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筠连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试验初报
1
作者 李志龙 黄宁 +7 位作者 鞠新建 李新河 牟碧涛 张吉海 胡授盅 张林 徐克成 余世权 《四川农业科技》 2023年第4期8-10,共3页
为充分发挥农业科技优势,积极促进筠连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推广,宜宾市农业科学院联合筠连县农业农村局,结合筠连县本地实际,开展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试验。玉米品种筛选试验结果表明,“友玉159”“川单99”“正兴9号”在产量、抗... 为充分发挥农业科技优势,积极促进筠连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推广,宜宾市农业科学院联合筠连县农业农村局,结合筠连县本地实际,开展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试验。玉米品种筛选试验结果表明,“友玉159”“川单99”“正兴9号”在产量、抗病性等综合表现好,“宜单15”和“成单3601”次之,“成单716”表现一般,不同玉米品种对大豆产量影响不大。大豆密度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密度增加,产量呈现“先减少后增加”的变化,产量变幅在200.1~122.3kg/667m^(2)之间,适当增加密度,可以提高产量。大豆品种筛选试验结果表明,“圣豆5号”和“川豆16”产量较高,本地农家品种次之,3个品种在熟期、抗逆性、籽粒大小等农艺性状表现较好,可以进一步推广应用,其他7个品种表现一般或较差。通过本次试验,结合调研摸清筠连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以期为筠连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的推广应用提供实践经验和相应的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种 栽培技术 产量 大豆 玉米
下载PDF
筠连县中药材产业发展现状及思考 被引量:1
2
作者 周增梅 罗传英 任明忠 《四川农业科技》 2023年第1期87-90,共4页
2020年,宜宾市委、市政府印发《宜宾市产业园区(经开区、高新区、工业园区)产业布局定位目录》(宜办[2020]10号),四川筠连经济开发区确定为全市唯一以现代中医药为主导产业发展的园区。筠连县将药食同源健康产业作为全县三大主导产业之... 2020年,宜宾市委、市政府印发《宜宾市产业园区(经开区、高新区、工业园区)产业布局定位目录》(宜办[2020]10号),四川筠连经济开发区确定为全市唯一以现代中医药为主导产业发展的园区。筠连县将药食同源健康产业作为全县三大主导产业之一,打造乌蒙山片区特色产业发展示范县、四川省中药材产业重点县、国家级中药材溯源试点县,大力发展中药材产业。文章从产业基础、发展措施和存在的问题3个方面概述了筠连县中药材产业发展现状,指出了筠连县中药材政策机遇好、历史文化资源丰富、特色品种优势突出等四大产业优势,以及发展质量不高、企业培育不强、道地品牌不够、产品研发不足和三产融合不够等五大短板问题,提出了推动筠连县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材产业 产业发展 产业现状
下载PDF
区域经济发展视角下B2C电商平台对农村经济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石榕清 李小彦 宋涛 《现代农业科技》 2019年第23期232-233,236,共3页
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是中国经济发展的特点。本文分别阐述了区域经济理论、电子商务理论和农村经济理论,概括了新常态下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特点,分析了B2C电子商务平台在农村的运营情况和特点,并总结了B2C电子商务平台对农村经济的影响,... 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是中国经济发展的特点。本文分别阐述了区域经济理论、电子商务理论和农村经济理论,概括了新常态下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特点,分析了B2C电子商务平台在农村的运营情况和特点,并总结了B2C电子商务平台对农村经济的影响,以期为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经济 电子商务 农村经济 乡村振兴
下载PDF
宜宾市红茶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被引量:2
4
作者 刘晓 马伟伟 +5 位作者 唐晓波 王云 李春华 王小萍 何美樟 张厅 《四川农业科技》 2023年第8期111-113,共3页
通过调研宜宾市红茶产业发展现状,分析现阶段宜宾红茶产业存在的问题,结合红茶产业发展趋势,对宜宾市红茶产业的出路进行深入探讨,提出宜宾红茶产业可以通过“挖掘文化资源、提高加工技术、开发特色产品以及强化品牌塑造”等进行改进,... 通过调研宜宾市红茶产业发展现状,分析现阶段宜宾红茶产业存在的问题,结合红茶产业发展趋势,对宜宾市红茶产业的出路进行深入探讨,提出宜宾红茶产业可以通过“挖掘文化资源、提高加工技术、开发特色产品以及强化品牌塑造”等进行改进,以推动宜宾市红茶产业进一步发展,为川红工夫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宜宾红茶 川红工夫 发展
下载PDF
静电喷雾对农药飘移及沉积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贡常委 刘越 +4 位作者 马钰 詹小旭 周增梅 朱新成 王学贵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20-226,242,共8页
【目的】旨在揭示静电技术对喷雾雾化性能、理化性质和沉降等方面影响,为静电喷雾技术在作物病虫草害防控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激光粒度系统比较分析静电喷雾和非静电喷雾的雾滴粒径特征,采用铂金环法和座滴法分别评测静电喷雾和... 【目的】旨在揭示静电技术对喷雾雾化性能、理化性质和沉降等方面影响,为静电喷雾技术在作物病虫草害防控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激光粒度系统比较分析静电喷雾和非静电喷雾的雾滴粒径特征,采用铂金环法和座滴法分别评测静电喷雾和非静电喷雾雾滴的表面张力和其与稗草叶片的接触角,在开放式风洞中采用麦拉片、相片纸中收集不同喷雾方式的地面飘移量及靶标的沉积量,评价静电喷雾技术对飘移沉积分布和靶标沉积量的影响。【结果】在0.3 MPa喷雾压力下,比较静电喷雾和非静电喷雾的雾滴粒径特征,发现静电喷雾的体积中径D_(50)高于非静电喷雾的,雾滴直径D_(90)却低于非静电喷雾的,但差异不显著;分布跨度S显著低于非静电喷雾的,两者的ΦVol_(<150μm)差异不显著,而静电喷雾粒径分布更加均匀。比较两者的理化性质发现,静电喷雾雾滴的表面张力及其与稗草叶片在200、400和600 ms的接触角均显著低于非静电喷雾。进一步采用Depositscan分析比较相片纸上飘移沉积规律,喷雾方式对飘移沉积雾滴D_(50)的影响均达到显著水平,且非静电喷雾显著高于静电喷雾,但喷雾方式对地面飘移量和沉积量的影响均不显著;飘移距离对雾滴D_(50)、飘移量和沉积量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飘移距离为1 m的D_(50)、飘移量和沉积量均显著高于飘移距离为3 m处理。收集靶标上的沉积量,静电喷雾沉积靶标的量显著高于非静电喷雾处理,但是两者的防飘移效果差异不显著。【结论】相对于非静电喷雾,静电喷雾能够显著降低雾滴粒径的分布跨度,增加雾滴的分布均匀性,降低雾滴直径D_(90),降低表面张力和其与稗草叶片的接触角,增加雾滴靶标沉积率,表明静电喷雾技术在防控作物病虫草害的应用上具有较大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电喷雾 分布跨度 体积中径 表面张力 接触角 飘移分布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