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术与经典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的临床对比研究 被引量:10
1
作者 雷跃华 杨玉辉 +1 位作者 陈文兴 李曦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18年第4期101-104,共4页
目的比较分析改良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Ta TME)与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La TME)在中低位直肠癌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院普外科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收治的36例中低位直肠癌患者行Ta TME术,同期36例患者行La TME术,统计分析两组... 目的比较分析改良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Ta TME)与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La TME)在中低位直肠癌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院普外科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收治的36例中低位直肠癌患者行Ta TME术,同期36例患者行La TME术,统计分析两组患者在手术及手术切除标本相关资料,术后并发症,术后近期随访情况等方面的差异性。结果两组患者均无中转开腹手术,无近期死亡病例。Ta TME手术组手术时间较La TME组长,术中出血量较La TME组少,手术切除标本及远切缘长度较La TME组长(P<0.05)。而在手术清扫淋巴结个数、环周切缘阳性率及远近期并发症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a TME组肠功能恢复时间较La TME组短(P<0.05),两组在初次下床活动时间、平均住院日及1、3、6月各时间点肛门功能恢复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a TME在中低位直肠癌患者中是安全可行的,可以获得La TME同样的治疗效果,且在某些方面具有一定优势,是一项新的手术方式,值得临床进一步探索与推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直肠系膜切除 低位直肠癌 腹腔镜
下载PDF
悬吊式无气腹腹腔镜手术治疗老年结直肠癌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雷跃华 杨玉辉 +2 位作者 陈文兴 王邓超 李曦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17年第6期120-122,共3页
目的比较无气腹悬吊式与气腹腹腔镜手术治疗老年结直肠癌的可行性和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普外科2011年6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年龄≥65岁、合并心肺基础疾病的结直肠癌患者86例,分为无气腹悬吊手术组和传统气腹腹腔镜组各43例,比较两组... 目的比较无气腹悬吊式与气腹腹腔镜手术治疗老年结直肠癌的可行性和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普外科2011年6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年龄≥65岁、合并心肺基础疾病的结直肠癌患者86例,分为无气腹悬吊手术组和传统气腹腹腔镜组各43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平均住院日以及术中2小时节点中心静脉压(CVP)、动脉血气分析PaCO_2数值。结果无气腹组有3例中转开腹、气腹组2例中转开腹,均排除此次研究,余病例手术顺利完成。两组均无死亡病例,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平均住院日以及术中2小时节点CVP、PaCO_2数值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气腹腹壁悬吊式腹腔镜手术扩大了腹腔镜手术适应症,其避免了CO_2气腹对心肺功能的影响,对于老年、特别是合并有心肺基础疾病患者,无气腹腹壁悬吊腹腔镜手术是一种较理想的微创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无气腹悬吊式手术 腹腔镜
下载PDF
3D腹腔镜在直肠癌根治术中的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4
3
作者 魏健 王邓超 +3 位作者 余淼 杨玉辉 张陈 雷跃华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18年第6期157-159,共3页
目的探讨3D腹腔镜在直肠癌根治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观察。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10月我院实施的直肠癌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D腹腔镜组32例,2D腹腔镜组36例,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结果进行分析对比。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 目的探讨3D腹腔镜在直肠癌根治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观察。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10月我院实施的直肠癌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D腹腔镜组32例,2D腹腔镜组36例,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结果进行分析对比。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3D腹腔镜组与2D腹腔镜组比较,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淋巴结清扫数目多、术后留置尿管时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后住院时间及排气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与2D腹腔镜相相比,3D腹腔镜进行直肠癌根治术解剖层次更加清晰,分离更为精细,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 腹腔镜 直肠肿瘤
下载PDF
自固定补片在腹腔镜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
4
作者 胡楠 谢红 +4 位作者 余淼 王邓超 魏健 杨玉辉 张陈 《消化肿瘤杂志(电子版)》 2019年第4期369-372,共4页
目的探讨自固定补片在成人腹腔镜完全腹膜外无张力疝修补术的临床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156例进行腹腔镜全腹膜外修补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使用的补片不同,将患者分为自固定补片组(n=82)和聚丙烯平片组(n... 目的探讨自固定补片在成人腹腔镜完全腹膜外无张力疝修补术的临床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156例进行腹腔镜全腹膜外修补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使用的补片不同,将患者分为自固定补片组(n=82)和聚丙烯平片组(n=74)。采用t检验、χ~2检验比较不同组别患者手术之后的疼痛评分、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及复发情况。结果两组腹股沟疝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自固定补片组和聚丙烯平片组术后1天疼痛评分分别为(2.2±0.75)分、(2.3±0.8)分,术后7天疼痛评分分别为(1.3±0.8)分、(1.9±0.8)分,术后1月疼痛评分分别为(0.3±0.5)分、(1.0±0.9)分,术后3月疼痛评分分别为(0.2±0.4)分、(0.9±0.9)分,术后半年疼痛评分分别为(0.1±0.3)分、(0.4±0.5)分;自固定补片组异物感发生例数为0,聚丙烯平片组异物感发生例数为4;自固定补片组出现阴囊积液例数为4,聚丙烯平片组阴囊积液例数为3;两组患者术中及术后均未发生血清肿、腹壁下血管损伤、复发。结论自固定补片应用于腹腔镜完全腹膜外无张力疝修补术与钉合固定补片相比,能显著减轻患者术后疼痛,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股沟疝 腹腔镜 自固定补片 完全腹膜外
下载PDF
腹腔镜结肠次全切除术治疗重度慢传输型便秘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雷跃华 杨玉辉 +1 位作者 李曦 王邓超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7年第11期11-12,共2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结肠次全切除术治疗重度结肠慢传输型便秘(slow transiconstipation,STC)的效果、并发症以及经验总结。并发症以及经验总结。方法:回顾性分析了我院普外科2014年5月—2016年5月共17例接受腹腔镜结肠次全切除术治疗重度ST... 目的:探讨腹腔镜结肠次全切除术治疗重度结肠慢传输型便秘(slow transiconstipation,STC)的效果、并发症以及经验总结。并发症以及经验总结。方法:回顾性分析了我院普外科2014年5月—2016年5月共17例接受腹腔镜结肠次全切除术治疗重度STC患者的资料,对效果进行评价,对操作的经验进行总结。结果:17例患者便秘症状在术后得到明显改善,术后无肠瘘、腹泻、机械性肠梗阻等并发症出现。结论:腹腔镜结肠次全切除术治疗慢传输型便秘安全、有效,和传统治疗STC的手术相比,体现了微创的优越性,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便秘 重度结肠慢传输 腹腔镜手术
下载PDF
自固定补片在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
6
作者 杨玉辉 王邓超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16年第5期193-195,共3页
目的探讨自固定补片应用于腹股沟疝修补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3年12月至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男性腹股沟疝患者1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观察组患者使用自固定补片疝修补,对照组采用普通聚丙烯补片疝修补,观察... 目的探讨自固定补片应用于腹股沟疝修补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3年12月至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男性腹股沟疝患者1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观察组患者使用自固定补片疝修补,对照组采用普通聚丙烯补片疝修补,观察两组患者术后疼痛评分、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及复发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1天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7天、1月、3月、6月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平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未出现异物感,阴囊积液1例,对照组异物感9例,阴囊积液7例,给予理疗、穿刺抽液后均治愈;两组患者均未发生血肿、切口感染、复发。结论应用自固定补片可减少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区异物感,减轻术后疼痛,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股沟疝 疝修补术 无张力
下载PDF
胃肠道间质瘤患者伊马替尼稳态谷浓度与疗效的关系探讨
7
作者 李曦 王邓超 +3 位作者 余淼 杨玉辉 魏健 张陈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20年第1期50-52,共3页
目的研究胃肠道间质瘤患者服用伊马替尼稳态谷浓度分布情况,并评估不同谷浓度下的疗效,为伊马替尼药物浓度监测和个体化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服用甲磺酸伊马替尼达稳态的患者血浆,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血浆伊马替尼浓度... 目的研究胃肠道间质瘤患者服用伊马替尼稳态谷浓度分布情况,并评估不同谷浓度下的疗效,为伊马替尼药物浓度监测和个体化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服用甲磺酸伊马替尼达稳态的患者血浆,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血浆伊马替尼浓度,疗效按照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疾病稳定(SD)、疾病进展(PD)进行分组,分析伊马替尼不同谷浓度与疗效的关系。结果血浆伊马替尼谷浓度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原发部位、是否转移一般特征之间无显著相关。CR组患者血浆IM谷浓度显著高于PR组、SD组、PD组(P<0.05);PR组浓度显著高于SD组、PD组(P<0.05);SD组浓度显著高于PD组,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00 mg/d剂量组患者的血药浓度高于300 mg/d组、400 mg/d组(P<0.05)。结论胃肠间质瘤患者口服伊马替尼的血浆谷浓度与疗效有关,有必要进行血药浓度监测指导用药进行个体化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间质瘤 血药浓度 IMATINIB 疗效
下载PDF
经脐单孔腹腔镜联合内镜乙状结肠肠段切除应用体会(附13例报告) 被引量:1
8
作者 杨玉辉 陈文兴 +2 位作者 王邓超 雷跃华 李曦 《肿瘤预防与治疗》 2018年第4期298-300,共3页
目的:分析及探讨单孔腹腔镜及内镜二者联合进行乙状结肠肠段切除术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收集并分析2012年2月至2016年2月于我科行经脐单孔腹腔镜联合内镜乙状结肠肠段切除术的13例患者临床资料。结果:13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 目的:分析及探讨单孔腹腔镜及内镜二者联合进行乙状结肠肠段切除术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收集并分析2012年2月至2016年2月于我科行经脐单孔腹腔镜联合内镜乙状结肠肠段切除术的13例患者临床资料。结果:13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多孔腹腔镜或开腹手术,手术时间121~185min[(146.5±20.3)min];术中出血35~82m L[(51.3±12.6)m L];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49~80h[(50±10.5)h],术后住院6~10d,平均(7.6±1.5)d;随访1至4年,无手术相关并发症,患者生活质量好。结论:经脐单孔腹腔镜与内镜联合进行乙状结肠肠段切除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状结肠切除 单孔腹腔镜 传统多孔腹腔镜 双镜联合
原文传递
全国多中心腹部手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的横断面研究 被引量:14
9
作者 王之伟 陈军 +33 位作者 任建安 王培戈 揭志刚 金炜东 胡建昆 李勇 张建文 李蜀华 涂建成 张海洋 刘宏斌 商亮 赵杰 罗苏明 姚宏亮 贾宝庆 陈凛 任泽强 李光义 张浩 吴志明 王道荣 郜永顺 付蔚华 杨华 谢文彪 张二雷 彭勇 王仕琛 陈杰 张军强 郑涛 王革非 黎介寿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366-1373,共8页
目的了解全国范围内腹部手术后手术部位感染(SSI)的发生情况,并探讨其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多中心横断面研究方法,收集30家医院2018年5月份所有接受腹部手术的成年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患者的基本信息、围手术期的相关数据及切口微... 目的了解全国范围内腹部手术后手术部位感染(SSI)的发生情况,并探讨其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多中心横断面研究方法,收集30家医院2018年5月份所有接受腹部手术的成年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患者的基本信息、围手术期的相关数据及切口微生物培养结果。主要结局指标为术后30d内SSI发生率。SSI根据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标准分为浅表切口感染、深部切口感染和器官(或间隙)感染。次要结局变量为ICU住院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30d病死率及治疗费用。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SSI发生的风险因素。结果共纳入1666例腹部手术患者,分别来自:解放军东部战区总医院(263例)、青岛大学附属医院(140例)、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08例)、解放军中部战区总医院(87例)、四川华西医院(77例)、广东省人民医院(74例)、湖南省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71例)、四川省自贡市第一人民医院(71例)、江苏省张家港第一人民医院(64例)、河南省南阳市中心医院(56例)、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40医院(56例)、山东省立医院(56例)、河南省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52例)、新疆自治区人民医院(52例)、湘雅二医院(48例)、解放军总医院(48例)、江苏省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44例)、湖南省人民医院(38例)、广东省东莞康华医院(36例)、浙江省绍兴市中心医院(30例)、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30例)、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9例)、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27例)、四川省自贡市第四人民医院(22例)、湖南省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1例)、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18例)、四川省南充市中心医院(15例)、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0一医院(12例)、湖南省肿瘤医院(11例)、兰州大学第二医院(10例)。全组男性1019例,女性647例,年龄(56.5±15.3)岁。术后80例(4.8%)患者发生SSI,其中浅表切口感染39例,深部切口感染16例,器官(或间隙)感染25例。大肠埃希菌是SSI的主要病原菌,其阳性率为32.5%(26/80)。与未发生SSI的患者相比,发生SSI的患者ICU入住率[38.8%(31/80)比13.9%(220,1586),P<0.001]、术后住院时间(中位数17d比7d,P<0.001)及总住院时间(中位数22d比13d,P<0.001)均显著延长,治疗费用也明显升高(中位数7.5万元比4.4万元,P<0.001)。多因素分析显示,男性(OR=2.110,95%CI:1.175~3.791,P=0.012)、术前血糖水平升高(OR=1.100,95%CI:1.012~1.197,P=0.026),手术时间(OR=1.006,95%CI:1.003~1.009,P<0.001)和手术切口等级(清洁-污染切口:OR=10.207,95%CI:1.369~76.120,P=0.023;污染切口:OR=10.617,95%CI:1.298~86.865,P=0.028;感染切口:OR=20.173,95%CI:1.768~230.121,P=0.016)是SSI发生的危险因素;而腹腔镜手术(OR=0.348,95%CI:0.192~0.631,P=0.001)和行机械肠道准备(OR=0.441,95%CI:0.221~0.879,P=0.020)是SSI发生的保护因素。结论我国腹部手术患者术后SSI发生率为4.8%,SSI可明显加重患者的医疗负担。术前控制患者血糖和进行机械肠道准备是预防SSI的重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部手术 手术部位感染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