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道中考试题的解法探讨及其教学启示 被引量:1
1
作者 刘之兵 刘之平 《中学数学教学参考(中旬)》 2015年第4期26-28,共3页
文献基于一个“基本结论”探讨了一道关于反比例函数试题的解法,作者勤于钻研的精神,及时归纳、概括的习惯值得大家学习,但笔者对其提供的解答有些不成熟的看法,在此提出,与同行交流。
关键词 教学启示 中考试题 解法 函数试题 同行交流 反比例 钻研 归纳
原文传递
“干支”分析——初中生提升数学思维能力的有效方法 被引量:2
2
作者 刘之兵 《中学数学教学参考(中旬)》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31-33,共3页
我们经常见到学生面对稍有变化但难度不大的题目时不知如何人手,好不容易进入解题状态,却又如同进入迷宫一样不知方向.这种现象表明学生缺乏分析问题的基本策略和方法,也反映出教师缺乏对学生进行解题思维方法的教学.
关键词 数学思维能力 初中生 解题思维方法 干支 学生 教学 教师
原文传递
一道中考题引发的对“自然解法”的思考 被引量:4
3
作者 刘之兵 《中学数学教学参考(中旬)》 2015年第11期26-28,共3页
文献[1]对中学数学教育提出的隐忧引发了一些教师的关注,如文献[2]和文献[3],同时这组文章也引发了笔者对数学题目自然解法的思考,现以原题为例谈几点思考,与同行一起分享。
关键词 解法 自然 中考题 中学数学教育 文献 数学题 教师 文章
原文传递
确认“身份”——培养初中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有效方法 被引量:1
4
作者 刘之兵 《中小学数学(初中版)》 2012年第9期8-10,共3页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人们在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思维是按层次展开的,先粗后细,先宽后窄,先对问题作一个粗略的思考,然后逐步深入到实质与细节.
关键词 数学思维能力 初中生 培养 心理学 创造性
原文传递
"2012年复习课设计示例大家评"点评拾萃——联、变、用、问:复习课教学设计的四个抓手
5
作者 刘之兵 《中学数学教学参考(中旬)》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41-43,共3页
1《一次函数及其应用》的亮点分析 1.1广“联”系。帮助学生完善知识网络 认清复习内容在初中数学乃至中学数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把握好中考要求,使教学设计具有整体性.教学目标定位准确,学情分析到位,使教学设计有的放矢.基于... 1《一次函数及其应用》的亮点分析 1.1广“联”系。帮助学生完善知识网络 认清复习内容在初中数学乃至中学数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把握好中考要求,使教学设计具有整体性.教学目标定位准确,学情分析到位,使教学设计有的放矢.基于这样的理念把握“一次函数”的教学要义,分析“一次函数”与哪些知识有“瞻前顾后”的关系,不仅注重知识块内各知识点间的联系,更注重知识块之间的联系;不仅分析知识点间的相互联系,还分析所承载的数学思想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设计 复习课 知识网络 抓手 一次函数 教学目标定位 数学思想方法 中学数学
原文传递
“0”的尴尬遭遇
6
作者 刘之兵 《中学数学教学参考(中旬)》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69-70,共2页
“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是学术形态的表述方式.如果就这样简单地告诉学生,如同喝下一杯白开水,虽是必需却索然无味.如何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生活经验和思维特点,将这一学术形态的知识转化为教学形态?笔者根据0和正数、负数... “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是学术形态的表述方式.如果就这样简单地告诉学生,如同喝下一杯白开水,虽是必需却索然无味.如何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生活经验和思维特点,将这一学术形态的知识转化为教学形态?笔者根据0和正数、负数本质的不同编了一个小故事,让学生在听故事中接受和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尴尬 学术形态 思维特点 生活经验 教学形态 知识转化 学生 正数
原文传递
内江卷第27题——简约灵动内蕴深厚
7
作者 刘之兵 《中学数学教学参考(中旬)》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56-57,共2页
特色1:过程设计巧妙,突出能力立意取向.新课程改革倡导学生学习数学要动手实践、主动探索.本题集想像、动手翻折操作和画图于一体,在翻折操作过程中,考生通过对图形L的形状、大小和位置的观察、估计、推理、计算、归纳和概括等,... 特色1:过程设计巧妙,突出能力立意取向.新课程改革倡导学生学习数学要动手实践、主动探索.本题集想像、动手翻折操作和画图于一体,在翻折操作过程中,考生通过对图形L的形状、大小和位置的观察、估计、推理、计算、归纳和概括等,从而判断求图形L的面积Y的表达式需要分类处理.这是对考生合情推理能力的考查,也是对实践操作中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的考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27题 合情推理能力 内蕴 简约 内江 动手实践 操作过程 新课程改革
原文传递
教学生解题分析之“四步曲”
8
作者 刘之兵 《中学数学教学参考(中旬)》 2016年第9期21-24,共4页
关于解题教学,章建跃博士指出:“当前,最常见的现象是教师以‘奇、特、巧、新’等为选题标准,通过‘讲解题,不讲怎样解题“讲解法,不讲如何想到解法’的方式给学生灌输技巧,最后总结为‘解法”——技巧n’。这既加重学习负担,... 关于解题教学,章建跃博士指出:“当前,最常见的现象是教师以‘奇、特、巧、新’等为选题标准,通过‘讲解题,不讲怎样解题“讲解法,不讲如何想到解法’的方式给学生灌输技巧,最后总结为‘解法”——技巧n’。这既加重学习负担,又禁锢学生的思维,必须彻底纠正。”笔者深以为然,并在这方面做了一些思考与尝试,总结为“解题分析‘四步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题分析 学生 讲解法 解题教学 选题标准 学习负担 技巧 博士
原文传递
从有疑到无疑——对《由教材“命题与逆命题”一例引发的思考》一文的探讨
9
作者 刘之兵 《中小学数学(初中版)》 2015年第5期49-50,共2页
浙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2013年7月第2版)第66页例1是:说出定理"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的距离相等"的逆命题,并证明这个逆命题是真命题.文[1]中作者认为这道题可能产生歧义,有问题,并作了详细的论述,最后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关键词 逆命题 线段垂直平分线 教材 八年级 浙教版 真命题 数学
原文传递
一道竞赛试题的另证与推广
10
作者 刘之兵 《中学生数学(初中版)》 2012年第4期28-29,共2页
2011年全国初中数学联赛四川初赛试题第四大题是这样的:
关键词 竞赛试题 全国初中数学联赛 推广 初赛试题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