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幼龄牦牛饲牧技术研究(1报) 被引量:2
1
作者 黄怀昭 陈友慷 +3 位作者 袁有清 刘斌 汤茂林 甘继云 《中国牦牛》 1994年第2期3-6,13,共5页
24头幼龄麦洼牦牛(6月龄左右)随机分成4个组。1组,传统方法放牧;2组,轮牧十冷季防寒;3组和4组,轮牧十冷季防寒十冷季补饲。试验于92年11月16日开始,93年10月1日结束。结果显示,2组和1组相比,全期日增重提高84.5%(256.2 vs 138.2g),利润... 24头幼龄麦洼牦牛(6月龄左右)随机分成4个组。1组,传统方法放牧;2组,轮牧十冷季防寒;3组和4组,轮牧十冷季防寒十冷季补饲。试验于92年11月16日开始,93年10月1日结束。结果显示,2组和1组相比,全期日增重提高84.5%(256.2 vs 138.2g),利润提高441.0%(125.02 vs 23.11元/头);3组和4组冷季日增重明显高于2组(P<0.05),但暖季2组牦牛具有较强的补偿生长作用,使3个组的全期日增重相似;冷季对幼龄牦牛补饲精料,饲料成本提高164.%以上,经济效益明显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牦牛 补饲 增重 效益 放牧
下载PDF
牦牛毛色遗传规律研究(之一)——黑色、黄色与灰色的遗传 被引量:1
2
作者 陈友慷 黄怀昭 +2 位作者 刘斌 袁有清 汤茂林 《中国牦牛》 1994年第2期33-36,共4页
通过对辖曼牧场70头牦牛毛色(黑色、黄色和灰色)的分析,认为牦牛黑色和黄色主要受B、D两个位点基因的支配;灰色的遗传方式似乎与家牛不同,受B位点另一个等位基因的控制。
关键词 毛色 遗传 牦牛
下载PDF
牦牛角性状遗传方式的研究(初报) 被引量:1
3
作者 陈友慷 黄怀昭 +3 位作者 袁有清 刘斌 汤茂林 甘继云 《中国牦牛》 1994年第2期18-22,共5页
应用遗传学原理对辖曼种羊场72头牦牛角性状的遗传方式进行了分析。初步结果表明,群体中有角和无角牦牛分别占44.44%和55.56%;牦牛角性状受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的控制,无角基因P对有角基因p为显性,但不完全,无角基因P的表现受其它修... 应用遗传学原理对辖曼种羊场72头牦牛角性状的遗传方式进行了分析。初步结果表明,群体中有角和无角牦牛分别占44.44%和55.56%;牦牛角性状受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的控制,无角基因P对有角基因p为显性,但不完全,无角基因P的表现受其它修饰基因和激素水平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牦牛 角性状 遗传
下载PDF
牦牛暖季放牧育肥技术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陈友慷 黄怀昭 +4 位作者 袁有清 汤茂林 甘继云 刘斌 三射尔甲 《中国牦牛》 1994年第2期7-10,22,共5页
为了缩短牦牛的饲养周期,提高牦牛生产的经济效益,缓解草畜矛盾,进行了牦牛暖季放牧育肥技术研究。试验1,52头(2—3岁)生长期牦牛分为两组,对照组轮牧,试验组轮牧加上补喂添加剂。结果表明,试验组平均日增重(7月11日至9月13日)比对照组... 为了缩短牦牛的饲养周期,提高牦牛生产的经济效益,缓解草畜矛盾,进行了牦牛暖季放牧育肥技术研究。试验1,52头(2—3岁)生长期牦牛分为两组,对照组轮牧,试验组轮牧加上补喂添加剂。结果表明,试验组平均日增重(7月11日至9月13日)比对照组提高19.16%(627.3 vs 526.g)。试验2,23头牦牛根据年龄和性别分为3组,一组为淘汰母牦牛(BW,143.45kg),二组为3岁去势公牦牛(BW,149.10kg),三组为2岁去势公牦牛(BW,102.75kg),结果表明,各组日增重(5月1日至9月13日)分别为611.4、621.5和490.8g(P>0.05);每增重1公斤消耗牧草(DM)分别为9.26、9.22和8.31kg。试验357头牦牛根据年龄分为4组,结果表明,1岁牦牛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分别为45.5%和18.2%,其次是淘汰成年母牦牛组。屠宰测定(10月8日)显示,3.5岁时,阉牦牛的活重,屠宰率和净肉率都高於同龄母牦牛(P<0.01),分别为212.5和187.70kg,47.99和43.57%,36.52和32.81%;淘汰成年母牦牛相应为251.30kg,45.46和35.60%。牦牛暖季放牧肥育,经济效益高,每头(2岁以上)平均获利润83.60元(6个月),比传统放牧方式提高3.88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牦牛 肥育 放牧
下载PDF
辖曼牧场母牦牛繁殖能力测定 被引量:1
5
作者 陈友慷 汤茂林 +3 位作者 袁有清 刘斌 三郎尔甲 甘继云 《中国牦牛》 1994年第2期23-25,54,共4页
辖曼种羊场437头次2—25岁母牦牛的测定结果表明,母牦牛一般在3—4岁初产,占81.0%,少数(占3.2%)发育良好的母牦牛在2岁初产,5岁后初产的只有15.9%。5—13岁时,母牦牛的产犊率,犊牦牛成活率和繁活率高,平均为63.9%,91.9%和58.7%;2岁、3岁... 辖曼种羊场437头次2—25岁母牦牛的测定结果表明,母牦牛一般在3—4岁初产,占81.0%,少数(占3.2%)发育良好的母牦牛在2岁初产,5岁后初产的只有15.9%。5—13岁时,母牦牛的产犊率,犊牦牛成活率和繁活率高,平均为63.9%,91.9%和58.7%;2岁、3岁、4岁组的成活率和繁活率分别为50.0%和1.6%、68.9%和17.5%、85.7%和47.6%;17岁后一般不再具有繁殖能力,但少数(5头)在20岁后还产犊,然而成活率很低,只有63.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繁殖能力 母牦牛 测定 辖曼牧场
下载PDF
近交对母牦牛繁殖性能影响的初步研究
6
作者 陈友慷 黄怀昭 +4 位作者 袁有清 刘斌 汤茂林 三郎尔甲 甘继云 《中国牦牛》 1994年第2期14-17,共4页
70头母牦牛繁殖性能的分析结果表明,近交系数的急剧上升,使母牦牛繁殖性能出现明显衰退。当近交系数从0上升到0.125和0.250时。犊牦牛的成活率从93.5%下降到66.7和60.0%;设0世代的近交系数为0,一世代和二世代则为0.108和0.188,0世代和... 70头母牦牛繁殖性能的分析结果表明,近交系数的急剧上升,使母牦牛繁殖性能出现明显衰退。当近交系数从0上升到0.125和0.250时。犊牦牛的成活率从93.5%下降到66.7和60.0%;设0世代的近交系数为0,一世代和二世代则为0.108和0.188,0世代和一世代的胎次间隔、犊牦牛成活率、繁活率分别为1.82和2.61年、93.89和81.11%、53.31和34.91%。二世代初产年龄明显晚於一世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母牦牛 繁殖性能 近交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