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应用人工神经网络模型优选心脏穿透伤急诊分类方法 被引量:5
1
作者 杨波 张永恒 +1 位作者 夏洪韬 杨建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5期2002-2004,共3页
目的对心脏穿透伤(PCT)急救时可用的两种分类法(分型法、分期法)进行比较,优选出较为适用的急诊分类法。方法应用人工神经网络(ANN)模型,模拟急诊室医师诊断PCT的临床思维过程,将急诊室医师所用的诊断依据作为网络模型输入变量,包括患... 目的对心脏穿透伤(PCT)急救时可用的两种分类法(分型法、分期法)进行比较,优选出较为适用的急诊分类法。方法应用人工神经网络(ANN)模型,模拟急诊室医师诊断PCT的临床思维过程,将急诊室医师所用的诊断依据作为网络模型输入变量,包括患者胸部受伤部位、到达急诊室时收缩压、心率、意识等临床特征;将分型法和分期法作为输出变量,通过多层感知器神经网络(MLP)模型分析PCT患者临床特征与其分型(分期)之间的映射关系,从而优选出准确率较高的分类法。结果通过MLP建立的PCT分类模型以14→3→7三层网络结构为最优。训练样本中,临床分型法总准确率(84.8%)与临床分期法总准确率(93.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测试样本中,临床分型法总准确率(73.9%)与临床分期法总准确率(10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保留样本中,临床分型法总准确率(67.7%)与临床分期法总准确率(93.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脏穿透伤急救时按临床分期法指导分类、救治,判断更为简便,准确率更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神经网络 多层感知器 心脏损伤 穿透伤 分类
下载PDF
连续多普勒超声评估特发性肺动脉高压患者不同时相肺动脉压与心导管检测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蔡燕娟 罗孝勇 陈权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2017年第9期593-596,共4页
目的探讨连续多普勒超声(CW)对特发性肺动脉高压(IPAH)患者不同时相肺动脉压与心导管检测肺动脉压之间的关联。方法选取我院因胸闷、气促等临床可疑IPAH患者113例,以经心导管确诊为诊断金标准,计算CW对IPAH患者的诊断效能;分析CW检测肺... 目的探讨连续多普勒超声(CW)对特发性肺动脉高压(IPAH)患者不同时相肺动脉压与心导管检测肺动脉压之间的关联。方法选取我院因胸闷、气促等临床可疑IPAH患者113例,以经心导管确诊为诊断金标准,计算CW对IPAH患者的诊断效能;分析CW检测肺动脉压指标与心导管检测肺动脉压指标,以及常规超声指标[主肺动脉内径(MPA)、右房左右径(RAT)、右、左心室舒张末期左右径(RVT、LVT)、前后径(RVD、LVD)、右、左心室左右径比值(RVT/LVT)及前后径比值(RVD/LVD)]与心导管所测肺动脉压的关系。结果 113例疑似IPAH患者中,心导管确诊78例,其中超声准确诊断68例,漏诊10例,误诊9例。CW估测肺动脉高压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率分别为87.2%、74.3%、88.3%、72.2%及83.2%。经CW检测IPAH患者的肺动脉收缩压(PASPe)、舒张压(PADPe)及平均压(PAMPe)与心导管检测的收缩压(PASPc)、舒张压(PADPc)及平均压(PAMPc)均呈正相关(r=0.667、0.639、0.636,均P<0.05);且MPA、RAT、RVT、RVD、RVT/LVT及RVD/LVD与PASPc均呈正相关(r=0.283、0.471、0.551、0.442、0.593、0.489,均P<0.05)。结论 CW对IPAH患者不同时相肺动脉压的评估与心导管检测肺动脉压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应用CW测量三尖瓣及肺动脉瓣反流对IPAH患者肺动脉压的评估具有较高的准确性,是无创评估肺动脉高压的首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心动描记术 多普勒 连续 心导管 肺动脉高压 特发性
下载PDF
肿瘤转移相关基因1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微血管生成的关系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夏娟 刘建平 刘智 《中国当代医药》 2015年第33期17-20,24,共5页
目的探讨肿瘤转移相关基因-1(MTA1)在食管鳞癌(ESCC)中的表达及其与微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选取本院胸心外科2013年3月-2014年1月的107例ESCC手术切除病例及56例正常食管组织的石蜡包埋组织样本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组化检测MTA1在... 目的探讨肿瘤转移相关基因-1(MTA1)在食管鳞癌(ESCC)中的表达及其与微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选取本院胸心外科2013年3月-2014年1月的107例ESCC手术切除病例及56例正常食管组织的石蜡包埋组织样本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组化检测MTA1在ESCC中的表达,应用CD34标记ESCC中的微血管内皮细胞,并计数微血管密度(MVD),分析MTA1基因表达与微血管生成之间的关系。结果 ESCC中的MTA1蛋白高表达率为50.4%,显著高于正常食管组织的2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SCC中的MVD计数与正常食管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TA1高表达率、MVD计数与ESCC的T分期、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不同分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TA1的高表达率、MVD计数在ESCC不同TNM分期中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ESCC中,随着MTA1蛋白表达强度的增加,MVD均数亦逐渐增加,经单因素方差分析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TA1高表达与ESCC的临床进展、微血管生成密切相关,可能成为潜在的抗食管鳞癌微血管生成的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转移相关基因-1 食管鳞癌 肿瘤血管生成 微血管密度
下载PDF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肿瘤相关巨噬细胞与淋巴管生成的关系
4
作者 夏娟 刘建平 +3 位作者 罗启翅 崔丽娟 张薇珊 夏勤 《临床与病理杂志》 CAS 2014年第4期395-399,共5页
目的:检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umor-associated macrophages,TAMs)浸润及淋巴管生成情况,探讨肿瘤组织中TAMs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临床病理指标及肿瘤淋巴管生成的关系。方法:收集遂宁市中心医院外科手术切除的乳腺浸... 目的:检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umor-associated macrophages,TAMs)浸润及淋巴管生成情况,探讨肿瘤组织中TAMs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临床病理指标及肿瘤淋巴管生成的关系。方法:收集遂宁市中心医院外科手术切除的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标本共53例。其中年龄>55岁者23例,年龄≤55岁者30例;肿瘤最大直径≤4 cm者26例,肿瘤最大直径>4 cm者27例;有淋巴结转移者39例,无淋巴结转移者14例;组织学分级为中高分化者36例,低分化者17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TAMs的浸润情况和淋巴管密度,分析CD68阳性的TAMs和淋巴管密度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临床病理指标的联系及它们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CD68阳性的TAMs散在分布于癌巢及周围间质中,以癌周间质为主,其计数明显高于周围正常组织(P<0.05)。肿瘤组织的淋巴管主要分布在癌巢周围间质内,形态不规则,且淋巴管密度明显高于周围正常组织(P<0.05)。淋巴结转移者CD68阳性的TAMs和淋巴管密度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均P<0.05)。但与患者年龄、肿瘤的最大直径及肿瘤的分化程度等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此外,肿瘤组织中CD68阳性的TAMs与淋巴管密度有显著的相关性(r=0.457,P<0.01)。结论:CD68阳性的TAMs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间质中广泛浸润,并与肿瘤周围间质中淋巴管密度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肿瘤相关巨噬细胞 淋巴管生成
下载PDF
自发性食管破裂的诊断与治疗
5
作者 周海宁 《浙江临床医学》 2009年第10期1050-1051,共2页
目的 通过对6例自发性食管破裂患者的诊断与治疗分析,评价其早期诊断和手术治疗效果,以及延误诊断造成的后果。方法2002年2月至2007年2月本科治疗自发性食管破裂6例,手术治疗4例、保守治疗2例。手术治疗4例中,1例单纯修补裂口,2例... 目的 通过对6例自发性食管破裂患者的诊断与治疗分析,评价其早期诊断和手术治疗效果,以及延误诊断造成的后果。方法2002年2月至2007年2月本科治疗自发性食管破裂6例,手术治疗4例、保守治疗2例。手术治疗4例中,1例单纯修补裂口,2例彻底清除胸腔和纵隔积液、浓液和坏死组织后分层缝合(其中1例再发瘘放置食管支架),1例置食管带膜支架后食管狭窄而行二期食管切除、颈部食管胃吻合术。结果手术4例全部治愈,保守治疗2例中1例痊愈,1例死于大出血。随访8个月~5年,食管无狭窄,无食管纵隔瘘出现。结论强调早期正确诊断。适当时机行充分引流和手术治疗是可行的,而支架介入是可靠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破裂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术后截瘫一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5
6
作者 葛静 张强 +3 位作者 张永恒 刘建平 唐小娇 江继端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9年第2期147-150,共4页
四川省遂宁市中心医院胸心外科1例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行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AR)治疗,术后出现截瘫。经腰大池脑脊液引流(CSFD)术,辅以颅内脱水、改善脊髓供血、抗凝、控制性降压等综合治疗后,患者恢复良好,同时未出现严重并... 四川省遂宁市中心医院胸心外科1例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行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AR)治疗,术后出现截瘫。经腰大池脑脊液引流(CSFD)术,辅以颅内脱水、改善脊髓供血、抗凝、控制性降压等综合治疗后,患者恢复良好,同时未出现严重并发症,如脊髓腔内出血、感染、漏液、脑疝等。现总结临床资料、治疗经过并复习相关文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 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 截瘫 防治
下载PDF
TEVAR术后支架远端主动脉夹层先兆破裂经再次TEVAR术救治1例并文献分析 被引量:5
7
作者 贺一伟 熊盼 +2 位作者 张永恒 刘建平 唐小娇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9年第21期167-171,共5页
Stand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病情凶险,死亡率高,一经确诊需要立即手术,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AR)是Standford B型主动脉夹层首选治疗方案,但术后支架远端破裂已经成为TEVAR术不可忽视的并发症,对此并发症处理十分重要。笔者分析2018年5月2... Stand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病情凶险,死亡率高,一经确诊需要立即手术,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AR)是Standford B型主动脉夹层首选治疗方案,但术后支架远端破裂已经成为TEVAR术不可忽视的并发症,对此并发症处理十分重要。笔者分析2018年5月24日四川省遂宁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例TEVAR术后支架远端主动脉夹层先兆破裂经再次TEVAR术救治患者的临床资料,发现TEVAR术后发生支架远端破入胸腔,经再次行TEVAR术,并辅以纠正休克、纠正低蛋白血症、胸腔穿刺引流为主等综合治疗,术后恢复良好,同时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提示TEVAR术治疗Standford B主动脉夹层为有效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ANDFORD B型主动脉夹层 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 并发症 胸腔积液
下载PDF
管形胃代食管对食管癌患者术后肺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5
8
作者 胡杰伟 杨绪全 杨世兵 《肿瘤研究与临床》 CAS 2010年第2期122-123,共2页
目的分析管形胃代食管对食管癌患者手术后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接受胸中下段食管癌经左胸手术病例80例,随机分成研究组40例,将胃贲门、部分胃底和胃小弯侧切除(包括充分切除肿瘤标本切缘)形成管形胃,纳入食管床原位移植;对照组4... 目的分析管形胃代食管对食管癌患者手术后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接受胸中下段食管癌经左胸手术病例80例,随机分成研究组40例,将胃贲门、部分胃底和胃小弯侧切除(包括充分切除肿瘤标本切缘)形成管形胃,纳入食管床原位移植;对照组40例常规将胃贲门部切除后替代食管。监测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2、4周时最大通气量、肺活量、第1秒通气量占预计值百分比。结果研究组在术后4周各指标的改善较对照组明显,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管形胃代食管相比传统胃代食管对食管癌患者术后呼吸功能影响较小,提高了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外科手术 肺功能
原文传递
食管镜联合主动脉带膜支架置入腔内隔绝术抢救食管异物致食管穿孔及主动脉瘘一例 被引量:12
9
作者 余文兴 张永恒 +1 位作者 黄红星 龙小奇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033-1034,共2页
患者男,66岁.因误咽鱼刺后吞咽梗阻5d于2012年3月4日入本院耳鼻咽喉科.患者在5天前不慎误吞鱼刺后出现吞咽困难,梗阻,但能进食;4天前出现胸痛,不能进食,不伴有咳嗽、咯血,不伴呼吸困难,未给予治疗.半天前在外院行胃镜检查发现鱼刺嵌顿... 患者男,66岁.因误咽鱼刺后吞咽梗阻5d于2012年3月4日入本院耳鼻咽喉科.患者在5天前不慎误吞鱼刺后出现吞咽困难,梗阻,但能进食;4天前出现胸痛,不能进食,不伴有咳嗽、咯血,不伴呼吸困难,未给予治疗.半天前在外院行胃镜检查发现鱼刺嵌顿入食管壁,大量出血,无法取出,急诊到我院求诊.入院查体:神清,精神欠佳,痛苦病容,右侧卧位,胸部无压痛.胃镜检查发现距门齿约23 cm可见鱼刺嵌顿入食管壁(图1).胸部CT检查:食管(主动脉弓下平面)条状高密度影,长约2.3 cm,直径约0.2 cm,不除外异物可能,异物与邻近胸主动脉壁分界不清,不除外刺入胸主动脉可能(图2).我科初步诊断:食管异物致食管穿孔及主动脉瘘;给予抗感染、补液、营养支持综合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异物 主动脉瘘 食管穿孔 带膜支架置入 腔内隔绝术 食管镜 胸部CT检查 抢救
原文传递
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10
作者 葛静(综述) 刘建平 +1 位作者 严高武 张永恒(审校) 《重庆医学》 CAS 2020年第11期1868-1874,共7页
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TBAD)一直是腔内修复治疗的难点和重点,尤其是对重要脏器分支血管血供的重建。传统方法施行的开胸分支血管转流术或血管旁路搭桥术,虽然可以完成分支血管血供重建,但其手术创伤大,术后病死率及并发症发生率高。... 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TBAD)一直是腔内修复治疗的难点和重点,尤其是对重要脏器分支血管血供的重建。传统方法施行的开胸分支血管转流术或血管旁路搭桥术,虽然可以完成分支血管血供重建,但其手术创伤大,术后病死率及并发症发生率高。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AR)目前已广泛应用于胸腹主动脉疾病的治疗,因其微创、安全、高效、成功率高等特点,很大程度上取代了传统外科手术,成了临床治疗TBAD的首选方法。同时国内外学者积极探索了该技术在分支血管重建中的应用,并初步得到了良好的近期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 腔内修复治疗 分支血管重建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