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川省细菌耐药监测网2012年川东地区细菌耐药性监测数据分析
1
作者 赵思阳 邹立新 +2 位作者 吴晓燕 孙昌君 王春耀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13年第5期170-174,共5页
目的了解2012年川东地区临床分离菌株的耐药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自动化细菌鉴定系统或手工方法进行菌株鉴定和药敏试验,以美国实验室与标准化研究所(clincal and laboratory standards institute,CLSI)2012年... 目的了解2012年川东地区临床分离菌株的耐药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自动化细菌鉴定系统或手工方法进行菌株鉴定和药敏试验,以美国实验室与标准化研究所(clincal and laboratory standards institute,CLSI)2012年版标准判断结果,用WHO NET 5.6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2012年度川东地区7家医院共收集15656株非重复菌株,其中革兰阴性菌11534株(占73.7%),革兰阳性菌4122株(占26.3%)。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的检出率分别为36.6%和73.4%。未发现万古霉素、利奈唑胺中介株或耐药株。屎肠球菌对万古霉素耐药率为7.8%,未发现万古霉素耐药粪肠球菌。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阿米卡星、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3%。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20.7%和25.2%。鲍曼不动杆菌属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59.0%和86.4%。结论川东地区7家医院细菌耐药性仍较严重,加强细菌耐药性的监测,合理选用抗菌药,加强耐药菌所致感染的控制是当务之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 耐药性 抗菌药物 药敏试验
下载PDF
脑脊液Cys C及mpt在多种神经系统疾病中的动态表达及变化趋势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王家驷 宋毅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7年第10期1441-1444,共4页
目的探讨脑脊液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ys C)及脑脊液总蛋白(mpt)在多种神经系统疾病中的动态表达及变化趋势分析。方法分析进行过多次脑脊液生化标志物检测的14种疾病共计204例患者的脑脊液Cys C与mpt首次检测及末次检测的表达水平,对比... 目的探讨脑脊液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ys C)及脑脊液总蛋白(mpt)在多种神经系统疾病中的动态表达及变化趋势分析。方法分析进行过多次脑脊液生化标志物检测的14种疾病共计204例患者的脑脊液Cys C与mpt首次检测及末次检测的表达水平,对比Cys C及mpt的首次检测后水平的差异及其变化趋势,并对在不同疾病组的表达模式进行单独分析及联合分析。结果脑脊液mpt末次检测整体呈现下降的趋势,而Cys C末次检测在低水平范围患者所占比例上升、而高水平范围患者所占比例下降;Cys C水平的变化与mpt的水平变化相互独立,但Cys C及mpt的首次检测水平的分布均分别与末次检测的分布相关(P=5.0×10-4);首次治疗后Cys C变化趋势与疾病分组不相关而mpt治疗水平变化与疾病分组相关;患者Cys C末次检测亦与疾病类型不相关,而mpt末次检测与疾病类型相关;联合检测Cys C及mpt可见,首次检测后Cys C和mpt联合分组均与疾病类型相关(P=5.0×10-4,0.02)。结论脑脊液Cys C的表达水平及变化趋势均不同于mpt,脑脊液Cys C单独应用价值仍然有限,联合脑脊液中mpt可以在多种神经系统疾病的鉴别诊断及治疗过程监测产生积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脊液 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 脑脊液蛋白 神经系统疾病 动态表达 趋势分析
下载PDF
四川部分地区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分型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邹立新 杜琼 +3 位作者 黄桂香 刘小琦 郭勇 杨洋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08年第6期63-64,共2页
目的了解四川部分地区乙肝病毒(HBV)基因型分布情况。方法选择390例经荧光PCR法定量HBV-DNA含量>104 copies/ml的感染者血清,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酶联免疫吸附试验(PCR-ELISA)法检测HBV基因型。结果390例患者中B型186例(47.7%),C型142... 目的了解四川部分地区乙肝病毒(HBV)基因型分布情况。方法选择390例经荧光PCR法定量HBV-DNA含量>104 copies/ml的感染者血清,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酶联免疫吸附试验(PCR-ELISA)法检测HBV基因型。结果390例患者中B型186例(47.7%),C型142例(36.4%),BC混合型54例(13.8%),A型3例(0.7%),5例测序待定。C型HBV-DNA水平和HBeAg阳性率分别为(7.59±1.18)log值和75.58%,明显高于B型的(5.36±1.10)log值和45.90%(P<0.01);C型ALT、AST、TBIL的水平均高于B型(P<0.05)。结论四川部分地区乙肝病毒基因型以B、C型为主,B型占优势,C型次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病毒 乙型 基因型 分布 临床意义
下载PDF
抗核抗体及抗体谱在常见关节疾病中的临床表达特征分析 被引量:9
4
作者 王家驷 孙良丽 +3 位作者 焦鑫 吴建红 王廷杰 何思春 《实用检验医师杂志》 2015年第2期73-78,共6页
目的探讨抗核抗体(antinuclear antibody,ANA)及抗核抗体谱(antinuclear antibody spectrum,ANAs)检测在常见关节疾病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0月452例关节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临床诊断分为骨关节病... 目的探讨抗核抗体(antinuclear antibody,ANA)及抗核抗体谱(antinuclear antibody spectrum,ANAs)检测在常见关节疾病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0月452例关节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临床诊断分为骨关节病组63例,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组291例,痛风性关节炎组98例。分析ANA及ANAs在不同疾病组中的分布情况,并分析ANA荧光型及ANAs不同抗体组合在各疾病组中的表达情况,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452例患者中,170例患者ANA+(37.6%,170/452),88例患者ANA+/ANAs+(19.5%,88/452),82例患者ANA+/ANAs-(18.1%,82/452),未见ANA-/ANAs+,经Chisq卡方检验,ANA与ANAs的检测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7.98,P=0.000)。(2)63例骨关节病患者中18例ANA+(28.6%,18/63),共发现6种荧光型,其中胞浆型最多(44.4%,8/18);291例RA患者中146例ANA+(50.2%,146/291),共发现13种荧光型,其中以均质型最多(32.2%,47/146);98例痛风性关节炎患者中6例ANA+(6.1%,6/98),共发现5种荧光型,均不多于2例;不同疾病组间ANA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斑点、胞浆、均质、斑点胞浆、均质斑点及均质胞浆6种荧光型在不同疾病组中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43,P=0.018)。(3)63例骨关节病患者中6例ANAs+(9.5%,6/63),共有6种抗体阳性;291例RA患者中78例ANAs+(26.8%,78/291),共有10种抗体阳性,以Anti Ro60、Anti Ro52、Anti U1n RNP及AntiSSB多见;98例痛风性关节炎患者中4例ANAs+(4.1%,4/98),共有3种抗体阳性;ANAs阳性率在不同疾病组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在所有ANAs+中共发现31种ANAs+组合,其中骨关节病患者组中有5种ANAs+组合,RA患者组中共有29种ANAs+组合,痛风性关节炎患者组中有3种ANAs+组合,其中Anti Ro52/Anti Ro60/Anti SSB、Anti Ro52、Anti Ro52/Anti Ro60、Anti Ro60及Anti U1n RNP均至少在2种或以上疾病中出现;(4)同一ANA荧光型在不同疾病中可以观察到不同ANAs阳性组合。结论ANA与ANAs的检测结果有一定相关性,但无法依靠ANA荧光型推断ANAs的特异性抗体表达情况;ANA不同荧光型及ANAs不同的阳性组合可为疾病诊疗过程提供重要参考;ANA及ANAs在RA中表达的多样性及复杂程度可为该病的诊疗提供更多有价值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核抗体 抗核抗体谱 间接免疫荧光法 免疫印迹法 骨关节病 类风湿性关节炎 痛风性关节炎
下载PDF
病毒学检验在乙型肝炎患者中的实施结果分析 被引量:11
5
作者 李红春 郭洪君 +1 位作者 孙化 李先莉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15年第3期292-293,共2页
目的分析探讨病毒学检验应用在乙型肝炎患者中的临床实施效果。方法筛选2013年1月-2014年1月与我院就诊的乙型肝炎患者80例作为实验组,另选取体检健康人30例作为对照组。对所有调查者进行病毒学检验,其中包括血清HBs Ag、HBs Ab、HBe Ag... 目的分析探讨病毒学检验应用在乙型肝炎患者中的临床实施效果。方法筛选2013年1月-2014年1月与我院就诊的乙型肝炎患者80例作为实验组,另选取体检健康人30例作为对照组。对所有调查者进行病毒学检验,其中包括血清HBs Ag、HBs Ab、HBe Ag、HBe Ab、HBc Ab指标(即乙肝五项)进行检测,并统计实验组患者乙肝大三阳、小三阳检出率,根据其检出阳性率进行结果评价,判断病毒学检测对乙型肝炎患者诊断、病情评估的应用意义。结果实验组患者HBs Ag阳性71例(88.75%),HBs Ab阳性17例(21.25%),HBe Ag阳性38例(47.50%),HBe Ab阳性51例(63.75%),HBc Ab阳性60例(75.00%),与对照组检出阳性率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实验组患者乙肝大三阳检出45例(56.25%),乙肝小三阳检出33例(41.25%),与临床证实结果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病毒学检验应用诊断乙型肝炎可有效提高乙肝病毒阳性检出率,实现对病情及预后情况的准确评价,对乙肝的临床检验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学检验 乙型肝炎 效果分析
下载PDF
真空促凝采血管的选择在检验质量中的应用 被引量:3
6
作者 白俊玺 舒仁明 +2 位作者 王家泗 李清明 王淼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1年第1期23-24,共2页
目的:探讨一种简单选择真空促凝采血管的方法。方法:分别用A、B公司生产的真空促凝采血管和玻璃试管平行抽取某病人新鲜血液,分离血清并在日立76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分别重复测定CK、CK-MB 10次,并以同样方法用蒸馏水替代血清上机检测... 目的:探讨一种简单选择真空促凝采血管的方法。方法:分别用A、B公司生产的真空促凝采血管和玻璃试管平行抽取某病人新鲜血液,分离血清并在日立76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分别重复测定CK、CK-MB 10次,并以同样方法用蒸馏水替代血清上机检测。结果:用A公司生产的真空促凝采血管相对玻璃管的测定结果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而用B公司生产的真空促凝采血管相对玻璃管的测定结果显著增高(P<0.001)。结论:B公司生产的这批真空促凝采血管中的某些成分严重干扰CK、CK-MB的测定,用蒸馏水取代血液颠倒混匀后离心取上清液测定,其结果应该与空白蒸馏水无差异,以此可以选择真空促凝采血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空采血管 分析前质量控制
下载PDF
临床化学急诊检验项目在不同仪器上的比对分析
7
作者 白俊玺 舒仁民 +4 位作者 王家泗 李清明 张洲毓 王淼 邹立新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09年第6期641-642,645,共3页
目的:相同检验项目在不同仪器上进行检测时结果不尽相同,通过比对分析将这种差异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方法:选用5种不同混合浓度的新鲜患者血清,在不同仪器上相同项目重复检测5次,结果取平均值。结果:BECK-MANCX3检查ISE与日立7600比较... 目的:相同检验项目在不同仪器上进行检测时结果不尽相同,通过比对分析将这种差异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方法:选用5种不同混合浓度的新鲜患者血清,在不同仪器上相同项目重复检测5次,结果取平均值。结果:BECK-MANCX3检查ISE与日立7600比较,误差满足1/2CLIA’88能力比对试验要求,日立7060与日立7600比较,CK-MB、HBDH具有较好可比性,UN、Cr、GLU、AMY结果偏高,LCT、CK、AST、LDH满足1/2CLIA’88能力比对试验要求,但结果偏高,经过有效处理后得到有效控制。结论:我室临床化学急诊检验项目在不同仪器上进行检测,部分满足1/2CLIA’88能力比对试验要求,部分经过适当处理后能够满足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对分析 自动生化分析仪
下载PDF
尿沉渣与尿常规在尿液检验中的运用 被引量:2
8
作者 张洲毓 《临床检验杂志(电子版)》 2018年第1期145-145,共1页
目的针对临床上使用尿沉渣与尿常规对患者进行尿液检验的运用价值进行探究分析。方法抽取2016年2月-2017年12月到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患者进行研究,即收集患者晨尿20 m L作为临床检验尿液标本,将患者尿液送至检验科进行红、白细胞的临... 目的针对临床上使用尿沉渣与尿常规对患者进行尿液检验的运用价值进行探究分析。方法抽取2016年2月-2017年12月到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患者进行研究,即收集患者晨尿20 m L作为临床检验尿液标本,将患者尿液送至检验科进行红、白细胞的临床尿沉渣以及临床尿常规检验分析。结果患者尿液检验报告中显示,经尿沉渣的分析报告显示患者红细胞呈现出阳性率明显高于尿常规报告,而经尿常规报告显示,患者机体白细胞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尿沉渣,但是两组检验结果之间的比对不存在显著的差异性,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使用尿沉渣与尿常规方式对患者机体红、白细胞进行临床分析均表现出相对比较的效果,进一步对这两种检验方式的优缺点科学、合理的整合起来作为临床尿检手段是值得在诊治中大力推广运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沉渣 尿常规 尿液 红细胞 白细胞 检验价值
下载PDF
某全自动血凝仪对两种纤维蛋白原测定方法的评价 被引量:14
9
作者 戴庆忠 孙昌君 秦素娟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2年第2期211-212,共2页
目的对ACL-Advance全自动血凝仪两种纤维蛋白原(FIB)测定方法PT衍生(PT-der法)和冯-克劳斯法(VonClauss法)进行方法学比较及评价。方法在ACL-Advance全自动血凝仪上分别用PT-der法和VonClauss法同时测定158例患者血浆中的FIB含量。结果 ... 目的对ACL-Advance全自动血凝仪两种纤维蛋白原(FIB)测定方法PT衍生(PT-der法)和冯-克劳斯法(VonClauss法)进行方法学比较及评价。方法在ACL-Advance全自动血凝仪上分别用PT-der法和VonClauss法同时测定158例患者血浆中的FIB含量。结果 PT-der法和VonClauss法测定158例患者血浆中的FIB,FIB<2g/L,FIB≥2~≤4g/L,FIB>4g/L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测定血浆FIB,PT-der法和VonClauss法有方法学差异,建议临床实验室把VonClauss法作为FIB常规定量测定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蛋白原 全自动血凝仪 PT-DER法 Von CLAUSS法
下载PDF
烧伤感染的菌群分布及药物敏感性分析 被引量:10
10
作者 吴晓燕 徐建 +1 位作者 邹立新 赵思阳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1期91-92,共2页
目的了解我院烧伤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方法对我院烧伤病房住院患者因感染而分离出的120株细菌用Phoenix-100全自动微生物鉴定/药敏系统进行菌种鉴定、药敏分析和耐药机制的检测。结果从烧伤病房住院患者的154例标... 目的了解我院烧伤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方法对我院烧伤病房住院患者因感染而分离出的120株细菌用Phoenix-100全自动微生物鉴定/药敏系统进行菌种鉴定、药敏分析和耐药机制的检测。结果从烧伤病房住院患者的154例标本中共分离出120株细菌。分离率排在前4位的细菌分别是金黄色葡萄球菌(30.83%)、铜绿假单胞菌(24.16%)、鲍曼不动杆菌(10.83%)和大肠埃希菌(8.33%)。药物敏感试验提示,所分离到的病原菌绝大多数呈现多重耐药特别是对临床上最常使用的第三代头孢菌素有较高的耐药率。结论从我院烧伤病房分离到的病原菌来看,其耐药问题相当严重,应加强细菌耐药性监测,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有效预防和控制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口感染 细菌 微生物敏感性试验
下载PDF
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6
11
作者 吴晓燕 邹立新 +1 位作者 赵思阳 陈兰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0年第14期1463-1464,共2页
目的了解鲍曼不动杆菌的感染分布及其耐药性变化。方法对达州市中心医院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从临床患者标本中分离的377株鲍曼不动杆菌进行耐药性分析,并用WHONET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结果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主要分布在重症监护病房(ICU... 目的了解鲍曼不动杆菌的感染分布及其耐药性变化。方法对达州市中心医院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从临床患者标本中分离的377株鲍曼不动杆菌进行耐药性分析,并用WHONET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结果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主要分布在重症监护病房(ICU)(38.5%),痰标本中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最多见(74.3%)。鲍曼不动杆菌除对亚胺培南和多黏菌素敏感率较高外,对临床常用的头孢3代和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大于55.0%。ICU分离株耐药率明显高于普通病房。结论鲍曼不动杆菌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且以ICU分离株最为明显,应加强细菌耐药性监测,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有效预防和控制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曼不动杆菌 细菌感染 抗药性 微生物 药物耐受性 微生物敏感性试验
下载PDF
脑脊液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在常见颅内疾病的临床应用探讨 被引量:4
12
作者 王家驷 舒仁明 +4 位作者 王廷杰 李清明 王淼 白俊玺 邹立新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09年第5期486-487,共2页
目的探讨脑脊液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在常见颅内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观察脑膜炎、脑血管病、脑炎、脑膜脑炎患者及健康对照者脑脊液中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SF_Cys C)水平,并联合观察脑脊液总蛋白(CSF_TP)的变化,所有测试... 目的探讨脑脊液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在常见颅内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观察脑膜炎、脑血管病、脑炎、脑膜脑炎患者及健康对照者脑脊液中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SF_Cys C)水平,并联合观察脑脊液总蛋白(CSF_TP)的变化,所有测试均在日立7600-01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进行。结果1)脑炎、脑膜脑炎、脑血管病患者CSF_Cys C均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0.01,其中以脑炎及脑膜脑炎患者其水平显著低于脑膜炎组和健康对照组,P<0.05~0.01;而脑膜炎组CSF_Cys C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膜脑炎组与脑膜炎组比较仅CSF_Cys 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动态观察部分颅内疾病患者治疗前后CSF_Cys C和CSF_TP,发现其随病情的变化而变化。结论CSF_Cys C水平的测定及动态观察对判断脑实质损伤及判断病情发展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脊髓液 胱氨酸 蛋白酶抑制药 脑损伤
下载PDF
外周血双阴性T细胞升高与临床疾病的关系 被引量:10
13
作者 赵雪 吴丽娟 刘毓刚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5期3702-3703,3706,共3页
目的了解外周血双阴性T细胞(DNT)含量升高的临床疾病谱,探讨DNT升高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2月,收治患者中接受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且DNT升高的病历资料,以临床诊断为金标准,按照疾病分类统计分析。T淋巴细胞... 目的了解外周血双阴性T细胞(DNT)含量升高的临床疾病谱,探讨DNT升高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2月,收治患者中接受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且DNT升高的病历资料,以临床诊断为金标准,按照疾病分类统计分析。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采用流式细胞学检测技术。结果健康人外周血DNT占淋巴细胞的(7.36±2.13)%,含量达(0.13±0.06)×109/L。送检患者中约有5.45%的外周血DNT增高,主要见于肺部细菌感染、全身性病毒感染、不明原因发热、胸膜炎、急性扁桃体炎、创伤、脑膜炎等。DNT在外周血淋巴细胞中的比例增高和绝对含量增高均以急性扁桃体炎为最高,不明原因的发热次之。增高患者中又以13~17岁青少年患者DNT升幅为最大。结论外周血DNT主要是在临床急性炎症性疾病时明显升高,可能参与了急性感染、严重创伤等患者的细胞免疫调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式细胞术 外周血 双阴性T细胞 疾病谱
下载PDF
慢性乙型肝炎治疗过程中实验指标动态观察 被引量:3
14
作者 邹立新 陈兰 +4 位作者 魏中华 焦鑫 王家驷 吴晓燕 谭奇亮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64-65,67,共3页
目的观察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服用拉米夫定的疗效,观察HBV核酸定量、HBV-M、ALT、AST等指标。方法选择45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治疗组356例,服用拉米夫定治疗药物(100mg/d),对照组100例,未服用治疗药物。定期采血进行HBV-DNA定量、HBV-M、... 目的观察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服用拉米夫定的疗效,观察HBV核酸定量、HBV-M、ALT、AST等指标。方法选择45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治疗组356例,服用拉米夫定治疗药物(100mg/d),对照组100例,未服用治疗药物。定期采血进行HBV-DNA定量、HBV-M、肝功能实验。结果治疗1年后治疗组有181例HBV-DNA阴转(<103cps/mL)(181/356,50.8%),对照组有4例阴转(4/100,4%)(P<0.01);治疗组356例ALT、AST异常者313例恢复正常(87.9%),对照组100例,8例恢复正常(8.0%)(P<0.01);治疗组HBeAg/anti-HBe转换84例(84/436,19.2%),HBeAg阴转62例(62/436,14.2%),对照组5例HBeAg/anti-HBe转换(5/118,4.2%)。结论拉米夫定能有效抑制HBV的复制,降低ALT、AST,促进HBeAg/anti-HBe转换及阴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核酸定量 拉米夫定 治疗
下载PDF
影响凝血四项检测的因素分析 被引量:13
15
作者 戴庆忠 覃瑜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3年第17期2349-2350,共2页
凝血四项检测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及纤维蛋白原(FIB),是临床诊断出血性或血栓性疾病,抗凝血药物用量监测,疗效评估和手术前预测凝血功能的重要指标[1]。在血栓和止血检验的全过程... 凝血四项检测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及纤维蛋白原(FIB),是临床诊断出血性或血栓性疾病,抗凝血药物用量监测,疗效评估和手术前预测凝血功能的重要指标[1]。在血栓和止血检验的全过程中,实验结果受到受血者状态,标本采集后放置时间与处理、抗凝剂与试剂、仪器设备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2]。本文就标本采集量、标本有凝块、溶血、放置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血四项 检测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标本采集量 血栓性疾病 凝血酶原时间 放置时间 纤维蛋白原
下载PDF
恶性肿瘤患者凝血指标检测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4
16
作者 戴庆忠 覃瑜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09年第5期347-348,共2页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患者凝血指标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恶性肿瘤组与健康对照组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和血小板(PLT)等参数测定结果进行比较,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及t检验。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恶性肿瘤组Fib、D-D、PLT、血...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患者凝血指标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恶性肿瘤组与健康对照组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和血小板(PLT)等参数测定结果进行比较,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及t检验。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恶性肿瘤组Fib、D-D、PLT、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平均血小板体积、大血小板比率等项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检测Fib、D-D和PLT等项参数对恶性肿瘤患者的疗效观察、预后判断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肿瘤 纤维蛋白原 血小板 D-二聚体 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
下载PDF
诊断类风湿性关节炎伴感染的新指标:中性粒细胞CD64 被引量:3
17
作者 魏忠华 何思春 +3 位作者 王利君 焦鑫 周红 黄君富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3年第13期1711-1713,共3页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以对称性多关节炎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异质性、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我国RA的患病率略低于0.5%~1%的世界平均水平,为0.32%~0.36%左右[1]。感染是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一个主要的并发症...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以对称性多关节炎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异质性、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我国RA的患病率略低于0.5%~1%的世界平均水平,为0.32%~0.36%左右[1]。感染是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一个主要的并发症,还常引起死亡,生物试剂如TNF-α受体阻滞剂增加肺结核发病率或机会感染[2],RA活动期患者有发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白细胞 关节炎 类风湿 细菌感染 综述
下载PDF
75例肾病综合征患者凝血指标变化分析 被引量:8
18
作者 戴庆忠 覃瑜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09年第15期1276-1277,共2页
目的探讨肾病综合征(NS)患者凝血指标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NS患者与健康对照者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 目的探讨肾病综合征(NS)患者凝血指标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NS患者与健康对照者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大血小板比率(P-LCR)、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等指标进行比较、统计学处理及t检验。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NS组的PT、APTT、Fib、D-D、FDP、MPV、PDW等检测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NS患者早期检测凝血4项、血小板参数、D-D及FDP指标,对指导治疗和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病综合征 凝血指标 D-二聚体 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
下载PDF
急性胰腺炎患者凝血指标变化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7
19
作者 戴庆忠 覃瑜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4年第18期2563-2564,共2页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患者凝血指标发生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75例轻型急性胰腺炎(MAP)患者、13例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和50例健康者(对照组),测定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患者凝血指标发生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75例轻型急性胰腺炎(MAP)患者、13例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和50例健康者(对照组),测定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和血小板比容(PCT)。观察并比较上述指标在3组中的不同。结果入院1d和3d急性胰腺炎患者血小板参数测定结果比较:MPV和PDW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1d和3d急性胰腺炎患者与入院7d以上患者的血小板参数测定结果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AP组与对照组和MAP组血小板参数测定结果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AP组与对照组和MAP组凝血四项测定结果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胰腺炎患者凝血功能变化与病情严重程度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胰腺炎 凝血指标 血小板参数
下载PDF
妊娠晚期铁营养状况对孕妇血生化及新生儿血生化的影响 被引量:7
20
作者 文振宇 李清明 舒仁明 《中国性科学》 2020年第2期37-40,共4页
目的探讨妊娠晚期铁营养状况对孕妇血生化及新生儿血生化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8年10月在四川省达州市中心医院产科分娩孕妇(孕周≥28周)11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于分娩前1周内测定孕妇的血清铁蛋白(SF),根据铁营养状况进行分组,... 目的探讨妊娠晚期铁营养状况对孕妇血生化及新生儿血生化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8年10月在四川省达州市中心医院产科分娩孕妇(孕周≥28周)11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于分娩前1周内测定孕妇的血清铁蛋白(SF),根据铁营养状况进行分组,即铁不足组(n=38)、铁正常组(n=42)、铁过量组(n=30)。在分娩后1周内,抽取孕妇空腹静脉血、新生儿(出生1周内)的指尖血,应用自动生化仪检测血清标本中的血生化(CK、TBA、AFU、UA、ALT、GLU、TBIL、CR、LDH、BUN、TP、ALP、ALB)水平,并比较三组之间的差异。结果三组的TP、ALB、TBA、ALP、CR水平之间两两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BIL、ALT、AFU、CK、LDH、GLU、BUN、UA水平之间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晚期铁营养状况对孕妇血生化及新生儿血生化部分指标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在临床管理中,监测该类孕妇的铁营养状况,对于降低临床上预防因铁不足或铁过量所致贫血的发生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晚期 铁营养 孕妇 血生化 新生儿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