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从非遗角度看川西北尔玛人过春节
- 1
-
-
作者
李祥林
-
机构
四川大学
四川省民俗学会
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专家委员会
-
出处
《巴蜀史志》
2022年第S01期236-239,共4页
-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中华美学与艺术精神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编号:16ZD02)
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作为文化遗产和民俗艺术的羌戏研究”(编号:17YJA850004)的成果。
-
文摘
在多民族中国,研究少数民族地区节日类非遗,首先应重视该民族特有之遗产,同时也不应忽视从他方传入而“在地化”的项目,比如川西北羌族以大、小相称的过年。北川县片口乡有羌族民歌唱道:“正月里,是新年,六六灯盏挂堂前;六六灯盏堂前挂,上拜祖宗下拜年。”对于中国百姓,春节是辐射力和影响面最大的节日,源于汉族也传往少数民族,甚至融入后者生活中,呈现族群特色。
-
关键词
川西北
影响面
在地化
不应忽视
六六
羌族民歌
北川县
少数民族
-
分类号
I26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寻根与传承:巴蜀舞蹈的前世今生
- 2
-
-
作者
杨莉
-
机构
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专家委员会
-
出处
《巴蜀史志》
2022年第S01期122-125,共4页
-
文摘
巴蜀舞蹈是中国舞蹈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深含古老历史文化底蕴并极具独特色彩的地域性舞蹈文化,也是有大量文物、文献等可考证并拥有“活态”存续的舞蹈文化。巴蜀舞蹈为中华民族多元文化的传承脉络提供了坚实的依据,也为新时期巴蜀舞蹈的创新与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寻找巴蜀舞蹈的前世今生,是探讨巴蜀舞蹈的文化形态、艺术特征及其形成与发展规律的关键路径,也是聚焦当代四川地域舞蹈文化继承、融合、流变、转型现象的探索之旅。
-
关键词
前世今生
中国舞蹈文化
地域舞蹈文化
多元文化
关键路径
历史文化底蕴
传承脉络
创新与发展
-
分类号
J70
[艺术—舞蹈]
-
-
题名书籍《羌族艺术》
- 3
-
-
作者
李锦
-
机构
四川大学中国藏学研究所
四川省民间文艺家协会
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专家委员会
中国西南民族研究学会
-
出处
《现代艺术》
2021年第12期76-77,共2页
-
文摘
获奖/呈现情况 AWARD/PRESENTATION2021年1月,该书籍由四川民族出版社出版,书号:ISBN978-7-5409-9720-5。该书是第一本完整、系统呈现羌族艺术面貌的学术著作,分为音乐、舞蹈、戏剧、美术、摄影及影视艺术五个部分。其学术突破性主要体现在:第一次定义了羌族戏剧包括两种剧种,多种表演形式,改变了过去认为羌族没有戏剧的学术陈见。全面梳理了 19世纪以来羌族影像艺术的发展过程,说明民俗摄影和影视的魅力来自羌族文化深厚的积淀。
-
关键词
羌族文化
四川民族出版社
羌族艺术
民俗摄影
影视艺术
影像艺术
深厚的积淀
全面梳理
-
分类号
G63
[文化科学—教育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