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贲门癌淋巴结转移50例 被引量:5
1
作者 肖文光 刘建超 陈利华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00年第4期485-486,共2页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1997/1998我院胸外科及腹部外科住院手术贲门癌患者50例,其中男39例,女11例,年龄29岁~75岁,平均57.8岁,均经病理确诊为贲门腺癌。 1.2 方法 本组手术经胸38例,经腹11例,胸腹联合切口1例,手术发现肿瘤<3.0cm 4...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1997/1998我院胸外科及腹部外科住院手术贲门癌患者50例,其中男39例,女11例,年龄29岁~75岁,平均57.8岁,均经病理确诊为贲门腺癌。 1.2 方法 本组手术经胸38例,经腹11例,胸腹联合切口1例,手术发现肿瘤<3.0cm 4例,3.0cm~7.0cm 34例,>7.0cm12例。手术常规距肿瘤3cm~5cm以上行肿瘤切除并行弓下吻合及淋巴结清扫,贲门旁淋巴结28例,食管下段旁淋巴结25例,胃左动脉旁淋巴结22例,胃小弯淋巴结5例,腹腔动脉旁淋巴结4例分别送病理检查。全部病理标本均行常规病理检查,包括肿瘤长度、浸犯深度、断端残留及淋巴结转移情况。 统计学处理 数据资料均用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外科学 病理学 淋巴结转移
下载PDF
急性阑尾炎手术切口感染68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8
2
作者 刘晓平 刘慷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16年第5期210-211,共2页
目的总结急性阑尾炎手术切口感染的临床表现和结局,以预防和降低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5年1月急性阑尾炎手术治疗患者,其中切口感染患者共68例(观察组),未感染患者68例(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手术时间、... 目的总结急性阑尾炎手术切口感染的临床表现和结局,以预防和降低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5年1月急性阑尾炎手术治疗患者,其中切口感染患者共68例(观察组),未感染患者68例(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手术时间、手术方式、病理类型、基础疾病、住院时间及医疗费用。结果观察组平均年龄、体重质量指数、手术时间、住院天数及住院费用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基础疾病、病理类型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但腹腔镜手术比例更低(P<0.01)。结论急性阑尾炎手术切口感染会导致住院时间延长,住院费用增加,临床上应加强预防可减少切口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阑尾炎 手术切口 感染 危险因素
下载PDF
体温控制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患者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9
3
作者 黄德玖 尹智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0期1846-1848,共3页
目的研究体温控制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将3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体温控制组(体温控制在36.5~37.5℃)、亚低温组和常规降温组,每组10例。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颅内压、血气、血小板和凝血常规,术后第... 目的研究体温控制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将3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体温控制组(体温控制在36.5~37.5℃)、亚低温组和常规降温组,每组10例。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颅内压、血气、血小板和凝血常规,术后第4天复查颅脑CT观察有无颅内再出血和梗死,评价术后3个月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结果常规降温组患者的心率高于体温控制组和亚低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的血氧饱和度(SpO2)及血气分析指标pH、动脉血氧分压(PaO2)和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天,亚低温组血小板计数(PLT)低于体温控制组和常规降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亚低温组凝血酶原时间(PT)延长,高于体温控制组和常规降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常规降温组比较,体温控制组和亚低温组术后颅内再出血和脑梗死发生率更低,ADL良好率更高,病死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术后将体温控制在36.5~37.5℃,可降低术后病死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温控制 颅内出血 高血压性 术后 预后
下载PDF
肺癌伴甲胎蛋白强阳性一例
4
作者 易正明 刘建超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 2005年第6期362-362,共1页
关键词 肺癌 甲胎蛋白 病例报告 肝细胞癌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