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和自我管理探讨 被引量:5
1
作者 曾玲 黄俐 黄学芬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6年第18期3273-3274,共2页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血压水平和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7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100例60岁以上的高血压患者作为受试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按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精细化护理干预,比较...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血压水平和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7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100例60岁以上的高血压患者作为受试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按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精细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血压水平变化,并评估干预后两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结果:观察组干预前血压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血压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自我管理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给予精细化护理,有助于改善其血压控制水平,并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有助于提高远期护理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干预 高血压 自我管理 老年
下载PDF
老年药源性心律失常50例临床分析
2
作者 郭洛宁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2年第2期52-53,共2页
目的探讨老年药源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特征。方法对50例发生药源性心律失常的老年住院患者的年龄、发病原因、用药情况、临床表现进行分析。结果 >80岁老年患者易发生药源性心律失常,注射给药及联合用药易引发,最易引起药源性心律失常... 目的探讨老年药源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特征。方法对50例发生药源性心律失常的老年住院患者的年龄、发病原因、用药情况、临床表现进行分析。结果 >80岁老年患者易发生药源性心律失常,注射给药及联合用药易引发,最易引起药源性心律失常的药物是抗心律失常药、抗感染药物。结论老年患者用药时应综合考虑临床用药指征,合理用药是预防药源性心律失常的主要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源性 心律失常 老年人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抑郁症发生相关因素与预防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郑容 郭洛宁 王芬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6年第15期92-93,共2页
目的分析急性脑梗死抑郁症发生相关因素与预防。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3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60例急性脑梗死抑郁症患者,将其作为研究组,选取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将其作为对照组,即研究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给予研究组患者,应用... 目的分析急性脑梗死抑郁症发生相关因素与预防。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3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60例急性脑梗死抑郁症患者,将其作为研究组,选取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将其作为对照组,即研究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给予研究组患者,应用丁螺环酮合并氟西汀治疗,根据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对临床患者的疗效进行评定,分析急性脑梗死抑郁症发生相关因素,并分析其预防措施。结果两组中,研究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发现心理社会危险因素,会导致抑郁、焦虑,使患者血清IL-6、TNF-α浓度升高,形成抑郁症,研究组经心理干预及药物治疗后,患者抑郁症状得到改善,治疗前后对比临床疗效显著(P〈0.05)。结论在临床中,急性脑梗死抑郁症发生与患者神经功能缺失、性格内向、情绪不稳定、体验较多负性事件、社会支持低下有关,对患者采取药物治疗及心理干预,有助于改善患者抑郁症状,预防抑郁症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急性脑梗死 相关因素 预防
下载PDF
住院和门诊治疗阿尔茨海默病合并糖尿病患者血糖对照分析
4
作者 郭洛宁 钟雪梅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11年第2期153-155,共3页
目的比较住院和门诊模式治疗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s disease,AD)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效果,为选择更好的模式治疗阿尔茨海默病合并2型糖尿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90例阿尔茨海默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中,住院治疗42例(住院治疗... 目的比较住院和门诊模式治疗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s disease,AD)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效果,为选择更好的模式治疗阿尔茨海默病合并2型糖尿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90例阿尔茨海默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中,住院治疗42例(住院治疗组),同期门诊治疗48例(门诊治疗组),分别观察住院和门诊治疗阿尔茨海默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在7、14和28天血糖控制达到治疗目标的满意率,并进行对照分析。结果住院血糖控制满意率(空腹血糖控制于4.4~7 mmol/L、餐后2小时血糖控制于8~11 mmol/L)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住院治疗阿尔茨海默病合并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的疗效明显优于门诊治疗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糖尿病 治疗 血糖 分析
下载PDF
发病前使用抗血小板药物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治疗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24
5
作者 郑容 郭洛宁 郑红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8年第5期99-101,共3页
目的探讨发病前使用抗血小板药物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7年6月自贡市第五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26例,其中63例发病前未使用抗血小板药物者作为对照组,63例发病前使用抗... 目的探讨发病前使用抗血小板药物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7年6月自贡市第五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26例,其中63例发病前未使用抗血小板药物者作为对照组,63例发病前使用抗血小板药物者作为研究组。抗血小板药物主要为阿司匹林,两组患者入院后根据发病时间采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或尿激酶(UK)行静脉溶栓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溶栓治疗后症状性颅内出血、颅内出血发生情况及溶栓治疗前后血压,采用改良版Rankin量表评价两组患者治疗1年后预后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溶栓治疗后症状性颅内出血、颅内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治疗前两组患者舒张压、收缩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治疗后研究组患者舒张压、收缩压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中预后良好者所占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发病前使用抗血小板药物可有效降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治疗后血压,不会增加颅内出血发生风险或对预后造成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血小板聚集抑制剂 静脉溶栓 颅内出血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