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自贡市0~1岁儿童身长变化情况研究
1
作者 刘宇 熊家玲 喻琴 《安徽医学》 2015年第10期1269-1271,共3页
目的随访自贡市儿童身长在0 ~1 岁发生“追赶生长”或者“生长减速”的情况.方法收集分析四川省自贡市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门诊中儿童健康体检资料.体格生长状况依据2000 年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儿童生长资料进行评价.结果547 ... 目的随访自贡市儿童身长在0 ~1 岁发生“追赶生长”或者“生长减速”的情况.方法收集分析四川省自贡市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门诊中儿童健康体检资料.体格生长状况依据2000 年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儿童生长资料进行评价.结果547 例儿童中1 岁内177 例(32.37% )的儿童身长发生追赶生长,244 例(44.61% )的儿童身长发生生长减速.结论1 岁内约2 /3 的儿童发生身长百分位线变化;儿童出生时的身长水平不完全决定生后生长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身长 随访研究
下载PDF
两种肌内效贴贴扎方法对脑卒中后偏瘫痉挛期患者肩痛的效果 被引量:36
2
作者 李威 李丹 +4 位作者 赵宜莲 章荣 胥慧敏 周蜜娟 牟杨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84-190,共7页
目的观察两种贴扎方法对脑卒中后偏瘫痉挛期患者肩痛的疗效。方法 2015年10月至2017年9月,75例脑卒中后偏瘫痉挛期肩痛患者随机分为A组(n=25)、B组(n=25)和对照组(n=25)。三组常规治疗相同,A组和B组分别运用两种贴扎方法进行治疗。治疗... 目的观察两种贴扎方法对脑卒中后偏瘫痉挛期患者肩痛的疗效。方法 2015年10月至2017年9月,75例脑卒中后偏瘫痉挛期肩痛患者随机分为A组(n=25)、B组(n=25)和对照组(n=25)。三组常规治疗相同,A组和B组分别运用两种贴扎方法进行治疗。治疗前、治疗4周后,分别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定患侧肩痛,Fugl-Meyer评定量表(FMA)评定上肢运动功能,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治疗4周后,三组VAS评分均显著降低(P<0.001),A组和B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A组明显低于B组(P<0.01);三组FMA和MBI评分均显著升高(P<0.001),A组和B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A组高于B组(P<0.05)。结论肌内效贴联合康复训练能有效减轻脑卒中偏瘫痉挛期患者的肩痛,提高上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且不同的贴扎方法,疗效不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偏瘫 肩痛 肌内效贴 上肢 运动功能
下载PDF
肌内效贴结合肩部强化训练对脑卒中后偏瘫痉挛期患者肩痛的影响 被引量:23
3
作者 李威 李丹 +5 位作者 赵宜莲 章荣 胥慧敏 周蜜娟 曾祥斌 牟杨 《中国康复》 2018年第4期279-282,共4页
目的:观察肌内效贴结合肩部强化训练对脑卒中后偏瘫痉挛期患者肩痛的影响。方法:70例脑卒中后偏瘫痉挛期肩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加肩部强化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辅以肌内效贴治疗。治疗前、治疗4周... 目的:观察肌内效贴结合肩部强化训练对脑卒中后偏瘫痉挛期患者肩痛的影响。方法:70例脑卒中后偏瘫痉挛期肩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加肩部强化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辅以肌内效贴治疗。治疗前、治疗4周后分别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定患侧肩痛,Fugl-Meyer运动评分量表中上肢部分(FMA)评定上肢运动功能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定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结果:治疗4周后,2组患者VAS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均P<0.01),且观察组更低于对照组(P<0.01);2组患者FMA和MBI均显著高于治疗前(均P<0.01),且观察组更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肌内效贴结合肩部强化训练能有效减轻脑卒中偏瘫痉挛期患者的肩痛,提高上肢运动功能和ADL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内效贴 肩部强化训练 脑卒中 肩痛 痉挛期偏瘫
下载PDF
悬吊运动疗法对臀肌挛缩症术后患者的疗效
4
作者 李威 李丹 +4 位作者 任凯 胥慧敏 周蜜娟 赵宜莲 章荣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49-351,共3页
目的观察悬吊运动疗法对臀肌挛缩症术后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臀肌挛缩症术后患者25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13)和对照组(n=12)。2组患者于臀肌挛缩症术后均接受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悬吊运动疗法治疗。观察组患者... 目的观察悬吊运动疗法对臀肌挛缩症术后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臀肌挛缩症术后患者25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13)和对照组(n=12)。2组患者于臀肌挛缩症术后均接受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悬吊运动疗法治疗。观察组患者于术后第4天开始悬吊运动,每周训练6 d,连续训练12周。于治疗前和入组12周后(治疗后)采用GMC功能量化量表评估2组患者的GMC程度和疗效,同时测量其双下肢假性长度差。结果治疗后,观察组GMC功能量化量表评分的美观得分和总分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的双下肢假性长度差分别为(0.48±0.17)cm和(0.80±0.46)cm,均显著优于组内治疗前,且观察组治疗后的双下肢假性长度差亦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增加悬吊运动疗法可更为显著地改善臀肌挛缩症患者术后下肢运动功能、髋关节功能、步态和双下肢假性长度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吊运动疗法 臀肌挛缩症 核心稳定性 下肢运动功能
原文传递
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对臀肌挛缩症患者术后功能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李威 李丹 +4 位作者 胥慧敏 任凯 刘虹滟 周蜜娟 章荣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61-263,共3页
目的探讨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PNF)对臀肌挛缩症患者术后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臀肌挛缩症术后患者55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PNF组(28例)和对照组(27例)。2组患者均采用常规治疗,PNF组在此基础上加用PNF。治疗前和治疗12周... 目的探讨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PNF)对臀肌挛缩症患者术后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臀肌挛缩症术后患者55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PNF组(28例)和对照组(27例)。2组患者均采用常规治疗,PNF组在此基础上加用PNF。治疗前和治疗12周后(治疗后),采用臀肌挛缩症功能量化评分评定2组患者的髋关节功能及步态,并进行疗效评价,测量2组患者的双下肢功能长度之差。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臀肌挛缩症功能量化评分、双下肢功能长度之差较治疗前改善(P<0.05)。PNF组治疗后臀肌挛缩症功能量化评分下肢活动[(30.18±4.20)分]、髋关节症状[(16.43±1.99)分]、特殊体征[(29.36±1.25)分]、美观[(13.57±1.91)分]、总分[(89.54±7.76)分]均较对照组优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后双下肢功能长度之差较组内治疗前减小(P<0.05),且PNF组治疗后双下肢功能长度之差[(0.38±0.17)cm]较对照组小(P<0.05)。结论PNF能改善臀肌挛缩症患者术后的髋关节功能和步态,疗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 臀肌挛缩症 髋关节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