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层疾控中心细菌性食物中毒检验探讨 被引量:4
1
作者 张章 《中国卫生产业》 2017年第17期13-15,共3页
目的对基层疾控中心细菌性食物中毒检验方法进行分析,为后期检验奠定理论基础。方法该次研究选择2016年2月—2017年1月收治的食物中毒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采取回顾性分析。结果经研究,100例食物中毒患者中,其致病菌以革... 目的对基层疾控中心细菌性食物中毒检验方法进行分析,为后期检验奠定理论基础。方法该次研究选择2016年2月—2017年1月收治的食物中毒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采取回顾性分析。结果经研究,100例食物中毒患者中,其致病菌以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真菌感染为主所,占据的构成比分别是34.0%、22.0%、20.0%,而表皮葡萄菌、不动杆菌所占据的构成比比较小,检出率较低,分别是4.0%、2.0%。结论食物中毒对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重要影响,其中细菌性食物中毒的主要致病菌包括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与真菌,为缓解食物中毒现象,基层疾控中心需要在日常工作中积极做好采样与检验工作,提高检出率,减少食物中毒的发生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层疾控中心 细菌性 食物中毒
下载PDF
四川省藏、羌、汉族小学三年级~高三学生身体活动状况 被引量:4
2
作者 张必科 张倩 +4 位作者 曾果 张琚 唐晓均 王志文 胡小琪 《现代预防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2028-2030,共3页
[目的]了解藏、羌、汉族学生身体活动状况,为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学生积极参加身体活动、提高他们的身体素质、达到相关的健康目标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一年回顾性身体活动调查问卷调查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藏、羌、汉族1... [目的]了解藏、羌、汉族学生身体活动状况,为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学生积极参加身体活动、提高他们的身体素质、达到相关的健康目标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一年回顾性身体活动调查问卷调查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藏、羌、汉族1450名小学3年级~高3学生的身体活动情况。[结果]阿坝地区中小学生最常参加的由学校组织的活动依次为体操、跑步,业余时间参加的活动依次为步行、做家务、爬楼梯和跑步。藏、羌、汉族学生平均每天身体活动时间分别为1.12、0.99和0.95h;藏族学生平均每天身体活动时间要显著高于羌族和汉族学生(F=6.38,P﹤0.01)。藏、羌、汉族学生平均每天身体活动能量消耗分别为295.1、244.0和208.1kcal;藏族学生平均每天身体活动能量消耗要显著高于汉族和羌族学生(F=17.09,P﹤0.01)。[结论]四川省藏、羌、汉族中小学生身体活动存在差异,应根据少数民族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有效的措施,促进他们积极参加身体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生 身体活动 少数民族
下载PDF
大学生同性恋认知情况调查与分析——以普洱市为研究对象
3
作者 周贵 杨娟 +3 位作者 陈怡蓉 邓阳 孙菁 张建萍 《黑河学刊》 2014年第4期134-136,共3页
通过自制问卷,对云南省普洱市两所大学的学生同性恋认知情况进行了调查,发现不同性别的大学生及不同生源地的大学生对待同性恋的看法存在很大差异,建议采取针对性教育措施。
关键词 大学生同性恋 认知 调查
下载PDF
阿苯达唑和吡喹酮交替联合用药治疗藏族牧民棘球蚴病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7
4
作者 黄燕 喻文杰 +13 位作者 尚婧晔 何伟 张光葭 王奇 杨柳 廖沙 李汭芮 姚人新 曾明才 张福斌 李树成 刘阳 钟波 王谦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71-177,共7页
目的观察阿苯达唑(ABZ)和吡喹酮(PQT)交替联合用药及ABZ单药治疗藏族牧民棘球蚴病的效果和不良反应,为药物治疗棘球蚴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B超检查结合血清学检测对四川省阿坝州若尔盖县和壤塘县牧民进行棘球蚴病筛查,确诊患者纳入... 目的观察阿苯达唑(ABZ)和吡喹酮(PQT)交替联合用药及ABZ单药治疗藏族牧民棘球蚴病的效果和不良反应,为药物治疗棘球蚴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B超检查结合血清学检测对四川省阿坝州若尔盖县和壤塘县牧民进行棘球蚴病筛查,确诊患者纳入治疗和观察。将病例随机分为ABZ+PTQ交替联合用药治疗组(ABZ+PQT组)和ABZ单药治疗组(对照组,ABZ组)。ABZ+PQT组患者ABZ片剂15 mg/(kg·d),分2次服用,连服25 d,随后改服PQT片剂40 mg/(kg·d),顿服,连服5 d,依次交替服药,3个月为一个疗程,疗程中间不停药。ABZ组患者ABZ片剂15 mg/(kg·d),分2次服用,连续服药3个月,停药1周后开始下个疗程。两组患者的治疗时间均为2年。治疗期间,两组患者每半年进行一次影像学疗效评估、血清抗棘球蚴IgG抗体检测和肝功能指标监测。通过问卷调查和主要肝功能指标监测了解不良反应。结果纳入治疗随访观察的临床诊断棘球蚴病病例共97例。ABZ+PQT组共55例病例,其中细粒棘球蚴病(CE) 31例、多房棘球蚴病(AE) 24例;ABZ组共42例病例,其中CE 22例、AE 20例。通过2年的治疗和随访观察,ABZ+PQT组对CE的治愈率为19.4%(6/31),有效率为58.1%(18/31);对AE的治愈率为12.5%(3/24),有效率为50.0%(12/24)。ABZ组对CE的治愈率为9.1%(2/22),有效率为18.2%(4/22);对AE的治愈率为5.0%(1/20),有效率为20.0%(4/20)。两组在抗棘球蚴IgG抗体滴度变化差异不显著。血清抗棘球蚴IgG抗体检测结果显示,治疗前,ABZ+PQT组血清抗体吸光度(A450值)为0.39±0.06,服药3个月后上升至0.45±0.05,此后基本维持在相同水平,但在治疗12月后下降至0.38±0.07,后保持稳态;ABZ组血清抗体A450值变化趋势与ABZ+PQT组相似,服药前为0.41±0.07,服药3个月后升至0.43±0.08,治疗12个月时降为0.39±0.07,后基本平稳;不同疗程时间对血清抗体A450值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3.7%(23/97),其中ABZ+PQT组有8例(占34.8%), ABZ组有15例(占65.2%),主要是胃肠不适等轻度不良反应;重度不良反应主要为肝功能受损,服药3个月时,6例(ABZ+PQT治疗组1例,ABZ治疗组5例)丙氨酸转氨酶(ALT)和天冬氨酸转氨酶(AST)都升高,此后随访逐渐下降至正常。结论ABZ+PQT组对CE和AE的治疗有效率高于ABZ组;ABZ+PQT组产生的药物不良反应明显低于ABZ组;血清抗棘球蚴IgG抗体变化不能反映病灶进展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苯达唑 吡喹酮 治疗 细粒棘球蚴病 多房棘球蚴病 疗效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