省瓦屋山国家森林公园
出处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7-14,共8页
基金
中国科学院"9.5"重大基金资助项目! (KZ 95 1 B1 110 )
中国科学院西南创新基地经费
+1 种基金
成都地奥科学基金
瓦屋山国家森林公园资
文摘
在瓦屋山定位研究了中亚热带湿性常绿阔叶林次生群落 1 5a来各乔木种群组成及其重要值、密度、大小结构、高度结构和材积生产力等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 :自然恢复过程中次生常绿阔叶林群落乔木层物种组成变化明显 ,有 1 1种从群落乔木层消失 ,也有 1 0种出现 ,乔木层树种多样性 (丰富度 )基本保持动态平衡和发展 ;优势种地位保持不变 ,但次优势种地位得以加强 ;群落结构变化较大 ,突出表现为种群密度、胸径和树高分布格局的变化和立体空间的分化 ,群落由单优或双优种向双优或多优势种发展 ,由单一乔木层向多层次立体结构发展 ,空间加厚 ,群落更复杂、稳定性增强。乔木种群平均高生长速度在 2 4~ 4 8cm·a-1,平均DBH生长率在 0 34~ 1 1 0cm·a-1,各种群生长速度差异明显 ,按生长速度可划分为适应性强的速生树种如细梗吴茱萸叶五加 ,华木荷 (平均DBH生长在 0 70cm·a-1以上 ) ,中等速度的小叶青冈、扁刺栲 (平均DBH生长在 0 4 0cm·a-1以上 ) ,慢生种如润楠 ,石栎 (平均DBH生长在 0 4cm·a-1以下 ) ;种群材积生产力高低不一 ,优势种扁刺栲种群材积生产力并不是一直增长 ,而是在后期出现下降 ;次优势种增长速度较快。1 997年 3固定样地材积量 2 1 8~ 2 35m3·hm-2 。
关键词
常绿阔叶林
自然恢复
种群动态
种群结构
材积生产力
次生林
亚热带
乔木
Keywords
Evergreen broad-leaved forest,Natural recovery,Population strcture,Growth dynamics,Volume productivity
分类号
S718.54 [农业科学—林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亚热带湿性常绿阔叶次生林自然恢复15年来群落乔木层的动态变化
被引量:
41
3
作者
包维楷
刘照光
刘朝禄
袁亚夫
刘仁东
机构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四川省瓦屋山国家森林公园
出处
《植物生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702-709,共8页
基金
中国科学院"九 .五"重大基金项目(KZ951-B1-110)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西南基地费用
+1 种基金
成都地奥科学基金
瓦屋山国家森林公园
文摘
在瓦屋山永久性样地上定位研究了中亚热带湿性常绿阔叶林次生群落自然恢复 15年来乔木层的物种组成、结构、组织结构以及材积生产力等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 :在最近 15年的自然恢复中 ,乔木层密度表现为先增大后降低和逐渐增大两种变化特点 ;乔木胸径分布表现为近似正态分布型并随恢复时间的推进而“右移”;乔木层平均胸径和平均高都表现出显著增长变化的特点 ,但在密度小的样地中增长速度快 ,而密度大的样地中增长速度较慢 ;3个样地材积生产力较高 ,均稳步增长 ,但密度最小的样地增长速度最快 ,表明密度可能是决定群落乔木层结构和材积生产力变化的关键。各样地群落乔木层的物种丰富度、物种多样性和均匀度指数较高 ,生态优势度较低 ,但它们随自然恢复的变化及其相互关系在各样地间是有差异的 ,与已有的研究结论有所不同。总体而言自然恢复 15年来乔木层物种丰富度基本保持不变 (11/ 10 ) ,树种多样性得以动态维持和发展。乔木层密度、胸径和树高分布格局的变化和立体空间的分化 ,推动了群落由单层向多层次立体结构发展 ,使群落更复杂化。结果也表明 ,自然恢复的常绿阔叶林不仅有较高的树种多样性 ,也具有较高的材积生产力 ,似乎暗示在森林重建过程中 。
关键词
湿性常绿阔叶林
自然恢复
群落动态
乔木层
Keywords
Subtropical evergreen broad leaved forest
Natural recovery
Community dynamic
分类号
S718.54 [农业科学—林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瓦屋山中亚热带湿性常绿阔叶林的林窗形成特征
包维楷
刘照光
袁亚夫
刘仁东
刘朝禄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1
2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亚热带次生常绿阔叶林主要乔木种群自然恢复15年来的变化
包维楷
刘照光
刘朝禄
袁亚夫
刘仁东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
18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中亚热带湿性常绿阔叶次生林自然恢复15年来群落乔木层的动态变化
包维楷
刘照光
刘朝禄
袁亚夫
刘仁东
《植物生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0
4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