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频率电针足三里防治大鼠运动性疲劳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李军汉 黄雷 《四川体育科学》 2011年第4期41-44,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频率电针疗法对运动性疲劳的防治作用。方法:将50只大鼠随机分成5组,分别为安静组(A组)、运动即刻组(B组)、运动后60min组(C组)、运动+电针1组(D组)、运动+电针2组(E组),采用递增负荷跑台运动建立运动性疲劳大鼠模型,D组和... 目的:探讨不同频率电针疗法对运动性疲劳的防治作用。方法:将50只大鼠随机分成5组,分别为安静组(A组)、运动即刻组(B组)、运动后60min组(C组)、运动+电针1组(D组)、运动+电针2组(E组),采用递增负荷跑台运动建立运动性疲劳大鼠模型,D组和E组分别采用2/15Hz、2/100Hz不同针刺频率进行干预,测定各组大鼠血清皮质酮、睾酮以及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变化。结果:与安静组比较,其余各组皮质酮(C)均明显升高,睾酮(T)显著降低,血清T/c比值具有显著性(P<0.05);与单纯运动C组比较,电针干预组血清MDA均降低,SOD均升高,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电针干预组组间比较,运动+电针1组(D组)较运动+电针2组(E组)血清MDA降低,SOD升高,其中血清SOD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电针足三里能有效防治运动性疲劳。不同频率针刺对运动性疲劳的防治效应不同,2/15Hz频率针刺效果优于2/100Hz频率针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频率 电针 足三里 运动性疲劳
下载PDF
兔膝关节软骨表面形态在短时非周期大强度运动训练后的变化 被引量:2
2
作者 戴国钢 刘波 +1 位作者 罗小兵 彭雪梅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6期7146-7148,共3页
目的:观察正常软骨表面的形态结构以及短时非周期大强度运动训练对关节软骨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1-01/09在四川省骨科医院完成。①实验动物:10~12个月龄日本大耳白兔8只,雌雄各半,体质量(3.5±0.2)kg。②实验分组:将动物分为对照... 目的:观察正常软骨表面的形态结构以及短时非周期大强度运动训练对关节软骨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1-01/09在四川省骨科医院完成。①实验动物:10~12个月龄日本大耳白兔8只,雌雄各半,体质量(3.5±0.2)kg。②实验分组:将动物分为对照组2只,训练组6只,其中训练1,2,3周各2只。③实验干预:训练组兔在电刺激笼中进行训练,训练量为20s刺激1次,刺激时间为0.2~0.5s,动物受刺激后沿刺激笼跑跳数步并转弯。训练120min/d,每组训练60min后休息20min,训练6d/周,星期日休息,分别训练1,2,3周。对照组不放在电刺激笼中,也不进行训练。④实验评估:扫描电子显微镜下观察训练前后兔股骨和胫骨髁软骨表面形态结构的变化;MIAS99图形处理软件计算浅坑(pits)的直径和面积。结果:8只兔均进入结果分析。①正常兔膝关节软骨的表面形态结构:正常软骨表面低倍镜下显示为均匀排列的浅坑,在高倍镜下呈现一种均匀多孔状结构。②运动训练后软骨表面结构的变化:训练后浅坑形态不规则,边缘粗糙,胶原纤维增粗,孔隙不均匀增大。结论:软骨表面正常的形态结构是浅坑,短时非周期大强度训练,未引起纤维断裂和碎屑,说明不会损伤软骨表面形态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 体育和训练 软骨 关节 组织构建
下载PDF
电针、推拿结合牵引治疗盘源性下腰痛疗效观察 被引量:12
3
作者 黄雷 李军汉 《颈腰痛杂志》 2011年第3期237-238,共2页
椎间盘源性下腰痛是指椎间盘内各种病变,如椎间盘退变、终板损伤刺激椎间盘内痛觉感受器所引起的下腰部疼痛,不伴有典型的神经根性症状和体征,无神经根受压或脊髓运动节段过度活动的放射学证据[1],临床上有别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椎管狭... 椎间盘源性下腰痛是指椎间盘内各种病变,如椎间盘退变、终板损伤刺激椎间盘内痛觉感受器所引起的下腰部疼痛,不伴有典型的神经根性症状和体征,无神经根受压或脊髓运动节段过度活动的放射学证据[1],临床上有别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椎管狭窄症等其它原因引起的腰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牵引 椎间盘源性下腰痛 疗效
下载PDF
72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疗效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黄杰烽 邓友章 陈星宇 《临床骨科杂志》 2008年第3期244-246,共3页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疗效。方法对72例(74髋)人工髋关节置换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手术相关问题进行随访和分析。结果49例(50髋)获得8-89(38.8±18.6)个月的随访,23例失访。49例随访期内3例死亡,发生深静脉血栓形成1例,人...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疗效。方法对72例(74髋)人工髋关节置换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手术相关问题进行随访和分析。结果49例(50髋)获得8-89(38.8±18.6)个月的随访,23例失访。49例随访期内3例死亡,发生深静脉血栓形成1例,人工髋关节脱位3例,假体无菌性松动3例,髋臼磨损2例。无术后感染病例。按照Harris髋评分系统对未翻修的45例(46髋)进行评分:优25髋,良12髋,中6髋,差3髋。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疗效确切,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规范手术操作,完善术后康复,预防和减少术后并发症,可提高手术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成形术 置换 髋假体 手术后并发症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