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成分输血与全血输注在抢救产科急性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患者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陈雪梅 贺小艳 +3 位作者 邓文斌 陈龙 赵小燕 唐桦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16年第S1期410-410,共1页
目的:比较成分输血与全血输注在抢救产科急性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患者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8月-2014年12月间在本院接受抢救的产科急性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患者4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间先后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27例和对照组15例,观察... 目的:比较成分输血与全血输注在抢救产科急性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患者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8月-2014年12月间在本院接受抢救的产科急性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患者4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间先后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27例和对照组15例,观察组接受成分输血,对照组接受全血输注,比较两组产妇的治疗后血液学指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红细胞比容(HCT)、血小板计数(PLT)、纤维蛋白原(FIB)明显高于对照组,凝血酶时间(TT)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发热、荨麻疹、休克等输血不良反应11.11%明显低于对照组40.00%(P<0.05)。结论:成分输血有助于优化产科急性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患者的血液学指标,减少输血过程中的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成分输血 全血输注 血液学指标
下载PDF
单采血小板输注引发输血不良反应相关因素探讨
2
作者 陈雪梅 贺小艳 +4 位作者 邓文斌 唐桦 赵小燕 双滟琦 陈龙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6年第A02期662-662,共1页
目的:分析单采血小板输注患者输血不良反应的相关因素,为制定预防不良反应提供有力依据.方法:以我院2015年10-12月收治的血小板输注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发生输血不良反应20例作为试验组,随机抽取未发生不良反应28例作为对照组.回顾分析... 目的:分析单采血小板输注患者输血不良反应的相关因素,为制定预防不良反应提供有力依据.方法:以我院2015年10-12月收治的血小板输注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发生输血不良反应20例作为试验组,随机抽取未发生不良反应28例作为对照组.回顾分析患者和献血者的基本信息,总结不良反应诱发因素.结果:受血者在性别、年龄、输血史、用药史、PLT回收率、球蛋白水平上差异不明显(P〉0.05);献血者在性别、年龄、血小板采集机型、献血次数、保存时间、WBC计数、循环量上差异不明显(P〉0.05);试验组患者输血前后WBC差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采血小板输注患者发生输血不良反应,和患者、献血者自身因素无关,可能是输注异源血浆蛋白引起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采血小板 输血不良反应 相关因素
下载PDF
两种方法在交叉配血中联合应用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7
3
作者 赵小燕 王风玉 +3 位作者 张英 孙丽君 陈雪梅 双滟琦 《中国医药指南》 2009年第14期22-23,共2页
目的探讨微柱凝胶法(MGT)和凝聚胺法(MPT)在交叉配血中联合应用的价值,确保输血安全。方法用MGT法对需要输血的9997例受血者进行交叉配血,结果不相合者再取其标本用两种方法同时做交叉配血试验、直接抗人球试验(DAT)。有输血史和妊娠史... 目的探讨微柱凝胶法(MGT)和凝聚胺法(MPT)在交叉配血中联合应用的价值,确保输血安全。方法用MGT法对需要输血的9997例受血者进行交叉配血,结果不相合者再取其标本用两种方法同时做交叉配血试验、直接抗人球试验(DAT)。有输血史和妊娠史的受血者均用两种方法做不规则抗体筛选试验。结果在9997例交叉配血中,MGT法均未发生凝集反应有9866例占(98.7%),发生凝集反应有131例占(1.3%),主侧凝集10例,次侧凝集121例;不规则抗体10例。MPT法发生凝集反应110例,主侧凝集8例,次侧凝集102例;不规则抗体8例。DAT阳性63例。结论在交叉配血中,MGT法和MPT法联合应用更能准确地了解凝集的性质,有利于提高输血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柱凝胶法 微柱凝聚胺法 直接抗人球试验 不规则抗体
下载PDF
品管圈活动用于降低血型鉴定错误率实践
4
作者 陈雪梅 贺小艳 +4 位作者 邓文斌 陈龙 双滟琦 肖潇 唐桦 《中国药业》 CAS 2015年第B11期133-135,共3页
目的探计品管圈活动在降低输血科血型鉴定错误率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选定降低血型鉴定错误率作为活动主题.按活动计划拟订、现状把握、原因分析、对策拟定实施、效果检验、效果巩固等10个步骤实施各项活动,比较活动... 目的探计品管圈活动在降低输血科血型鉴定错误率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选定降低血型鉴定错误率作为活动主题.按活动计划拟订、现状把握、原因分析、对策拟定实施、效果检验、效果巩固等10个步骤实施各项活动,比较活动前后输血科血型鉴定错误率的改善情况。结果血型鉴定错误率由活动前的0.041%降至活动后的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能有效降低输血科血型鉴定错误率,实现血型鉴定零差错,同时提高圈员的团队协助精神,增加圈员的责任心,保证临床输血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管圈 输血科 血型鉴定 错误率
下载PDF
母婴血型不合新生儿溶血的相关检测结果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赵小燕 粟兵 +5 位作者 双艳琦 肖潇 陈龙 邓文斌 贺小艳 陈雪梅 《热带医学杂志》 CAS 2014年第12期1608-1609,1626,共3页
目的探讨母婴血型不合新生儿溶血病(HDN)相关检测结果的相关性。方法对绵阳市中心医院2008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新生儿科180例发生新生儿溶血的患儿进行血型及三项实验检测(直接抗人球实验、血清游离抗体测试ABO血型系统以外的抗体... 目的探讨母婴血型不合新生儿溶血病(HDN)相关检测结果的相关性。方法对绵阳市中心医院2008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新生儿科180例发生新生儿溶血的患儿进行血型及三项实验检测(直接抗人球实验、血清游离抗体测试ABO血型系统以外的抗体筛查),并对产妇进行血型及Ig G抗体效价测定。结果三项实验可证实新生儿溶血病81例,可凝5例,不明确94例。产妇Ig G效价≥512时HDN发病率为91.66%,Ig G效价为256~时HDN发病率为72.92%,Ig G效价为128~时HDN发病率为57.69%,Ig G效价为64~时HDN发病率为28.57%,Ig G效价〈64时HDN发病率为1.64%,各组间新生儿溶血病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妇Ig G抗体效价与新生儿溶血病发病率呈正相关,因此在夫妇血型不合时孕妇应定期监测Ig G抗体效价,可降低HDN发病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母婴血型不合 新生儿溶血症 IgG效价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