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川雅江县珍稀濒危植物五小叶槭 被引量:13
1
作者 孙治宇 李明富 +3 位作者 李八斤 张惠 庞德洪 郭延蜀 《四川林业科技》 2010年第6期86-87,共2页
2010年6月,对四川雅江县的五小叶槭种群现状进行了考察,考察期间,在四川省雅江县麻郎错乡沃洛希村附近的雅砻江边发现五小叶槭大树262株,分布区面积约66.7 hm2。这次考察还发现了五小叶槭自然萌生的1a生和2 a生幼苗,证实五小叶槭在当地... 2010年6月,对四川雅江县的五小叶槭种群现状进行了考察,考察期间,在四川省雅江县麻郎错乡沃洛希村附近的雅砻江边发现五小叶槭大树262株,分布区面积约66.7 hm2。这次考察还发现了五小叶槭自然萌生的1a生和2 a生幼苗,证实五小叶槭在当地还是能借种子自然繁殖的。访问并结合资料记载,五小叶槭野外现仅存500余株,分属4个种群,且种群之间相隔遥远,雅江县麻郎错乡沃洛希村附近的五小叶槭种群是当今世上残存的最大的一个五小叶槭种群,但该种群正受到来自人类放牧、砍伐以及水电站建设等的严重威胁,面临灭绝的边缘,急需进行抢救性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省雅江县 五小叶槭
下载PDF
川西高原松茸与温度降水关系 被引量:2
2
作者 高明文 戴贤才 +1 位作者 陆红 何双番 《食用菌》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3-3,共1页
松茸是世界上最名贵的食用菌,人们对它进行了许多研究.据记载,菌丝生长发育温度范围一般为10~30℃,最适温度22~24℃;相对湿度50~60%.子实体生长发育温度一般为12~20℃,最适温度15~20℃;相对湿度85~90%.四川攀西地区及云南部份地区... 松茸是世界上最名贵的食用菌,人们对它进行了许多研究.据记载,菌丝生长发育温度范围一般为10~30℃,最适温度22~24℃;相对湿度50~60%.子实体生长发育温度一般为12~20℃,最适温度15~20℃;相对湿度85~90%.四川攀西地区及云南部份地区,松茸菌丝生长发育温度为22~28℃,最适温度23~25℃;月降水量为50~250mm.子实体生长阶段温度为14~19℃,月降水量为100~350mm,最适150~300mm.1986年开始,我们对四川西部高原松茸的温、湿组合进行了考察,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茸 温度 降水 川西高原 食用菌
下载PDF
青藏高原胡兀鹫繁殖生物学及濒危状况 被引量:5
3
作者 苏化龙 李八斤 +6 位作者 姚勇 唐阳 张勇 果洛.周杰 王延明 加悟才让 王英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78-89,共12页
研究青藏高原胡兀鹫的繁殖成功率、种群现状、种群变化趋势和致危因素,为制定和实施合理有效的保护措施提供参考。[方法]主要调查时间为2010—2013年以及1991—1993年。调查区域包括西藏的昌都、林芝、那曲和拉萨地区,四川的甘孜和阿坝... 研究青藏高原胡兀鹫的繁殖成功率、种群现状、种群变化趋势和致危因素,为制定和实施合理有效的保护措施提供参考。[方法]主要调查时间为2010—2013年以及1991—1993年。调查区域包括西藏的昌都、林芝、那曲和拉萨地区,四川的甘孜和阿坝自治州,青海的海北、海西、果洛和玉树自治州以及甘肃的甘南自治州。在这些区域中的7个胡兀鹫繁殖地,对某些繁殖巢进行日活动行为观察,以确定其繁殖参数。繁殖成功率依据2010年冬季至2013年秋季观察的繁殖巢中离巢出飞的幼鸟数量确定。由于缺乏对大范围面积(超过1万km2)内准确繁殖对数目的调查数据,仅能以繁殖对之间的繁殖巢间距来换算其领域面积。种群结构大多情况下采用路线统计法(截线法)调查记录,少数情况下在动物尸体附近进行观察。将胡兀鹫划归为3~4个年龄组:幼体(〈3年龄),未成熟体(3~4年龄),亚成体(4~6年龄)和成体(〉6年龄)。针对胡兀鹫种群结构的观察记录工作分别在1992年的4月—1993年2月下旬(合计48天)和2010年12月初—2012年10月下旬(合计103天)进行。繁殖种群数量评估,参照文献报道的高山兀鹫种群数量,以同期(2010年冬季至2012年底)调查的胡兀鹫繁殖巢数量与高山兀鹫繁殖巢的数量进行对比,其比值乘以高山兀鹫种群数量,以此估算胡兀鹫的繁殖对数量。[结果]胡兀鹫产卵期为12月上旬—1月末(12月7日—1月28日,n=4),孵化期为55~61天(n=3),窝卵数平均为1.86枚(n=14),测量3枚卵的平均长和宽为84.4(83.1~88.3)mm和68.03(67.0~70.0)mm。繁殖成功率为81.82%(2010年—2012年,n=22)。巢址分布海拔为2 600~4 575 m。在具有代表性的繁殖地内,繁殖对之间距离平均为35.84 km(25.10~47.3 km),领域平均面积为1 284.51 km2(630.01~2 237.29 km2)。20年来(1990年以来)种群结构变动为:胡兀鹫幼体数量比例从30.17%(n=116)降低到16.67%(n=96)。估算青藏高原250万km2面积的胡兀鹫种群数量不超过1 410个繁殖对。[结论]初步确定胡兀鹫的致危因素超过10个。人类社会的现代化进程、各种基础工程设施的建立,尤其是边远荒僻区域居民生活方式的改变是影响胡兀鹫繁殖成功率和种群稳定性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兀鹫 青藏高原 领域面积 种群密度 种群结构变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