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四川省2009—2018年猩红热流行病学分析
被引量:
9
1
作者
廖如珺
刘润友
杨长虹
《传染病信息》
2019年第4期322-324,328,共4页
目的了解四川省2009—2018年猩红热流行特征,为制定针对性的防控策略提供参考。方法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的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导出四川省2009—2018年的猩红热发病资料,对疾病流行的三间分布进行描述,利用ArcMap的空间插值...
目的了解四川省2009—2018年猩红热流行特征,为制定针对性的防控策略提供参考。方法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的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导出四川省2009—2018年的猩红热发病资料,对疾病流行的三间分布进行描述,利用ArcMap的空间插值技术对2009—2018年四川省基于县/区的报告发病率绘制发病分布趋势图。结果2009—2018年四川省猩红热累计报告病例数共21055例,发病率整体呈上升趋势,但涨幅不明显;春季(4至7月)和冬季(10月至次年1月)为发病高峰。病例中男女性别比为1.53∶1,其发病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3~8岁(77.69%);职业分布中,猩红热发病以幼托儿童(42.21%)、学生(38.44%)和散居儿童(17.94%)为主;在地区分布方面,猩红热发病率呈由西北向东南的递增趋势,报告发病数最高为成都市(29.46%),最低为雅安市(0.05%);诊断类别中,以临床诊断病例为主(78.27%)。结论2009—2018年四川省猩红热疫情波动不显著,存在明显高峰季节、高发人群和地区,须加强学校和幼托机构猩红热疫情监测和健康教育工作以及在重点地区的疾病防治宣传工作,以有效控制猩红热的发生和蔓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猩红热
流行病学
疫情分析
四川省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四川大山区血吸虫病传播动力学及控制的研究
被引量:
4
2
作者
钟波
梁松
+7 位作者
许发森
吴子松
杨长虹
陈琳
张奕
蒙先洪
邱东川
Robert C Spear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565-568,共4页
目的利用数学流行病学和计算机模拟方法研究山区血吸虫病的传播因素及其控制策略。方法基于在四川西昌20个村的血吸虫病流行病学调查,建立基于本地传播因素的血吸虫病传播模型。利用蒙特卡罗模拟对模型进行模拟,采用二分法用3个村的...
目的利用数学流行病学和计算机模拟方法研究山区血吸虫病的传播因素及其控制策略。方法基于在四川西昌20个村的血吸虫病流行病学调查,建立基于本地传播因素的血吸虫病传播模型。利用蒙特卡罗模拟对模型进行模拟,采用二分法用3个村的数据来效验模型,并用经效验的模型来分析在3种控制策略下本地血吸虫病传播的趋势。结果现场调查显示以村为单位的人群血吸虫病感染率和感染强度分别在3%~73%和平均克粪虫卵数(epg)在0.1至100.0之间。流行因素包括居民职业、疫水接触、微环境参数(气温、降雨),被整合塌入模型中。经二分法效验的模型预测显示连续化疗(50%~60%的覆盖率)在6年内能将感染强度降低30%~80%,但不能降低传播潜力;所以化疗一旦停止,传播即反弹。持续的局部的环境干预,如灭螺和虫卵控制(30%~50%覆盖率),可以将传播控制在半稳定水平;只有持续的包括化疗和环境干预在内的综合控制,在5~10年间才能将传播控制到很低的水平,甚至阻断传播。结论利用传播模型结合现场数据能够帮助分析影响血吸虫病本地传播的因素,并帮助制定相应的控制策略;血吸虫病的控制应建立在对本地因素的认识和可持续的环境干预基础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吸虫病
流行病学
模型
理论
感染控制
原文传递
题名
四川省2009—2018年猩红热流行病学分析
被引量:
9
1
作者
廖如珺
刘润友
杨长虹
机构
四川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信息所
四川省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编辑部
四川省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疫情科
出处
《传染病信息》
2019年第4期322-324,328,共4页
文摘
目的了解四川省2009—2018年猩红热流行特征,为制定针对性的防控策略提供参考。方法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的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导出四川省2009—2018年的猩红热发病资料,对疾病流行的三间分布进行描述,利用ArcMap的空间插值技术对2009—2018年四川省基于县/区的报告发病率绘制发病分布趋势图。结果2009—2018年四川省猩红热累计报告病例数共21055例,发病率整体呈上升趋势,但涨幅不明显;春季(4至7月)和冬季(10月至次年1月)为发病高峰。病例中男女性别比为1.53∶1,其发病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3~8岁(77.69%);职业分布中,猩红热发病以幼托儿童(42.21%)、学生(38.44%)和散居儿童(17.94%)为主;在地区分布方面,猩红热发病率呈由西北向东南的递增趋势,报告发病数最高为成都市(29.46%),最低为雅安市(0.05%);诊断类别中,以临床诊断病例为主(78.27%)。结论2009—2018年四川省猩红热疫情波动不显著,存在明显高峰季节、高发人群和地区,须加强学校和幼托机构猩红热疫情监测和健康教育工作以及在重点地区的疾病防治宣传工作,以有效控制猩红热的发生和蔓延。
关键词
猩红热
流行病学
疫情分析
四川省
Keywords
scarlet fever
epidemiology
epidemic analysis
Sichuan Province
分类号
R515.1 [医药卫生—内科学]
R181.3 [医药卫生—流行病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四川大山区血吸虫病传播动力学及控制的研究
被引量:
4
2
作者
钟波
梁松
许发森
吴子松
杨长虹
陈琳
张奕
蒙先洪
邱东川
Robert C Spear
机构
四川省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寄生虫病防治所
四川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信息所
College of Public Health
School of Public Health
出处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565-568,共4页
基金
基金项目: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2004BA718806)
文摘
目的利用数学流行病学和计算机模拟方法研究山区血吸虫病的传播因素及其控制策略。方法基于在四川西昌20个村的血吸虫病流行病学调查,建立基于本地传播因素的血吸虫病传播模型。利用蒙特卡罗模拟对模型进行模拟,采用二分法用3个村的数据来效验模型,并用经效验的模型来分析在3种控制策略下本地血吸虫病传播的趋势。结果现场调查显示以村为单位的人群血吸虫病感染率和感染强度分别在3%~73%和平均克粪虫卵数(epg)在0.1至100.0之间。流行因素包括居民职业、疫水接触、微环境参数(气温、降雨),被整合塌入模型中。经二分法效验的模型预测显示连续化疗(50%~60%的覆盖率)在6年内能将感染强度降低30%~80%,但不能降低传播潜力;所以化疗一旦停止,传播即反弹。持续的局部的环境干预,如灭螺和虫卵控制(30%~50%覆盖率),可以将传播控制在半稳定水平;只有持续的包括化疗和环境干预在内的综合控制,在5~10年间才能将传播控制到很低的水平,甚至阻断传播。结论利用传播模型结合现场数据能够帮助分析影响血吸虫病本地传播的因素,并帮助制定相应的控制策略;血吸虫病的控制应建立在对本地因素的认识和可持续的环境干预基础上。
关键词
血吸虫病
流行病学
模型
理论
感染控制
Keywords
Schistosomiasis
Epidemiology
Models,theoretical
Infection control
分类号
R686 [医药卫生—骨科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四川省2009—2018年猩红热流行病学分析
廖如珺
刘润友
杨长虹
《传染病信息》
2019
9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四川大山区血吸虫病传播动力学及控制的研究
钟波
梁松
许发森
吴子松
杨长虹
陈琳
张奕
蒙先洪
邱东川
Robert C Spear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
4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