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中医病机及医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1
作者 徐立彦 《环球中医药》 CAS 2014年第S2期159-159,共1页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医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对218例AMI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发生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高龄、发病至就诊时间长、住院时间长、合并慢性支气管炎和糖尿病等、前壁及多壁心梗、侵入性操作...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医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对218例AMI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发生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高龄、发病至就诊时间长、住院时间长、合并慢性支气管炎和糖尿病等、前壁及多壁心梗、侵入性操作等均是AMI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 AMI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比较高,应根据危险因素制定相关的防治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医院内感染 危险因素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脉介入术治疗后正念水平与应对方式的相关性 被引量:4
2
作者 刘学锋 刁元彬 +1 位作者 秦晓霞 甘倩雯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1年第32期83-86,共4页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脉介入术(PCI)后正念水平与应对方式情况,并分析其正念水平与应对方式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人民医院接受PCI治疗的110例AMI患者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于治...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脉介入术(PCI)后正念水平与应对方式情况,并分析其正念水平与应对方式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人民医院接受PCI治疗的110例AMI患者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于治疗结束时及治疗后1、2周时采用正念意识注意量表(MAAS)和医学应对方式问卷(MCMQ)评估患者的正念水平与应对方式情况,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正念水平与应对方式的关系。结果治疗后2周,110例患者中脱落10例,本研究最终纳入研究100例。AMI患者治疗后1、2周的MAAS评分高于治疗结束时,且治疗后2周高于治疗后1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MI患者治疗后1、2周时的MCMQ中面对维度评分高于治疗结束时,回避、屈服维度评分均低于治疗结束时,且治疗后2周面对维度评分高于治疗后1周,治疗后2周回避、屈服维度评分低于治疗后1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AMI患者MAAS评分与MCMQ中面对维度评分呈正相关(r>0,P<0.05),与MCMQ中回避、屈服维度评分呈负相关(r<0,P<0.05)。结论AMI患者PCI治疗后正念水平与应对方式具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经皮冠脉介入术 正念水平 应对方式 相关性
下载PDF
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联合缬沙坦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疗效
3
作者 徐立彦 《大医生》 2019年第5期108-109,共2页
目的探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联合缬沙坦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11月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人民医院收治的112例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6例。对照组采用替米沙坦治疗... 目的探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联合缬沙坦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11月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人民医院收治的112例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6例。对照组采用替米沙坦治疗,观察组采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联合缬沙坦治疗。1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的血压变化,并记录治疗期间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收缩压和舒张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较本组治疗前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治疗后收缩压和舒张压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57%,对照组为8.92%,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联合缬沙坦治疗高血压,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血压情况,提高降压效果,且安全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 缬沙坦 高血压
下载PDF
心脏彩超在诊断多病因慢性心力衰竭时的临床应用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钱稚萍 《医学与社会》 2015年第B05期85-86,共2页
目的:探究临床上使用心脏彩超(UCG)诊断慢性多病因性的心力衰竭(CHF)的应用价值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3月份~2015年3月份的180例CHF患者,使用G脏彩超对其进行检测,检测指标包括病人的左心室的射血分数(LVEF)、... 目的:探究临床上使用心脏彩超(UCG)诊断慢性多病因性的心力衰竭(CHF)的应用价值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3月份~2015年3月份的180例CHF患者,使用G脏彩超对其进行检测,检测指标包括病人的左心室的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的舒张末期的内径(LVDd)、左d房的内径(LAD)、并且根据病人的EF值将其分为对照组和降低组,对病人在治疗前后的EF值的变化进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降低组病人在治疗前的LVEF值(34.62±11.68)%同治疗后的LVEF值(5642±638)%对比,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以后,对照组和降低组对比,其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临床上0脏彩超的检查指标,对于病人的慢性的多病因性CHF的诊疗没有特异性,能够作为一个临床过程中非常可信的一个检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彩超 慢性多病因性 心力衰竭 诊断 临床应用分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