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04-2009年安岳县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1
作者 刘远碧 罗卫东 谢立华 《寄生虫病与感染性疾病》 CAS 2010年第2期91-93,共3页
目的分析2004-2009年安岳县麻疹发病与流行趋势,为控制和消除麻疹提供依据。方法对2004-2009年安岳县麻疹监测系统确诊的632例病例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4-2006年麻疹发病率呈下降趋势,2007年发病数显著上升,且呈现散发与局部暴发... 目的分析2004-2009年安岳县麻疹发病与流行趋势,为控制和消除麻疹提供依据。方法对2004-2009年安岳县麻疹监测系统确诊的632例病例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4-2006年麻疹发病率呈下降趋势,2007年发病数显著上升,且呈现散发与局部暴发并存的态势。2008年3月全县开展8月龄1~5岁儿童普种麻疹疫苗,疫情得到明显控制,2009年发病数仅有3例。发病高峰集中在3-7月;病例中有免疫史的占30.54%,无免疫史和免疫史不详的占44.78%和24.68%。结论麻疹初免及加强免疫接种不及时、流动儿童增多是造成麻疹发病上升的主要原因。提高麻疹疫苗接种质量和及时接种率,加强流动人口管理是控制麻疹暴发和流行的重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疹 监测 分析
原文传递
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联合美沙拉嗪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疗效 被引量:3
2
作者 谢益琼 《医疗装备》 2017年第12期21-22,共2页
目的探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联合美沙拉嗪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医院收治的66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33例。对照组予以美沙拉嗪治疗,试验组采用美沙拉嗪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治疗,... 目的探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联合美沙拉嗪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医院收治的66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33例。对照组予以美沙拉嗪治疗,试验组采用美沙拉嗪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炎性因子水平变化。结果试验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TNF-α水平显著降低,IL-10水平明显升高,且试验组升高(降低)趋势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采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联合美沙拉嗪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改善炎性因子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歧杆菌三联活菌 美沙拉嗪 溃疡性结肠炎
下载PDF
90例手足口病患儿的流行病学特征分析及危险因素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陈焱红 《医疗装备》 2016年第4期59-60,共2页
目的分析手足口病(HFMD)患儿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危险因素。方法收集90例HFMD患儿资料进行调查分析,并收集90例正常儿童资料进行比较研究。结果 90例HFMD组患儿中,男性患儿发病率(66.67%)明显高于女性患儿(33.33%)、0~3岁患儿发病率... 目的分析手足口病(HFMD)患儿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危险因素。方法收集90例HFMD患儿资料进行调查分析,并收集90例正常儿童资料进行比较研究。结果 90例HFMD组患儿中,男性患儿发病率(66.67%)明显高于女性患儿(33.33%)、0~3岁患儿发病率(85.56)%明显高于3~6岁患儿(14.44%)、散居患儿发病率(74.44%)明显高于幼托患儿(25.56)%、5~7月发病率(64.44%)明显高于1~4月和8~12月(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儿童饭前洗手习惯、便后洗手习惯、吮吸手指和玩具、HFMD接触史、主要照顾者文化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吮吸手指和玩具、HFMD接触史、主要照顾者文化程度是导致HFMD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而饭前洗手、便后洗手是保护因素。结论加强儿童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及HFMD防控知识的宣传及防治,才能有效降低HFMD发病率、控制手足口病疫情蔓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足口病 流行病学特征 危险因素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