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文学评论 《文艺民俗学视野下的马识途创作研究》
1
作者 张旻昉 《现代艺术》 2024年第8期202-203,共2页
获奖/呈现情况2023年12月,该著作荣获四川省第二十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该著作从文艺民俗审美的理论视角切人,用文艺民俗学理论解构川籍作家马识途文艺创作,在梳理其创作年表的基础上,从文艺创作的民族化、民族审美心理结构、... 获奖/呈现情况2023年12月,该著作荣获四川省第二十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该著作从文艺民俗审美的理论视角切人,用文艺民俗学理论解构川籍作家马识途文艺创作,在梳理其创作年表的基础上,从文艺创作的民族化、民族审美心理结构、民俗意象、民俗结构及川味语言几方面展开论述,认为马识途文艺创作中所追求的中国老百姓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中国气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艺创作 文艺民俗学 文学评论 马识途 民俗意象 审美心理结构 民俗审美 川籍作家
原文传递
时代印痕与地方记忆:论马识途早期创作风格的形成
2
作者 冯俊锋 张旻昉 《中华文化论坛》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7-104,共8页
从1935年在《中学生》杂志发表《万县》到1959年《四川文学》发表《老三姐》,马识途文学完成从学生到革命家再到作家的创作嬗变。他早期的作品以诗歌为主,兼具小说、杂文,创作初期从西方小说以及中国古典小说和传奇中汲取营养,同时深受... 从1935年在《中学生》杂志发表《万县》到1959年《四川文学》发表《老三姐》,马识途文学完成从学生到革命家再到作家的创作嬗变。他早期的作品以诗歌为主,兼具小说、杂文,创作初期从西方小说以及中国古典小说和传奇中汲取营养,同时深受家乡四川民间艺人“摆龙门阵”手法的影响,具有“恋地情结”的地方性写作成为他最具标志性的个人风格。还原时代,溯及他与时代的“搏击”,有助于更加透彻地理解马识途早期作品的艺术变迁及其创作风格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识途 恋地情结 地方性写作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